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農九師
農九師
農九師(農九師)
農九師位于新疆西北,準噶爾盆地西部邊境地區,全師所轄們個團場分布于塔城地區三縣一市境內,師部駐額敏縣城。 墾區總人口7.09萬人,其中在崗職工1.93萬人;土地總面積4240平方千米,耕地面積6.6萬公頃。墾區屬北溫帶大陸性氣候,適宜種植喜涼作物,是新疆重要的糧、油、糖、肉、毛生產基地,具有發展天然綠色食品的廣闊前景。
目錄 歷史沿革 經濟建設 九師機構 精神文明建設 收縮展開 歷史沿革1957年3月,農七師在塔城、額敏一帶開發新農場。 1958年10月,塔額總場正式成立,下設三個分場。 1969年4月,組建農九師。1975年5月,撤銷新疆軍區生產建設兵團,農九師也隨之解體,改為塔城地區農墾局。 1981年12月,兵團建制恢復,農九師于1982年4月恢復原建制。
經濟建設經過40多年的風雨歷程,農九師經濟、文化和各項社會事業都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2003年,實現生產總值6.28億元,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達2.48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1.27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2.52億元。實現進出口貿易總額824萬美元,其中,出口455萬美元。
經濟成果
35年來,共向國家上交糧食125.79萬噸,油料23.69萬噸。近年來,師黨委認真貫徹兵團黨委“1+3”文件精神,從實際出發,提出“強牧、增糖、興草、興貿”的八字方針,積極推進“精種3.3萬公頃(50萬畝)耕地,加工50萬噸甜菜,擴種3.3萬公頃(50萬畝)苜蓿,出欄50萬只標畜”的工作目標。 結構調整成效顯著,甜菜、打瓜、薄荷、玫瑰和土豆等特色種植已成為經濟發展的亮點。在“趕著牛羊奔小康”的'方針指導下,大力實施“家家戶戶見牛羊”和“家家有畜示范連”工程,畜牧業穩步快速發展,牲畜存欄頭數由1969年的8.96萬頭(只)發展到2003年的46萬頭(只)。九師企業 以農副產品深加工為主的龍頭企業——綠翔糖業有限責任公司、新豐糧油工貿公司、綠翔牧業有限責任公司等初具規模,農業產業化營向縱深發展。
九師機構2006年兵團團場機構改革后,農九師目前有11個團場,分別為161團,162團 163團,164團,165團,166團,167團,168團,169團,170團,團結農場。
精神文明建設在經濟不斷發展的同時, 精神文明創建活動蓬蓬勃勃,小康連隊建設爭先恐后,十星級文明戶評比活動扎實有效。近年來,全師被評為兵團級文明單位17個,被評為兵團級小康連隊10個。社會事業各項社會事業也取得全面進步,建立了師電視臺,創辦了“西陲時報”,宣傳教育工作深入人心。全師廣播電視、電話覆蓋面現已達90%以上。1999年以來的危舊住房改造工程使9004戶農牧工喜遷新居。科教興師戰略扎實推進,節水灌溉、果品保鮮、胚胎移植等一批先進適用技術在農業生產中廣泛應用。現有科技示范連49個,科技示范戶1892個。
教育事業
教育事業蓬勃發展,辦學條件明顯改善,培養出一大批德才兼備的優秀人才。目前,全師擁有成人大專院校1所,成人中等專業學校3所,農業廣播電視學校1所,在校成人學員1405人;普通中學16所,職業中學1所,小學18所,在校中小學生14115人,小學學齡兒童入學率達99.6%。
醫療社保事業
有醫療衛生機構30個,專業衛生技術人員792人。疾病預防、衛生監督監測水平有很大提高,形成了覆蓋全墾區的疾病預防控制網絡。職工收入明顯提高,社會保障體系初步建立。 2003年,全師在崗職工平均收入7096元(不含庭院收入),團場在崗職工平均工資5792元。以養老、失業、醫療保險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保險體系基本形成,有21770人參加了養老統籌,‘19948名職工參加了失業保險,離退休人員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支付率100%,社會化發放率100%。工傷、生育保險穩步發展,覆蓋面進一步拓寬。就業再就業工作取得新成績,2003年全:J幣新增就業391人,下崗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1659人。
【農九師】相關文章:
農信通使農情農事不用愁05-02
學農的小結02-24
學農的日記11-07
《憫農》教案01-01
《憫農》教案07-03
農季作文05-01
學農的總結04-23
憫農的教案05-26
環保與三農04-28
學農生活作文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