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卡夫卡《饑餓藝術家》讀后感

時間:2023-04-25 03:39:04 讀后感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卡夫卡《饑餓藝術家》讀后感

饑餓藝術家是卡夫卡創作于一九二二年,在臨終前兩個月作最后修改過的唯一最優秀的短篇小說;也是論者甚眾,歧義甚多的一部象征性作品?ǚ蚩ㄒ袁F實主義的表現手法藝術地展現了一個純粹藝術家的生存竟遇和矛盾以及人生的荒誕。小說故事簡單,通俗易讀,而閱讀之后留給我們的卻是深深的困惑和無盡的思索。困惑也好,思索也罷,留在以后再討論,我們還是先一同走進文本吧!

饑餓藝術家經歷四十天的饑餓極限在人生的大舞臺為觀眾表演--我認為是展示--純粹的饑餓藝術,引來觀眾如云,掌聲陣陣。藝術家并沒有因此而陶醉其中,因為他清醒的意識到:他的觀眾.粉絲并不是真正在欣賞他的純粹藝術,而是在欣賞他的表演才藝;在觀眾眼里,一個人不吃不喝能忍餓四十天簡直就是天方夜譚,所謂的饑餓表演無異于馬戲團的表演,雜耍藝人的表演。這的確讓藝術家痛苦莫明,因為"除了他自己以外,即使行家也沒有人知道,饑餓表演是一件如此容易的事,這實在是世界上最輕而易舉的事了"。一個獻身純藝術的人憑著藝術家的良知和榮譽感,在表演期間,"無論在什么情況下都是點食不進的",更何況他壓根兒不是在表演,而是在展示藝術本身,"但是沒有人相信",從演出經理到由眾人推選出的看守,"沒有一個人能夠認真體察他的心情"。這才是藝術家感到痛苦的真實原因。

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卡夫卡《饑餓藝術家》讀后感

幾年以后,人們開始厭棄這種饑餓表演了。為了重振饑餓藝術,可憐的藝術家不得不受聘于馬戲團,開始了與獸類為伍的演藝生涯。演出的那天,蜂涌而至的觀眾"從他身邊揚長而過,不屑一顧",直奔野獸表演區,沒有人愿意在他面前住足停留,就連管事也懶得為他換牌記數了。整個演出期間,誰也沒有記起這位可憐的藝術家,誰也不知道他到底餓了多少天。直到表演告終的日子,管事在撥弄籠子里的腐草堆時才發現已經奄奄一息的藝術家。令人不解的是饑餓藝術家的臨終遺言既充滿矛盾而又耐人尋味?ǚ蚩▽懙剑

"我一直在希望你們能贊賞我的饑餓表演,"饑餓藝術家說。

"我們也是贊賞的,"管事遷就地回答說。

"但你們不應該贊賞,"."因為我只能挨餓,我沒有別的辦法,"饑餓藝術家說。

"你到底為什么沒有別的辦法呢?"管事說。.

"因為我找不到適合自己口味的食物。假如我找到這樣的食物,請相信,我不會這樣驚動視聽,并像你和大家一樣,吃得飽飽的。"

這是他最后的幾句話,但在他那瞳孔已經擴散的眼睛里,流露著雖然不在是驕傲,仍然是堅定的信念:他要繼續餓下去。

饑餓藝術家死了,應該說他是為了信念而死,為堅守他的純粹藝術而死,確切地說他是因為"找不到適合自己口胃的食物"而死。取而代之的是生機勃勃的黑豹,它狼吞虎咽地吃著渴望的食物,引來了陣陣圍觀。

故事以饑餓藝術家被草草埋葬而告終,而閱讀后紛亂的思緒卻難以梳理,伴隨閱讀的困惑始終縈繞于心難以釋懷。卡夫卡通過這篇小說究竟要告訴我們什么呢?"我雖然可以活下去,但我無法生存。"如果卡夫卡這句話能夠成為我們理解其作品的鑰匙的話,那么我們有理由說,饑餓藝術家的生存困境就是我們現代人的生存困境,而這困境源自于人與社會的矛盾,高雅與庸俗的矛盾,精神與物質的矛盾。

首先,我們每個人既是有著自我意識的個體,同時又是社會的人。社會的價值取向,社會的流行時尚,無不影響人們的生活和思維。當社會以"票子,房子,車子"作為成功象征的時候,人們不得不在物質利益面前低下高貴的頭顱,像饑餓藝術家那樣在名利面前保持自我,堅守信念,寧可餓死也不愿茍且偷生的人,不是也淪落到馬戲團與獸類為伍嗎?在現實生活中,盡管會有許許多多的人像饑餓藝術家的觀眾一樣表面上對"高潔"頂禮膜拜,而內心里誰會真正視"名利如浮云"呢?誰會去學寧可餓死也"不食周黍"的伯夷叔齊呢?作為追求高雅藝術有堅定信念的饑餓藝術家既"找不到適合自己口胃的食物",也無人相信他的藝術,又不愿與現實和解,這樣的人怎能在現實生活中生存呢?

其次,饑餓藝術家和黑豹分別象征高雅與庸俗。高雅的藝術家冷冷清清,饑餓而死;庸俗的黑豹卻觀者如堵,它享受著美食,生機勃勃。這就是現實。古人說:陽春白雪,和者寡。高雅的藝術是不為大眾所接受的;高雅的藝術不屬于生活,它就是藝術本身。不然古時的俞伯牙為什么會因為其知音鐘子期之死而終身不復撫琴呢?饑餓藝術家向大眾表演藝術并企求觀眾認可,這無異于對牛彈琴,本身就有失高雅;既然沒有知音何必要屈身馬戲團混同于庸俗呢?迂腐的藝術家即使不學俞伯牙,也可以學學當今的易中天啊,"學術的觀點,大眾的口胃,雅俗共賞,老少咸宜",不是一樣能功成名就名利雙收么?不知變通的藝術家根本不知道現實是失節是小,餓死是大!只要活著,牛奶會有的,面包也會有的,何愁"找不到適合自己口胃的食物"呢?

再次,饑餓藝術家追求純精神而不食不合自己胃口的食物,某種意義上有把精神與物質相對立的傾向,這只能為極少數道德高尚的人所效法而難能為大眾所接受。人在生活中需要有某種精神支撐,誠如卡夫卡所說:"倘若心中沒有對某種不可摧毀之物的信念,人便不能生存。"但離開了物質基礎人也同樣不能生存。饑餓藝術家臨死仍然堅守其信念,但眼睛里流露的不再是驕傲說明,他已預言未來物質會戰勝精神。令人困惑的是,物質是人賴以生存的基礎,而過度的物質占有又會使人墮落,使人迷失自我;人們雖然崇尚高貴的精神,但無法放棄寶貴的生命,因為生命對每個人只有一次。在精神和物資的天平上,我們需要精神的追求,信念的支撐,但不能否定物資;對于物資我們只能說:取之有道,用之有度。

總之,《饑餓藝術家》是一篇極富象征意義的作品。饑餓藝術家的形象給讀者留下了許許多多的思考,而我讀到的卻是困惑與懷疑:饑餓藝術家的至死不渝地堅守其信念到底是成功還是失敗?我懷疑其藝術,更懷疑其人品。既然"無人信高潔",何求"誰為表予心"呢?

MSN(中國大學網)

【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卡夫卡《饑餓藝術家》讀后感】相關文章:

《饑餓藝術家》讀后感(精選7篇)06-21

饑餓的作文11-29

饑餓的滋味作文09-04

誰懂母親心作文11-14

[《陳情表》的作者是誰]《陳情表》文言知識歸納209-30

高考作文為誰而作?04-27

無人關心說說05-25

《我為誰工作》讀書筆記01-23

饑餓的感覺作文700字11-07

《你為誰工作》讀后感09-01

国产v亚洲v天堂无码网站,综合亚洲欧美日韩一区二区,精品一级毛片A久久久久,欧美一级待黄大片视频
亚洲成AⅤ人影院在线观看 日本日本乱码伦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日韩精品欧美国产动漫第一页 | 在线看免费白色福利 | 欧美日韩精品久久久久免费看 | 亚洲国产精品线播放 | 色拍自拍亚洲综合图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