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傳統文化的作文集合8篇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根據寫作時限的不同可以分為限時作文和非限時作文。如何寫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傳統文化的作文8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傳統文化的作文 篇1
中秋節、元宵節……我國的傳統節日是豐富多彩的。今年,我就在奶奶家里度過了一個開心的春節。
首先,我和奶奶一起掃塵,因為按民間的說法,塵與陳諧音,所以有“除陳布新”的意思。我和奶奶也開始掃塵了,我們清洗器皿、拆洗窗簾……忙了三個多小時才把房間清理完畢。
拜年是春節重要的節日習俗之一,拜年也是有講究的'。拜年的時候,晚輩要給長輩拜年,說“新年快樂”或者“恭喜發財”這些祝福的好話,并送上賀年卡;長輩就給晚輩發壓歲錢,祝小朋友們健康快樂成長。我也給大姑、奶奶等長輩拜了年,并收到了壓歲錢。
最有趣的事就要數放鞭炮了。我先看爸爸放一種小圓柱形的花炮,這種花炮不但美觀,而且不會發出太大的響聲。放了一會兒,爸爸說:“你也來放吧,在傳說中鞭炮是用來驅趕一種叫‘年’的怪獸的。而且我們還有‘開門爆竹’的習俗呢!”于是,我也開始放鞭炮了,而且我還越放越起勁,連飯都不想吃了。
時間逐漸過去了,我該回深圳了。我好期待下次再回老家放鞭炮、拜年……
傳統文化的作文 篇2
中國的傳統文化是有味的,一種傳承于冥冥的心靈深處、承載著厚重文化底韻的“味道”。伴隨著明媚的陽光,我們雛鷹假日小隊的伙伴們結伴來到塘棲古鎮,尋訪身邊的優秀傳統文化。
塘西古鎮座落于京杭大運河的南端。如果把江南古鎮比作璀璨的明珠,那塘棲便是鑲嵌在古運河畔分外奪目而耀眼的那一顆。那里風景如畫,特別在春節前后,濃郁的中國傳統文化,滲透其中。
來到塘棲古鎮,雄偉的廣濟映入眼簾。它橫跨在京杭大運河上,供人們在上面順利地通行和觀賞風景。廣濟橋非常堅固,經歷了上千年的風風雨雨,依然巍然屹立。它連接著橋兩岸的傳統文化,使其在上千年的傳承中,未被淘汰。站在廣濟橋上往下望,到處張燈結彩,一派喜氣洋洋的景象,我們感受到了濃濃的年味。
迎著著撲鼻的香味,我們尋找到了粽子鋪。只見鋪前坐著一位老奶奶,正有條不紊地包著匯昌粽子。粽子我們時常吃,但包還是第一次見,伙伴們帶著好奇心一起圍了上去。看著奶奶的示范,我們個個都在一旁摩拳擦掌、躍躍欲試。我們手拿兩片粽葉,學著奶奶的樣子忙活開了。疊好粽葉,先放上一點小米,再在中間放一塊肉,最后在肉上蓋一層米,這樣肉就被夾在了中間,最后要將粽子裹起來。看著容易做起來難,我們一個個都被最后的工序難住了,只能求救于奶奶。奶奶熟練地裹緊粽子,并快速地用線繞起來,系緊,打了一個小結。奶奶笑呵呵的說:“熟能生巧,你們第一次包,做的都很好。”臨走時,我們還品嘗了奶奶包的匯昌粽子,親手包裹粽子后,感覺特別好吃。小小的粽葉內,包裹著大大的`傳統的文化。
走出粽子店,穿過小巷,“砰、砰、砰”,大木棰敲擊石臼的聲音,像打雷一樣震耳欲聾。伙伴們好奇地四下張望,只見街盡頭,兩個爺爺在打年糕。一個掄起大木錘有規律的敲打石臼中的年糕,一個蹲在石臼邊來回翻揉年糕。跟隨著爺爺的節奏,我們也情不自禁興奮起來。看著我們期待的眼神,爺爺決定讓我們自己試一試。不試不知道,一試嚇一跳,原來木錘那么重,一個人根本沒有辦法抬起它來。小個子的我們,只好三人一起出場,齊心協力抬起木錘,重重地砸下去。年糕在石臼里被砸開了花,熱氣騰騰的,好看極了。
在塘棲古鎮,我們見識了寓意五谷豐登的大糧倉,抱了象征著好運的金元寶,品嘗了甜甜的棉花糖、香香的刺毛肉圓,包了味道鮮美的大肉粽,還親自捶打了年年高升的年糕……傳統文化其實就存在于人山人海間。
優秀傳統文化經歷了歲月的考驗和提煉,留下來很多精華,閃耀著民族智慧與民族精神的燦爛光芒。此次在塘棲古鎮,我們尋訪到了無處不在的優秀傳統文化。
傳統文化的作文 篇3
星期六我們班十六、十七組興高采烈、熱血沸騰地走進孝義文化館,與剪紙名人郭潤芝奶奶“零距離”接觸,體驗傳統文化-----剪紙的魅力。
慈祥、和藹的郭奶奶耐心地告訴我們,剪紙藝術在她家代代傳承,分為政治類、日常生活類等等。最有意義的是郭奶奶還手傳手、口傳口的教我們剪紙了呢!奶奶還把剪紙的絕招,把剪刀當成筆,剪出自己的心花。
奶奶先教我們剪蝴蝶,可是蝴蝶好難剪呀,我們都剪成了“四不像”的.美麗圖案。郭奶奶說:“那就從簡單的學起吧!”于是奶奶教我們剪“喜”字,我們跟著奶奶一步一步地剪,終于剪好了,我們剪得好漂亮、好開心。隨后我們參觀了《孝河兒女》、《懸空女回娘家》《獅子鬧春》等許多作品,剪紙線條如同行云流水,讓人百看不厭!
通過這次活動我們學會了一些基本的剪紙技巧,提高了我們對傳統文化的認知,更加熱愛家鄉,熱愛祖國。
家長評語:
這次實踐活動很有意義,對應的這篇習作更有價值,文中條理地敘述了活動的過程,實際剪紙的步驟,筆中洋溢著快樂。
傳統文化的作文 篇4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我們都知道古人的智慧和他們留下來的經典佳作都值得我們去學習,我們應該為之驕傲。
但現在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很多人連一些字都不會寫了,一段話很多都是錯字,更別說會什么古詩詞了。這種現象值得我們去深思,從小我們就開始背古詩三百首,開始了解“床前明月光”的李白,“鵝鵝鵝”的駱賓王等,對古代詩歌并不陌生。在我們將要遺忘這些經典時,它又重新的回到我們的視野之中。
前段日子,《中國古詩詞大會》的熱播獲取了一致好評,收視率更不用說了,掀起一陣詩詞熱。觀眾看完都是贊不絕口,反響很大。值得我們去深思的是,為什么這個節目取得了如此傲人的成績?首先我覺得是節目的開拓創新,打造了一場詩詞盛典,其次就是它抓住了現在大多數人的.內心。我們對中國古代傳承下來的文化都有一定的熱愛,它使我們樹立文化自信,增強民族凝聚力。
由于現在生活節奏快,導致許多人都將遺忘去享受文化生活,《古詩詞大會》的出現給世人拉開了光明,提醒我們傳統文化的精髓,值得我們去繼承弘揚。《古詩詞大會》利用了互聯網的傳播技術,并和互聯網深深的結合為一體,向那些因為生活節奏快而不能去了解傳統文化的人提供了途徑,也向全世界宣傳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讓我深刻地感受到傳統文化新時代的到來。
作為一名高中生,我知道優秀的傳統文化推動著我們前進。我曾一度討厭那些文言文,隨著年齡的增長,我才體會到古人的智慧,他們留下來的經典佳作值得每一個人去深思。我很喜歡《紅樓夢》,我所擁有的知識和閱歷還沒有到深深了解其中的真諦和精華,但我還是深深的被它吸引,這就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讓你深陷其中,無法自拔。
所以,傳播中國傳統文化是必須要做的事情,也是我作為一名高中生義不容辭的事。當我看到傳統文化利用互聯網使更多人去認知,我的內心很激動。當我看到更多的外國人也在學習古詩詞,我們還有什么原因不去努力學習并傳承呢!
傳統文化的作文 篇5
上下五千年,中國一路風塵仆仆走來,腳下踏的是深厚的文化底蘊。但在今天,一提及中國傳統禮儀,大多數人并沒有什么清晰概念,甚至則一位這種傳統禮儀人化是過時的東西。因此,中國禮儀文化正在遭受著史無前例的以往與不屑。
然而,中華民族傳統禮儀文化是中國人民幾千年來處理人際關系的實踐結晶,是人與人之間行為規范的準則。
楊時與他的學友游酢為求的正確答案一起去老師家請教。時值隆冬,天寒地凍,來到程家時,適逢先生坐在路旁打坐養神,楊時二人不敢驚動老師,就恭恭敬敬立在門外,等候先生醒來,過來良久,程一覺醒來,從窗口發現侍立在風雪中的楊時,只見她遍身披雪。腳下雪已有一尺多后了。此后,“程門立雪”的故事就成了尊師重道的千古美談。
禮儀是律己,進人是一種規范,是表現了對他人的尊重。古人云“不學禮,無以立”文明禮儀不僅是個人素質、教養的體現,也是個人道德和社會公德的體現。
東漢黃香僅僅九歲,就懂得尊老愛幼,孝順爸爸媽媽。在冬天嚴寒之時,就用自己的身體將爸爸媽媽的被子溫暖后,再請爸爸媽媽安寢;在夏日炎熱之際,則用扇子給爸爸媽媽扇涼驅蚊,以侍奉爸爸媽媽安寢。黃香溫席是在中國傳統孝之禮儀,孝順爸爸媽媽,從小事做起。
近百年來,由于種種原因,一些優秀的倫理道德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壞。如今的人們已經有了較之過去更為雄厚的經濟基礎來孝敬老人,心已經沒了,孝敬爸爸媽媽不是有心無力,而是有力無心。
唐朝貞觀年間,西城回綸國是大唐的藩國,一次,回綸國為了表示對大唐的友好,派使者帶一批珍寶見唐王,其中最珍貴的是白天鵝。途中,白天鵝不謹飛走,使者只拔下幾根鵝毛,卻沒能抓住白天鵝,使者在擔心害怕之余吧鵝毛獻給了唐太宗,唐代宗并沒有怪罪他,反而覺得他忠誠老實,不辱使命,從此,“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的故事干為流傳開來。
中國傳統禮儀,應是體現精神價值的生活方式,傳錄它可以使我們的.禮儀化發揚光大。
傳統禮儀畢竟是中國傳續了幾千年的血脈,若血脈堵塞,中國只能被稱為是一個現代國,而不能稱其為中國了。中國傳統禮儀文化博大精深,它足以使國人和海外人引來容耀和自豪,它是中華民族重要的凝聚力,沒有它,國人將迷失自我;沒有它,中國便只剩下一個空殼。
縱觀古今中外各國發展,世上沒有一個民族失否定自身傳統禮儀的,沒有任何一個民族會認為自己的優秀的傳統禮儀是過時的,有害的。而傳來中國傳統禮儀文化。是每個華夏兒女的責任,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無愧地大聲說:“我是中國人!”
傳統文化的作文 篇6
我國很早就出現了京劇臉譜,京劇是一種中國才有的藝術,在幾百年前就有了。一看到涂紅畫綠的臉譜,你一定會想到戲曲。
中國的戲曲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藝術,它有音樂、美術、雜技等多種因素。人物的造型包括頭、面部化妝和服裝兩大部分。比如眉毛的勾畫就有云紋眉、火焰眉、鳳尾眉、螳螂眉等多種畫眉毛的.方法。這種就改變了眉毛的自然形狀,便成為圖案化的眉毛了。眼睛也有很多很多的方法來畫,有蝶翅眼、喜鵲眼等很多樣子。
臉譜是每一種顏色的臉都具有特定的象征意義:紅色表示赤膽忠心;紫色表示智勇剛義;黃色表示武將驍勇善戰、殘暴、文士內有心計;綠色表示俠骨義腸、性格暴躁;藍色表示剛直勇猛;黑色表示忠耿正直;白色表示陰險奸詐;粉紅色表示老年梟雄;金和銀色多用在神、佛、鬼怪,象征虛幻。
京劇臉譜藝術經過了長期無數人的努力終于有了今天五彩繽紛、輝煌燦爛的藝術境地,成為世界藝苑一奇葩。
傳統文化的作文 篇7
20xx年,中國家喻戶曉的皮影戲,被印尼申請為該國的文化遺產。20xx年在內蒙古流行的馬頭琴被蒙古國申報成功為該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20xx年,韓國成功申報端午祭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國的傳統民俗被搶的消息傳到國內,國人一片嘩然,痛罵者有之,鄙夷者有之,更多的則是無奈和痛惜。
隨著經濟的發展,國人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生活方式也逐步西化,很多人信奉天主教,熱戀圣誕節。然而,在崇尚洋節時,似乎已經失去了對自己文化的自覺意識。
很多中學生能熟練的用英語讀寫,卻看不懂文言文;對牛頓、培根奉若神明,對老莊、孔子卻形同路人;說起西方頭頭是道,談到老祖宗一無所知。仔細反思,究竟還有什么傳統文化也已瀕臨失傳?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亡國都不怕,最可怕的`是一個國家和民族將自己的根本文化亡掉了,這就會淪為萬劫不復,永遠不會翻身”。保護我們的文化財產,不僅是政府的事,更是我們每個國人自己的事。我們要熟讀“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體驗古人在詩詞里面留給我們的意境美;我們要多聽《貴妃醉酒》,從傳統戲曲中領略民族藝術的風姿;我們要過清明節、端午節……,在節日中頷首我們民族節日文化的習俗,把它發揚光大;我們要學習儒家經典、道家理論,那是中國文化的靈魂,可以以此培育我們中華學子的“中國心”。
如今,國家為保護民俗文化出臺了相應的政策:從20xx年起,清明、端午、中秋成為了法定節假日。央視《百家講壇》也先后推出了劉心武的《解密紅樓夢》、易中天的《品三國》、于丹的《論語》《莊子》、錢文忠的《三字經》等,他們用自己獨特的視角詮釋了古代文學作品,既保持了原著的精髓,又有創新,深受大眾喜愛,從而帶動了國人對國學、歷史等傳統文化學習的熱情。
對傳統文化的保護,需要從每一個人做起。清明時節的掃墓,端午吃粽子賽龍舟,中秋時與家人的團聚,都是我們力所能及的。讀孔子、學老莊更是對民族文化的傳承。讓我們都來學習傳播中國傳統文化,共同實現中華文化的偉大復興。
傳統文化的作文 篇8
漢字是中國文化之根,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寄讬者,中華民族視之若祖先之生命,無限敬惜與愛護她。中華民族五千年光輝燦爛的文明史,漢字是其承載者,傳播者,見證者,昭示者,從甲骨文、金文以至于今天之楷體,中國漢字三千年永垂不滅,輝光常新,令全世界人民為之動客,為之起敬,為之驚嘆,這實在是世界文明史上最了不起的偉大奇跡,我們每一個中國人都應該感到欣慰和自豪,應在更高的層次上學習和運用漢字、漢語,開掘五千年文化典籍的寶藏,繼承它,宏揚它,創造更加美好燦爛的中華民族現代文化,貢獻于世界,這應是我們每一個中華民族兒女義不容辭、責無旁貸的大任!
二十世紀末,我國科學界、文化界的英才,終于發明了漢字輸入法電腦打字機,其輸入速度遠超于拼音文字,同時創造了計算機漢字激光照排技術,以及電子出版系統,使印刷業高迅度發展,這也是我國乃至世界印刷史上的大事。先進的科學技術同漢字相結合,引起了國人對漢字的重新審視,同時也為復興漢字文化創造了無比優越的條件。漢字究竟是科學的、智慧的文字,還是落后的、僵死的文字,將不辯自明矣。
保衛漢字,復興漢字文化,振興中華民族文化、民族精神,是關乎中華民族騰飛發展,自強自立,為世界人民做出貢獻的大事。漢字是民族的,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宏揚漢字文化,使中華民族文化的精髓融入世界文化的血液之中,這是中華民族每一個炎黃子孫責無旁貸的大事。現在世界上約有 85 個國家的高校都設了漢語課,約有 3000 萬人在學漢字、漢語,漢字、漢語走向世界,已經成為世界強勢語言之一。 21 世紀,中國文化、東方文化,將會大展風采,為世界人民所歡迎。
漢字是世界文字惟一僅存的最古老而又輝光常新的文字,漢字應申請世界文化遺產。國內,在西安或任何一個大城市,應建立中國漢字文化博覽館。文字研究者,語文教學者,應該以 “ 百家爭鳴,百花齊放 ” 的精神,以新的角度、新的方法、新的思維,對漢字作多元化的研究,闡釋漢字原創性之奧秘,為復興漢字文化的偉大事業做出貢獻。應該大力發展漢字文化產業,全社會都應重視、關注、推動漢字文化的發展與繁榮。
【傳統文化的作文】相關文章:
傳統文化的作文11-22
傳統文化的作文02-04
傳統文化的作文02-04
傳統文化的傳承作文03-03
傳統文化優秀作文10-30
關于傳統文化的作文02-04
傳統文化作文12-12
傳統文化優秀作文12-21
傳統文化的優秀作文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