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通用技術學考復習:重要知識點
石河子第一中學通用技術復習資料
一、會考要求
1.考試要求
分別以字母a、b、c來表示。其含義如下:
ab—理解:指對技術的基本概念進行解釋、區分,運用所學的技術知識、c決實際問題。
二、等第標準
依次用A、B、C、E表示。
三、會考形式
3.1 高中通用技術會考采用閉卷筆答形式。考試時間為903.2 高中通用技術會考試卷結構如下:
(1)考試內容分布
技術與設計1:(50±5)%
技術與設計2:(50±5)%
(2)試題類型分布
選擇題:約占60% 簡答題:約占10%
分析題:約占10% 設計題:約占20%
(3)試題難度分布
容易題:約占70% 稍難題:約占20% 較難題:約占10%
必修Ⅰ
第一單元 走進技術世界
一、
1、技術對人類的價值: a
技術
是人類為滿足自身的需求和愿望[保護人][解放人][發展人](例:愛迪生、袁隆平)
2、技術對生活、生產、文化等方面的影響:a
要動力之一。
3、技術對自然的價值:c
(1)依靠技術,西氣東輸)
(2)對環境可能造成的負面影響。
(3)
科學促進了技術的發展,技術推動了科學的進步。
4.知識產權在技術領域的重要作用:a
知識產權是人們基于自己的智力活動創造的成果和經營活動的標記、信譽而依法享有的權利。狹義的知識產權包括著作權、專利權、商標權三部分。
專利在產權保護制度下對技術活動的重要性知識產權制度允許專利所有權人對專利技術具有一定的壟斷性,使其專利技術和產品在一定時間內獨占市場,從而得到豐厚的回報,保持發明創造的積極性,使技術創新活動趨向良性循環
專利的特性:獨占性、時間性、地域性
專利申請步驟:提交申請階段→受理階段→初審階段→公布階段→實審階段→授權階段
技術的發展趨勢,對技術的情感和理性態度:b
脅,理性地看待技術的未來,才不至于迷失在技術的世界里。第二單元 1.設計的內涵:b
設計是基于一定設想的、有目的的規劃及創造活動。2.技術與設計的關系:b
①設計是技術成果轉化的橋梁和紐帶。②設計促進技術的革新。
飛行器,但當時技術水平不夠,導致飛行器難以實現)
④技術更新為設計提供更廣闊的發展空間。計算機、打印機的發展改變了設計的手段)
石河子第一中學通用技術復習資料
1.人機關系的含義:b
某一環境的時候,這時的人機關系就體現為人與環境的相互關系。
在人機關系中,往往存在復雜的多方面關系。不一定要有接觸。2.人機關系在設計中要實現的目標:a
① 高效 人機協調,提供人的工作效率。② 健康 長期使用,產品對人的健康不造成不良影響。③ 舒適 產品使用中,人體能處于自然狀體,感覺舒適。④ 安全 產品對人的身體不構成生理上的傷害。3.在設計中如何合理運用人機關系:a
如何實現合理的人機關系,首先應明確設計涉及哪些人機關系,和技術指標,此外還就注意處理以下方面的關系:
①普通人群和特殊人群②靜態的人與動態的人(例:賓館床位之間距離的設計)
③人的心理需求和人的生理需求(例:咖啡屋設計以暖色調為主,辦公空間一般應以冷色調為主) ④信息的交互(例:電話機的無液晶屏顯示、有液晶屏顯示、可以視屏通話。案例:汽車的顏色)
1.技術試驗的重要性:b
(例:技術試驗衛星)
重要性:技術試驗是技術研究不可缺少的基本方法和手段,對技術應用的實現起到了有力的保障作用;技術試驗可以使設計得以改進和完善,將設計的風險和失誤降到最低。(例:阿什塔比拉河橋的垮塌、青霉素皮試試驗)
根據應用目的的不同分類,技術試驗可以分為性能試驗、優化試驗、預測試驗、信息試驗等。
2.技術試驗的常用方法:a
①優選試驗法:例:不同品種水稻的對比試驗等。
我們通常將技術活動中為了某種目的所進行的嘗試、檢驗、優化等探索性實踐活動稱為技術實驗 。
2.設計過程的設計要求和設計方案:a
發現和明確問題:
3.方案設計中創新:b
價值的事物或形式。創新是設計的核心。可以從
破的技術成果和現代的設計理論和方法。
1.設計的一般原則:b①創新原則 ②實用原則 ③經濟原則 原則 ⑦可持續發展原則。
格雷夫斯水壺的設計)。低運輸成本)。道德原則強調產品要考慮人、社會、環境的關系(例:假冒偽劣產品、有毒有害食品、竊取別人設計成果都是不符合道德原則)。技術規范是指產品需要統一的標準和規范(例:數碼產品的USB接口、飛機統一的圓形窗戶和其他行業標準等)。
2.設計一般原則的相互關系:b
各種原則并不是各自獨立的,它們之間往往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相互促進、相互影響、相互滲透。具有一定的開放性。
1.設計過程中的評價:b
設計的評價是指依據一定的原則,采取一定方法和手段,對設計所涉及的過程及結果進行事實判斷和價值認定的活動。按評價對象來看,分為對設計過程的評價和對設計成果的評價。按評價者來看分為設計者自我評價和他人評價。-
2.產品的評價:b
最終產品對最終產品評價的依據:這兩個方面也可以結合起來。
日常用品評價:環境、資源的影響以及市場應用前景等
3.評價報告的撰寫和分析:c
采用坐標圖和列表分析 P71
一般從設計的一般原則、設計的要求、
人機關系等因素來評價某件作品
第四章
1.發現問題的重要性:a
問題是如何產生的?
第一種:人類生存活動中必然會遇到的問題。來源于生活
發現問題的重要性推進技術的發展和創新。
2.發現問題的一般方法:c
A.
B.
C. 收集和分析信息(文獻法,問卷調查法,詢問法) 技術研究與技術試驗
3.設計產品相關信息的收集與處理:c
我們通過對信息的收集、檢索和分析,往往可以發現有些有價值的問題;通過問卷調查、詢問訪談等方式進行信息的收集,也會有驚人的發現。我們把對已有文獻信息進行收集、分析的方法稱為文獻法;把問卷的方式進行實際調查,獲取信息、發現問題的方法稱為問卷調查法;把以詢問的方式收集和獲取信息、發現問題的方法稱為詢問法。其中,詢問法包括直接詢問法、間接詢問法、集體詢問法、家庭走訪詢問法、個別詢問法。采用詢問法不僅可以發現問題,而且可以了解問題產生的原因
1.明確問題的重要性:a
問題表述本身是否明確、問題產生的原因是否明確、提出問題的目的是否明確等
2.判斷問題價值的方法:c
判斷一個問題是否有價值,必須從以下問題著手:
① 所提出的問題是否遵循了基本的科學原理。
1.產品設計分析的三個要素:c
產品設計的三要素:物 、人 、環境
一般設計需要考慮的主要因素: 功能、結構穩定、安全可靠、成本適當2.設計方案的常用構思方法:c
方案的構思方案構思的主要方法:①草圖法 ②模仿法(例:仿生技術)③聯想法 3.設計方案的制定:c
4.根據設計要求選擇合適的材料和標準件:b
選用標準件的作用:簡化制作過程、實現通用通換。常見的標準件P985.對設計方案進行比較和權衡:c
意的方案或集中各方案的優點進行改進。首先要滿足對基本功能慮穩定性和耐久性,最后綜合考慮加工難易程度、成本及環保性。
第六章 設計圖樣的繪制
1.技術語言的種類及其應用:a
技術語言是一種在技術活動中進行信息交流的特有的語言形式。(常見有:圖樣、圖表、模型等)
按照專業類型來分:計算機程序語言、工程圖學語言等;依照人的感覺類型大學網的不同來分:視覺語言、聽覺語言和觸覺語言等;據人的視覺形式的不同來分:有圖形符號語言、文字符號語言等
[技術語言的特征]:言簡意賅、通俗直觀、
[口頭語言]:較多適用于面對面的、規范要求并不過于嚴格的場合,其特點是簡潔、方便。
[技術圖樣]:采用某種規范形式將設計用圖樣的形式表達出來。特點:易于把握技術特征,最具技術特征。呈與交流。)
[模型][圖表][計算機演示、網頁][網絡語言]2.簡單的草圖:c
草圖網格徒手畫要領:來確定物體的比例關系。
草圖的繪制步驟,詳細參看P115
3.簡單的效果圖:a
4.基本幾何體的正等軸測圖的畫法:a
軸間角:1200,軸向變形系數:1
切割法要領:1.先畫軸線,2.再畫出整體的軸測圖,3.
1.一般技術圖樣所采用的投影方法:a
正投影法就是假設投影光線與投影平面垂直,構形狀,需要采用多面正投影
2.簡單形體的三視圖:c
三視圖的主要形狀特征,稱為
主視圖;物體的水平投影,形,稱為俯視圖圖。
三視圖投影規律:視圖反映物體的高和寬。長對正,高平齊,寬相等。(P122-123)
3. 一般的機械加工圖:a
尺寸三要素:①尺寸界線 ②尺寸線 ③尺寸數字
樣得到的圖形稱為剖視圖。
第七章 1.模型及其功能:a
模型
模型在設計的過程中,具有以下兩個功能:
①使設計對象具體化。
②幫助分析設計的可能性(設計復雜的產品,例:大東方號)
2.模型制作在產品設計的不同階段的作用:a 草模:時使用。 概念模型:排,以及產品與人、環境的關系等,從整體上表現產品造型的整體概念。 結構模型:強度試驗等。 功能模型:與機體的相互配合關系,并在一定條件下用于試驗。 展示模型:展示模型是在 際產品幾乎一致的模型(樣品)。
1.工藝的含義和常用工藝的種類:a
工藝 是利用工具和設備對原材料、半成品進行技術處理,使之成為產品的方法。
工藝的種類:有加工工藝、裝配工藝、檢測工藝、 鑄造工藝、表面處理工藝等。 工藝的作用:保證產品質量,提高生產效率;影響產品的功能、強度、外觀
2.金工常用的工具和設備:a
金工工藝:包括劃線、鋸割、銼削、鉆孔、連接和表面處理等。 [劃線]:就是在待加工的材料上用相應的工具劃出加工部件的輪廓線或基準點或基準線。
一般步驟為:①劃出基準②劃尺寸線③劃輪廓線④沖眼。
工具一般有:劃針、鋼直尺、角尺、劃規和樣沖。各類工具的操作要領詳見P144
[鉆孔]: 常用的鉆孔設備室臺鉆,常用的鉆頭是麻花鉆。鉆孔的操作步驟:①劃線定位 ②裝夾工件③裝夾鉆頭④鉆孔。安全操作警示:二要(操作時要集中注意力;要戴防護眼睛;)二不(不準帶手套操作;不能用手直接扶持小工件、薄工件,以免造成傷害事故。) [連接]:通過固定連接和半固定連接的方法可以實現金屬件之間的連接。詳見P148
[表面處理]金屬表面處理方法有:表面刷光、噴涂油漆、鍍層等。
[表面刷光工序]:準備(清除毛刺和鐵屑)→粗處理紙打磨)
[噴涂油漆]:鍍層:可以在金屬表面涂上一層塑料,也可以采用電鍍的方面3.金屬材料的鋸割、銼削2種加工方法:c
[鋸割]:操作要領:1.站位和握鋸姿勢要正確,2.推鋸加壓,[銼削]:操作要領:1.銼削時要注意身體和手臂動作的協調,手的施壓要由小變大,使銼刀平衡而不上下擺動。
1.加工工藝的的選擇:c
2.簡單產品的模型或原型的制作:c
模型制作的一般步驟:
①選擇合適的材料 ②準備適當的工具和加工設備。 ③
力荷載,也能承受水平方向的荷載。如鐵架塔、建筑用腳手架,廠房的框架等。
殼體結構是指層狀的結構。其受力特點是:
外力作用在結構體的表面上。
如摩托車手的頭盔、飛機的外殼、貝殼等。
(生活中很多物體的結構是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的基本結構類型組合而成,稱為組合結構,如埃菲爾鐵塔等。)
結構的穩定性是指結構在荷載的作用下維持其原有平衡
的能力。
①物體重心位置的高低、②結構與地面接觸所形成的支撐面積的大小、③物體結構的幾何形狀。
①結構的形狀、②使用的材料、③構件之間的連接方式等。
結構構件的連接通常有兩類:鉸連接和剛連接。
鉸連接
剛連接
結構決定著事物的性質,也直接影響事物的功能。
符合使用者對設計對象的穩定性和強度要求,安全需要,對設計對象的成本控制要求和一定的使用壽命等。
(如:設計相框、雨傘架、垃圾桶、鞋柜、衣架、筆桶等)
——技術與文化兩個角度進行。
技術角度文化角度
第二單元 流程與設計
流程對生活工作:對生產:保證安全生產、保護環境等。
(例:自動流水生產線的發明、農業莊稼的種植流程)
流程中工序的作業方式——串行和并行。
上一道工序完成之后才能進入下一道工序——串行。幾項工作同時進行——并行。
⑴時序:過程的經歷中,各環節按照一定的時間順序先后出現、完成。這種時間順序關系,稱為時序。 (例:買票→ 候車→檢票→上車。)
⑵環節:活動或事件在其發展的過程中,依據某種特征或方式,可將該過程分解為若干個小過程,稱這些小過程為環節。
流程圖有文字表達、表格表達、圖示表達、模型表達、動畫演示等。
識讀流程圖的要點: ⑴找流程的環節,明確每個環節的功能和作用; ⑵弄清流程中時序的體現與特
石河子第一中學通用技術復習資料
畫流程設計框圖的一般方法:⑴根據對事物的內在屬性和規律的分
析,以及有關的考慮,將流程的全過程,按每個階段的功能、作用的不
同,分解為若干小過程——環節,并用方框表示環節。⑵按照每個小過程應該經歷的時間順序,將各環節依次排開,并用箭頭線連接起來。
例:小鐵錘的錘頭加工流程圖:下料→劃線→鋸削→銼削→劃螺孔中心線→鉆孔→攻絲→倒角→淬火→電鍍。
小鐵錘的錘柄加工流程圖:下料→磨削圓頭→板牙套絲→電鍍。
優化。
1工期優化:例——書本P55(制作臺燈的工期優化) ○
2工藝優化:例——書本P55(法蘭加工工藝優化) ○
3成本優化:例——書本P56(配送路線安排的成本優化) ○
4技術優化:例——書本P57(銀行自動取款機的發明) ○
5質量優化:例——書本P58(洗衣流程的優化) ○
注:工期優化目的是為了縮短加工時間。主要手段是在不改變工藝的條件下,將某些環節的串行改為并行。
⑴內部條件:對流程內在機理的深入了解。
(例:對洗滌原理的了解,就會在流程中安排兩次漂洗)
⑵外部條件:流程優化要建立在“設備”、“材料”、
“工藝”水平提高的基礎上。
(例:只有在具備鍛壓設備時,才可能將法蘭盤的加工改為少量切削加工)
⑶人員技術水平的提高。
第三單元
概念:機整體。
構成系統必須具備的三個條件:
(1)至少要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要素(部分);
(
2
(3例:自行車的結構
石河子第一中學通用技術復習資料
(1)自然系統和人造系統。 (2)實體系統和抽象系統。 (1)整體性(全局、集合):——側重于“部分影響整體”基本的思想和方法。
1○
態下所沒有的。
2系統的整體功能大于組成系統的各部分的功能之和。 ○
例:巴爾扎克的塑像、“木桶理論”、一招不慎全盤皆輸、棄卒保車、(2)相關性(匹配、關聯):——側重于“部分與部分之間的關聯”
例:古代建筑的“梁柱結構”(3)目的性
(4)動態性(更新):
(5)環境適應性(自適應):
系統都存在于一定的環境之中,并不斷的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的能量的和信息的交換,系統必須適應外部環境的變化。
例:“春捂秋凍”、電冰箱不能緊貼墻放置
(1)什么是系統分析?
系統分析一般是從系統的整體功能出發,全面地思考與解決問題。
1系統分析的目標:發揮系統的功能,實現系統的目標。 ○
2系統分析采用的方法:運用科學的方法對系統加以周詳的考察、分析、比較、試驗。 ○
3系統分析產生的結果:擬訂一套有效的處理步驟和程序,或對原系統提出改進方案。 ○
例:王選漢字激光照排系統
石河子第一中學通用技術復習資料
使系統的目標值達到最大化(或最小化)。
約束條件:對系統起限制作用的,并且是不可人為調節的。
影響因素:是指對系統的目標產生顯著影響,并且可以人為調節的因素。例:農作物種植系統的優化——農業間作套種、利潤問題
1、系統設計的目的與要求
要從整體出發,以系統整體功能的最優為目的。
2、系統各部分之間的相互聯系與相互作用
3
第四單元 控制與設計
目的,
通過一定的手段,使事物向期望的目標發展,這就是控制。
1
自己的意愿改變周圍的環境,使之滿足人們的需要。(2)生產:生產中往往需要對溫度、濕度、壓力、速度及加工動作等進行控制,控制在生產中得到了極為廣泛的應用。(3)軍事國防:控制在軍事、國防等領域也有著廣泛的應用。
概念:控制系統的輸出量不對系統的控制產生任何影響的控制系統。
例:紅綠燈定時控制系統、防盜報警控制系統、火災自動報警系統、公園的音樂噴泉自動控制系統、 特征:方框圖:
輸入量:控制系統的給定量。
執行器:直接對被控對象進行控制的裝置或元件
輸出量:控制系統所要控制的量。
概念:基本組成:
石河子第一中學通用技術復習資料
有的干擾因素是環境造成的,如影響自行車行駛速度的變化的自然風等;有的干擾因素是人為原因所致,如影響飛機導航信號的手機信號等。
,將輸出量通過適當的檢測裝置,就是反饋。例:投籃、自動電水壺
輸出量的偏差,穩定輸出量。
1)(2)工作過程 1由于干擾因素的存在,系統的被控量偏離給定值時;○2閉環控制系統中的反饋環節能及時檢測出被○
3
控制器根據比較得到的偏差信號進行調節,從而控量的值,并迅速反饋到輸入端,與給定值進行比較;○
是系統的被控量接近給定值,達到精確控制的目的。
例:供水水箱的水位自動控制系統、加熱爐的溫度自動控制系統
以功能和行為的相似性為基礎,用“模型”模擬“原型”的功能和行為的方法,就是功能模擬方法。
把將要研究的系統作為黑箱,通過對系統輸入與輸出關系的研究,進而推斷出系統內部結構及其功能的方法,就是黑箱方法。
例:通過輸入圖像、電或聲音信號,觀測、分析腦電波的輸出反應,研究人腦對視覺或聽覺信息的傳遞、變換和處理功能,得知人腦內部結構的細節,就是黑箱方法的運用。
6、開環控制系統與閉環控制系統的比較:
采用的一種方式,用于要求高精度和高可靠性的場合。
1、控制系統設計的一般思路:
方案既達到目的、又經濟、易于實現?設備和元件?
2、開環控制系統的設計(書本P1193、閉環控制系統的設計(書本P120基本要求:要求,體問題全面解決或有所側重地解決。
【通用技術學考復習:重要知識點】相關文章:
考研數學復習重要知識點11-20
考研數學首輪復習重要知識點04-27
指導:“巧學”“巧考”政治復習新策略04-29
化學學業水平考知識點【通用】03-03
高中化學重要知識點03-02
考研數學階段復習最重要04-28
地理水平考知識點歸納03-03
高中化學重要知識點最新03-07
多邊形重要知識點總結08-25
考研高數重要知識點解析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