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馬陵之戰作文
馬陵之戰
韓國得到齊國答應救援的允諾,人心振奮,竭盡全力抵抗魏軍進攻,但結果仍然是五戰皆敗,只好再次向齊告急。齊威王抓住魏、韓皆疲的時機,任命田忌為主將,田嬰為副將率領齊軍直趨大梁。孫臏在齊軍中的角色,一如桂陵之戰時那樣:充任軍師,居中調度! ∥簢垡妱倮谕H,又是齊國從中作梗,其惱怒憤懣自不必多說。于是決定放過韓國,轉將兵鋒指向齊軍。其含義不言而喻:好好教訓一下齊國,省得它日后再同自己搗亂! ∥夯萃醮ロn的魏軍撤回后,即命太子申為上將軍,龐涓為將,率雄師10萬之眾,氣勢洶洶撲向齊軍,企圖同齊軍一決勝負!
這時齊軍已進入魏國境內縱深地帶,魏軍尾隨而來,一場鏖戰是無可避免了。仗該怎么打,孫臏胸有成竹,指揮若定。他針對魏兵強悍善戰,素來蔑視齊軍的實際情況,正確判斷魏軍一定會驕傲輕敵、急于求戰、輕兵冒進。根據這一分析,孫臏認為戰勝貌似強大的魏軍完全是有把握的。其方法不是別的,就是要巧妙利用敵人的輕敵心理,示形誤敵,誘其深入,爾后予以出其不意的致命打擊。他的想法,受到主將田忌的完全贊同。于是在認真研究了戰場地形條件之后,定下減灶誘敵,設伏聚殲的作戰方針。
戰爭的進程完全按照齊軍的預定計劃展開。齊軍與魏軍剛一接觸,就立即佯敗后撤。為了誘使魏軍進行追擊,齊軍按孫臏預先的部署,施展了“減灶”的高招,第一天挖了10萬人煮飯用的灶,第二天減少為5萬灶,第三天又減少為3萬灶,造成在魏軍追擊下,齊軍士卒大批逃亡的假象!
龐涓雖然曾與孫臏受業于同一位老師--鬼谷子先生,可是水平卻要相差孫臏一大截。接連3天追下來以后,他見齊軍退卻避戰而又天天減灶,便不禁得意忘形起來,武斷地認定齊軍斗志渙散,士卒逃亡過半。于是丟下步兵和輜重,只帶著一部分輕裝精銳騎兵,晝夜兼程追趕齊軍!
孫臏根據魏軍的行動,判斷魏軍將于日落后進至馬陵(今山東郯城一帶)。馬陵一帶道路狹窄,樹木茂盛,地勢險阻,實在是打伏擊戰的絕好處所。于是孫臏就利用這一有利地形,選擇齊軍中1萬名善射的弓箭手埋伏于道路兩側,規定到夜里以火光為號,一齊放箭,并讓人把路旁一棵大樹的皮剝掉,在上面書寫“龐涓死于此樹之下”字樣!
龐涓的騎兵,果真于孫臏預計的時間進入齊軍預先設伏區域。龐涓見剝皮的樹干上寫著字,但看不清楚,就叫人點起火把照明。字還沒有讀完,齊軍便萬弩齊發,給魏軍以迅雷不及掩耳的打擊,魏軍頓時驚恐失措,大敗潰亂。龐涓智窮力竭,眼見敗局已定,遂憤愧自殺。齊軍乘勝追擊,又連續大破魏軍,前后殲敵10萬余人,并俘虜了魏軍主帥太子申!
馬陵之戰以魏軍慘敗而告終結!
馬陵之戰是我國歷史上一場典型的“示假隱真”、欺敵誤敵、設伏聚殲的成功戰例。齊軍取得作戰勝利,除了把握救韓時機得當,將帥之間密切合作,正確預測戰場和作戰時間以外,善于“示形”、巧設埋伏乃是關鍵性的因素。所謂的“減灶”就是這場戰爭中“示形”的主要方式。它實際上就是孫武“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以及“以利動之,以卒待之”等“詭道”原則的實戰體現!
齊國在桂陵之戰,尤其是隨后的馬陵之戰中的大獲全勝,從根本上削弱了魏國的軍事實力。從此,魏國一步步走下坡路,失去了中原的霸權。而齊國則趁戰勝之威,力量迅速發展,成為當時數一數二的強大國家。
【馬陵之戰作文】相關文章:
詠史詩·馬陵,詠史詩·馬陵胡曾,詠史詩·馬陵的意思,詠史詩·馬陵賞析 -詩詞大全06-16
作文 故鄉的馬陵山05-06
馬陵山作文八篇05-30
馬陵山作文3篇06-04
【精品】馬陵山作文四篇05-31
夷陵之戰劉備大敗的原因是什么03-25
秋游馬陵山作文550字04-27
關于秋游馬陵山的優秀作文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