考語文的作文

時間:2023-03-19 11:01:33 作文寫作 我要投稿

有關考語文的作文匯總九篇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嘗試過寫作文吧,作文根據寫作時限的不同可以分為限時作文和非限時作文。那么你有了解過作文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考語文的作文10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有關考語文的作文匯總九篇

考語文的作文 篇1

  果斷:有一個6歲的小男孩,一天在外面玩耍時,發現了一個鳥巢被風從樹上吹掉在地,從里面滾出了一個嗷嗷待哺的小麻雀。小男孩決定把它帶回家喂養。當他托著鳥巢走到家門口的.時候,他突然想起媽媽不允許他在家里養小動物。于是,他輕輕地把小麻雀放在門口,急忙走進屋去請求媽媽。在他的哀求下媽媽終于破例答應了。小男孩興奮地跑到門口,不料小麻雀已經不見了,他看見一只黑貓正在意猶未盡舔著嘴巴。小男孩為此傷心了很久。但從此他也記住了一個教訓:只要是自己認定的事情,決不可優柔寡斷。這個小男孩長大后成就了一番事業,他就是華裔電腦名人—王安博士。

考語文的作文 篇2

  教師這個職業名詞,對于我來說是實不敢當的。初入此間,妄不敢說傳道,授業,解惑。即為師者,師之能,師之德,師所為。師所不為。心中定當有所尺度,量以檢行,承古圣之賢,立儒仁之風。傳百家之言,樹師道之尊。

  觀今之師者,不免些許噓吁。在各方面的束縛下,像個知識中介般茍延殘喘。一無是處。且不說傳道,授業,解惑。等師為之事,就是這“師道尊嚴”這四個字,又去何處尋得?“凡學之道,嚴師為難。師嚴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敬學。”而今這學道倒成了師道,生不學師之過,生不敬師無方。古之惑而不從師,便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如今則非是生不從師,成了師不從生。老師走了學生的道路,那誰來做老師的工作呢?

  逼著學生學習成了老師的工作。盯著學生不犯錯成了老師的工作。擔心學生遇到嚴師成了家長的工作。有事沒事幫學生維護自尊到學校吵吵鬧鬧成了家長的工作。草~~~擔著社會道德代言人的身份,做著隨時面臨反抗和內反的保衛工作。還要聽著一群漢奸的無稽扯淡。在這個思維極度緊張,價值觀和人生觀隨時面臨極端的時代,做為老師到底什么才是最主要的?一個才上小學的小姑娘,一個未經花雨季節女孩子,是什么能讓她想到去自殺,這個心理思維是多么的可怕。我著實不想知道做為老師和班主任的你,你有多強的能力做到的。我想著都不是重點。

  為天地立心,為萬民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為師者,為文者。教育一直在做,但是結果更是節節不入其味。現在的老師不但要和家長,和社會公眾和學生處處交鋒,更是要和現在教育斗智斗勇。實在是令人費解。我想這樣便使得有些學校脫穎而出了。不久前聽得北京十一學校的校長的講座,很難想象是什么,讓一個學校做成這樣的模式?方法真的是比困難多啊!教育不斷的針對著老師,四處受著各界的限制。這個意志力,堅強力和創新力都充分強大和不斷上升的種族人群,在承受著一層層蛛絲緊緊的'束縛下,還要把自己的學生成績,品德等綜合素質牢牢死守,嚴格把關。這種戰斗指數個人覺得已是無可言喻。對于提升這種戰斗力的媒介,我之能弱弱的表示,有壓力才有動力。作為老師需要要求備課、要針對性的把握作業,要根據學生需要學的而教,要維持師德,了解學生動向,挖掘學生心理,關心學生生活環境……好吧,我會積極調節自身情感的。

  細想來,如今那些所謂學生的人,他們到底算什么呢?學校、老師一直有人在做,一做就上千過去了。輪學校,早有國學,私塾。今有公辦,民工。輪師——這個真的不好意思說,古之師者各個了得,今之師者泯為眾人矣。再說學生,古有宋濂長路求學,行深山巨谷,窮冬烈風,大雪深數尺,足膚皸裂而不知。今之生,每天零花錢就要十幾塊,就算每人平均十塊,這是多么可觀的數字,也是多么可怕的數字。需要十幾塊錢來養活的人,有何思維能力?有何進取,改革意識。一味的滿足著自己所謂的自尊心,擁有欲。得寸進尺,不思生存。一個好戰的年級,卻被包裹著一顆索取的心,和不滿足的情緒。這種沒有危機感和覺悟的人,任誰能夠教得?

  我們整天的說著種種方法,會盡一切方式去,滿足,去刻意的吻合他們的心,他們的要求。欲壑難填。如若再次有敵國進攻,他們會拿起武器去戰斗嗎?他們會讓他們的親人感到放心嗎?那時他們也只能去做漢奸了吧!讓我們的學生變得強大,讓我們的學生有所追求。且不說傳道,我們是否能做到授業,解惑呢?不免令人思索……

考語文的作文 篇3

  1、人人親其親,長其長,而天下平。——孟子

  2、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李毓秀《弟子規》

  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4、好飯先盡爹娘用,好衣先盡爹娘穿。——《勸報親恩篇》

  5、千萬經典,孝義為先。——《增廣賢文》

  6、孝順還生孝順子,忤逆還生忤逆兒。 ——《增廣賢文》

  7、慎,朝夕伺候莫厭煩。——《勸報親恩篇》

  8、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增廣賢文》

  9、妻賢夫禍少,子孝父心寬。——《增廣賢文》

  10、出入扶持須謹慎,朝夕伺候莫厭煩。——《勸報親恩篇》

  11、親所好,力為具;親所惡,謹為去。——(清)李毓秀《弟子規》

  12、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孝經》

  13、為人子,止于孝;為人父,止于慈。——《大學》

  14、有難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 ——子夏

  15、老人受尊敬,是人類精神最美好的`一種特權。——(法)司湯達

  16、天地之性,人為貴;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嚴父。——《孝經·圣至章》

  17、侍于親長,聲容易肅,勿因瑣事,大聲呼叱。——周秉清

  18、事親以敬,美過三牲。——摯虞

  19、事其親者,不擇地而安之,孝之至也。——莊子

  20、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雖然還有色有香,卻失去了根。——老舍

  21、年老受尊敬是出現在人類社會里的第一種特權。——(法)拉法格

  22、你希望子女怎樣對待你,你就怎樣對待你的父母。——伊索克拉底。

  23、母親是沒有什么東西可以代替的。——巴金

  24、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憂。”——《論語·為政》

  25、慢人親者,不敬其親者也。——《三國志·魏書》

  26、禮者,斷長續短,損有余,益不足,達愛敬之文,而滋成行義之美也。——荀子

  27、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于掌。——孟子

  28、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論語》

  29、父母者,人之本也。——司馬遷

  30、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意思是:父母呼喚,要趕快答應;父母有命令,應趕快去做。——李毓秀《弟子規》

考語文的作文 篇4

  生活中,有一個詞“爭強好勝”,但它大多數時候用于貶義。可是,我卻不這樣認為。人既然活在這個世界上,就要轟轟烈烈,不枉自己的一生,勇敢地與命運抗爭。爭,不是搶,是用自己的雙手獲取最美好的東西。

  從小,我就是一個喜歡“爭”的孩子。“這次,又丟了一分,下次一定要繼續努力啊!”每當老師在考試結束后對我說出這番話的時候,我都會咬咬牙,暗下決心,下次一定要超越自己。我不與別人“爭”,只與自己“爭”。下課或回家后,會用更多的時間,只為超越那幾分。或許有人會說:“考過就考過了,不必在意分數,更多的'是要反思。”但在我看來,分數是一種象征,是一種鼓勵,象征著過去,鼓勵著未來。說到底,還是在爭,與鮮紅的分數爭,更與自己的局限爭。

  記得去年的體育考試,800米可是害慘了我:別人,一次成功;而我,跑了三次才勉強過關了。那跑完后累趴了的一幕,想想都是淚啊!于是,這學期的每一次,我都將它看做是最后的800米檢測,鍛煉自己的肺活量。也許,我沒有像其他人那樣下定決心拼命去練,拼命用汗水來提升成績,但是,我在和自己爭,爭取那一分一秒的進步。今年,800米檢測我一次成功,比上學期進步了半分鐘。我并沒有那些體育健將的速度,但我一點一點的在爭,在提升。

  還有一件事,強化了我“一定要爭”的信念。那是在小學,有一次放學以后,語文老師將班上作文寫得還行的幾個人召集到辦公室。“這里有一場不錯的作文競賽。你們幾個看看后考慮一下,再到我這里報名。”老師對我們幾個說。這幾天作業那么多,而且今天晚上還要和爸爸媽媽出去呢!哪兒有時間寫這個!我在心里暗暗地想到,“考慮好了嗎?”當老師再次問起時,“老師對不起,我今天晚上還有事兒,恐怕寫不了。”我們之中便有幾個想退出。“那好,我尊重你們的意見。”就這樣,那次比賽我們班只有一個人參加。又過了好幾個月,比賽結果出來了,她獲得了市里的一等獎,受到老師的表揚。而我,這種根本沒有參加的人,也只有羨慕的份兒了。我至今仍然記得那次語文老師在全班說的話:“機會,只有自己去爭取。如果你失去了,那無論后悔或是怎樣都無法再挽回。”那次,讓我對“爭”有了不一樣的看法。

  有一篇課文《與時間賽跑》,在我看來,作者就是在與時間爭,在與生命爭。我希望自己也可以做那樣“爭”的人。夕陽依舊照著大地,晚霞染紅了天邊,在紅白相間的跑道上,我在與時間賽跑,在與自己爭…… 梅忠老師)

考語文的作文 篇5

  一次考試結束了,又一次考試迎來了。在忐忑不安與緊張中寫完了試卷。拿到試卷,看到了那通紅的分數。

  從初二下學期到現在已經有一個多月了,我們月考也已經過去了,可是成績一出來.......嗨!!!一家歡喜,一家愁!我也不例外,但是我是愁,我的月考成績不是很理想,特別是語文,我只考了80分,再看看別人,特別是班長,人家考了91,我還沒有上優秀,而別人已經超過優秀好幾分了。

  我經過再三反思,才找出了問題的所在:我沒有好好復習,月考在第6周,而在第4周時老師就告訴我們現在要復習講過的`內容,而我總認為還有時間不用復習,到第5周復習也行,但是到了第5周我又想到第6周也就是考試前復習。就這樣我才從第6周的星期一復習起來,雖然有的內容我復習的很好,但還有一點內容沒有復習好,就這樣到了考試,我雖然把題全寫完了,但是有的題是我懵出來的。因此,我決定我一定要端正學習態度,老師講完課后就要及時復習,爭取在期中考試中取得好成績。 只是說想趕上這個,想趕上那個,別人都在進步,只有我在不斷后退,只能說自己不求上進罷了——可是,我何嘗不想考一個令人滿意的成績啊!

  一天一天過去,只能把握住時間不讓它溜走,只能努力的一點一點追上別人,藍天下的我顯得如此渺小,何時才能向別人一樣?

  我認為我的分數和對我學習的態度有關,我們的英語老師經常對我們說:你對學習的態度是什么,你的分數就是什么。以前我并不理

  解,但是考完這次試后,我真正的理解了這句話的意思 是什么。

考語文的作文 篇6

  論文摘要:作文講評應以學生為中心,關注學生的現實處境和精神狀況。教師的講評應緊緊扣住教學目標,不斷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講評形式包括師生對話、生生對話和學生自我對話等。

  論文關鍵詞:小學語文 作文講評 學生中心 對話

  作文講評,顧名思義,是教師對學生的作文進行講解和評價的教學活動。筆者就最近所聽的一堂作文教學課及由其引發的思考述之于下,以期引起同人的思考。

  案例呈現:

  這是一堂區級的小學四年級作文教研課,教學內容和要求是“寫一寫自己喜歡的動物。要具體地寫出動物的特點,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聽課的有區教研員和全區四年級的語文教師。

  教師將教學重點放在“如何具體地寫”和“如何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上。就“具體地寫”這一要求,教師教給了學生“放大鏡”的方法——-抓住動物的某一特點,放大這個特點后再進行具體描寫;就“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這一要求。教師教給了學生“擬人”的方法——把所寫的動物當成人,寫出它“嘴里說的,心里想的”。教師的這種“重點突出,方法明確”的作前指導,讓聽課的教研員和語文教師頻頻點頭。

  經過了大約20分鐘的作前指導之后,學生開始動筆寫作。絕大多數學生都能快速動筆書寫,極少有咬筆頭無從下筆的學生。從學生的寫作狀態看,教師的作前指導是成功的。

  學生寫了大約10分鐘后,教師讓大家停筆。課堂進入作文講評環節。

  教師:有哪位同學愿意將自己的作文和大家分享的?學生都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有的學生躍躍欲試但最終還是沒有舉起手來。教師等待了一會,終于有一個男孩子舉起手采。教師讓他站到講臺上,并將他的作文用投影儀投射出來。

  男孩子寫的是貓。大約寫了250字。

  教師:來我們一起看看這位同學寫的作文。“我最喜歡的是動物是貓。我家有一只貓,它非常可愛”。好,這是按照老師給的開頭寫的。“它的毛是白色的,頭上有一對尖尖的耳朵和一對大眼睛”。語言太平淡了,我們說它的毛是白色的。還可以怎么說?

  班上其他同學:雪白的。

  教師扭頭對站立一旁的學生說:聽到了嗎?雪白的。

  教師:一對尖尖的耳朵,一對大眼睛。怎么聽起來感覺很不舒服?重復!寫耳朵時用了“一對”,寫眼睛時就不要再說“一對”了,應該說“一雙”。那么,是什么形狀的大眼睛?三角眼也可以是大眼睛!應該怎么說?

  男孩子聽到老師這么說,有點局促不安了。

  班上其他同學:圓圓的大眼睛。

  教師:“小貓的嘴小小的,經常‘喵喵’地叫,好像是說:‘小主人,我餓了,給我點吃的吧。”’你這一段明明是寫小貓的外形特點,怎么又寫到小貓好像在說什么了呢。還有,你接著前面的寫下來,就應該是“它的嘴小小的”,而不是“小貓的嘴小小的”。

  男孩子的臉這時候已經很紅了,在講臺上站立不安。

  教師繼續進行“念一句評一句”式的講評,直到下課。

  男孩子拿著作文本垂頭喪氣地回到了座位上。

  針對這種現象,筆者有如下四點思考:

  一、思考之一:小學作文講評——以教師為中心還是以學生為中心?

  大教育家雅斯貝爾斯曾經說過,“教育者不能無視學生的現實處境和精神狀況,而認為自己比學生優越,對學生耳提面命,不能對學生平等相待,更不能向學生敞開自己的心扉。這樣的教育者所制訂的教學計劃,必然會以我為中心”。

  我們可以想象,這個孩子是鼓足了多么大的勇氣走上了講臺,在同學面前,在許多陌生的成年人的面前展示自己的作文,對孩子而言,無疑是在努力地超越自我。同時,這個孩子又是帶著多么強烈的希望走上了講臺,他必定認為自己的作文應該是不錯的,希望得到教師的肯定。就在這樣的“現實處境和精神狀況”中走上講臺的孩子,是應該得到教師由衷的肯定和熱情的贊揚的。但是,教師卻恰恰忽視了“學生的現實處境和精神狀況”這一因素,進行了“以我(教師)為中心”而不是“以學生為中心”的習作講評教學。而這樣的教學,恰恰是違背教育與教學本質精神的。雅斯貝爾斯認為,“所謂教育,不過是人對人的主體間靈肉交流活動(尤其是老一代對年輕一代),包括知識內容的傳授、生命內涵的領悟、意志行為的規范,并通過文化傳遞功能,將文化遺產教給年輕一代,使他們自由地生成,并啟迪他們的自由天性。因此,教育的原則,是通過現存世界的全部文化導向人的靈魂覺醒之本源和根基,而不是導向由原初派生出來的東西和平庸的知識。在本案例中,教師所表現出來的恰恰是對學生所掌握的知識和技能的更多關注,而忽視了對學生的引導和啟迪。教師是“以我為中心”,站在成人的立場和角度,來審視和評判孩子的作文的。應該說,這樣的教師教育行為是違背教育本義的。 "

  二、思考之二:小學生作文的評價標準是什么?

  一說到評價,我們必然會想到標準。因為按照不同的標準去衡量,就會得出不同的評價結果。通過對上文的分析,我們發現,當教師不顧學生的現實處境和精神狀況,從成人的角度去評價孩子的習作時,它的確是一篇問題重重的習作。但是,若站在一個小學四年級孩子的角度,它還是不是一篇一無是處的習作呢?答案恐怕是否定的'。首先,在短短的十多分鐘內能夠完成200多字的片段描寫,是十分不容易的。其次,這篇作文表達的意思是清楚的,主題明確,語句通順。此外,學生還用到了教師在作前指導中所講的“擬人”的手法。應該說,這至少是一篇中上水平的作文。但是,正如案例中的教師一樣,我們很多時候都在無意識地用成人的標準去要求孩子。在這種“高標準,嚴要求”下,絕大多數孩子每寫一次,就失敗一次,久而久之,孩子越來越害怕寫作文。 那么,怎樣的評價是關注兒童現實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呢?那就是首先要站在兒童的角度來看待兒童的作文。對此,我國特級教師高林生先生說:“中年級的文章可以是不分段的,也可以是一個片段,甚至孩子習作中有點問題,或者有點不通的句子也沒有問題。”高林生先生還說:“要堅持以鼓勵為主的原則,蹲下來看孩子的習作,增強孩子的習作興趣和自信心,讓學生們樂寫、會寫。還是那句話,以童心看兒童的作品,這樣你就會發現閃光點。”

  綜上所述,作文評價標準應是兒童當下的現實生活和精神世界,具體做法是“心中有標(課標)”和“目中有人(兒童)”。

  三、思考之三:小學作文講評的目的是什么?

  就一個完整的作文教學過程而言,包括“教師作前指導一學生習作一教師講評習作一學生修改”這四大環節。由此可見,教師講評學生作文屬于作文教學過程的中間環節。在這個環節中,教師要在充分了解學生作文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發現作文中存在的問題,為教學的下一個環節——學生修改作文打下基礎。從這個角度來講,小學習作講評有兩大目的,一是認識上的,一是能力上的。從“認識”的角度講,就是要讓學生認識到什么樣的作文是好作文;從“能力”的角度講,就是要讓學生掌握一定的習作知識與方法,能對作文進行有效的修改。

  以上是從普遍意義上闡釋習作講評的目的。若是具體到實際的習作教學課,我們就會發現,每一次的習作教學都是有側重點的,教師不可能也沒有必要在一次課中對所有的寫作知識和方法進行講解。因此,每一次習作教學都應該圍繞重點來展開,習作講評環節也不例外。就本案例而言,既然教學重點是“寫具體”和“寫出真情實感”,那么教師在講評時,也應該緊緊圍繞這兩點來進行,而不是對每句話進行點評。

  綜上所述,小學習作講評的目的應是緊緊扣住教學的重點,深化學生對某種寫作知識和方法的認識,讓學生掌握一定的寫作方法,以便更好地修改自己的作文。

  四、思考之四:什么樣的小學作文講評是可行的?

  雅斯貝爾斯認為,對話是真理的敞亮和思想本身的實現。對話應以人及環境為內容,在對話中,可以發現所思之物的邏輯及存在的意義。根據現代教育對話哲學以及語文作文講評本身的特點,筆者認為,在作文講評過程中教師應采取以下三種對話方式。

  師生對話。在師生對話中,師生以一種完全平等的姿態出現在對方面前。對于學生作文中出現的問題,教師不應是命令式的指出,而是應以一種期待的口吻,向學生提問:“你看看這里存在的問題是什么?你再讀一讀,看看怎樣改會更好?”教師不直接提供現成答案,而是引導學生依靠自己的能力(比如已有的口語經驗、語感、已有習作知識等)改正錯誤。當學生實在改不出時,教師可以做一些提示或者再給出答案。這樣,學生所感受到的不再是壓迫,而是在教師引導下自己成長進步所帶來的巨大的自我充盈感和自信。

  生生對話。學生以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就小組成員作文中的閃光點和問題進行討論。在彼此的交流對話中,學生通過向同伴展示自己的作文而展示了自已,同時加深了對相關寫作知識的認識和理解,甚至有可能在彼此的辯駁中發現新的問題,使得認識和領悟達到了更高的層次。因此,《標準》提出,應重視引導學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過程中提高寫作能力。

  自我對話。學生通過與教師、同伴的對話,已經在認識上深了一層,方法上更進了一步,心態上也更加開放。而此時,教師讓學生再來反觀自己的作文,學生就會對自己的作文有某種頓悟。通過這樣的環節,就實現了雅斯貝爾斯所說的“教育就是引導‘回頭’即頓悟的藝術”。在此基礎上,學生再對自己的作文進行有效的修改。而這樣的行為不是機械的模仿,而是心有所悟之后的更加有意義的行為。

考語文的作文 篇7

  莎士比亞說:我沒有路,所以不需要眼睛;當我能夠看見的時候,我也會失足顛仆,我們往往因為有所自恃而失之于大意,反不如缺陷卻能對我們有益。安妮寶貝說:人的生命應該是豐盛而有缺陷的,缺陷是靈魂的出口。而我覺得,生活就是不斷在困苦殘垣中邁過一道又一道坎,直到抵達它的終點。

  花會凋零,月有圓缺,天有晴雨;花開花落,月圓月缺,晴雨更替。于是我們有了四季,有了星空,有了播種和收獲。因為殘缺,所以才造就了這別樣的收獲。

  很多人都會彈鋼琴,現在八歲十歲的孩子拿了鋼琴十級證書也不再是新聞。但是當劉偉在中國達人秀的舞臺上用雙腳彈湊鋼琴的時候,當舞臺上悠揚的樂聲落下最后音符的時候,所有人由衷地為他鼓掌,這個自強不息的年輕人開始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贊譽,他最后拿下了第一季《中國達人秀》的年度總冠軍。在選秀節目泛濫成災的當今,劉偉因為雙臂殘缺用腳彈琴的舉動,點亮了全國觀眾的視線,完成了自己的音樂夢想。

  斷臂女神維納斯,這座無與倫比的作品,現在屹立在法國盧浮宮內,維納斯用她那甜美的微笑來迎接慕名而來的參觀者。維納斯,她是愛與美的化身。她沒有雙臂,但是她依然美麗。她的殘缺是那么的恰到好處,她的美來源于她的內在,當然也來自于她的殘缺。透過她那堅定的雙眼,我們仿佛穿越了時空,看見了古代人民的生活,猶如置身于希臘神話之中。許許多多的雕塑家曾試圖將她殘缺的雙手回復原樣,但無論他們如何拼湊,“完美”的維納斯都無法顰美人們發現她時雙臂殘缺的神韻。

  殘缺并不意味著黑暗,殘缺也可以光明。

  美國著名盲聾啞作家海倫·凱勒,她的一生只擁有19個月的光明和聲音,但是她并不氣餒,用自己的努力來換取本應屬于自己的光明。海倫·凱勒一生注定缺少光明和旋律,她不屈不撓,不向命運屈服,勇敢地面對生活的挑戰。通過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哈佛大學拉德克利夫女子學院,并且出版了影響兒童一生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一書。

  是的,破了的水桶卻澆灌了沿路的花草;隕落的.星辰劃出了流星的璀璨;凋謝的花瓣零落成了養料。山可以立志,水可以清心。我們應當接受自然界的不完美,接受世界的不完美,接受生活和生命的不完美,我們要讓殘缺盛開出更多的絢爛,造就更多的經典和傳奇,讓時光之路灑滿一地芬芳。我們要讓殘缺創造出更多的美景和精彩,去染香我們每一個路過的季節……

考語文的作文 篇8

  先說一說零分作文的幾種類型吧。

  其一,作文一字不寫(包括作文題目),完全交白卷。中考考場中的零分作文大部分屬于這種情況。

  其二,完全背誦他人的文章,有的是背誦教材中的名家名篇,有的是背誦優秀作文選,兩者之中以后者居多。

  其三,作文內容百分之八十以上抄襲試卷內容,有的是抄襲試卷前面現代文閱讀部分的某一篇,有的是把幾篇內容進行合并、雜糅,兩種情況所占比例基本相當。

  其四,作文書寫極差,從題目開始到文章結束,基本上無一字可識,有的教師把這種字體戲稱為獨創的象形字或甲骨文。

  本來,中考語文作文閱卷是件十分繁重的事情,如果碰到零分作文,只需一筆帶過,倒也輕松省事,只是這零分背后的問題不容忽視,值得思考。

  針對第一種類型的零分作文現象,我們不妨試問:他們為什么會交白卷?有人可能會這樣認為:原因很簡單,要么是作文題目太難,而學生的基礎太差;要么是學生做題速度太慢,導致時間不夠。對于新課改背景下的中考而言,這兩個原因都站不住腳,因為近幾年的中考作文命題基本上都沒有設審題障礙,哪怕是初一的學生參加中考,也可以寫出一篇完整的文章來,學生有足夠的時間完成試卷。

  如果我們把作文交白卷的學生的整份語文試卷拿來研究一下,就可以發現:這種類型的學生除了作文未做之外,其他內容也很少動筆,哪怕是再簡單的默寫。反映出來的問題分明只有一種解釋:消極,十分消極的學習態度引起的。對于初三的學生而言,中考本是一件十分嚴肅而又富有挑戰性的事情,但在他們的眼中是如此地沒有分量!連考試的過程都懶得認真履行,所以作文交了白卷。

  再看第二種零分作文現象:完全背誦名家名篇或已經出版發行的優秀作文選。這里,我們強調的是完全背誦,是因為這些學生的作文基本上可以做到與原文一模一樣。有的老師可能會有疑惑,你們閱卷老師是怎么知道的呢,判斷時會不會太武斷了呢?其實,因為這幾年來我們采用的都是網上閱卷,只要上網一搜索就可以發現真相。碰到這樣的學生,閱卷老師給零分時往往感嘆是痛下殺手,為何?因為這種類型的學生太不簡單了,能在考場有限的時間內背出如此完整而又切合題意的文章來,其記憶能力和感知能力都不可小覷,而且,一般情況下這種類型學生的書寫也挺不錯,很有可能是語文學科的優生。

  對于這類學生的失敗我們十分惋惜,他們有良好的學習能力,只要掌握了一定的'學習方法,就完全有可能學好語文,完全有可能寫好作文,可惜太過于依賴別人、依賴范文而變得不自信。

  第三種零分作文現象真的是讓人哭笑不得。以我省去年中考語文試卷為例,試題主要分成三個部分:一、基礎;二、閱讀;三、作文。有的學生居然全文抄襲閱讀,可以肯定地講,這類學生的寫作能力是很差的,不管他們采用哪一種抄法,目的只有一個:千萬別交白卷,希望能夠借此蒙蔽閱卷老師的眼睛而獲得一點分數。可惜得很,這種做法只能是掩耳盜鈴。

  這些學生為什么可以這樣毫無顧忌地抄襲試卷閱讀部分的文章內容,他們的勇氣從何而來?前幾年有一篇文章以這樣的題目來報道高考作文閱卷:《高考作文90秒鐘內判生死》,單看這篇文章的題目,就已經嚇壞很多人了。但很容易讓學生產生誤解:閱卷老師一般不會仔細讀作文,即使是讀也不過是讀一下開頭和結尾而已,中間部分是一掃而過的,抄襲的考場作文有可能僥幸蒙過去。

  事實上,中考、高考作文閱卷十分嚴肅。作文從來都是重頭戲,每次安排的作文評卷員人數都達到了總閱卷員人數的一半以上,所有作文評卷員都是精心挑選的經驗豐富的語文老師,閱卷之前都要十分認真地學習作文評分標準,并用半天的時間進行作文試評,每位評卷員每天閱卷至少七個半小時(450分鐘以上),每人每天平均閱卷200份左右,所有作文都要進行兩評取平均數,其中還有百分之十五到百分之二十的作文(兩評分數差距達到6分)要進行三評取平均數,目的是盡可能保證作文閱卷的客觀與公正。

  所以,抄襲試卷內容的作文是不可能逃過閱卷老師的“法眼”的。與其投機取巧做無用工,不如腳踏實地展示真實的自己,即使幼稚、即使笨拙,總不會以零分收場吧!

  再看第四種作文零分現象:因為全篇書寫無一字可識而被判為零分,乍聽起來,令人不可置信,其實卻是眼睜睜的事實,而且這樣的考生絕不止一個。早有有識之士公開呼吁:要格外重視中小學生的書寫能力的培養。也有一些有心之人通過調查發現:有將近百分之二十的中小學生的書寫不合要求。可見,這種現象的出現絕非偶然,只不過他們成了書寫不好的學生中的“佼佼者”。

  學生從小學一年級開始(有的甚至從幼兒園開始)寫字,寫到初三以后竟然是讓人一字不識,這究竟是誰之過?對此,學生最有發言權,很多書寫不好的學生都說過類似的話:以前讀小學二、三年級時寫字還不錯,經常受老師表揚,可是到了五、六年級以后就不行了,因為作業太多,字不寫快一點就做不完,現在讀初中了,就更不用說啦!可見,作業量太大是直接導致了學生書寫潦草的一個重要原因。作為中國的學生,如果連中國漢字都不能好好寫,我們的作業還有什么意義可言?一個學生連起碼的書寫素質都沒有,又怎能奢談提高其他方面的語文素質,我們的語文教學又如何能稱作是成功的?“字是門樓書是屋”,讓我們一起為規范學生的書寫而努力吧!

考語文的作文 篇9

  《王勃:睡中思》

  “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寫作之前先磨好墨,然后臥床引被覆蓋。起來后提筆就寫,而且不再改動。這種“睡中思”的方式,當時被人們稱為“打腹稿”。流傳至今的“腹稿”一詞就由此而來。宋代江西詩派代表人物的陳師道,每當外出游覽有了詩興,就急忙回家臥于榻上,以被蒙頭,稱之為“吟榻”。此時,全家不能有任何響聲,甚至連貓狗都得趕出去,直到他詩作完成,家中生活才能恢復正常。

  《魯迅:坐中思》

  魯迅先生在寫文章之前,常常在飯前或飯后半倚在藤椅上,雙目微閉,一言不發。據許廣平回憶說,只要見先生起身走動說話了,便是先生胸有成章了。當代著名的散文家郭風,寫文章必須坐在家里那張古老的`木桌前構思。一坐到那兒,仿佛靈感就來了。因此,幾十年來,那張舊書桌一直陪伴著他,每天晚上八點鐘左右入睡,清晨四點起床寫作,成了多年不變的習慣。

  《石魯:話中思》

  當代著名國畫家石魯,在構思作畫之前,經常找一些知心朋友擺“龍門陣”,一邊磨墨,一邊古今中外、海闊天空地和客人閑談;直至夜深人靜,客人告辭,構思也便成熟,這才揮筆作畫。往往一揮而就,達到“忽然興致風雨來,筆飛墨走精靈出。”的超然境界。

【考語文的作文】相關文章:

語文如何考高分?10-31

中考語文常考作文素材06-11

2022中考語文作文素材06-11

精選考語文的作文錦集7篇03-18

上海高三語文模考作文09-07

成考語文復習要點大全09-02

小升初語文常考的名言名句09-04

【精華】考語文的作文匯編六篇03-20

有關考語文的作文匯總五篇03-20

【熱門】考語文的作文匯編九篇04-12

国产v亚洲v天堂无码网站,综合亚洲欧美日韩一区二区,精品一级毛片A久久久久,欧美一级待黄大片视频
在线观看AV官网 | 宅男噜噜69国产精品观看 | 日韩在线一区精品视频漫画 | 永久字幕天天综合 | 偷偷做久久久久免费网站 | 中文字幕日韩第八页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