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生態文明建設的調研報告(2)

時間:2024-07-21 04:26:33 學人智庫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農業生態文明建設的調研報告(2)

  一是加大農業監管執法力度,加強禁限用農藥使用管理,嚴厲打擊假冒偽劣農資經營行為,深入開展農業投入品專項整治活動。2011年開展農資市場檢查24次,檢查農資經營鋪面42家,有效杜絕假劣農資流入我縣和發生坑農害農事件。2012年不斷強化對農業綜合行政執法人員的培訓,聯合工商、質監、公安等部門認真開展“放心農資下鄉進村”、“農資打假”等專項行動,全年出動執法人員150余人次,發放農業法律法規宣傳資料17300余份,接待群眾咨詢5200多人次;檢查農資市場12個,檢查農資經營鋪面147間,查處違法案件3起,有力維護了農民合法權益。2013年至今共出動執法人員115人次,檢查農資市場(企業)33個,檢查農資經營店151間,立案查處農資案件26起(種子案件11起、農藥案件5起、調解10起),挽回經濟損失7.41萬元。通過以上工作的開展,有資凈化了我縣農資市場,有力遏制了違禁農業投入品投入生產,從源頭上保證了全縣農業面源污染的最小化。二是加大了節肥、節藥等農業生產技術的推廣應用,如示范推廣“豬—沼—果(蔬菜)”、“桑基漁塘”等生態循環農業技術模式;指導農業生產者科學使用農藥、化肥,積極推廣生物農藥和生物有機肥的使用,重點開展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應用。三是加強農產品質量檢測和“三品認證”工作。開展例行的蔬菜農殘樣品抽檢工作,2011年抽檢樣品1224批次,合格率為98%;2012年抽檢樣品1240批次,合格率達98.87%;2013年,共抽檢蔬菜農殘檢測樣品2030批次,抽檢合格率為98.8%。全縣農產品連續三年省級以上監測檢查未發現國家禁止使用的農業投入品,農產品食用安全程度不斷提升。四是積極引導、彭勵、幫助縣內農業龍頭企業開展“三品”認證,截止目前,全縣18家重點農業龍頭企業共獲得11個農產品質量認證(綠色食品7個,有機食品4個)、6個云南省名牌農產品稱號;全縣五個無公害農產品產地通過農業部認定并獲得證書,整體認定面積達65024公頃(包括水產品、蔬菜、林果、糧油)。五是強化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專業化統防統治,降低農業面源污染。近3年來,全縣農作物重大病蟲害綠色防控、統防統治面積平均每年在16萬畝次左右,并且逐年增加。同時,倡導農戶使用可降解農膜,增施有機肥,逐步減少化肥施用量,有效降低了農業面源污染。六是加強農民教育培訓工作,提高農民綜合素質,最大限度減少因農業生產、農民生活中廢棄物的不合理排放、不規范堆(棄)放造成的農業污染。

農業生態文明建設的調研報告(2)

  二、大姚農業生態文明建設中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

  (一)農業環境監察保障機制不健全。主要體現在無專職農業環境監察員,導致工作中存在監察不到位,監管乏力的問題。

  (二)農村能源建設中存在投入總量不足、補助標準偏低、服務體系建設滯后、技術開發能力和產業體系薄弱問題。

  (三)農業行政綜合執法體系、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體系不完善;農業環境污染事故處理和應爭處突多部門聯動機制不健全。

  (四)生態循環農業在我縣還處于起始階段,對農業生態文明建設所起的作用還不明顯,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率低。

  (五)缺乏保護農業生態環境的激勵機制。

  三、下步工作思考

  (一)建議加大農業行政綜合執法體系和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建設;按照《云南省農業環境保護條例》之規定,配備專職的農業環境監察員,建立健全農業環境監測保護網絡。

  (二)加大農村能源建設工作力度,整合農業、林業、科技、環保等部門的資源和力量,完善部門協作機制,推動我縣節能減排工作,建設山青、水凈、天藍的美麗大姚。

  (三)大力發展以沼氣為紐帶的農村生態能源建設,加快“豬—沼—菜”、“豬—沼—果”、“豬—沼—魚”、“豬—沼—藥”等生態循環農業技術模式的推廣應用。要通過循環方式,資源化利用農作物秸稈、畜禽糞便、生活垃圾和污水,把廢棄物作為農業生產肥源,從根本上解決污染物的去向問題,提高資源利用率。同時,要加強農村生態能源服務體系建設,要加強農村戶用沼氣建設及使用過程中的安全管理,組織專業技術人員對沼氣池安全情況進行定期或不定期排查,確保農戶能放心、安全地使用沼氣,徹底改變“重建輕管”甚至建后荒廢不投入使用的情況發生。

  (四)鼓勵適度規模經營以提升生態農業的效益。以發展高原特色農業為目標,以農業招商為抓手,因地制宜加快發展高效、特色的水稻、蔬菜、高粱、辣椒、魔芋、食用菌、百合等特色高效農業,研究出臺現代高效生態農業發展扶持政策,加大對農業產業扶持資金的投入,不斷提高產業的檔次和規模。

  (五)加快建立農業生態環境保護的激勵機制,進一步探索建立農業生態補償機制,如對維護產地優良環境、使用綠色農資、采用生態循環模式、節水灌溉等給予補貼;為農產品“三品一標”認證提供補貼,推動生態認證,使生態農產品的價值可以通過市場得以充分實現,引導農業生產者、農產品加工企業重視生態環境的保護。同時,要注重改善農業生產和農村生活環境,注重引導轉變農業生產和農民生活方式,從嚴治理農村環境臟亂差的現象。

  (六)大力發展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加快推進無公害農產品產地整體認證步伐,切實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逐步建立從產地到餐桌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可追溯體系;不斷推進農業規范化、標準化生產進程,有效減少農業面源污染,保護生態環境。

  (七)認真宣傳貫徹執行《云南省農業環境保護條例》,嚴格履行《條例》賦予的各項法定職責,加強農業生態環境保護執法體系建設,并逐步探索建立地方性政策法規。

【農業生態文明建設的調研報告(2)】相關文章:

農業產業化經營的調研報告(2)06-06

中國公共充電樁建設需求調研報告(2)07-11

生態農業對聯07-01

學校調研報告(2)08-12

工地調研報告(2)09-05

小區調研報告(2)08-23

社會實踐報告生態文明10-28

小學數學調研報告(2)06-28

社區體育調研報告(2)09-10

施工企業調研報告(2)06-21

国产v亚洲v天堂无码网站,综合亚洲欧美日韩一区二区,精品一级毛片A久久久久,欧美一级待黄大片视频
三上悠亚在线亚洲网站 | 制服亚洲中文字幕 | 色婷婷综合缴情综e | 亚洲日本高清色欧另类 | 宅女午夜福利免费视频 | 中文字制服丝袜字幕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