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雄霞:《陶行知教育名篇》讀后感

時間:2023-04-25 16:34:44 讀后感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肖雄霞:《陶行知教育名篇》讀后感

  肖雄霞:《陶行知教育名篇》讀后感 蓋尾中心小學 肖雄霞    近一段時間,我認真地閱讀了《陶行知教育名篇》,知道陶先生既反對老八股教育,又反對洋八股教育,堅持從中國國情出發,辦中國人民所需要的教育。看到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使我深受啟發,下面我說一說我的體會  一、陶行知先生的每天四問。  看陶行知先生的每天四問:第一問:我今天的身體有沒有進步?第二問:我今天的學問有沒有進步?第三問:我今天的工作有沒有進步?第四問:我今天的道德有沒有進步?看著這四句話,我感觸頗深。陶先生的“每天四問”為人們提供了進德修業的參考,當作一面鏡子,時刻對照自己,“必然可以看出每一個人身體健康上有著大的進步,學問上有著大的進步,工作效能上有著大的進步,道德品格上有著大的進步,顯出水到渠成的進步”。畢業十多年,看完《陶行知教育名篇》回首來看,曾經那個意氣奮發,對工作有無限熱情,經常捧著書在看的我隨著時間的流逝,漸漸懶了,消沉了。想想有很長時間沒有看新書了。真是汗顏啊。學區長到我們學校聽課后,總結會上說了一句話讓我記憶深刻,“也許讀書不能增加人生命的長度,卻能增加人內心的深度.”是啊我們做教師的沒有進步,學生也難有進步了。教師并不是在學校學來一些知識就可以終身用不盡的。好的教師應是一面指導學生,一方面獲取新的知識。如果年年照樣畫葫蘆,學生一定會覺得十分枯燥。  人是教育的對象,是教育這塊陣地的主人,陶行知認為:“真正的教育必須培養講道德、能思考、會創造的人”。在教育活動中,要引導學生自覺地、主動地、積極地參與其中,把它作為自己的發展方式,促使受教育者成為教育的主體。這就要求教師虛心向周圍的人、乃至學生學習,以此來完善自己。記得在上二年級的數學課時,我覺得二年級知識淺,并沒有細致的進行備課。直到有一件事改變了我的看法。有一次數學課上出現一道題是關于籃球比賽的客場、主場。我一下子懵了,對于這項大多數男孩喜歡的運動比賽規則我知之甚少,如果連主場、客場都解釋不了,何談解題思路!那種懊悔和自責的真是無法形容。我當時說:“老師很抱歉對籃球比賽規則了解的不夠。這樣老師會打籃球,我今天先教大家打籃球吧!明天再來解這道題!”當晚回家狠狠的補了這方面的知識。第二天在課上解釋了主場、客場的意思,介紹了籃球比賽的規則,還和他們聊了喬丹、姚明、易建聯。令人意外的是這些農村的孩子也懂得的不少。看著他們對學習的熱情空前高漲,心里真是感慨,你想要給他們一滴水,自己本身先要有一桶水。  陶先生用“先生須一面教一面學”這句話給了我們一個忠告,我們現在處于一個網絡信息時代,知識更新非常快,學生可以通過網絡獲得許多的知識,作為老師,只有不斷地學習,才能不斷地拓寬自己的知識面,不斷地豐富自己的內涵,才能滿足學生的求知欲。一個有著廣博知識的老師,可以讓教材上的內容變得更精彩,更有趣。而一個故步自封,不思進取的教師,他的課堂會日漸單調、陳舊,這樣的教師又如何能讓學生獲得快樂與幫助呢?  前段時間學區開展教師崗位大練兵,我有幸到基點校開了一節公開課。課前是做了精心的準備的,也自覺很是自信。上完可后,聽了大家的評點,發現確實還是存在很多不足之處。比如:為何上完整節課后,叫三個同學上臺做鞏固練習時,竟有兩位同學計算末尾的零沒有寫。這是學生的基礎問題嗎?不盡然,在教授新知識時,我沒有很好的引導學生對舊知識的對比,從而明白新知識的不同之處,如果這樣做應該可以避免這樣的錯誤出現。有如:對于計算的方法就單純的教授課本的兩種計算方法,沒有做到讓學生展開思路,各想各的解法。諸如此類的等等問題。上完一節公開課真是獲益良多。所謂課堂教學其實就是一門永遠存在缺憾的藝術。沒有上完,你不懂問題出現在哪里?正是因為如此我們更應該不斷學習新的知識,使我們的缺憾變小些,再變小些。  二、創造的教育。  “創造的教育”一文中寫到魯濱孫漂流到荒島上去,白天到海邊用手去捧水喝,到黑夜沒水喝,他想出了用軟土制成的瓶子,再用火燒成,可以裝水,這是由行動而發生思想,由思想產生了新價值。當今的學校教育,真正意義上的創新不很多,教師的教法不新,學生學法不新。因此,我們現在所追求的教育,需培養學生的創造力,需要建立良好的習慣,需要因材施教。新課標中重要的一點是讓學生活起來,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讓他們自主。他倡導“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現代學習方式,這對于學生的全面發展非常重要。  創造兒童的教育,還在于解放兒童的頭腦,讓他們從頭腦里解放出來的創造力,才能創造出輝煌的成就,更重要的是教會學生的能力,那我們到底需要的怎樣的課堂教學呢?陶行知指出:“怎樣學就怎樣教,學得多也就教得快。學得少就教得少,學得快就教得快,學得慢就教得慢。”由此得知,陶行知把教和學的關系翻過來,不是傳統的教師怎樣教學生就怎樣學,而是學生的學決定教師的教;教學內容的選擇安排一定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接受能力來確定;教學過程不取決于教師的主觀意圖和外界加的壓力,而應該取決于學生的快慢程度。同時,他還特別重視興趣在學習過程中的重要作用,認為這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開展的活動教學,要學生在活動中學習,教師要提出學生進行小組活動的問題,正是學生解決問題所要進行得的手續、程序,一此討論問題設置得恰到好處,學生就能在最短的時間里找出解決問題提的方法,同時也就是依靠了自己的能力解決了問題,掌握了新知,最后還能起到舉一反三的效果。  “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陶行知先生正是以這樣一顆偉大的愛心滋潤著無數顆童心,也培養出了無數的愛心。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論博大精深,他的教育思想非常好的指導著教師工作,我將以此為起點,形成一種不斷反思總結的習慣,繼續在實踐中摸索新的思路與方法。

【肖雄霞:《陶行知教育名篇》讀后感】相關文章:

《陶行知教育名篇》讀書體會01-21

陶行知教育名篇讀書筆記03-24

陶行知的教育名言警句12-30

《陶行知教育名篇》讀后感01-22

《陶行知教育名篇》讀后感03-20

陶行知教育名篇讀后感03-03

《陶行知教育名篇》讀后感12-14

陶行知教育名篇讀后感12-25

陶行知教育名篇讀后感10-09

讀《陶行知教育名篇》有感11-06

国产v亚洲v天堂无码网站,综合亚洲欧美日韩一区二区,精品一级毛片A久久久久,欧美一级待黄大片视频
久久伊人精品青青草原日本 | 伊人天堂精品在线 | 亚洲欧美精品一区二区国产蜜 | 日韩精品双飞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v天堂国产v | 中文字幕在线女教师制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