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壺煮春秋散文隨筆

時間:2023-05-02 04:23:11 散文隨筆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一壺煮春秋散文隨筆

  我的辦公桌上,有一把其貌不揚的紫砂壺。

一壺煮春秋散文隨筆

  說是紫砂壺,可能也就掛個“紫砂”的名兒。當年,在宜興,只花區區20元便買下了它。之所以一眼相中,是因其通體的修竹造型,雖略顯簡樸,卻不失風雅。

  竹,向為讀書人的大愛。蘇軾便有詩云:“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勞作于鬧市樓宇間,要坐擁一片青翠的竹林,無異于癡人說夢。只能借一壺修竹,稍稍安撫讀書人對清凈的一點念想。

  讀《閑情偶寄》,知李漁是一資深茶客。可是,這部書里,對茶卻著墨甚少。笠翁解釋說,他實在是太愛茶了,害怕講得過于簡略,一定要另外為茶專寫一本書。

  雖未說茶,在“第五卷器玩部”,李漁卻分享了對茶具的見解:“茗注莫妙于砂壺,砂壺之精者,又莫過于陽羨,是人而知之矣。然寶之過情,使與金銀比值,無乃仲尼不為之已甚乎?置物但取其適用,何必幽渺其說,必至理窮義盡而后止哉!凡制茗壺,其嘴務直,購者亦然,一曲便可憂,再曲則稱棄物矣。”

  笠翁的意思是,茶壺之中,紫砂壺最好。紫砂壺中,宜興出產的最佳。而如今因為把玩者眾,一把宜興壺弄得比金銀還值錢,實在是大可不必,恐怕連孔子也會不爽的。壺,無非是拿來喝茶的。從實用角度看,壺嘴一定要直一些,這樣茶湯才能順流而出。

  本來,我對手邊這把“竹”壺的身價多少是有點忐忑的,笠翁這輕飄飄幾句,瞬間幫我解了圍。細想想,幾百年后,眾人掛在嘴上的那句“房子不是用來炒的,而是用來住的”,仿佛也是循著笠翁所言的義理而來。

  前一陣,家鄉的“小蘭花”在省城舉辦品茗會,我是欣然前往的。喝了幾十年的“小蘭花”,與鄉茶間的感情幾成親情,茶在我的眼里只剩兩種:一是小蘭花,一是其它。我從未像今天這樣,通過舞臺上的講解、表演、沙畫、視頻來體味它的海拔。當書法家完成一幅“喝遍神州茶,唯有蘭花香”時,我端起杯子小啜一口,清香頃刻便在唇齒間氤氳開來,就像萬佛山間徐徐蒸騰的云霧。

  一杯茶養一方人。一直覺得,“小蘭花”似乎浸潤著舒城人的一些獨特氣質。老家有句話叫“順著墻根走的人,可能最過勁”。“小”,意味著低調,卻也有一種“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的曠達;“蘭”,則彰顯寬容和博納,正因新茶與深谷幽蘭為伴,廣采漫山的芬芳,飲者才能在“小蘭花里”品出沁人心脾的馥郁;“花”,是不是又象征著向上呢?若沒有“全家揉焙到天明”的辛勞,又哪有陽光一路,鮮花滿坡呢?

  品茗會上,跟茶業專家聊天。他告訴我,其實,喝“小蘭花”最好的茶具是玻璃杯,不是紫砂壺。一壺障目,不見婀娜蘭形;一蓋屏氣,不聞幽幽蘭香,總是辜負了“小蘭花”的天生麗質。果然,臺上的茶藝表演印證了專家之言。姑娘們巧手輕舞,“鳳凰三點頭”一氣呵成,玻璃杯中的“蘭花”,遂徐徐開放,葉葉如蘭,楚楚可人,端的是“佳茗從來似佳人”。

  我顯然不是稱職的茶客。飲茶數十年,從未想過動口之前需要懷著一種虔誠的儀式感。茶始終都埋身于這把“竹”壺里。我從沒刻意掀開壺蓋瞻仰,一觀茶形,二聞茶香。每天讀書寫字時,便習慣性地喝上一口,久而久之,甚至都忘了去細品茶的味道。

  端起壺,就那么不知不覺地喝著,一喝就是十八年。想想也是,多少春芽秋水皆在這壺里悄然來去,其間或許也藏著一刻未停的翻云覆雨。有人說,每個飲茶的早晨皆是入禪時分。當茶之外相不再成為掛礙,壺里的風暴也會在讀書人的心里變得圓融通達吧。

  如今,這把20元買來的舊壺,在外人眼里,可能一文不名,但于我,它卻價值連城。作為生命的元素,這把壺,盛著一顆素心。

【一壺煮春秋散文隨筆】相關文章:

怎樣煮好一壺上乘的咖啡04-28

時間煮雨散文隨筆04-29

一壺醉來一壺醒05-01

春秋04-30

春秋的作文08-12

論春秋04-28

古堰春秋04-26

《春秋》全文及翻譯03-31

春秋論作文07-24

古堰春秋05-02

国产v亚洲v天堂无码网站,综合亚洲欧美日韩一区二区,精品一级毛片A久久久久,欧美一级待黄大片视频
日韩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中文字幕亚洲综合久久2020 | 欧美日韩另类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中文字幕精品在线观看 | 亚洲日韩欧洲日本国产综合 | 天天久久精品美美免费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