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語文初中作文4篇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經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借助作文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寫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語文初中作文4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語文初中作文 篇1
摘 要:學生的作文必須經歷了一定的場景后,有感想后自主、自愿地表達。作文寫生活內容是基本的要求,因此作文要回歸學生的主體地位、回歸生活的本質地位。教師可以先確定話題,然后選好仿寫例文,接著是仿寫重點,最后是仿寫訓練。
關鍵詞:作文教學;仿寫經典;記敘生活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提出:“作文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這為初中作文教學指明了方向。那么,作文教學應該怎樣進行才能收到好的效果,才能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下面就結合自己的教學談談這方面的體會和思考。
一、作文教學應該回歸到生活中
1.作文教學應該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曾經有位作家說過,文學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這說明作文寫生活內容是基本的要求,因此作文要回歸學生的主體地位、回歸生活的本質地位。學生是教學的主體,是教師教學的對象。教師的教學是為學生將來的不用學,今天的作文寫作是為了明天的自主寫作。所以回歸生活的基礎是回歸學生本位。比如讓學生寫生活日記、寫觀察日記,通過這種方式,促進學生觀察生活和描寫生活的愿望和能力;定期舉辦日記展示會,激勵學生努力學習,堅持寫日記。這樣才可以實現學生的主體性和回歸生活的.寫作原則。
2.作文教學應該源自生活內容
一個作家的文學創作是基于對生活的經歷和感受,有感而發的自主抒發和表達。同樣的道理,學生的作文寫作也是如此,學生必須經歷了一定的場景后,有感想后自主、自愿地表達。因此,學生的生活經歷應該成為作文的重要素材來源。比如鼓勵學生將生活中的一些小事記敘下來,將自己讀過的書的感想寫下來;也可以用虛構的方式,通過想象一些內容將生活中的事情寫出來。久而久之,他們會發現生活是美好的,是值得歌頌的。生活是豐富多彩的,生活場景、時政要聞、自然景色、四季更替、旅游見聞等內容,都可以進入學生的視野,成為學生的寫作素材。
二、通過例文的仿寫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古人有“千古作文一大抄,抄來抄去有提高”的說法。這是說仿寫也可以促進人的寫作能力,也是提高寫作能力的一種手段。教師可以先確定仿寫話題,然后選好仿寫例文,接著是仿寫重點,最后是仿寫訓練。在文學的海洋中,有數不清的經典文章可供學生學習和仿照。所以教師應該將品讀、感悟、仿寫的教學結構應用在作文的指導課中。采取讀讀、議議、寫寫的路徑,指定篇目進行仿寫。模仿文本的結構、模仿文本的修辭、模仿文本的寫作主題和思路,在自己的加工中實現提升,實現寫作水平的提高。閱讀教學實施完畢,學生對文本熟悉了,對文本的寫作方法熟悉了,掌握了文本中關鍵的修辭手法,就可以實施仿寫。因為經過閱讀教學中學生討論,對文本的寫作特點、思想內涵都已經很好地掌握了,所以再實施仿寫就會取得很好的效果。仿寫不是抄襲,長久堅持,定會取得好的教學效果。
語文初中作文 篇2
一、寫好作文要重視生活事件等材料的收集
農村初中生寫作文要求要有一定的生活性。教師要多讓學生走進生活,多做一些社會實踐活動。其實家庭生活、學校生活、社會生活是寫好作文的根本,但是由于各種不確定因素的原因,真正地去實踐,一般學生是做不到的。收集材料,具體地實踐生活,一般學生也做不到,直接的得不到,那就間接得到,靠什么呢?那就是要靠“讀課外書”來間接獲得。生活是有意義的,是斑斕多姿的,學生的心,最容易被打動。這么美好的生活就一定要用美好的`文章表達出來,顯示給其他人去共同感受。作為語文教師一定要教學生:多走近生活,多觀察生活,用心感悟身邊的生活,并發現寫作的激情。學生在生活中要做有心人,多留意、多觀察、多感悟、多收集。其實生活中不是缺少亮點,而是學生缺少發現亮點的眼睛,只有用心就會有收益。教師引導學生多看一些有意挑選出來的課外讀物,啟發他們去感悟。
二、寫好作文要重視課本課文結構及精彩語言的收集
教師每教完一篇課文后,對于本課文的考核,不要僅僅局限于提問文學常識、字詞、段意、理解、中心思想等,這是從考試課外現代文的角度看這個課文的。如果從寫作文的角度看這個課文,那就完全不一樣,一篇好的課文,它的謀篇布局、開頭、結尾等好多方面都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絕大多數語文老師都把課文當成一個課外現代文閱讀去解剖,把課文分析得支離破碎,缺少整體性,對學生理解造成了障礙。并不是說把課文當成一個課外現代文閱讀不好,當成作文來參照就好。而是讓學生有自己的理解和感悟,教師不要過早,或者過多講解。如,王觀的《卜算子》一詩寫到“若到東南趕上春,千萬和春住”,作者一改以往離別都眼淚,這次把離別寫出了喜慶。可以讓學生反其道而行之,也可能是不錯的想法。
三、寫好作文要堅持寫日記或隨筆
教師要把寫作能力放到每天的寫日記或隨筆上來,進行另一種方式的材料收集,一定要堅持下去。每天通過寫日記或隨筆的方式,從生活中收集寫作材料,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讓學生有東西可寫,樂意寫。總之,教師應在日常作文教學中解決作文中的材料收集問題,寫作其實就是一件快樂的事情。
語文初中作文 篇3
一、初中語文作文教學存在的困境
語文是一門厚積薄發的學科,要掌握許多語文知識才能真正提高語文水平。而這些語文知識不僅僅來源于課本,還來源于書籍、報刊等。而且中學生如果想要提高寫作水平,也必須拓展自己的知識面。但是,我國的初中語文作文教學卻存在眾多困境。1.教學方式單一。現如今,作文不僅僅是學生畏懼、討厭的學習內容,也是語文老師最為頭疼的教學內容。初中生在面臨作文時毫無頭緒,而老師為了提高學生的作文成績,只能教一些作文模板,而無法真正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出現這些現象的根本原因是在初中語文作文教學中,教學方法單一。現在我國的教學現狀是老師在作文課上確定一個寫作主題,然后給學生講解兩三篇范文,把模板和思路進行講解,讓學生根據范文來進行寫作。雖然這種方法可以快速提高學生的作文成績,但是無法真正培養出學生對作文的興趣,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2.語文老師的專業素養不夠。我國的一部分初中語文老師在作文教學方面本身就存在一些問題,這些老師大多自身的作文水平不高,自然也在作文的思維拓展和寫作技巧方面有所不足,只是為了完成教學任務,而不得不使用傳統的作文教學方法來教導學生,無法實現作文教學上的突破,真正達到作文教學的目的和要求。3.寫作教學脫離生活。寫作是學生記錄生活的好方式,是學生把自己的生活體驗通過系統的語言記錄下來的過程,也是學生抒發自己情緒的好機會。這就說明了寫作的素材來源于學生的實際生活,然后把這些生活經歷通過學生的想象和系統的整理記錄下來,這就形成了作文。但是我國的初中作文教學已經脫離了生活,作文不再是學生的生活寫實,也沒有了學生對生活的感悟和思考,只剩下作文的框架和別人的案例。例如在寫“我做過的'一件好事”這個主題的作文時,學生都會寫“我”幫助了同學或者爸爸媽媽,感動很高興,或者是“我”拾金不昧,被別人夸獎這類千篇一律的案例,很顯然,學生已經不會把作文和自己的實際生活聯系起來,而只會抄襲別人的案例,長此以往,作文教學的質量自然無法提高。
二、提高初中作文教學的解決措施
1.創新作文教學方法。要想提高初中生的作文水平,提高初中作文教學質量,初中語文老師要從整體考慮,先為學生設計一個整體的目標,然后將目標具體化,逐步落實,從而真正實現初中作文教學的目標。比如學生在剛剛進入初中時,老師可以先培養他們的寫作習慣,讓學生每天寫一篇日記,不限定寫作范圍和字數;初二的時候,老師可以對學生進行系統的作文教學,讓學生掌握寫作的結構、素材的利用方法;初三階段,老師可以讓學生進行深入的寫作鍛煉,比如對課文的續寫、自己編一個小故事等。
2.提高老師的作文素養。老師是作文教學過程中必不可少的角色,如果老師的作文素養無法提高,那么學生的作文水平也就無法提高,所以說老師的作文素養和教學能力非常重要。不僅老師要自主地通過學習來提高自己的作文素養,還要學校定時組織和作文教學有關的培訓課程,開闊老師的視野,讓老師擁有足夠的寫作知識和經驗,從而在作文教學中,不斷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3.把作文和實際生活結合起來。老師在進行作文教學時,要有機地把作文和實際生活結合起來,千萬不要讓學生的作文脫離實際生活,這樣學生寫出來的作文只會是千篇一律、泛泛而談的,而沒有表達出自己的真實想法,也無法真正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老師在進行作文教學時要讓學生多接觸大自然和生活,例如在寫跟風景有關的作文時,老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春游活動,近距離接觸大自然,切實感受大自然的美景,這樣在寫作文的時候,學生們就可以聯系自己的實際經歷,寫出真正表達自己情感和思想的作文。
作文是語文教學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內容,通過一個學生的作文可以看出他的語文水平。所以說,老師要在作文教學過程中,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提高自己的作文素養,把作文和實際生活聯系起來,從而不斷提高初中語文作文教學的質量。
語文初中作文 篇4
雖然我從事語文教學工作只有短短兩年的時間,但是我卻深深的感受到語文教學不僅僅是一門科學,同時也是一門藝術。如何上好一堂語文課了,這時每位語文老師都需要仔細思索的,我有以下幾點看法。
一、設計好教學導語
導語是新課的引子,是教學一篇新課文的開場白,一段精彩的導語是一節課能否取得成功的關鍵,因此,導語設計是語文教學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那如何才能設計好課堂教學的導語呢?
1、根據不同課文類型設計不同的形式,設計時并要圍繞教學資料,學習目標來構思,突出教學重點,避免華而不實,偏離課堂教學的主題,讓學生茫然不知所云。
2、注意簡明、概括。導語應力求做到以少勝多,言簡意賅,用一段簡明的導語,抓住課文內涵的要點實質和學習材料的核心資料,有利于概括教學的主要資料,使學生簡單掌握有關知識。
3、要生動、有感染力。充滿色彩的生動的導語,能使學生產生學習的興趣,能感染學生,調動學生去領略課文的風采,引起感情上的共鳴。
二、創設良好的課堂氣氛,課堂氣氛直接影響著教學效果
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和領導者,其知識,人格和威信是一種巨大的精神力量,具有很大的震憾作用,是影響學生情感、制約課堂氣氛的關鍵要素。所以,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對學生要“嚴”不能放任自流。當然,“嚴”也不能嚴得過度,以免給學生帶來心理上的壓力。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還要有“激情”,教師每上一堂課前應以滿腔熱情的'用心狀態,將知識技能傳遞給學生,使學生的心隨著教師的情感而奔騰澎湃。只要我們從內心深處去熱愛學生,關心學生和愛護學生,用心主動地創造條件,讓學生從中潛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和感染,良好的課堂氣氛自會構成,從而到達預期的教學效果.
三、培養學生的觀察思考潛力
1、要培養學生發現美的意識
米開朗基羅在被視為平常的大理石中發現“大衛”,牛頓在蘋果落地后發現萬有引力定律,卞和在執著信念中發現和氏璧。要想讓學生能發現美,除非培養他們善于觀察的眼睛。
“一花一世界,一鳥一天堂”,運用自己眼睛感知生活中真善美。那里有母親的呵護,朋友的問候,老師的關心,一絲一縷中都寓含濃濃深情。
朱自清在《背影》中發現濃濃的父愛,冰心在《繁星》《春水》中感受到愛的溫馨。
要從身邊瑣碎生活小事中引導學生去發現美,感知美。從花的香、草的綠中體味自然,從陽光的明媚感受到生活的快活,從絢麗多彩中感受到生命的豐富。
2、培養學生深刻思考意識
感覺于世界豐富多彩,體會生活絢麗繽紛,要能學會思考。創造人的是自然,啟迪和教育人的卻是社會。要能感動于社會中事、物、人,并且能激蕩內心的揚善溢美的思想情感。
學會因事悟理、由情至理,上升到對生命好處感悟,對生活哲理思考,提升人文精神的深刻思考,探究生活的真諦。
四、教師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
時代的進步,社會的發展,我們生存的環境變得愈來愈惡化,矛盾愈來愈尖銳,競爭愈來愈激烈,節奏愈來愈緊張,人際關系愈來愈復雜。這一切,都給人,也給學生造成極大的心理負擔。在這種狀況下,良好的心理素質就顯得極為重要。
1、要寬容,我們的教育對象是一群孩子,不斤斤計較他們的過錯,更不能和自己的學生斗氣,如果老師能寬容他們,能喚回學生內心深處善良的本性,學生會更快的改正錯誤。
2、要調控自己的情緒,做好學生的表率。我們不能在自己情緒好,工作順利時,就對學生和藹可親;當遇到不順心的事情,或者自己心境不佳,情緒低落時,就把不愉快的情緒發泄給學生,使學生成為自己的出氣筒。這種對學生忽冷忽熱的態度傷害了學生的自尊,久而久之,就會失去學生的尊敬和信任。教師要學會調控自己的情緒,做到不把情緒帶進課堂,無論發生了什么事情,都要努力使自己微笑著應對學生,始終對學生熱情、耐心。
【語文初中作文】相關文章:
語文初中作文08-27
語文初中作文05-07
初中語文作文10-20
初中語文作文08-28
語文初中作文【薦】04-27
【薦】語文初中作文04-27
初中語文作文05-30
初中語文作文05-06
語文的韻味初中作文04-27
我的語文初中作文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