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你在哪個溪邊戲水
懶散了這許久,在一友人的極力敦促下,還是只字未動,且理由滿滿,“自從不讓和魚打架,我就不再有動力了。”
還是,懶就一個字。友人奚落著。
這精神上的惰性似乎和北京的快節奏有點不太相符。前幾日,銀川幾位友人在享受當地的慢生活時,還不時惺惺作態:“你們的人生多么有意義啊,快節奏、快生活、快步伐,超越我等幾多啊……”
細細想來,這樣的話何等諷刺。
人本動物,何以要違逆天性以及自然生長規則。
小生命還在母親腹中便被開始琴棋書畫地全面培養,小學生多數戴著近視眼鏡……幼考、小考、中考、高考……每每看到“花朵們”背著沉甸甸的書包穿梭在各個培訓班、補習班時,我的大腦里總會出現這樣的畫面:一個駝背老翁,滿臉褶皺,在半山腰奮力攀爬,且不時用手背擦著馬上就要滴落的汗珠……
老伯,要歇歇腳么。
正作此想時,友人的微信里出現這樣一則小故事:一個美國孩子,從小想做水手,向往外面的世界,想先環游世界再回學校念書。雖然他父親家庭經濟條件許可,但是父母并不給他錢,他也沒向家里要,高中一畢業就先去阿拉斯加伐木存錢。因為阿拉斯加夏天日照很長,太陽到午夜才落下,三點多又升上來了,他一天如果工作十六小時,伐一季木的工資可以讓他環游世界三季。他在走遍世界兩年之后才回大學去念書。因為他是在自己深思熟慮之下才決定念的科系,所以三年就把四年的學分修完,出來就業。他工作得很順利,一直做到總工程師。
我想,我們身邊的大多數父母即使認同這個孩子的做法,也基本不會許可自己的孩子去踐行同類的想法。
或許,這也是我們大多數人的精神懶惰,允許求同,不許存異。
恰如一友人言“我的孩子即使到80歲,在我眼里也還是孩子”,80歲的孩子啊,你可找到腳底的平衡點獨立行走?你可預備撐起這將傾的大廈?
在《生活的藝術》一書中,林語堂寫到:“讓我和草木為友,和土壤相親,我便已覺得心滿意足。我的靈魂很舒服地在泥土里蠕動,覺得很快樂。當一個人優閑陶醉于土地上時,他的心靈似乎那么輕松,好像是在天堂一般。事實上,他那六尺之軀,何嘗離開土壤一寸一分呢?”
80歲的孩子,不知80年來可曾和草木為友,和土壤相親,可曾親身感受過泥土的芬芳。或許,萬一這泥土有家長們所認為的這樣那樣的細菌呢,也未可知。
“慢生活家”卡爾·霍諾曾說,“慢生活”不是支持懶惰,放慢速度不是拖延時間,而是讓人們在生活中找到平衡。
那個美國孩子在找到生活的平衡之后,此刻,莫不是正在哪個溪水邊游魚戲水……
【你在哪個溪邊戲水】相關文章:
描寫溪邊戲水的作文(通用27篇)11-16
溪邊的女孩04-28
溪邊垂釣作文04-30
走在溪邊作文04-30
溪邊訪友作文11-27
村溪邊捉蝦_900字05-02
溪邊趣事作文800字(精選41篇)08-15
溪邊的遐想 祖國在我心中(900字)04-26
你來自哪個神秘星球04-29
戲水的快樂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