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經讀后感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于自己的讀書感悟,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后感了!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三字經讀后感,歡迎大家分享。
三字經讀后感1
《三字經》中有一句話:“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睂W《三字經》中含有古代人民的智慧,讓后人讀后感悟如何做人的道理。
《三字經》中有一句話:“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边@句話的意思是:人一生下來的時候本性都是好的,只是由于后天的成長過程中,學習環境和生活環境不一樣,性情也就有了好與壞的差別
《三字經》中還有這樣的詩句:“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意思很清楚,一塊玉石不經雕琢是不能成為一件玉器只是一塊玉石。人不學習不知道什么是對什么是錯,什么是合適什么是不合適。而“為人子,方少時,親師友,習禮儀。”意思是說:孩子小時應特別注重三個方面的學習:親近良師、親近益友,要學習禮貌懂規矩。
通過學習這些詩句,給我們講了怎樣做人的`道理,教育我們在學習和生活中要養成優良的品質,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長大才會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才能把祖國建設的更加富強。
三字經讀后感2
同學們,你知道我國有哪幾大名山嗎?人們常說的六谷是指哪些嗎?你可不要以為這些問題的答案只能在《百科全書》中能找到,其實只要讀過《三字經》。這些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星期天,爸爸突然問我:“你知道孔融讓梨的故事嗎?”,我漫不經心地說:“這誰不知道啊。”爸爸又問:“那你知道他讓梨時有多大嗎?”,我愣住了。“你不知道,就讓他來告訴你吧!”爸爸說著從背后拿出一本書來,指著一行字說:“融四歲,能讓梨,孔融讓梨的時候才四歲,這下你明白了吧!”我拿過書一看,原來是一本《三字經》。隨便翻了幾頁,我就被書中的.故事給吸引住了:“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我不禁輕輕地讀了起來。同學們,可別小看了《三字經》。它里面的知識可豐富了。
從這以后,有空翻翻《三字經》就成了我的樂趣。它不僅讓我學到了許多知識,還讓我學到了做人的道理。
三字經讀后感3
應麟所撰。一般來說,《三字經》作者應為王應麟。
《三字經》具有識字、廣見聞和灌輸封建倫理品德瞧念,即教授學問與封建思想教育雙重功能。書中文筆自然流暢,樸實無華,深進淺出,情真意切.此書中有段僅用三百多字便回納綜合了中華五千年歷史的變遷,歷來備受贊譽。
《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俗稱“三百千”,而《三字經》后來居上。這里的'“居上”殆源于數字順序,未必即是憑據三書之內容與作用的存心陳設。但現實上,綜其覆蓋讀者之廣、教育作用之深以及流傳光之久瞧而言,《三字經》正在中國古代蒙書教材中,不克不說是影響最大、最有代表的書。
巍哉,《三字經》堪稱“蒙學之冠”。
三字經讀后感4
我讀完《三字經》這本書后,我知道了我們小學生要多讀課外書,這樣我們懂得的知識就更多了。
讀了《三字經》這本書后,我受到的啟發是:人的本性是善良、美好的。做人要勤學苦練,腳踏實地,做一個對國家有貢獻的人。
書中有一段對我的'教育很大:“勤有功,戲無益,戒之哉,宜勉力”。這句話的意思是;凡是勤學鉆研的人,學問嬉戲,不僅無益反而有害。后學者應該謹慎又謹慎啊!努力學習,成為一個有學問的人。讀完這段話后,我懂得了,不能天天游山玩水,這樣就會害了自己的前途,只有好好學習、努力學習才能成為一個有學問的人。
還有一段,對我的教育很深:“蠶吐絲,蜂釀蜜,人不學,不如物”。意思是:蠶能吐絲結繭,織成絲帛;蜂能釀蜜供人食用。人生在世,倘若不用功學習,荒廢了功課,那么連小小的昆蟲也不如啊!俗話說:活到老,學到老。所以,我們無論什么時候,都要勤學苦練,像蠶和蜜蜂那樣做個有用的人。
三字經讀后感5
例如孔子的弟子子路,他為了救自己的母親到處去借米,夏啟奪天下等等的故事?戳诉@些故事后都讓我感觸很深。其中讓我最為感動的是孔子認錯,有一次,孔子帶著弟子們到一個地方,突然下起了雨,后來有一個小孩把他們帶到了一個山洞里躲雨,后來孔子說:“風吹海水千層浪,雨把沙灘萬點坑!蹦莻孩子說:“千層浪和萬點坑你數過嗎?”孔子很佩服他,于是就和他的.弟子門說:“以前我講過上等人有智慧,而下等人愚昧,看來是錯的!焙髞懋斨姸嗟茏涌鬃蛹m正了自己的錯誤,并想弟子們道了謙?戳诉@個故事 讓我明白了做錯事一定要大膽承認,并要誠心改過。
三字經讀后感6
未經雕琢的璞玉在普通人眼里和散落在各處的小石子是沒有區別的。
“玉不琢,不成器!蔽覍Α度纸洝防锏倪@句話印象最深,因為我的名字里也有“玉”字。和氏天下璧,舉世無雙。雄心萬丈的秦始皇曾經用十五座城池來交換它?上攵褪翔档膬r值有多么高。在這之前,楚人卞和因為把未曾雕琢的璞玉獻給楚王而被砍去了自己的兩只腳。如果卞和將璞玉雕琢成美玉再獻給楚王,我想他不僅不會受到傷害,或許會得到楚王的賞賜。未經雕琢的璞玉在人們眼里只不過是塊石頭,只有經過精心的'雕琢,人們才能認識到它的美麗和價值。孟母三遷及斷機杼的舉動,讓我們看到了一位母親對自己孩子的“雕琢”,如果不是孟母的精心雕琢,中國歷史上或許會多一位巨商大賈或風水大師;而將失去一位與孔子齊名的圣人,那我們國家的文化與歷史肯定會被改寫。
每個孩子都是家長手中的璞玉,每一位老師都是技藝高超的玉雕大師。
三字經讀后感7
最近看了一本名叫《新三字經》的書,令我感觸很深。
仔細看過后,其中我最喜歡的句子是:“學與思,琢與磨,知與行,相交錯。成于勤,毀于惰,荒于嬉,敗于奢。省吾身,思己過,言必行,行必果。敗與勝,非天命,得與失,乃互生!薄皩W與思,琢與磨,知與行,相交錯!币馑际钦f只有把學習與思考結合起來,我們才能收到真實的效果。我們既要重視行動,也要重視認知,兩相促進,才能塑造健全人格。牛頓就是經過反復的思考,發現了“萬有引力”,居里夫人也是經過觀察,然后反復思考,再試驗,才發現了“鐳”,所以我們要學會思考。
“成于勤,毀于惰,荒于嬉,敗于奢!笔钦f學業和事業的成功要靠刻苦勤奮。人不能過度的'追求享受,否則就會敗在自己的手中。韓愈的《進學解》里說:“業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強調了勤奮思考的重要性。許多人的失敗是因為懶,一個人過于貪玩、貪圖安逸,就會自己荒廢自己。只有勤奮才能獲得成功。
三字經讀后感8
《三字經》是我國悠久歷史文化的的精華,也是我們中國人的國學。這個寒假我又仔細讀了一遍,從中學到了許多為人處事的道理。比如,孝順父母的”香九齡,能溫席。孝于親,所當執!耙馑际窃邳S香9歲的時候就已經十分孝順自己的父母。其實孝順父母是很簡單的事情,比如為爸媽倒杯水,給爸媽捶捶背,理解他們,聽他們的'話,不讓他們操心,關鍵是用心學習,用自己的勤奮和上進來報答他們,他們一定會歡樂開懷的。
《三字經》,讓我長見識,明禮儀,伴我快樂成長。
三字經讀后感9
“融四歲,能讓梨。弟于長,宜先知!边@兩句話出自于《三字經》,我反復誦讀著這兩句話。媽媽笑著說:“你明白它的意思嗎?這兩句話的意思是說,漢代人孔融四歲就知道要把大的梨讓給兄長。這種尊敬兄長、友愛兄長的道理,是每個人從小就應該知道的`。”聽了媽媽的話,再讀著《三字經》,我感悟越來越深刻,不知不覺書中人的言行舉止已刻在我心中了。
一次,媽媽給我兩個梨,讓我挑一個吃,另一個給奶奶吃。我想都沒想,就把大的那個給奶奶,小的那個留給自己。媽媽笑著撫摸著我的頭說:“我家小雨真懂事兒!”我說:“孔融四歲就能讓梨,我都九歲了,我覺得孔融比我好,我還要向他學習呢!”媽媽聽了,笑得更開心了。
三字經讀后感10
今天我看了《三字經》,里面有很多有趣感人的故事,其中有一個故事叫做《媽媽我恨你》的故事最打動我。這個故事講的是一個強盜的母親從小就讓她的兒子出去偷東西,燒別人家的房子,從小就養成了不好的習慣,長大后成為一名強盜,悔恨后而埋怨自己的母親沒有好好教育自己。
這個故事告訴我一個道理,就是從小要培養好的道德品質,否則長大后將成為對社會有害的人;并且告訴我們生養子女要進行良好的'教育,這是父母的責任,否則是父母的過錯。如果對學生教育的不嚴格,就是老師的過錯。從中也知道父母和老師對我們嚴格要求是為了讓我們從小養成良好的習慣,長大后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
三字經讀后感11
古人云“熟讀三字經,可知天下事,通圣人禮”。這句話說得沒錯。自從我讀了《三字經》,我了解了許多知識,懂得了許多道理,更感受到了快樂。她是我的良師益友。
我感覺看《三字經》就像在欣賞美麗的園林;讀《三字經》就像在澆灌園林的花草;背《三字經》就像回味園林的.意境!度纸洝氛媸敲烂,使人百讀不厭。我每天都會讓媽媽檢查我背《三字經》。媽媽也告訴我這是本好書,認真學會終身受益。從此,我更加喜歡這本傳播中國文化的文化古書了。
三字經讀后感12
今天晚上,我和媽媽親子閱讀了《三字經》里面的內容:“香九齡,能溫席。孝于親,所當執。融四歲,能讓梨。弟于長,宜先知。首孝弟,次見聞。知某數,識某文。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萬!
還一起閱讀了《黃香溫席》和《藥圣孫思邈》這兩個故事,《三字經》我很早就會背誦里面的內容,但并沒有理解里面的.意思,這次閱讀讓我有了更深的理解,古人非常重視孝道,孝順父母,尊敬師長,是每個人都應該要做的事情,一個人如果連自己的父母都不孝順,還能干成什么事情呢?
我一定要學習他們,孝敬我的父母,和弟弟友愛相處,我原來有的時候會不聽父母的話,讓他們生氣,還經常和弟弟發生爭執,不懂得讓著他,我覺得這樣很不應該,我要改正過來,做一個尊老愛幼,懂得孝順的好孩子。
三字經讀后感13
我讀《三字經》有感哪!
《三字經》這本書說它難又不難,說它簡單又不簡單,在幼兒園時我就開始讀它。它能用簡簡 單單的幾個字表示出許多道理。比如說: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意思就是人剛生下時,本性都是善良的;這種本性原先都很接近,但后來,習性就越差越遠了。還有: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的意思是玉石要是不加以琢磨,不會成為有用的東西;人要是不努力學習,就不會知道為人處世的道理。在例如:香九齡,能溫席,孝于青,所當執。這一句的理解是黃香九歲的時候,就知道給父母暖和被窩,讓勞累的'父母睡得暖和一點,向黃香這樣孝順父母的所作所為,本來就是天下子女們應盡的義務和責任。而“融四歲,能讓梨,悌于長,宜先知”的意思是孔融四歲的時候,就將大一點的梨讓給哥哥吃。像孔融這種恭敬兄長的道理,從小就應該知道。
《三字經》告訴我們許多道理:不能有邪惡之心,要孝順。從小要努力學習,不能讓父母失望。
三字經讀后感14
我對《三字經》這本書非常感興趣,看了一遍又一遍。
書中講述了許許多多的故事和做人的道理。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蔽乙郧氨容^通俗地把這句話理解為:人在以前是善良的。讀了這本書之后,我對它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一個人在幼年時期,本性是善良的,雖然人的本性都不壞,可是由于后天的熏染、環境的.影響,差別會變得越來越大。所以,我們不能夠輕易地判斷一個人是善還是惡。 “茍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這句話雖不像前兩句那么“出名”,可其中也蘊含著一個深刻的人生哲理:人如果不接受教育,再好的人才也不會閃耀光芒。而教育的根本就是要“專心、恒心、耐心”以及“有毅力”,而且,教育的方式也得恰到好處。
《三字經》這本書有數百句,它精辟地用文字總結概括了做人的道理。我讀了這本書以后,更加透徹地了解了古人的智慧結晶和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它真是教會了我不少知識呢!
三字經讀后感15
今天,我捧起《三字經》這本書閱讀,看見里面寫的是,《三字經》是一部流傳甚廣、家喻戶曉的.啟蒙讀物,它教育我們孝順父母,友愛兄弟,禮貌待人,勤奮學習,這些都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專心地讀了這本書。
我特別喜歡讀“孟母擇鄰”的故事。“昔孟母,擇鄰處”講的是孟子幼年因家住在墓地附近,孟母就把家遷到鬧市,孟子便整天模仿商人吆喝著做買賣,孟母又把家遷到學堂旁,孟子終于學到了禮儀。雖然每次讀得都是幾句話,但是,它們的每一句意思都會給我們帶來深刻的道理。
【三字經讀后感】相關文章:
三字經05-06
三字經05-01
三字經讀后感01-10
《三字經》讀后感11-28
《三字經》的讀后感悟08-13
三字經的讀后感受08-08
《三字經》讀后感07-14
三字經讀后感10-05
三字經讀后感06-29
《三字經》讀后感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