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廠實習報告

時間:2024-08-24 17:35:33 學人智庫 我要投稿

水廠實習報告

  水廠實習報告

水廠實習報告

  一 實習目的: 環境工程實習報告

  通過參觀了解水廠和電廠的基本設施和生產流程。建立專業知識的整體輪廓,使得以后學習專業課時能聯系實際,理解更深入,學的也更扎實。

  二 實習內容:

  周二我們參觀了太原市呼延水廠,周四參觀了國電太原第一熱電廠。 第一站:呼延水廠

  太原市呼延水廠位于太原市北郊汾河西岸呼延村西南側,是"引黃入并"工程重點配套項目。是太原市第一個大型面水處理廠,也是全國少有大型面水處理廠之一。該廠以長距離輸送到汾河水庫黃河水為水源,采用機械混合、豎流式孔室絮凝、斜板沉淀、帶表沖虹吸過濾和氯氨消毒凈水工藝流程,并對濾池反沖洗廢水沉淀池排泥水進行了回收與處理。

  其生產流程為:

  1 配水井

  配水井按近期規模80萬m3/d設計,共1座,分獨立2格,停留時間2 min,采用自由式溢流堰配水。為使配水均勻,配水井設有穩流區;底部積泥采用小斗并設池底閥排除。

  2 混合池

  混合池每組按20萬m3/d規模設計,每座凈水車間內設兩組,停留時間2 min。采用垂直軸機械攪拌混合,一組設2臺攪拌機。

  3.絮凝池

  絮凝池采用豎流式孔室絮凝,每組按10萬m3/d規模設計,共8組,分設兩座凈水車間內,停留時間T=40 min。絮凝池分格逐級放大;進口端流速0.5~0.7 m/s ,出口端流速0.10~0.15 m/s;G=30~60 s-1,GT=104~105。

  季節變化,原水水質差異較大,為使絮凝池能適應原水水質變化,特設閘板控制超越渠,使水流池內能以20 min,30 min,40 min 3種停留時間運行。 為防止積泥,絮凝池底部布置有穿孔排泥管,管道末端設置新型排泥角閥,所有排泥閥分為兩大組分別排隊依次排泥,排泥周期可原水水質變化情況靈活設定。

  4.沉淀池

  沉淀池為側向流斜板沉淀池,每組按10萬m3/d規模設計,共8組,分設2 座凈水車間內。

  沉淀池停留時間60 min,水平流速16 mm/s,斜板長度為1.2 m,斜板傾角60°,板間間距1 00 mm。

  每組沉淀池分配水區、穩流區、沉淀區和出水區。各區池寬相同,長度不同。配水區設有配水花墻,使水流沿寬度均分;穩流區設刮泥機2臺;斜板沉淀區上部設懸掛式斜板,下部設4 臺直徑15 m刮泥機;出水區分設18根集水支槽和1根總槽,水流經出水花墻進入集水支槽,再匯入總槽。所用刮泥機為中心傳動式,排泥方式為重力強制排泥。

  5.濾池

  濾池為帶表沖虹吸濾池,每組按20萬m3/d規模設計,共4組,每座凈水車間設2組。每組濾池分為8格,單格濾池面積為148.8 m2。8格濾池采用雙排布置,中間為集水渠、出水渠等,兩側為排水系統。

  濾池設計濾速7.5 m/h,最大過濾水頭2.0 m。

  進水采用虹吸管和溢流堰,反沖排水采用虹吸管、排水支槽和排水總槽。 濾料采用雙層濾料:石英砂濾料,有效粒徑為0.6 mm,厚度600 mm;無煙煤濾料,有效粒徑1.2 mm,厚度200 mm。承托層粒徑2~20 mm,厚度200 mm。

  每格濾池內設有固定式表面沖洗系統,用噴嘴布水,每個噴嘴服務面積為0.32~0.36 m2。表沖水由專用水泵供給,表沖水強度為2.5~3.0 L/(m2·s),表沖時間為4 min。

  6.回收水池

  每40萬m3/d規模設回收水池1座,分獨立2格,按1格濾池1次反沖洗排水量設計,接納濾池反沖洗排水,并回收至配水井。

  每格池子進水管上設手動蝶閥,池內設2臺潛污泵,單臺性能為Q=400 m3/h,H=20 m,N=45 kW,并設水位計1臺,輸出4~20 mA信號控制水泵開停。

  7. 清水池

  清水池調節容積按設計規模15%設計,近期分2座,每座容積為6.0萬m3。為方便運行,便于清洗,每座分獨立共壁兩格。

  清水池進水管為DN2 000鋼管。因濾池與清水池之間留有深度處理場,且預留了3.0 m水頭,避免出現清水池低水位時進水管空管,特清水池進水端設水封堰,堰頂高于進水管頂1.20 m,以保證進水管處于常滿管狀態。

  8. 加藥間

  加藥間按近期規模80萬m3/d一次設計,土建一次建成,設備分期安裝。 混凝劑主要采用液態堿式氯化鋁,最大投加量40 mg/L(按液體商品用量計),投加藥劑濃度 10%,貯量按30 d最大用量計。采用固體精制硫酸鋁為備用混凝劑,最大投加量30 mg/L(按固體商品用量計)投加藥劑濃度10%,貯量按15 d最大用量計。

  藥劑配制設固體藥劑溶解池3個,每池有效容積11.5 m3;藥劑稀釋池2個,每池有效容積 23 m3;混凝劑投配池3個,每池有效容積38 m3;每池均設攪拌機1臺,超聲波液位計和濃度計各1只。

  設3臺混凝劑投加計量泵,2用1備,單臺投加能力3600 L/h,工作壓力0.35 MPa,投加量由原水流量、藥液濃度及SCM控制。

  9.加氯、加氨間

  加氯加氨間按近期規模80萬m3/d設計,土建一次建成,設備分期安裝。主要設計參數為:最大加氯量6.0 mg/L,其中前(中)加氯量4.0 mg/L,后加氯量2.0 mg/L;最大加氨量0.5 mg/L。加氯分前(中)加氯和后加氯兩個系統,前加氯和中加氯不同時進行,原水水質情況二者只取其一。前加氯點沉淀池進水管,中加氯點濾池進水渠,后加氯點清水池進水管。加氨點也清水池進水管,后加氯點之后。

  加氯機室內設12臺全自動真空加氯機,其中6臺為前(中)加氯機,采用流量比例控制,4用2 備,單臺投加能力40 kg/h;另6臺為后加氯機,采用復合環控制,4用2備,單臺投加能力20 kg/h。設液氯蒸發器3臺,2用1備,單臺能力150 kg/h。氯庫內設2組工作氯瓶,1用1備,每組6個噸級氯瓶,每2~3 d更換一次。

  加氨系統設6臺全自動控制加氨機,4用2備,由后加氯投加量信號比

  例控制,單臺投加能力5 .0 kg/h。氨庫內設2組工作氨瓶,1用1備,每組6瓶半噸級氨瓶。

  第二站:國電太原第一熱電廠。

  第一次來到太原第一熱電廠,在進電廠電廠之前,廠內師傅向我們簡單介紹了一下電廠的基本歷史和入廠安全教育。

  國電太原第一熱電廠創建于1953年,屬"一.五"期間國家156項重點工程之

  一。五十年來,經過六期擴建,逐步發展成為擁有裝機容量127.5萬千瓦的現代化大型熱電聯產企業。至2003年底,為國家發電1020.53億千瓦時,供熱2.63億百萬千焦,負擔著太原市1000萬平方米,80萬居民的集中采暖供熱和部分工業熱負荷,為省城清潔生產和全省的經濟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

  電廠生產電能的流程如下:

  火力發電的基本生產過程是,燃料在鍋爐中燃燒,將其熱量釋放出來,傳給鍋爐中的水,從而產生高溫高壓蒸汽;蒸汽通過汽輪機又將熱能轉化為旋轉動力,以驅動發電機輸出電能。

  像太原第一熱電廠這樣的大型燃煤的火電廠,一般采用煤粉爐,其生產過程是:將進廠的原煤經碎煤機破碎、磨煤機磨成煤粉,用熱風吹送,噴入鍋爐爐膛,通過煤粉燃燒生成的高溫煙氣,首先加熱爐膛內的水冷壁管與過熱器管,然后經過煙道內的再熱器、省煤器和空氣預熱器而進入除塵器,在清除煙氣中的飛灰之后,通過煙囪排入大氣。

  水在鍋爐爐膛內生成飽和蒸汽,通過過熱器時,繼續被煙氣加熱而變為過熱蒸汽,經主蒸汽管送入汽輪機,并在汽輪機內膨脹作功后,進入凝汽器凝結成水。該凝結水經低壓回熱加熱器進入除氧器,再經給水泵、高壓加熱器送入鍋爐。從汽輪機某個中間級抽出一部分蒸汽,分別送入回熱加熱器和除氧器,供回熱給水和加熱除氧。為了補償蒸汽和水的損失,還須將經過化學處理的補充水加入除氧器,除氧器出來的水才能供給鍋爐使用。為使蒸汽在凝汽器內凝結成水,還必須不斷用循環水泵將冷卻水送入凝汽器中的冷凝管內進行熱交換,這就又形成一個冷卻水系統。冷卻水或直接來自江、河、湖泊并排放入江、河、湖泊,或在冷卻塔式噴水池中與大氣進行熱交換以重復使用。

  過熱蒸汽進入汽輪機以后,推動轉子轉動,帶動發電機旋轉發電,再通過一系列電氣設備及輸電線路送至用戶。這就是一般的大中型凝汽式燃煤火電廠的生產過程。

  實習心得:

  短短兩天的實習,我們學到了很多東西,認識到了實際與理論的差別,更加深刻的體會到了課本上學不到的知識,雖然目前我們所學的知識有限,對電廠師傅所講的有些東西還不是很了解,但這對我們以后的學習提供了一個立體的思維,對我們以后專業課的學習有很大的幫助。只有通過實踐才能了解我們所缺乏的知識,好在以后的學習中好好加強一下,真正的做到學以致用。雖然有點累,但對我們以后專業課的學習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所以我非常感謝學校安排的這次實習,也非常感謝三位老師的辛苦陪伴。

[水廠實習報告]

【水廠實習報告】相關文章:

水廠實習報告09-25

污水廠實習報告09-07

自來水廠實習報告10-21

自來水廠實習報告10-16

水廠實習心得08-28

水廠實習總結10-01

自來水廠畢業實習報告07-20

自來水廠標準實習報告09-23

自來水廠實習報告范文10-07

污水廠實習心得10-08

国产v亚洲v天堂无码网站,综合亚洲欧美日韩一区二区,精品一级毛片A久久久久,欧美一级待黄大片视频
先锋资源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日韩十八禁在线观看 | 日韩中文字幕无线码 | 熟女少妇中文字幕久久 | 亚洲AV不卡每天更新 | 特级婬片女子高清视频国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