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張家界,鬼斧神工背后的滄桑散文
每一位游覽過張家界的人都驚嘆大自然太神奇,嘆服大自然的創造力。在湘西綿綿群山中造就這樣一個美妙仙境。
乍到武陵源,感覺這兒并沒有奇異風光,一座九層的塔閣聳立在滿目翠綠的山谷里,在其后有一處石峰與它相對應。塔前,一道清澈的溪流潺潺而過。
當大巴車緩緩地向大山深處行駛,風光也逐漸變化,樹木逐漸稀少,裸巖增多,連綿起伏的山巒上不時呈現了陡峭的山峰、石壁和峭壁,隨處聞鳥鳴。在汽車轉過一道山腰時,眼前轟然一亮,幾座上百米的石峰拔地而起,摩天石柱直刺蒼天,石峰上點綴叢叢綠蔭。峰間伴隨云霧繚繞,漂浮穿行在石林溝壑間,云層上只露頂尖的石柱像一座座亭塔樓閣,朦朧中時隱時現,活脫脫的一副仙境圖。砂巖峰林,有如墻壁挺立,有如指尖指天,有如兵士列隊,如雨后春筍,萬頭攢動。屹立的石峰,陽剛十足,粗狂驚險刺激。峰腳溝壑,綠色蔥蘢,秀水環繞,風情萬種,展示無限陰柔之美。崖入刀削,山似斧劈,千峰各造型,百溪自蜿蜒。一步一景,目不暇接,五步景變,心靈震撼。峰壁相對相依,千姿百態,峰崖高矮起伏交錯,奇峰異石,絕壁生煙。壁險峽幽、水碧山清。從不同的高度、方向欣賞這石山、石墻、石柱、石峰、石門、天生橋等奇峰異石,驚嘆大自然鬼斧神工,用時間慢慢造就了一座天然的藝術宮殿,精心部署了一個地理博物館。
面對眼前靜止的畫面,為何大自然獨獨鐘情這片土地,把這里的山雕琢得如此險峻、挺拔?
在遙遠的古生代泥盆紀那是3.8億年前,湘西,原本是一片廣闊的海洋,海洋里生活著大量的貝類、海螺、海參和海藻,食物豐盛,魚類開始繁榮。在寧靜的海面下,大量的生物繁殖、死亡和腐爛,剩余的貝殼、骨骼沉留在海底,堆積了的厚厚一層。可是,這時的地球卻不安寧,總是劇烈地抖動,巖漿噴涌,把大量的生物遺體掩埋和包裹在濃濃的巖漿里,巖漿越涌越高,也填滿了海底的溝溝壑壑。在石炭紀這兒的地殼發生劇烈的構造變動,海底慢慢升高,海水慢慢退卻。一塊嶄新的大陸出現了。中生代,龐大的恐龍曾在這覓食,大量的兩棲動物在這里繁衍生息。從海底上升變為陸地的土地肥沃,原始森林出現了,構成這片原始森林的不是今天的這種木本植物,而是今天生長在陰涼潮濕之地的蕨類植物。別看現在蕨類植物低矮纖細,可在那時卻足以和今天的高大喬木相媲美。它曾經是恐龍的主要食物,也是今天煤炭的主要來源。可是在這片群山中還有一些地方高大的蕨類和銀杏、松柏等喬木開始爭搶地盤。大自然注定是不甘寂寞的,不時地變著法術,更換地球的主人。6500萬年前的一天,一顆巨大的流星撞擊了地球,燃起了熊熊烈火,無數的恐龍、昆蟲、兩棲動物葬身火海;流星撞擊地球形成的遮天閉日的厚厚塵埃密布整個地球上空持續幾十上百年,地球陷入空前災難。一夜之間,地球上曾經蔥蘢翠綠的森林消失了,雄霸地球的恐龍滅絕了,幾乎85%的海洋生物和70%的陸地生物在這個時候毀滅了。灰塵散盡,僅有少數草樹動物茍延殘喘。在柔和的陽光照耀下,幸存者得以大量繁殖進化。地球上的一批物種滅絕往往也是為了迎接下一批高級物種的到來。但恐龍并非“完全滅絕”,早在侏羅紀就有一部分恐龍飛上了藍天,身體結構發生了顯著的變化,躲過了大滅絕。它們就是今天的各種鳥,鳥類是恐龍的直系后代。
爬行動物也并非完全滅絕,有相當一部分爬行動物因為其體形小巧便于藏身,加上它們對環境具有極強的適應能力,從而躲過了那場浩劫,并且一直存活到現在。今天,這些爬行動物仍然生活在我們的地球上。它們就是茂密叢林中的偽裝高手變色龍,棲息在我們臥室墻壁、天花板上的小型蜥蜴科目——壁虎,令人膽寒的蛇和鱷魚,還有行動遲緩的烏龜等等。到了新生代,被子植物成為后來居上,它們憑借種子可以遠播和頑強的適應能力宣賓奪主,成為植物王國的新主人。逐漸占據了山岡、平原,形成了今天的森林、草原、沼澤。裸子植物被壓縮了生存空間,它們選擇了山岡和貧瘠的懸崖縫隙。被子植物的繁盛,為陸地動物提供豐富食物,高等的哺乳動物和鳥類成了陸地上的新主人。
在新生代的第三紀后(2500萬年前至兩三百萬年前),由于地殼緩慢的產歇性抬升,隨著陸地不斷抬高隆起,連片的陸地被拉斷、積壓隆升,昔日茫茫的平原成了綿延起伏的山丘陸地。那時氣候濕潤,可這片陸地卻很貧瘠,主要是裸露的巖石,風吹日曬,雷擊雨淋,雪霜凍融,表面的巖石風化了,化為塵土。巖石上大量的裂紋滲入雨水,流水慢慢溶解巖石,寒冬雪水冰棱侵蝕,巖石層層剝落了。由于地質構造不同,張家界這片巖層有多種成分,形成現在景區的巖石主要是石英砂巖,被風化后形成了松散的細礫結構,極易被流水帶走。表層被雨水沖走又繼續風化,風化后再被沖走,終于易風化部位被大自然的無形之手攫取,只有堅硬的巖石留下。石柱、石峰、峭壁顯露崢嶸。
【其發展演變經歷了平臺、方山,峰墻,峰叢、峰林,殘林4個主要階段。方山、平臺;石英砂巖峰林地貌形成的最初階段,為邊緣陡峭、相對高差幾十至四百米,頂面平坦的地貌類型,頂面由堅硬的含鐵石英砂巖構成。如天子山、黃石寨、鷂子寨等處的平臺方山地貌。峰墻:隨著侵蝕作用的加劇,沿巖石共軛節惠中發育規模較大的一組世理形成溪溝,兩側巖石陡峭,形成峰墻。如百丈峽即屬此類型。峰叢、峰林:流水繼續侵蝕溪溝兩側的節理、裂隙、形成峰叢,當切割至一定深度時,則形成由無數挺拔峻峭的峰柱構成的峰林地貌。如十里畫廊、礦洞溪等處的地貌特征。殘林:峰林形成后,流水繼續下切,直到基座被剝蝕切穿,柱體紛紛倒塌,只剩下若干孤立的峰柱,即形成殘林地貌。隨著外動力地質作用的繼續,殘林將倒塌貽盡,直至消亡,最終形成新的剝蝕地貌。在武陵源泥盆系砂巖分布區的外圍地帶則為此類地貌類型(該段載自湖南旅游網)】。
三百萬年前,正當地球呈現欣欣向榮的時候,又一次大災難降臨地球,“冰川時代”來臨。許多動植物都受到影響,一些體型較大的原始哺乳動物被淘汰了,人類也在這個時期完成了進化,成為最終地球的霸主。
仰望歷經3.8億年的風雨冰川侵蝕還依然屹立的石峰、石柱和石壁,在心靈震撼的同時,敬畏自然之心油然而生。大自然留給我們的所有一切都是寶貴的,值得我們去珍惜的。在我們肆意挖掘礦產、化石,砍伐森林樹木、排放廢氣、廢水和廢物時,我們是否曾經想過,經歷了多少苦難生存下來的物種成為我們走向現代化的祭品。大自然慢工細雕的創造的奇跡也許在人類面前頃刻間就灰飛湮滅。
透過地球變遷的歷史和自然的迷蒙煙霧,發現大自然是一位高超的繪畫和預言大師。如果從更高天空俯瞰,張家界的景區其實就像是一座靜止和廢棄的城市,一道道石壁、石峰猶如一座座摩天大樓。原來從張家界的變遷不僅可以看到地球的過去,也可以看到地球的未來。石峰、石柱和石壁猶如城市里一座座人類的建筑,最終會走向死亡。大自然用這樣形象的語言告訴人類,當我們越費勁心力去改造自然的時候,無休止地索取資源和無止境地建造摩天大樓,我們將消亡地更快。
【張家界,鬼斧神工背后的滄桑散文】相關文章:
歲月留給我們的是滄桑散文04-29
晚安心語:風光的背后,不是滄桑,就是骯臟03-07
人世滄桑,縱然我們還年輕散文04-29
藏在背后的天空心情散文04-27
煤油燈里話蒼滄桑散文04-28
百年柿樹話滄桑優美散文04-27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金鞭溪04-29
鬼斧神工的武隆天坑地縫作文08-07
滄桑的說說01-12
滄桑的句子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