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北大學子18歲之前應該做的100件事讀后感
作為一名初中教師,我有許多困惑:無論怎樣盡心,三年的時間為什么不能改變個別學生不良的行為習慣,為什么不能提高基礎薄弱學生的成績,為什么不能轉變厭學學生的思想…… 直到成為母親,教育孩子,我才發現如果母親不能幫助孩子在童年時期開發潛能,盡快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學習習慣,樹立遠大的目標,那么孩子漸漸長大,到了初中進入青春叛逆期,面對孩子出現的種種為題,老師也無能為力,家長更束手無策。 孩子每一個成長階段都有不同的任務,18歲之前如果不明白培養興趣的重要性、不能做到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不能擁有謙虛的美德、不懂得百善孝為先等諸多有利于成長成才的因素,那恐怕家長的夢想,孩子的人生或許會不盡人意。這是為了教育孩子,為了教育學生,我仔細閱讀了《北大學子18歲以前做的100件事》一書帶給我的啟迪。本書從童年時期、少年時期、青少年時期三方面闡述“好的習慣對你很重要”。人的習慣是在不知不覺中形成的,也在不知不覺中影響著學生的學習生活。習慣一旦形成之后,便很容易使人失去自我意識,而陷入習慣支配的怪圈,正因為習慣是潛移默化的,所以我們往往很容易忽視它,更不會注意到它到底是什么時候形成的。其實,小到你的舉手投足,大到成功成才,一個人的習慣都無時無刻不在發揮著影響作用。 掩卷思索,我作為母親,還有時間調整,可以及時教育孩子學會尊重、學會探索、學會進取……以期待孩子將來有個理想的前程。可是我的學生呢?踏入初中的大門,有些孩子習慣已成、思維已定,真讓我進一步理解了什么叫“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既然在本書中明白教育的重要性及緊迫性,哪怕幫助和改變的機會不大,但只要還有希望,我都不放棄。 首先,對于已經能夠嚴格要求自己并有為目標而努力奮斗的學生提供更好的契機。 其次,對于思想端正,學習成績不理想的學生,多觀察幫助其彌補欠缺之處:如引導這類學生確立目標、培養持之以恒的精神,激發競爭意識等。 最后,對于家長無奈,自己都放棄的學生,盡量找他們身上的優點,多鼓勵,少批評。為他們提供展示自己優勢的機會:如布置班級、設計板報、安排勞動等。做耐心細致的思想工作。有一位教育家說過:“要糾正孩子的錯誤,至少要說二十一遍”。要教育學生堅持不懈,那我首先做到“不拋棄,不放棄”,最少要讓學【北大學子18歲之前應該做的100件事讀后感】相關文章:
北大學子文科綜合經驗分享:贏在高考04-28
北大資助中心開通新生熱線 幫助貧困學子04-27
北大推薦制要求孝順引熱議 為寒門學子開門04-28
贊美高考學子的句子(精選100句)12-05
面試時該做的和不該做的02-21
報考BEC之前需要知道的五件事05-04
畢業之前04-27
“這是我應該做的”作文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