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嘉淦《三習一弊疏》 (及讀后感)轉

時間:2023-04-25 02:01:57 讀后感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孫嘉淦《三習一弊疏》 (及讀后感)(轉)

孫嘉淦《三習一弊疏》 (及讀后感) 孫嘉淦,字錫公,山西興縣人。康熙癸已進士,官至協(xié)辦大學士,謚文定。 臣一介庸愚,學識淺陋,荷蒙風紀重任,日夜驚惶。思竭愚夫之千慮,仰贊高 深于萬一。而數(shù)月以來,捧讀上諭,仁心仁政,悄切周詳,凡臣民之心所欲,而口 不敢言者,皇上之心而已。皇上之心,仁孝誠敬,加以明恕,豈復尚有可議。而臣 猶欲有言者,正于心無不純,政無不善之中,而有所慮焉,故過計而預防之也。   今夫治亂之循環(huán),如陰陽之運行。坤陰極盛而陽生,乾陽極盛而陰始。事當極 盛之際,必有陰伏之機。其機藏于至微,人不能覺。而及其既著,遂積重而不可退。 此其問有三習焉,不可不慎戒也。   主德清則臣心服而頌,仁政多則民身受而感。出一言而盈廷稱圣,發(fā)一令而四 海漚歌。在臣民原非獻諛,然而人君之耳,則熟于此矣。耳與譽化,匪譽則逆,故 始而匡拂者拒,繼而木訥者厭,久而頌揚之不工者亦絀矣。是謂耳習于所聞,則鼓 諛而惡直。   上愈智則下愈愚,上愈能則下愈畏。趨蹌諂脅,顧盼而皆然。免冠叩首,應聲 而即是。在臣工以為盡禮,然而人君之目,則熟于此矣。目與媚化,匪媚則觸。故 始而倨野者斥,繼而嚴憚者疏,久而便辟之不巧者亦忤矣。是謂目習于所見,則喜 柔而惡剛。   敬求天下之士,見之多而以為無奇也,則高己而卑人。慎辦天下之務,閱之久 而以為無難也,則雄才而易事。質(zhì)之人而不聞其所短,返之己而不見其所過。于是 乎意之所欲,信以為不逾,令之所發(fā),概期于必行矣。是謂心習于所是,則喜從而 惡違。   三習既成,乃生一弊。何謂一弊?喜小人而厭君子是也。   今夫進君子而退小人,豈獨三代以上知之哉?雖叔季之主,臨政愿治,孰不思 用君子。且自智之君,各賢其臣,孰不以為吾所用者必君子,而決非小人?乃卒于 小人進而君子退者,無他,用才而不用德故也。   德者君子之所獨,才則小人與君子共之,而且勝焉。語言奏對,君子訥而小人 佞諛,則與耳習投矣。奔走周旋,君子拙而小人便辟,則與目習投矣。即保事考勞, 君子孤行其意,而恥于言功,小人巧于迎合,而工于顯勤,則與心習又投矣。   小人挾其所長以善投,人君溺于所習而不覺,審聽之而其言人耳,諦觀之而其 貌悅目,歷試之而其才稱乎心也。于是乎小人不約而自合,君子不逐而自離,夫至 于小人合而君子離,其患豈可勝言哉!   而揆厥所由,皆三習為之蔽焉。治亂之機,千古一轍,可考而知也。   我皇上圣明首出,無微不照,登庸耆碩,賢才匯升,豈惟并無此弊,亦并未有 此習。然臣正及其未習也而言之;設其習既成,則有知之而不敢言,抑可言之而不 見聽者矣!   今欲預除三習,永杜一弊,不在乎外,惟在乎心,故臣愿言皇上之心也。語曰: “人非圣人,孰能無過。”此淺言也,夫圣人豈無過哉?惟圣人而后能知過,惟圣 人而后能改過。孔子曰:“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大過且有,小過可知也。   圣人在下,過在一身;圣人在上,過在一世。書曰:“百姓有過,在予一人。” 是也,文王之民無凍餒,而猶視以為如傷,惟文王知其傷也。文王之易貫天人,而 猶望道而未見,惟文王知其未見也。   賢人之過,賢人知之,庸人不知。圣人之過,圣人知之,賢人不知。欲望人之 繩愆糾謬,而及于所不知,難已!故望皇上之圣心腎凜之也。   危微之辨精,而后知執(zhí)中難允。懷保之愿宏,而后知民隱難周。謹幾存誠,退 之己而真知其不足。老安少懷,驗之世而實見其未能。夫而后囗然不敢以自是,不 敢自是之意,流貫于用人行政之間,夫而后知諫凈切磋者,愛我良深,而諛悅為容 者,愚己而陷之阱也。   耳目之習除,而便辟善柔便佞之態(tài),一見而若浼。取舍之極定,而嗜好宴安功 利之說,無緣以相投,夫而后治臻于郅隆,化成于久道也。   不然,而自是之根不拔,則雖斂心為慎,慎之久而覺其無過,則謂可以少寬。 勵志為勤,勤之久而覺其有功,則謂可以稍慰,夫賢良輔弼,海宇升平,人君之心 稍慰,而欲少自寬,似亦無害于天下。而不知此念一轉,則嗜好宴安功利之說,漸 入耳而不煩。而便辟善柔便佞者,亦熟視而不見其可惜。久而習焉,忽不自知,而 為其所中,則黑白可以轉色,而東西可以易位。所謂機伏于至微,而勢成于不可返 者,此之謂也。是豈可不慎戒而預防之哉。   《書》曰:“滿招損,謙受益。”又曰:“德日新,萬邦為懷;志自滿,九族 乃離。”大學言,見賢而不能舉,見不賢而不能退。至于好惡拂人之性,而推所由 失,皆因于驕泰。滿于驕泰者,自是之謂也。   由此觀之,治亂之機,轉于君子小人之進退。進退之機,握于人君一心之敬肆, 能如非,則心不期敬而自敬,不見過,則心不期肆而自肆。敬者君子之招,而治之 本。肆者小人之媒,而亂之階也。然則沿流溯源,約言蔽義,惟望我皇上時時事事, 常存不敢自是之心,而天德王道,舉不外于此矣。語曰:“狂夫之言,而圣人擇焉。” 臣幸生圣世,昌言不諱,敢故竭其狂瞽,伏惟皇上包容而垂察焉,則天下幸甚! 由孫嘉淦《三習一弊疏》想開去…… 這篇是大臣給皇帝上奏折,更象是在上政治課. 文章里分析了 三習、一弊。 三習是指:耳、眼、心。 一弊是指:近小人,遠君子。 耳:鼓諛而惡直(忠言逆耳) 眼:則喜柔而惡剛 心:喜從而惡違 其實,這三條是人的天性,或者確切的說,是人性的弱點,換成咱們地方話說就是:誰都跟快樂沒仇。一笑,一嘆! 文章總結這三習的主要原因是:自是。也就是自我中心。這更是人性里從來無法抹去的東西。不管是所謂的小我、大我,還是由己而發(fā),擴而大之的幼、老之說,都脫不開一個“我”。出世者號召:要棄欲尋真我;入世者宣傳:要由己而發(fā),推而廣仁。都是從這個“我”為出發(fā)點的。也許,這就是老子講的:道生一。在這個“一”以后必然就無可抗拒的走向紛繁萬物…… 不過,我們不是皇帝,也不想做皇帝(做皇帝太累了,做好皇帝太難,做壞皇帝要被推翻、殺死、遺臭萬年的)。對于普通人來說,自是,同樣是一個無法擺脫的怪圈。 [這里,似乎又要提到所謂的人性本善、惡之說,但為了主題考慮只一筆代過:人性本為何?善惡非評說。虎食為生計,惟仙無嗜欲。] 人,所參贊造化種種,不過為了生存,和生存更好而已。自從有了愉悅和痛苦的情感分別后,人就無法擺脫那種“與快樂沒仇”的性格了。如果疑問這是為什么,只能說:道可道,非常道了…… 文章來還有一句:所謂機伏于至微,而勢成于不可返。這句可以說也是中國人很早以前,就認識到了的事物發(fā)展規(guī)律。從周易坤卦爻辭里就提出了類似的思想,不過更妙的是,比我們先哲晚了好幾千年的馬克思也提出了非常接近的理論:量變、質(zhì)變。一笑,真不知是他自己發(fā)現(xiàn)了,還是他引用學習了。(插句題外話:中國的周易在國外思想、學術界非常受歡迎,大都把易當作經(jīng)典的哲學思想來研究。可悲的是,我們祖國大部分學易的都講易向著預測、玄秘的方向發(fā)展。一嘆!再嘆!!)話說回來,這發(fā)展的規(guī)律確實是如此,世界上大部分事情,都是從積累到爆發(fā),然后又繼續(xù)著類似或者另一層次的循環(huán)。 由此觀之,有句老話(也是來源于《老子》)防微杜漸,就變得很重要,就象以前大人教育孩子,揀到五分錢,就交給警察叔叔,這不僅是在教育拾金不昧,更是要孩子從小就斷了那種不勞而獲的想法。因為,人既然和快樂沒仇,當然跟揀錢也沒什么恩怨吧!一笑~ 寫到這里,突然想到那么句老話: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人,一生都是要學習,學習,再學習的。當然,也是不斷與“自是”做斗爭的過程,有時需要別人提醒,但,更多的是要自省! 最后,就引用《中庸》里的一句話結束吧:“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

【孫嘉淦《三習一弊疏》 (及讀后感)轉】相關文章:

孫嘉淦《三習一弊疏》作者:老恍02-21

淦河的作文11-03

《心靈雞湯》讀后感 孫嘉04-25

疏與堵初三作文12-11

評孫奇逢轉否為泰之道的易學思想04-27

《諫太宗十思疏》教案(蘇教版高一必修三)04-25

惡作習05-02

疏也是一種愛作文05-01

我心中的中小名人-淦顯云04-29

国产v亚洲v天堂无码网站,综合亚洲欧美日韩一区二区,精品一级毛片A久久久久,欧美一级待黄大片视频
亚洲欧美在线观看播放 | 日韩欧美国产综合一区 | 亚洲中文字幕码在线电影 | 日本中文乱系列 | 曰韩国产精品久久久久 | 亚洲男人的天堂在线v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