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城

時間:2023-05-01 02:47:35 資料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一個人的城

“‘吉娃娃’又‘被雙規’了?”10月16日上午,一條有關“南京市市長季建業凌晨在家被中紀委帶走”的消息,在南京市的多個媒體群內廣為流傳。“吉娃娃”諧音“季挖挖”,后者是南京人送給忙于城建的市長的綽號。

起初,大多數人對這則消息的真實性表示懷疑。就在今年6月前后,網上曾有傳言季建業“被雙規”,之后季亮相青奧會開幕式,傳言不攻自破。

按照原定計劃,16日下午,季建業要出席南京全市生態文明建設動員大會,并發表講話。只是這一次,他沒再現身攻破傳言。會議現場的記者發現,主席臺上根本就沒有擺放季建業的席卡。

下午3時許,有當地記者私下向政府內部人士求證季建業被帶走的消息,得到了默認的回應。次日,新華社發布新聞:從中央紀委獲悉,江蘇省南京市委副書記、市長季建業涉嫌嚴重違紀違法,目前正接受組織調查。

事發突然,卻并不讓人感到意外。因為興建雨污分流、拆城西干道、“砍”梧桐樹等舉動,季建業早已飽受市民詬病。突然的是,季建業上任已久,推行市政工程數年未曾遇阻,此時被“拿下”,毫無征兆。

“挖城市長”

2009年8月,季建業到任南京代市長。幾天之后,南京人就見識了這位新市長的“實干”和“性急”。

上任后的第一把火,季建業燒向了中山東路—漢中路的景觀改造。這一工程被視為向國慶60周年獻禮,要求必須在國慶節前完工。他上任的第5天,相關部門就拿出了兩條路改造的初步規劃方案。

緊接著,中央路—中山路—中山南路的改造工程也于當年10月開始啟動。“三中路”改造拉開了南京市歷時三年多的大城建時代的序幕,隨著一大批市政工程項目紛紛上馬,古都的舊秩序被打破。

有人戲言此時的南京“秋葉與灰土齊飛,蒼天共黃土一色”。2010年空氣污染嚴重時,市民們出行必須要戴口罩。官方回應稱,40多天沒有下雨等原因造成了施工揚塵,成為城市環境污染重要源頭之一。

一位熟悉南京城建的人士認為,季建業推行的市政工程并非沒有必要。之前南京城市建設過于滯后,一些主干道破舊不堪,還有成片的棚戶區,需要動工改建的項目太多。

“季建業上任后的一些項目,其實都屬于歷史欠賬,是應該去做的。他的問題是太急于求成,開工的項目一個接一個,施工擾民不斷,市民們喘口氣的時間都沒有。”該人士說。

南京城最繁忙的時候,雨污分流工程、電網改造、道路整治等多項工程同時進行。面對抱怨之聲,季建業建議市民們“忍痛一下”,“把我們雨污分流工作做下去,未來幾年對城市環境和品位及老百姓生活質量都有很大的改善。”

雨污分流是一種排水機制,將雨水和污水分開,雨水入河,污水處理。這種治水方式在南京最初被提及是因為內澇,當時的城市管理者認為分流能改善排水,解決下關等城區逢雨必澇的問 題。

季建業上任前,雨污分流只停留在紙面上。原因很簡單,這項工程實用性差、難以實現。曾有南京市市政公用局的官員算過一筆賬,若要達到設定的治水效果,至少要耗時十年以上,花費上千億 元。

季建業正式當選南京市市長后,雨污分流計劃迅速出臺,“斥資183億,從2010年初至2014年底,5年時間在200多平方公里區域內全面施工,5年內敷設500公里污水干管,完善3000個居民小區及單位近2000公里排污支管”。

與大多數施工項目不同,雨污分流把挖掘機送至城區各個角落,直達民居住宅樓下。每處施工點至少開挖一兩個月,市民們連日常生活出行都成了麻煩事。

2011年7月18日,一場罕見的持續性暴雨襲擊南京,導致城區大面積積水,鬧市區成了“看海勝地”。“之前說雨污分流可以排水,現在真下雨了,哎呀媽,怎么還是淹了?花那么多錢都打水漂了。”一位南京市民抱怨道。

面對民眾的指責,當地政府急忙對雨污分流工程重新定義:這一項目主要功能是避免污水排入河道,影響水質,具有環保凈水作用,防汛能力有限。更重要的是,環保作用不能馬上凸顯,要等工程快完成時才能見效。此言一出,這項勞民傷財的工程瞬間成為笑柄。

“此項工程極為復雜而龐大,絕非三年五年就能完成。”一位人大代表說,季建業到任后,倉促上馬雨污分流,在人大已經審議通過了政府年度預算情況下,未與人大進行事前通報、履行程序手續,就擅自追加80多億投資用于雨污分流工程。

“如此復雜工程,其管網調查、系統規劃絕非兩三個月就能搞定。季建業到任才幾個月就拍板決策,他的膽子太大了。”他說。

2013年8月底,季建業在南京市人大會議上“自我批評”,稱對雨污分流難度預計不夠、施工組織不到位,自己有責任。此時距離他拍板的五年分流大計,僅剩下一年多時間。

一位基層官員說,季建業主政揚州時就以大拆大建聞名,來南京后更是號稱讓南京“三年大變樣”。“他還是缺乏管理大城市的經驗,南京不是揚州,‘季建業模式’在南京不靈了。”

魄力與獨斷

面對遍地開花的施工項目和緊迫的工期,季建業的壓力也不小。知情者說,曾有不止一位官員抱怨季建業脾氣大,發起火來拍桌子罵人,“不是裝裝樣子,是真罵人”。

在南京官場,季建業的獨斷專行幾乎人人盡知。早在他剛上任改造“三中路”時,就對一些施工細節指手畫腳,不聽他人意見。“三中路”是南京的主干道,原本都在路中設有圍欄,季建業在制定改造規劃時,不顧相關部門的意見,要求把圍欄都拆除。   改造工程完工后,相關路段橫穿馬路、車輛逆行等違反交通法規的行為激增,交通混亂時有發生,交管人員面臨巨大的工作壓力。時有官員勸季建業顧及城市文明實情,市民素質的提高和出行習慣的改變都非一朝一夕,希望能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類似的建議并沒有被采納,日后提及這一問題,季建業仍對當初的決定不以為然。“事實證明,橫穿馬路亂走的人不過5%-8%,我們多忍受一些,就是管這少部分人。”他又一次提到了“忍”這個字。 季建業被“雙規”第二天,當地一家報紙頭版顯著位置導讀加內文半個版刊登文章:《南京換季》,但這只是一條關于天氣變化的稿件

在基層官員面前,季建業很有威嚴。上任后,他在南京官場推行“問責制”。2010年7月12日,因為連續兩天的暴雨,南京雨花臺區的花神大道嚴重積水。事后,雨花臺區分管副區長遲延安等三人被問責,其中,雨花臺區建設局市政綜合養護所所長孫明榮被免職。

這是南京第一次在淹水當日就問責行政官員,對于這一舉動,市民卻有不同的聲音。一位知情者稱,雨花臺區之所以被淹,是因為此處正在進行高鐵施工,周圍地勢被抬高,導致雨水積聚。深層原因則是排水管網作用有限,一直未能得到市政府的足夠重視。臨時免個小官,不過是把責任都推給了基層官員。

季建業主導的南京政府領域改革也讓一些地方官員對他怨聲載道。表面上,南京市政府原有的42個機構部門中的26個被調整,減少9個正局級機構,市政公用局等機構被裁,投資促進委員會等機構成立。實際上,新成立的一些機構并沒有充分行使自身的職能,而原先的一些處室不得不更換掛靠單位。這從根本上觸動了一些當地官員的利益,也給一些工作的組織開展帶來了不便。 始于2011年3月的“砍樹”事件,導致了南京市民與季建業的“決裂”。南京市民走上街頭,給老樹系上綠絲帶,表達態度。 (新華社圖)

“季建業上任大半年,就把南京本地的官員給得罪了,他這樣做早晚會出事。南京是什么地方?這里有發達的媒體,有維權意識強烈的老百姓,關系復雜,能隨便得罪人嗎?”上述知情人說,風平浪靜時,季建業的強勢可以稱為果斷、有魄力,一旦出事,他就會被罵太獨斷、“一言堂”,成為眾矢之的。

最明顯的例子是城西干道橋改隧工程。2012年,南京市拆除了城西干道上建成僅10多年的漢中門橋,改建隧道。這一工程遭到不少南京人的反對。一位南京市民稱,這座橋尚能使用就被拆除太浪費,而且城西干道是南京市重要的快速通道,拆建工程直接破壞了原有的行車線路,加之其他工程的施工,導致近半個城區的交通擁堵。

毫不意外的,這筆賬被人們記在了“季挖挖”的名下。但多名知情人稱,城西干道橋改隧工程并非季建業之過,而是另有官員推動。季建業到任前,這一項目已被擱置多年,南京市政府一直不愿改造城西干道,最終在季的任上,因為青奧會等原因,未能頂住壓力。

梧桐樹與民意

真正導致季建業與南京市民“決裂”的,是發生在2011年3月的“砍樹”事件。

2014年青奧會將在南京舉辦,地鐵3號線在南京又被稱為“青奧線”,必須在青奧會開幕前竣工通車。為興建地鐵3號線,太平北路兩邊梧桐樹上粗大枝葉被全部鋸掉,樹根被挖出地面。

這并非是南京市政建設第一次拿梧桐樹開刀。早在上世紀90年代,王武龍任南京市長時提出城市亮化的口號,大量砍伐梧桐樹,被市民冠以“砍樹市長”的稱號。2006年,王武龍因涉嫌受賄問題被開除黨籍、公職,接受立案調查。

十多年后,“砍樹市長”的帽子又被贈給季建業。事實上,此時的南京已不允許砍伐這些始種于民國的大樹,取而代之的是遷移方案。

2006年南京修建地鐵2號線時,曾計劃遷移1065棵梧桐樹,在市民的強烈關注下,方案不斷修改,最終只遷移190棵。據說為了少移樹,工程投資成本增加了近5000萬元。

據媒體報道,園林局曾經承諾“190棵遷走的大樹確保不死一棵”,但其中移植到東郊苗圃中的83棵梧桐樹被人發現只有15棵還活著,保存率只有18%。

對于早已融入這座城市的梧桐樹,南京人有著特殊的感情。“當年我就是在太平北路的大樹下,給初戀女友送生日禮物。如果樹倒了,一切都找不到了,砍樹就是在割我的心!”一名南京市民動情地說。

很快就有人在網上發起“拯救南京梧桐樹”活動,響應者數萬。一些市民自發走上街頭,為可能被砍的梧桐樹系上綠絲帶,表達自己捍衛梧桐樹的決心。

當年3月19日,盡管南京市政府表示已不會砍樹,一些市民還是在南京市圖書館前集會。一位參與者回憶,當天下著小雨,聚集的人群并沒有想象中那么多,人們的反應比較理性,但還是被早已候在現場的警察驅散。

當地的一位規劃專家說,從專業角度看,在南京,建地鐵是保護老城的最好舉措,也是必需的工程。要建地鐵,就必須開挖修車站,這就免不了動樹,與誰是書記誰是市長無關。

某種意義上而言,這次保衛大樹事件產生了一些積極影響。幾天后,南京市政府就出臺了重大工程項目“綠評”制度,凡是涉及綠化保護的重大工程項目,均須邀請規劃、園林等專家以及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市民代表組成咨詢小組,對工程項目綠化保護進行咨詢把關。

“這是全國首創。不過話說回來,此招到底多少是應急作秀,還是真的為了科學民主,尊重民意,那還真難說清。”這名專家說。

耐人尋味的是,僅過了兩年多,“砍樹市長”二世也被雙規調查。在第二天一早出攤的報紙上,南京市委書記楊衛澤談及未來發展,說要“多點道法自然的傳統,少點人定勝天的霸氣”。

這一期的報紙頭版空曠處,印著“南京換季”四個黑體字。

兩三天后,南京市民發現,身邊很多正在施工的雨污分流工地停工了。10月22日,南京市住建部門向社會通報:目前沒有開工的雨污分流工程已經暫停,已經開工的項目也在加速整改,并加快“收邊收口”,盡快將平靜還給市民。

【一個人的城】相關文章:

一個人一座城的經典句子04-19

無錫三國城水滸城作文07-31

春日登城,春日登城鄭思肖,春日登城的意思,春日登城賞析 -詩詞大全03-13

創城的口號03-03

消逝的城作文07-09

印象城作文08-18

電玩城作文08-02

日光城作文12-12

封城的經典說說04-22

關于城的詩句01-06

国产v亚洲v天堂无码网站,综合亚洲欧美日韩一区二区,精品一级毛片A久久久久,欧美一级待黄大片视频
亚洲午夜国产片在线观看 | 亚洲欧美综合国产精品一区看三级 | 先锋影音视频一区视频二区 | 中文字幕福利在线观看 | 在线丰满视频网址 | 专区在线观看中文字幕A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