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冷面與思考:再說“口語”詩歌
冷面與思考:再說“口語”詩歌作者:羅西
一個偉大的詩人,如何凝神冥想,如何探入靈魂的幽密,或縱身于大化中,從一朵花中窺見天堂,從一滴雨露中,參悟生命,幻化層層世界,幕幕人生,歸根到底不外乎啟示生命的真相與意義。對宗教家來說,這些問題的方法與態度是預言的,對一個哲學家來說是解釋與說明的,唯獨對一個詩人來說他是表現的與啟示的。今天,如果我們把討論“口語”詩歌定位于關注的是親情、友情、和老百姓的底層生活,質樸與悲憫。推崇敘述,把“人”放在一種精神回歸上,回到本我。不矯情、不做作、去掉鉛華,尊重的是生活、人的品格上來而帶來冷面與思考,這種說法無可厚非。但如果我們所看到的“口語”詩歌只是呈現了事物的真相,而沒有延續和提出他詩性中的社會意義,有了表現,但沒有啟示。讓我們從詩中無法領悟到生命以外精神上的鼓勵與安慰,也就是說無法進入到他詩性中的精神“后花園”。這種“口語”詩歌是沒有生命力的。
演化沈德潛說過的話:只注重眼前景,口頭語,而忽略了詩歌中體現的弦外音,味中味,這樣的口語詩寫得再好,也不會使人神遠的。“口語”詩歌既要自然動人,也要含蓄有致。不能只是提昌語言“白”(口語化)了,只是單一的敘述與解釋名詞一樣,而放棄在詩歌中所追求的生命的真相與意義,當然這二者必須是同時存在的,這樣的“口語”詩歌是不會有存在的空間與發展的趨勢的。
而我所說的“口語”詩歌不單只是表現人們的喜、怒、哀、樂、愛、恨、惡、欲,同時還應該注意“時代脈搏”(當然我所說的“時代脈搏”不能片面性地理解只為官方唱贊歌,也有關注社會民生,向下的社會意義),用“小我”溶入到時代的“大我”中去,而去尋找“口語”詩歌所具備的關鍵詞。生命是要發揚,前進的,但也要收宿與循軌。一部生命的歷史與過程,就是生活形式的創造與破壞。“口語”詩歌如果要成為一種流派的存在與發展,它必須要不停地探索與尋找屬于自己的關鍵詞(或者說是創造與破壞)。羅丹的雕刻藝術為什么能經久不衰,盛傳于世,就是因為他找到那個時代負于他在創作中的關鍵詞。十九、二十世紀是潮流復雜,思想矛盾斗爭激烈的時代。羅丹就是在這種時代背景下,搜尋出了幾種基本精神——關鍵詞:(一)、勞動。十九、二十世紀是勞動神圣時代,勞動是一切問題的中心。(二)、精神勞動。十九、二十世紀科學工業發達,是精神勞動極昌盛的時代。其間創作了如《思想人》、《巴爾扎克夜起著文之像》等。(三)、戀愛。精神的與肉體的戀愛,是現時代人類主要的沖動。如《接吻》。竟因為有了這些關鍵詞,所以羅丹的雕刻藝術品才會不朽。
作一個第一流的詩人,我想他的嗅覺是靈敏的,他所創作與關心的社會意義必然有負于他自己的關鍵詞,那就是他的創作泉源。詩人也是社會群體中的一份子,他就必須明白這個“生命力”的道理。詩人縱身于大化中,一切無常,一切無往,息息生滅,逝同流水,轉眼就已成陳跡。如果“口語”詩歌要作為一種流派存于世上,它就要獲得這種“生命力”的詩歌效應,就必須找到它所需要的關鍵詞,把他所處社會的時代精神表現出來,才能遺傳后世。否則,它只是一堆次品,被時間清除。
【冷面與思考:再說“口語”詩歌】相關文章:
盛夏冷面04-28
“冷面”大王04-30
再說慣性04-29
冷面,笑面作文09-29
大學英語口語教學的思考04-27
再說大禹故里04-29
關于大學英語口語教學的思考04-29
大學英語口語教學的淺層思考04-30
對高職院校英語口語教學的思考05-02
漢語口語多媒體教學的體驗和思考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