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孩子的理想與社會的變遷
近日,齊魯晚報的"觀點交鋒"欄目轉載了烏魯木齊對中小學生進行理想問卷調查的新聞,說接受調查的小學生大部把當私企老板、醫生、律師和影視明星作為自己的理想,只有很少一部分選擇當工人。并且還有兩篇評論,一篇認為"想當老板是務實的價值觀",另一篇認為"中小學生嫌貧愛富令人憂",雖然兩篇文章都有其可取之處,但我卻不都全然茍同。首先,我講一下自己小學時所經歷的理想選擇問題。那時是80年代中期,我在濟南的一所國企子弟小學讀書,老師也問大家的理想是什么,同學們有說要當科學家的,有說要當解放軍的,也有說要當工人的,當然,每當有人說要當工人時,總會招來一陣善意的笑聲。而老師則支持說,他們有腳踏實地的精神。
其次,給大家講兩個真實的笑話,也是八十年代中期的事。第一個,據說,我父親的一位女同事的孩子對老師說他的理想是長大了賣燒雞,因為那樣就可以天天吃燒雞了。其實那家伙當時已經天天吃燒雞了,因為他媽媽非常的溺愛他,把兒子養的象個乳豬。第二個,發生在我家里。當時我家只有父親是城市戶口,我們姐弟三個和母親都是農村戶口,算是跟著父親"暫住"在濟南的,母親沒有工作,就在家做裁縫。一天,父親工廠里有個女同事來我家加工衣服,聊起天兒來。母親說一定要讓孩子好好學習,因為學不好就要回家種地。那人一聽就說:"喲,俺可不讓俺孩子使勁學,小腦袋那么點,累壞了怎么辦啊。只要他沒病沒災的,長大了到咱們廠技校念幾年,回廠當個工人就比什么都強。"
再次呢,我想把這兩個時代的理想樣本做一下感性化的社會環境分析。看一看,什么變了,什么沒有變。
八十年代中期,在我們這個國家,只有收入高、社會低的個體戶,還沒有什么私企老板,當然,更加沒有吃回扣、拿紅包的醫生,唱一首歌幾萬元,甚至幾十萬元的影視明星。因此,那里的學生們沒有現在的這些理想選項。當時的科學家,則高高在上,小學生們知道的也就是牛頓、愛因斯坦這樣的創造歷史的偉人;打鬼子的解放軍則是尚武的男孩子們永遠的敬仰對象;工人呢?他們享受著從搖籃到墳墓的福利,象我父親用充滿羨慕的語氣講的,他們廠的很多青年工人從來不存錢,因為他們說:"只要活著,就有單位給活干,有單位給發工資,有單位給房子住,生病有單位報銷,就是死了,單位還要給安葬費呢,自己存什么錢啊?"當然,因為我們家不是雙職工家庭,既沒有單位給的房子,也必須天天算計著存錢,給沒有退休金的母親養老。
那么現在呢?父親原來的單位,已經經歷了兩次破產,兩千多人的中型國企上班的已經不到300人,工人每月工資不到500元,到現在04年的工作還沒有發完整。我讀書的子弟小學早已解散,因為它的上級----一家造紙廠已經奄奄一息了。那位把孩子養的象小乳豬的母親,五年前,我騎車經過一個菜市場時,看到她正在一個包子鋪里滿面油煙的忙碌。小"乳豬"也應該到了自己賺錢買燒雞吃的年紀吃了吧,只是不知道他現在吃的燒雞比那時是多了還是少了。
從"科學家、解放軍、工人"到"私企老板、企業家、醫生和影視明星",二十年在歷史只是連彈指都不夠的一瞬,小學生的理想卻已經發生了如此大的變化。但是,變化的只是形式,從"科學家、解放軍、工人"變成了"私企老板、企業家、醫生和影視明星",沒有變的是精神,是對幸福和尊嚴生活的追求。天真無邪的孩子,沒有盔甲的心靈,最能感受這世事的變遷,炎涼的更替。
如那位朋友所說,私企老板永遠只能是少數,記得大學時學的經濟法,規定雇工八人以上才能算是企業,否則就是個體戶,而一個大的私企更要幾百、幾千,甚至幾萬個雇工才能造就了吧,更遑論萬一挑一的影視明星呢。如果全民都非這一將功成萬骨枯的私企老板或影視明星不當,那可真的是大問題了。但是,問題的關鍵在于,我們如何才能讓孩子們真心實意的想當工人呢?讓那些已經當了工人的,不為當不成老板"鋌而走險"呢?靠老師們在課堂上的說教嗎?靠道學家們的捶胸頓足嗎?還是賣包子的母親們的言傳身教"當工人就是好,好!好!好!就是好!!"?
十六大以來,新一屆黨中央領導集體提出了從科學發展觀到構建公平正義、民主法治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等一系列重大戰略決策,我深深的相信,只有將這些戰略落到實處,工人,甚至農民這樣的職業,在孩子們的眼中,才會變得有希望和有尊嚴起來,起碼不會那么可怕了,道學家的嘴臉也不會如今天看起來這樣惡心了。
最后說一句:不知所謂"中小學生嫌貧愛富"這話是從何說起的呢?學生們的選擇難道不是僅僅希望自己過富裕而體面的生活嗎?哪里有瞧不起窮人的意思了呢?難道一定要立志做因為被拖欠工資而跳樓的民工才不算嫌貧愛富嗎?
【孩子的理想與社會的變遷】相關文章:
社會結構變遷的文化寓意04-27
變遷中的鄉土社會的文化與權力04-26
社會轉型與人的生存處境的變遷04-28
孟子的社會變遷觀微探04-29
滇池流域環境變遷及環境修復的社會機制04-28
社會轉型與代際價值觀的變遷04-28
西風東漸與近代福建社會變遷04-26
明清以來婺源的生態環境與社會變遷04-27
房子的“變遷”04-08
經濟社會發展與土地制度變遷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