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托幼機構教育質量評價面面談
質量是托幼機構教育各關涉方的關注焦點戴艷虹(幼兒家長,廣東省某醫藥公司市場部經理):我小時候上幼兒園特別不容易,那時我媽送我上幼兒園,就是希望幼兒園能夠看好我,她能夠放心地去上班;現在不一樣了,我女兒去年上幼兒園的時候,至少有四五所幼兒園可以供我們選擇。對我來說,幼兒園僅僅做到看好孩子是遠遠不夠的,我希望孩子上了幼兒園后,各方面能夠有更好的發展。所以,去年我們不惜代價,讓孩子上了一所好園。市場經濟嘛,按質論價,雖然多花了許多錢,但我們覺得值。
胡祖祥(廣州市體育東路幼兒園總園副園長):10年前,體育東路幼兒園作為廣州市天河區學前教育體制改革的試點園,實行政府徹底“斷奶”,幼兒園直接走向市場,依托社會,走“自籌經費、自負盈虧、自主辦園、自我發展”的道路。10年后,體育東路幼兒園已經跨入了廣東省名園行列,而且不斷滾動發展,發展為一個集團性的系列幼兒園。我們的體會是,幼兒園之所以能夠取得如此突出的成績,主要和我們重視教育質量、不斷提高幼兒園教育質量有關。只有提供高質量的教育,幼兒園才能取信于家長、取信于社會,最終,幼兒園才會有強大的生命力,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張詠(北京市西城區教育委員會幼教專干):從教育行政的角度,在對托幼機構進行業務指導和考評時,我們非常關注幼兒園整體教育質量。在20世紀80年代末之前,我國托幼事業發展的主要矛盾是解決幼兒“入園難”的問題。通過各級政府的努力,動員社會各方面力量辦園,發展至今,“入園難”的問題已經演變為“入好園難”,一些“好園”幼兒人滿為患,不能滿足家長追求托幼機構教育質量的要求。在這種情況下,通過各種方式幫助托幼機構提升教育質量,讓盡可能多的幼兒能夠享受到高質量的托幼機構教育,是大勢所趨,也是幼兒教育發展的必然要求。
評價內容涉及托幼機構教育的各個方面
戴艷虹:您問我怎么知道我女兒上的是一所“好園”?我是經過詳細考察的,除了幼兒園本身具備的各種牌牌如“××示范園”“××實驗基地”之外,在正式注冊之前,我和我先生去考察過幼兒園。主要看幼兒園的環境好不好,安全不安全,玩具的種類和數量多不多,等等,我還尤其注意地觀察了一下幼兒園老師對孩子的態度,以及園里孩子的情緒狀態。對我來說,這些就是評價一所幼兒園好不好的標志。
謝天壬(中國兒童中心實驗幼兒園園長):一所幼兒園的質量好不好,除了考察它的各種硬件,如環境、場地、材料、師資等之外,更重要的是要考察園所的各種軟件,如教師的各種教育行為,園所的氛圍等。只有綜合兩方面因素,才能全面判斷托幼機構的教育質量。
張詠:從現有的驗收標準來看,我們對托幼機構教育質量的評價主要涉及以下方面:人員條件如工作人員資格、班級規模、人員配備等;物質條件如園舍場地、設備設施等;教育活動如教師與幼兒的交往、教師對教育環境的創設與利用等;園所管理如辦園方向、組織管理、后勤管理、衛生保健管理等;此外,還涉及對幼兒發展的評價。
家長、教師、管理人員等均應是評價工作的參與者
王靜(幼兒家長,北京某雜志社編輯):我兒子已經上幼兒園大班了,但作為一名普通家長,我還從來沒有機會去評價幼兒園的教育質量好不好,哪些方面需要改進。其實家長是非常關心幼兒園教育質量的,因為幼兒園教育質量怎樣,直接關系到孩子各方面的發展。我兒子上的那所幼兒園應該還是不錯的,每個月有半天的家長開放日,家長可以進班看活動,學期末的家長會上,老師還會向家長匯報孩子各方面的發展情況。但是,這些場合家長基本上都只有看和聽的份兒,沒有發言的余地,更不用說評價了。
胡綺霞(廣州市培正路幼兒園教師):在我們幼兒園的教育活動中,經常會組織教師自我評價。比如,一次觀摩活動之后,一般是組織觀摩活動的教師先從各方面評價自己所組織的活動,然后才是其他老師及園領導來評價。我覺得這樣比較好,教師自己評價教育活動,有助于教師及時反省,不斷調整自己的教育觀念和教育行為,自覺改進自己的教學活動。
謝天壬:在幼兒園教育教學活動中,我們很重視評價的作用。比如說公開課或教研活動中,經常引導教師自己評價自己活動的質量,也組織教師在一種合作互助的氛圍里評價他人活動的質量。此外,我們也比較注意聽取家長的意見,比如學期初和學期末,通過問卷調查、家長委員會等形式聽取家長對幼兒園方方面面的意見與建議,并根據家長的反饋及時改進。有時,我還會去班上問問孩子對幼兒園和班級有什么要求。我們的體會是,在評價中,吸收各方力量的參與,有利于幼兒園實實在在地改進教育質量。
評價是為了不斷提高教育質量
胡祖祥:我們總園是廣州市第一批通過教育部門驗收的園所之一,現在有些分園也在準備或者正在參加驗收。我們參加驗收,除了想確定幼兒園的質量水平之外,很重要的一點是想借助驗收發現幼兒園存在的一些問題,并及時改進,以不斷提高幼兒園的教育質量。
王靜:其實我們家長想參與評價幼兒園的教育質量,并不是想去挑毛病的。作為孩子的母親,我本身或許不怎么懂專業的幼兒教育,但是,對幼兒園教育的方方面面,我們有自己獨特的認識、感受和體會,也有我們自己的要求。通過評價,我們希望能夠對幼兒園教育提出一些建議,幫助幼兒園進一步改進教育質量,最終受益的是幼兒園和我們的孩子。
張詠:關于評價的目的,北京市教育委員會在《關于進一步做好托幼園所分級分類驗收和年度考核工作的意見》中明確提出:“對托幼園所進行分級分類驗收和年度考核,目的在于規范園所的辦園行為,促進園所不斷提高質量。……要通過驗收,對園所的全面工作進行檢查分析,幫助園所總結成績和經驗,找出差距和不足,提出改進意見,使其明確努力方向,增加質量意識,自覺改進工作。”在實際工作中,我們也是盡量這樣去做的。
劉霞(廣州市教育科學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從歷史上看,教育評價一直圍繞著“評什么、誰來評、為什么評”這幾個基本問題進行。在托幼機構教育質量評價理論與實踐中,對這幾個基本問題如果不討論清楚,不僅有礙于開展科學、合理、有效的托幼機構教育質量評價實踐活動,而且有礙于幼兒身心健康發展。從大家的討論中,反映出大家對這些問題的關注和進行的思考。根據大家的發言,結合自己平時的研究、思考,我簡單談以下三點。
第一,關于評什么的問題。從字面上理解,簡單地說,托幼機構教育質量評價評的就是托幼機構教育質量。那么,托幼機構教育質量指的是什么?我們認為,托幼機構教育質量指的是托幼機構教育活動是否滿足幼兒身心健康發展的需要或者滿足幼兒身心健康發展需要的程度,它由條件質量、過程質量和結果質量構成。
條件質量包括人員條件、物質條件和園所管理,起著為托幼機構教育活動提供必要的條件和支持的作用,高質量的條件能創造出一個高質量的托幼機構教育環境。但是,條件質量中的各個因素如教師資格、師幼比例、班級規模往往必須以班級教育活動為中介,通過教師的各種行為如師幼交往、教師對教育環境的創設與利用等,才能夠對幼兒的發展變化產生影響。教育質量賴以產生的基礎是教育過程的展開,教育過程是生成教育質量的主要內容。教師的教育行為包括教師與幼兒的交往、教師與家長的交流等,直接影響幼兒的發展結果,以教師行為為核心的班級教育活動是體現托幼機構教育質量的核心因素。因此,我們認為,以教師行為為核心的班級教育活動是托幼機構教育質量評價的中心內容。
第二,關于誰來評的問題。從現有的研究中我們發現,當前我國托幼機構教育質量評價工作主要由各地政府行政部門及其下屬機構承擔,評價人員主要由政府行政人員組成,其他人員如托幼機構工作人員、家長、幼教專家等社會各階層人士沒有最終評價的權力,評價主體一元化。
評價主體的一元化不利于托幼機構教育質量評價的科學化與合理化,評價主體應多元化。托幼機構教育質量評價的主體應由單一的行政評價轉向幼教專家、園長、教師、保育員、家長以及幼兒本人等都參與的多元評價主體。在評價過程中,來自社會不同階層、代表不同團體利益的人員如幼教專家、行政人員、園長、教師、幼兒、幼兒家長等從各自的認識和觀點出發對托幼機構教育提出更多更全面的建議,這不僅有利于托幼機構全面了解自身各方面教育質量,為教育質量的最終改進提供依據,而且有利于托幼機構自身的生存和發展。我國教育部在2001年頒發的《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也明確指出:“管理人員、教師、幼兒及其家長均是幼兒園教育評價工作的參與者……幼兒園教育工作評價實行以教師自評為主,園長以及有關管理人員、其他教師和家長等參與評價的制度。”
第三,關于為什么評的問題。對這個問題,大家還是有一定的共識的,即托幼機構教育質量評價的目的主要應側重在實現評價的形成性目的上。具體來講,托幼機構教育質量評價應基于以下兩方面的目的,一方面通過評價提供的信息,使托幼機構(包括園所領導、教師和其他工作人員)了解本機構教育實踐活動存在的優勢和問題所在,進一步發揚優點,彌補不足,以促進托幼機構教育的改革和質量的提高;另一方面,促使托幼機構對照評價標準不斷進行自我評價,反省本機構的教育活動,并使本機構工作人員不斷調整教育觀念和教育行為,以努力提高托幼機構教育質量。
【托幼機構教育質量評價面面談】相關文章:
托幼機構衛生保健總結(精選6篇)12-02
托幼機構衛生保健管理總結(精選13篇)10-25
托幼機構衛生保健總結范文(精選10篇)12-02
托幼機構環境評價量表(修訂版)評析-基于修訂版與舊版量表的對比04-29
結束面談05-04
小學教育質量綜合評價方案10-11
如何對培訓機構進行評價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