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陽節日記【推薦】
一天的時間眼看就要結束了,相信大家這一天里都收獲頗豐吧,是時候寫好總結,寫好日記了。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寫日記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重陽節日記,歡迎大家分享。
重陽節日記1
百善孝為先,老人是兒女最應盡孝的人,他們滿頭白發,歷經風雨,歲月這把無情的刻刀在他們臉上留下了皺紋,但他們依然是美麗的,我們都衷心祝福他們長長久久,9月9日重陽節就是由此而生,在我的記憶中,經歷過一次難忘的老人節……
陽歷9月9日,正值秋季,重陽佳節,菊花開放,賞菊成為老人節一項特別的活動,我也領著奶奶來到菊園,菊園里,柔順的菊花迎風招展,細長的舉辦上渲染著素雅的白,黃,橙等顏色,幽幽的菊香飄溢滿園,園中熱鬧非凡,老人們有的被兒女扶著漫步絕緣,有的在菊香中切磋棋藝,有的則悠閑的坐在椅子上,賞菊說笑聲不絕于耳,奶奶笑的如花兒般,眼角的皺紋是幸福的`見證,一頭銀絲閃爍,在陽光下,整整一個上午,居然都人聲鼎沸,熙熙攘攘。
老人們還會聚在一起,其樂融融,一個蛋糕擺在桌子中央,旁邊還有幾小瓶精心釀的重陽酒,醇香四溢。晚上一聞便覺得耳目一新了,老人們嘮嘮家常,說說趣事,我給老人們繪聲繪色地講幾個笑話,他們便被逗得哄堂大笑,嘮嗑之后,便開始吃蛋糕了,我細心地把蛋糕切開分給老人,他們便說說笑笑地一口口吃起來,嘴上全是白花花的奶油,幾個老爺子還頗有興致地飲起幾口小酒,臉龐暈上了淡淡的紅。屋子里的笑聲如鈴鈴般,我從未感受到這樣溫馨的場面——大家歡聚一堂的樣子讓我著迷……
重陽節是一個充滿祝福與快樂的日子,我多么希望每天都能這樣,老人們的笑顏永遠不會在我們的記憶中抹去。
祝愿老人們都能夠長長久久。
重陽節日記2
據說,晉朝時,今河南汝南古上蔡地區,有個名叫桓景的學道的人,他的師傅費長房真人對他說:“九月初九,你家有難,你趕快回去,叫家里的人用絳紅色布做成香袋,裝上茱萸系在手臂上,登上高處,喝菊花酒,就可消禍。”桓景依照師傅的指點,是日舉家登上座落在蔡國故城西面城垣的一處叫做名岡山的至高處避禍。傍晚歸來,發現家中的家禽家畜全都死了。費長房知道后說:“這些雞鴨牛羊狗已經替你們受災了。”唐宋開始,中國綜合國力增強,人們生活狀態的安定和改善,使大家不僅關注目前的現實生活,而且對未來生活給予了更本質的祈求。長生與延壽,逐漸代替了消極的避邪消災與追逐功利的步步登高。
在近兩千年的流傳中,經過不斷的傳承、選擇、優化和賦予,它形成了我國乃至華夏文明波及到的地區,獨具特色的宣泄思鄉思親和祈壽的民俗活動。從陳樹填詞、朱德榮作曲、歌手陳少華唱紅的流行歌曲《九月九的酒》:“又是九月九,重陽夜難聚首,思鄉的人兒飄流在外頭。又是九月九,愁更愁、情更憂,回家的打算始終在心頭。走、走、走、走,走啊走,走到九月九!他鄉沒有烈酒、沒有問候;家中才有自由、才有九月九。親人和朋友,舉起杯、倒滿酒。飲盡這鄉愁,醉倒在家門口。家中才有自由、才有九月九!噢——”中,我們同樣感受到那種濃濃的思鄉之情,感受到那種濃濃的.思親之情,它同樣不知道牽動了多少游子的羈旅之心。
今天的重陽節又有了新的含義,作為傳統佳節,古往今來,人們都在這一天,開展敬老祝壽和登高遠望的活動。外婆最近身體不好,我也不能做什么。只能幫助外婆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知道她老人家最近身子骨不太舒服,為我外婆敲敲背,謝謝外婆把我從小帶到大!外婆可開心了!
重陽節日記3
10月9日,在學校的日子,重陽節里是否思念呢。
蕭瑟秋風吹過,遍地黃花,漫山紅葉。不知不覺中,又迎來菊花盛開的重陽節。雖然不是春光,猶覺勝似春光。感知了時光的匆匆,在濃濃的秋色里登高遠望。此時又憶起杜牧在池州寫的那首詩:“江涵秋影雁初飛,與客攜壸上翠微。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我想寄語曾經工作生活在一起,如今卻遠在他鄉朋友,故鄉的山水正凝望著你,濃郁的鄉情正召喚著你,讓我們在重九去齊山登高,在秋浦河畔賞菊。攜手杏花村里懷舊,相扶九華山上覽勝。何當載酒來,共醉重陽節。
重陽節也有兩千年的歷史,現在國家已經把這一天定為老人節,可見從古到今對老人都是非常敬重的。重陽節這天,登高、賞菊、喝菊花酒、插茱萸。使老人的晚年生活充滿快樂,情趣盎然。“但將酩酊酬佳節,不用登臨恨落暉”。古往今來,人生的`腳步總是這么匆忙,經歷了人生的拼搏,該是放下所有紛擾,平淡心靈。去看山,去看水。去看那深藏在歲月塵埃里的五彩年輪。因此古人常說:“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這一天老人都相聚在一起,飲酒賦詩共敘年華。
歲歲重陽,今又重陽。古語說:過了重陽無時節,三日風來四日雪。重陽節后將是寒風冷雪,萬木凋零。其實不然,菊花高潔,傲霜怒放,凌寒不凋,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秋天最豐碩、厚重、深邃。這個季節流淌著斑斕的色彩,閃耀著繽紛的光芒。是多么的意味深長。恰似人生的晚年,閱盡人間冷暖。雖已華發蒼顏,但卻感悟良多。始覺黃花最多情,重陽相伴慰此心。
重陽節日記4
我想“今天是個快樂的節日”!
今天是重陽節,重陽節可跟其他的節日不一樣,例如,元宵節是吃元宵的,八月十五是吃月餅的,還有“六一”兒童節是玩的等,還有很多像這些節日一樣,都是吃東西或是玩的。
可是重陽節可跟其他的節日不一樣,重陽節不是吃的,也不是玩的,重陽節是孝敬老人的節日。我們都知道孝敬老人首先要不氣老人生氣,這是孝敬老人的開始,要是連這點事都做不好,別說孝敬老人了,有可能還把老人氣壞了。
我10月4日下午就給媽媽說,給姥姥和姥爺打一個電話,明天沒有事的話中午回去,媽媽一問姥姥和姥爺,姥姥和姥爺滿口就答應了。到了第二天,我們匆匆忙忙地就去了姥姥和姥爺家。剛進門我就說:“姥姥姥爺好”,姥姥和姥爺也問我好。
到了姥姥和姥爺家,我坐在沙發上想來想去,最后決定幫助姥姥和姥爺洗菜、盛飯、端飯,這也算孝敬老人吧!我就照著我想的.去做,姥姥和姥爺都夸我能幫大人干活了,我心里美滋滋的。
我們臨走之前我又對著姥姥和姥爺說:“姥姥姥爺再見”,他們也笑著對我說再見。
我以為重陽節會很難受,幫助老人干活后,結果這一天過的還是很開心的。大家呢,是跟我一樣,還是有別的有意思的事情,請大家說出來聽聽吧!
重陽節日記5
“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又是一年重陽節,我想了很多祝福的話說給爺爺奶奶聽,可看到他們忙碌的身影,忽然覺得說不出口了。看著爺爺奶奶的臉上那一條條皺紋,不由想起爺爺每天清晨起早為我們買早飯,晚上奶奶疲憊不堪還站在廚房洗碗的樣子……于是我決定,要讓爺爺奶奶開開心心地過重陽節,我要為爺爺奶奶親手做中飯,送祝福給他們。
說干就干,我抄起菜刀,把削好皮的`黃瓜放上菜板,使勁拍,“啪啪啪”可憐的黃瓜頓時四分五裂,我把被我“大卸八塊”的黃瓜裝好盤后,撒了點糖、鹽、醋和香油,第一道開胃菜就OK啦!我端上桌,又準備做第二道菜――人見人愛的番茄炒蛋!我打了四個精心挑選的大雞蛋,充分攪拌后熱油下鍋!過了一會兒就用鏟子翻了幾下,然后把炒好的番茄倒了進去,不一會兒,一盤香噴噴的番茄炒蛋也好了!想到奶奶牙齒不好總喜歡吃豆腐,我又做了白菜燉豆腐。爺爺呢?爺爺喜歡喝點小酒,那炒肉片可是爺爺最喜歡吃的。在“老爸老媽支援團”的援助下,小炒肉也上桌了。還有我的“拿手絕活”――水果沙拉,豐富,肯定很受歡迎。
看著桌上熱氣騰騰的飯菜,想著爺爺奶奶開心的樣子,便一溜小跑上樓請他們來吃飯了,嘴里笑著說,“爺爺奶奶請用膳!”爺爺喜笑顏開,看著桌上的飯菜豎起了大拇指,“我孫女這么能干呀,難怪我也要變成皇帝佬兒啦!”奶奶也在一邊笑得合不攏嘴。我走上前去,把一盤重陽糕端給他們,笑嘻嘻地說:“爺爺奶奶,您們每天為我忙前忙后的,真是太辛苦了!今天是你們的節日,我祝你們福如東海、壽比南山,每天都開開心心的!”爺爺奶奶更加開心了,好像臉上的皺紋都充滿了快樂。
歲歲重陽,今又重陽,希望爺爺奶奶永遠都笑得這么開心!
重陽節日記6
站在陽臺上,望見玉蘭婆婆坐在她門前的椅子上,渾濁目光的眼睛不時地眨著,嘴里不時地嘆著氣,好像在翹首期盼著什么。“也許她在盼望著誰能去看她”。我暗暗想著。這時,媽媽朝屋子迎面走過去,手中端著一個大銅碗,里面就是我最愛吃的鹵豆腐。“嬸嬸,這些豆腐剛煮好,軟軟的您也咬得動,給您趁熱吃,別放涼了。哦,對了,碗我下午再自己來拿就這樣。”我看見媽媽笑著對玉蘭婆婆說著,風中傳來了媽媽輕柔的聲音。只見玉蘭婆婆抽出干枯的手,不斷撫摸著媽媽的手,臉向上仰著,不覺皺成一團,也笑著,嘴里不知在說些什么。玉蘭婆婆一手小心翼翼的.端著碗,一手拄著竹竿,略微吃力地走進屋子里。一會兒,媽媽回來了,我聽見玉蘭婆婆的笑聲:“謝謝……啊,謝謝。”
“玉蘭婆婆,這些水果是我們給您的,就放著了。”我邊說邊四下里瞧了瞧,房屋雖簡陋但整潔,雖小卻很干凈,這都要歸功于四周的鄉親吶!我想,我也應該為玉蘭婆婆做些事情。看著她水桶空空的,我便自告奮勇拿著水桶到井邊提了兩桶滿滿的水。玉蘭婆婆連聲地說:“謝謝,謝謝。”我心里一陣溫暖,因為我也為老人家做了一點小事,盡了敬老愛老之心!
啊,久久重陽節,久久敬老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愿盡我之力,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也希望我們能以愛相扶相助,讓社會更和諧更美好!
重陽節日記7
20xx年 X月X日 晴
九月初九,你知道是什么節日嗎?當然是一年一度的為老人舉辦的節日——重陽節。我記得有一個關于重陽節古老的傳說:在很久很久以前,就有這重陽節,這一天里,有一位少年沒做一件孝敬老人的事而被一個鬼謀殺了。在著一天里,不僅這位少年被謀殺,有將近一百多位少年死亡。據調查,都是沒為老人做過一件事的.少年,所以我們叫這位“鬼先生”叫做“老鬼”。
而今天,恰恰是重陽節,所以,我也要為老人做一件事、兩件事等等。表達我對老人的孝敬與尊敬。我第一件事是選擇的提垃圾。我要和外婆出門了,看見門口的垃圾袋,就知道外婆即將慢吞吞地下樓倒垃圾。此時,我立忙搶過垃圾袋,向外婆笑了笑:“我來倒吧!今天可是您的節日哦!千萬別累著身子了。”說完便轉身迅速下樓去了,將垃圾倒在了垃圾桶里。外婆下來后:“乖孫,真不錯,如果你天天都這體樣會人你就向人生的道路邁出了第一步了。”我聽了,喜滋滋的,笑著回答道:“好啊!”
第二件事我選擇的是為外婆捶背,我讓外婆坐在了沙發上,我便跪在了外婆背后,輕輕地捶了起來。外婆如享受般閉上了雙眼,慢慢地深呼吸。我也閉上了雙眼,睜開是發現我于外婆瞬間來到了一處大草原上,滿山遍野的綠色美麗極了,很有魅力。“外婆,舒服嗎?”“舒服,真實舒服極了。”我再次睜開眼睛,發現我有回到了沙發上……
在此,我如同母親節般,向全世界呼吁:“關愛老人,老人也是我們人類家庭中的一部分啊。”這句話送給一些不孝之子,希望他{她}有所改變……
重陽節日記8
今天是重陽節,我和爸爸媽媽一起來到了外婆家幫忙收割稻谷。我和爸爸一起翻稻谷,拍皮球,捉蝴蝶。媽媽幫外婆做飯,不一會兒媽媽招呼我們吃飯了。我百米沖刺搬地沖到餐桌前,渾身臟兮兮的,媽媽和外婆異口同聲地說“快去洗手!”我只好心不甘情不愿地去洗手。洗完手,我兩步并一步地走到飯桌前問“這下我可以吃飯了吧?”說著右手拿起了筷子。媽媽上前說“不行我還得考考你。”我頓時蔫了,因為我的肚子在*了。只見媽媽抓了一把稻谷說:“這是外公收割的稻谷,你學了大數,那一億粒稻谷有多少把呢?”我一下子來了興趣,因為一億這個數有多大對于我來說有點茫然,今天我就打算探究一下一億到底有多大。我開始計數了,一粒粒稻谷像一個個可愛的精靈乖乖地順著我手指的指揮。數啊數,終于數好了,這樣的一把稻谷竟然有近1000粒!那一億粒稻谷有用手抓,要抓多少次啊!我繼續計算著,一億粒稻谷竟然有大約100000把,媽媽告訴這樣十把稻谷就可以煮成一碗飯,如果按每人每天吃一碗米飯計算,一億粒大約可以吃27年了。我驚呆了,原來一億的數值是這么大啊!那么如果全中國每人每餐浪費一粒米飯,那
就是13億粒,可以讓挨餓的人吃上多少年啊!
媽媽的'小考驗讓我對一億有了具體的認識,我也知道了這一粒粒的稻谷是外公辛苦耕作的收獲,懂得了粒粒皆辛苦的真正含義,我以后一定不會浪費一粒糧食!
重陽節日記9
九九重陽節里,尊老,愛老,敬老是我們應該做的。那么年輕的我們,能為他們做點什么呢?
我想到的,大多數人都會想到:無非給老人們捶捶背,推推腰,或者是幫著干點家務,除了這些,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也不會再讓我們干些什么了。平常,老人們總是最疼我們。有好吃的自己舍不得吃就留給我們;有好喝的自己舍不得喝就留給我們;我也從沒見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經常給自己添件新衣,卻拿來兒女穿舊了的衣服穿;也從沒見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很揮霍的買許多貴重的東西從來都是能省下就省下,卻把剩下的錢給我們買零食;更沒見過爺爺奶奶哪一天接我放學誤了點,常常就是有病也要挺著,不讓我們在校門口干著急。
說到這兒,我不免有想到了一些不好的情景。秋天天氣轉冷,奶奶總是問我:“穿那么少,冷不冷?”這時我便會不耐煩地轉過頭去,煩躁的說上一句:“不冷不冷。”心里還不住的埋怨奶奶!往往我來不及聽爺爺說完這句話,就插上一句:“知道了,知道了!”就覺得整天聽著一句話,耳朵都快聽出繭子來了。
不知我的這些表現是不是刺痛了您的心,如果是這樣的話,就請原諒我這個孫女的.不孝和不懂事。
談了那么多,其實歸根結底就是要理解老人,尊敬老人。想想哪個老人不想得到晚輩的重視與尊重呢?雖然我們不可能有太多的資金與精力去給全體老年人一個溫馨、舒適的家園,但我們可以從身邊的老人做起,用自己一點一滴的愛去感動他們。
我希望我的爺爺奶奶和天下所有的老人們都健健康康,長命百歲。
重陽節日記10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這句千古聞名的佳句,那首傳遍四海的好詩,那個風流倜儻的詩人……這其中,有一個不為人知的故事……
那,是一個掛有明月的夜晚,那是一個人人歡喜的重九,那,是他最煎熬的一次……
他是唐代詩人王維,他很小就離開家鄉,離開了親朋好友到長安學習,他當時,只是一個懵懂無知的少年,此刻他才知道,離開了故鄉的生活是多么的艱辛!
晚風輕輕地吹起小酒館那暗紅色的旗幟與王維那下垂的衣襟,他只有十七歲啊!心里怎么能承擔起這么大的孤獨與無助?此刻,他倍感孤獨,別人都歡聚一堂的時候,他只能站在一棵凄涼的松樹下望著月亮發呆,隱隱約約,還能聽到城里吵吵鬧鬧、歡聲笑語的聲音,王維的心又是一痛:以前自己不也是與家人歡度佳節嗎?突然,王維在淚眼朦朧中怔住了,在深邃的夜空中,那最美麗的,最明亮的`月亮,正散發著柔和的光芒。沒錯,他仿佛在明月上看到了自己的故鄉——那是他日思夜的念故土呀!王維展開雙臂,似乎想要環抱住整個家鄉,晚風又吹起來了,吹落了一顆顆晶瑩的淚珠,如同寶石般閃耀!王維的手,卻忘了收回來。王維的心底感嘆:我的親友們一定會一起登上了門前的大山,一起采茱萸,一起喝菊花酒、吟詩作對,但在插茱萸的時候卻唯獨發現,少了王維,一人……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還是那句熟悉的佳句,還是那首傳奇的好詩,還是,那個,似曾相識的詩人……
重陽節日記11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每當我想到這首詩我就想到了一年一度的“重陽節”。
“重陽節”是個很特別的日子,在這一天我們要和兄弟姐妹還有家人一起登高山、插茱萸……還要更加孝順所有的老人,關愛老人,在家里多陪陪自己的家里的老人,因此又被稱為“老人節”。身邊的很多朋友都選擇去敬老院慰問那些需要關愛的老人,而我選擇了帶上我們家里的奶奶出去旅游。
我家有一位善良、慈祥又很勤勞的奶奶,早幾年爺爺過世后,就剩下奶奶和我們一起,赤裸裸的說:從候開始,我們就是奶奶的'全部!每一天奶奶都在圍著我們轉,為我們做很多事情……所以在這個假期,我準備帶奶奶出去走走,去深圳旅游,過一個不一樣的國慶和重陽節!
雖然路上我們經歷了長長的車程,我們一路上歡歌笑語,反而不覺得很遠,一下子就到了,奶奶也很開心。到了目的地,奶奶開心的像個孩子,看來我們的選擇是對的,奶奶喜歡這里,我想老人家年齡大了,出去的機會可能就會越來越少了,所以我們都很珍惜和奶奶一起的旅游……
一年中,只有一個九九重陽節,也只有一個老人節,而我家也只有一位老人,所以我們要多多珍惜和家人在一起的日子,平常也要多陪他們,不要惹他們生氣,要讓他們開開心心的度過每一天。“愿君重陽享安康,幸福恒久樂逍遙”這是我們所有人對家人寄予的最大愿望。
重陽節日記12
農歷九月九日,為傳統的重陽節。因為古老的《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并陽,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重陽節名稱見于記載卻在三國時代。據曹丕《九日與鐘徭書》中載:歲往月來,忽復九月九日。九為陽數,而日月并應,俗嘉其名,以為宜于長久,故以享宴高會。
重陽節是個歷史悠久的節日,由于年代久遠,節日的'形成不易考察明確。因此,關于重陽節的起源,有種種不同的說法:
重陽的源頭,可追溯到先秦之前。《呂氏春秋》之中《季秋紀》載:(九月)命家宰,農事備收,舉五種之要。藏帝籍之收于神倉,祗敬必飭。是日也,大饗帝,嘗犧牲,告備于天子。可見當時已有在秋九月農作物豐收之時祭饗天帝、祭祖,以謝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動。
漢代,《西京雜記》中記西漢時的宮人賈佩蘭稱: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云令人長壽。相傳自此時起,有了重陽節求壽之俗。這是受古代巫師(后為道士)追求長生,采集藥物服用的影響。同時還有大型飲宴活動,是由先秦時慶豐收之宴飲發展而來的。《荊楚歲時記》云:九月九日,四民并籍野飲宴。隋杜公瞻注云:九月九日宴會,未知起于何代,然自駐至宋未改。求長壽及飲宴,構成了重陽節的基礎。
三國時,.魏文帝曹丕《九日與鐘繇書》說:歲往月來,忽復九月九日。九為陽數,而日月并應,倍嘉其名,以為宜于長久,故以享宴高會。可見當時節俗已定型了。重陽節主題,是求長壽、戴茱萸、釀菊酒、賞菊、釀酒及祭把酒業神等。在流傳至今后又添加了敬老等內涵,更具有意義,另外有登高野宴活動及各種游戲等。
重陽節日記13
農歷的九月九日是我國的傳統節日—重陽節。我國古代一、三、五、七、九代表陽數,所以雙九重疊是兩陽相重,因此叫“重陽”。重陽節最早起源于春秋戰國時期,原是一個歡樂的日子。這天,人們頭插茱萸,手提菊花酒,登高游玩。王維的“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正是描寫重陽佳節,登高思親的情景。現今的重陽節已被定為我國的老人節,是敬老尊老的節日。敬老尊老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我很小的`時候,媽媽就告訴我要尊敬老人。她說,有了媽媽的媽媽才會有媽媽,有了媽媽才會有了我,我將來長大后,也會有自己的孩子。人們就是這樣一代代傳承下來的,所以我們每個人都要尊敬長輩。每個人為了子女和后代們都會付出很多很多,當他們漸漸老去,換來的是晚輩們的茁壯成長。他們是多么值得尊敬啊!人人都會老,家家都有老人,尊重老人,實際上就是尊重我們自己。
奶奶一直和我們一起生活,她特別疼我。好吃的好喝的,她總是自己舍不得吃、舍不得喝,留給我。我也很愛奶奶,尊敬奶奶。我經常幫奶奶做些力所能及的事,給她捶捶腿捶捶背,拿藥送水。有了好吃的,我也總是讓奶奶先吃,看著她吃了,我心里可甜了。我也會尊敬所有的老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我在公共汽車上,還為老人讓過座呢!
我們尊老敬老,不僅僅是在老人節這天,要讓這一美德成為我們的做人準則。我一定要做一個尊老敬老的好少年。
重陽節日記14
20xx年 九月初九 晴
今天,是九月初九──重陽節。
這一天,小紅一家正吃飽飯在看新聞。小紅問:“媽媽,今天新聞怎么講的都是老人,不講別的。”媽媽邊織毛衣邊說:“重陽節,當然講老人了。”小紅疑惑不解:“那講老人,為啥沒看見奶奶在電視上。”媽媽和爸爸都笑了,“哎,不是所有的`老人都上電視,只有一部分。”小紅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
新聞看完了,爸爸媽媽催著小紅去寫作業,爸爸則抓起旁邊的報紙,津津有味地看著。奶奶坐在椅子上,捶打著腿:“哎,人老不中用。這腿越來越不好使了。”爸爸又捧起報紙:“媽,不會啦,您還不老呢。”“是呀,您走路還那么有勁。”“想想五年前,家里這盆花還是我從山上挖來送給你們搬家大吉大利的,現在花這么大了,我的腿卻再也爬不上那高高的山頂了。”小紅聽了,趕快過來幫奶奶捶捶背,按摩按摩雙腿。忽然她像想起了什么似的,跑向廚房里。
廚房里的小紅一邊抹汗水,一邊切著“柚”人芳香的熟柚子,她將裝著柚子的盤子端到客廳來,嘴里卻不停地咽著口水,她眼睛盯著柚子,端到奶奶面前:“奶奶,吃片柚子吧!”“不用,你自己吃吧!”“奶奶,您就吃一片吧!我好報答您多年的照顧啊!您生下了爸爸,才有了我呀!而且您做事盡心盡力,不疏忽,導致您長了這么多白頭發!難道我不能孝順您嗎?”奶奶頓時熱淚盈眶,“乖孫女,我的乖孫女!”奶奶伸出手來拿柚子,奶奶和小紅相視一笑,小紅甜滋滋地說了句:“奶奶,重陽節快樂!”
爸爸媽媽看了,笑得眼淚都瞇成了一條線,不停地夸:“你今晚可真懂事!你真孝順……”
重陽節日記15
重陽節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之一。每年的農歷九月初九就是重陽節。重陽節在秋季,是秋高氣爽的季節。每到重陽節,我國都有登高賞秋,敬老的傳統。故而重陽節又稱老人節。
我國唐朝的大詩人王維,曾作過一首關于重陽節的詩,名叫《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這首詩描繪了在重陽節這個傳統節日作者對親人的加倍思念。
半路上,我看見了一個滿臉皺紋的老奶奶蹣跚地走著,腳一直抖個不停,手扶著墻拄著拐杖還下不了一級臺階,眼里還含著眼淚,一副很傷心的樣子。我見了,馬上跑過來,問:"老奶奶,您要去哪兒?我扶你過去。""我要去廁所,因為我眼睛花了,所以看不見"我扶著她進了一個廁所(我沒進里面),等她上完后,又扶她下來。她感激得連聲道謝:謝謝你,小朋友。過會兒,又自言自語地說:現在的`大人很壞,小孩倒培養得挺好。我聽得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愣愣地看著她。接著她跟我講起了她的經歷:她原來是上海青浦人,她含辛茹苦地培育出來的兒女經常打罵她,還逼著她來到了這兒。現在她唯一有的東西就是一個挎包,挎包里只有一塊好心人送她的糕。這位老人真可憐!我聽得心酸得流下了眼淚,默默地把五十元錢塞到老人的手中,隨后跑開了。
媽媽看我空著一雙手回來,問:"肯德基呢!"我一五一十地講述了事情的原委,媽媽說:"這種兒女真可恨!王睿博,你做得很好,你這樣做,多少給了老人一點安慰,撫平了老人心中的一絲創傷。來,我再給你五十元去買肯德基。"我接過錢,再次興沖沖地向肯德基店跑去。
【重陽節日記】相關文章:
重陽節的日記05-04
重陽節日記08-27
重陽節的日記08-09
重陽節日記10-20
關于重陽節的日記02-23
【薦】重陽節日記04-06
重陽節日記【推薦】04-06
重陽節日記【熱門】04-06
【熱】重陽節日記04-12
【熱門】重陽節日記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