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清縣

時間:2023-04-29 12:25:19 全科知識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閩清縣

閩清縣

閩清縣(閩清縣)

閩清縣,別稱梅,位于福建省東部,福州市西北部,閩江下游,介于北緯25°55’—26°33’,東經118°30’—119°01’之間。東鄰閩侯縣,西毗尤溪縣,南接永泰縣,北與古田縣交界。距省城福州50千米。閩清縣是福建省重點僑鄉之一,是福建省重點林業縣和南方雜果基地,橄欖、柑橘生產基地之一,是中國釉面磚重要生產基地之一和福建省最大的電瓷出口基地。

目錄 歷史沿革 行政區劃 自然環境 資源 歷史沿革

公元785年(唐貞元元年)拆侯官縣西鄉十里設梅溪場,旋升為縣,后改名梅清縣。公元911年(五代后梁乾化元年)以梅溪與閩江匯合,江水濁溪水清,改名閩清縣。歷屬福州、長樂府、東都、福州、福安府、福州路、福州府、閩海道。宋時分為奉政、壽寧2鄉。元明仍沿其舊。公元1661年(清順治十七年)分為升平、和豐2坊和旌良、旌善、綏來、淳化、懷德5鄉。公元1936年(民國25年)劃為3個區,公元1942年(民國31年)并為梅南區,公元1946年(民國35年)劃為梅城、玉文2鎮和白臺、半嶺、金沙、龍峰、合龍、清溪、雙芝、杉村、塒坪9鄉。 1949年仍沿其舊,8月15日解放。 1950年屬閩侯專區。 1956年改屬南平專區。 1958年實行人民公社化。 1959年復屬閩侯專區。 1961年劃為16個人民公社。 1971年閩侯專區改稱莆田地區。 1983年劃歸福州市,同年劃為17個人民公社。 1984年實行政社分開,各公社分別改為鄉(鎮),共設3個鎮14個鄉,后增設云龍鄉,并陸續將7個鄉改鎮。 2000年,撤銷省璜鄉,設立省璜鎮。 2004年7月28日,撤銷閩清縣后佳鄉、佳頭鄉并入上蓮鄉。

行政區劃

歷史以來,盛傳閩清自北宋皇祐八年(1063)許將中狀元之后開始分都。據明代黃仲昭的《八閩通志》,卷之十五記載,閩清系元代開始設都。全縣設24個都,其中缺十三、十八都,其變化原因已無資料可考。 明代,初期行政區劃沿用舊制,鄉不變,但復分居仁、護仁為兩個里,全縣計2個鄉,9個里,統各個都。奉政鄉轄宣政、金沙、賀恩、安仁等4個里;壽寧鄉轄仁壽、孝順、居仁、護仁、蓋平等5個里。 洪武五年(1372),實行鄉、里(坊)、都、圖制。 奉政鄉宣政里:升平坊、一都、二都統一個圖。和豐坊、十六都、十七都統一個圖。 奉政鄉安仁里:十九都、十八都、二十都、二十一都、二十二都、二十三都、二十四都統一個圖。 奉政鄉孝順里:六都、四都及三都的一半統一個圖。九都、五都、七都、八都及三都的一半統一個圖。 壽寧鄉仁壽里:十一都、十都、十二都統一個圖。十四都、十三都、十五都統一個圖。 清代,順治十七年(1660),全縣設2個坊5個鄉。 升平坊:轄縣城(包括縣前鋪、中街鋪、縣后鋪、玉山鋪)和六墩、葭(佳)洋、曹埔、下金、鐘石、下亭、嶺頭、上湖、石榴洋、東坑、祥溪口;陳洋、扶山、塔頭、橋東、柿兜、馬坪、西園等自然村。 和豐坊:轄際上、官莊、臺頭、鄭埔、后壟、前坪、火燒橋、吉溪、土城、潭口;樟邊林、半山里、池埔、尾頭、園頭、溪前、前坪、上宅、馬坑;半嶺、白云寺、西山、前洋、后洋、一爐、苦山、橋頭、大雄塘、尾樓、大塅、里爐、湯下等自然村。 旌善鄉:轄坂中、湖頭、梭羅嶺、巷尾、溪頭埔、田坑、加斜、下山壟、名山寺、沙埕墘、堂邊、坂頭、車墘、下杭、上墩、仁溪洋、墘上、坪下、陳田、楊厝柄、李厝柄、榕坪、上汾、堂下、前埔等自然村。 旌良鄉:轄壢埔、高厝前、鷲峰嶺、功德寺、坑頭、龜洋、爐下;白巖寺、羅坪、山中、鄭地、葫蘆門、礁壟、橋頭;茶口、桐柄、爐溪、坂尾、塔莊、矮樓亭(愛留亭)、柯洋仙;隔頭、地藏寺、積善寺、溪西、溪東、樓仔、下莊、洋頭、蓮宅;橋頭、省汾、楓坪、牛角橋、柴嶺、陳山洋、蘭兜洋、洋里、塘下、水門里;磻亭、四角寨、上院寺、嶺里、墓邊、下店堂、下坂洋、山邊厝等自然村。 淳化鄉:轄洋尾、公厝、坑口、官洋、玉水、際兜、飯洋、芹菜壟、王洋、橫坑;池園、井后、寶山、洋頭、觀音堂、潘亭洋、東峰頭、溪墘里、溪坪、店前、吳厝后、上坑寨、大榮坂、田地、微溪;蓮埔、爐下、田溪寺、來超寺、峰洋、隔頭、田中(林中)、新墘、山頭、下洋、莊洋、石圳、池邊、際頭等自然村。 綏來鄉:轄金沙堂、繼善、下溪、上溪橋、上演、墘面、云際、寶峰、下路、林洋、東坑、橫坑、小園頭、廣坑、大墘菜、下斜、古洋、朱洋山、龍貢隔、澳柄、浪湯洋、湖嶺、人皇寺、鶴林;五峰橋、麗山頭、朱墩、廣濟巖、普賢寺、寶安寺、宮場、田中、溪演、文里壟、白汀、前坂、下黃石、坑口、油瀨(攸太)等自然村。 懷德鄉:轄杉倉、厚錦、云山、洋頭、上祝、下祝、后房、溪源、洋邊、羅橋、渡塘、前洋、后洋、下寮坑、文洋;許莊、殿洋、半嶺、烏山、竹河、高港、崎兜、倉后埔、姜園、上馬;官圳、龍腰橋、南坑、過洋、局里、嶺尾、橋頭、墓壟、恭竹居、山限、橫路、東山;感德洋、祭山寺、光南竹、前場、祭源、小際、溪坪、大王坑、后柿、上地元;湯壽橋、巖頭、溫湯、四保、理北山、官山、曲坑、牛墘、桔林、槐林、圳石、馬洋、潭津尾、馬坑、下保、李家義、半嶺、北壟、山頭頂、高洋;桃園、潘宅、洋尾壟、前洋、后洋等自然村。 后因在縣屯糧,另立一鄉。乾隆二年(1737)將海防屯糧割歸在縣,又立一鄉,鄉名和轄地已無法查證。 民國時期,初仍襲清制。 民國4年(1915),全縣設5個區7個保衛團:第一區第一團轄一、二、十六都;第二區第二團轄三、四、六都;第三團轄五、七都;第三區第四團轄八、九、十都;第四區第五團轄十一、十二、十五都;第六團轄十四、十七都;第五區第七團轄十九、二十、二十一、二十二、二十三、二十四都。同時,在區以下設保,保以下設甲,甲以下設牌。 民國17年9月,實施《縣組織法》,全縣設5個區公所。民國23年5月,實行保甲制度,區公所之下設保、甲。民國25年8月,撤銷區公所,改設區署,全縣設3個區署,30個聯保,187個保,2071個甲。民國27年12月,區署不變,全縣調整為19個聯保,142個保,1665甲。民國29年6月,區署不變,撤銷聯保,建立16個鄉鎮,保甲不變。 2008年,閩清縣轄11個鎮、5個鄉:梅城鎮、坂東鎮、池園鎮、梅溪鎮、白樟鎮、白中鎮、塔莊鎮、東橋鎮、雄江鎮、金沙鎮、省璜鎮、云龍鄉、上蓮鄉、三溪鄉、下祝鄉、桔林鄉。

自然環境

地質

閩清屬于中國江南古陸的一部分,由前震旦紀構成褶皺基底,中生代時期強烈的燕山運動形成了新華夏構造體系,奠定了現代地質面貌的基本格局,其區域構造線以北東向和北北東向為主,控制了全縣山脈、水系的展布和礦藏的分布。

地貌

閩清縣地貌類型復雜多樣,山丘廣布,平原狹小,層狀地貌明顯。 閩清地當閩中大山帶戴云山脈和閩北山帶鷲峰山脈的'交接地段。縣境內的閩江以南為戴云山脈東北麓,山嶺綿亙于邊境,由于梅溪強烈下切,丘陵廣布,有坂東、白中、塔莊、池園等河、谷平原,坂東平原為全縣之最;北部系鷲峰山脈南麓,地勢急劇上升,千米山峰遍布,山嶺逼岸,坡陡壁峭,盆谷相間,東橋谷地最大。 全縣地勢:四周群山連綿,峰巒疊嶂,尤以北部、西部和東南部地勢最高,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峰多盤踞于這些地帶,并且隨山脈、溪流的展布,整個地勢具有從四周山地向中央的閩江、梅溪河谷逐漸降低的趨勢。

氣候

縣境屬亞熱帶季風氣候,由于地形地貌錯綜復雜,生態環境不同,一年四季差異明顯。春季,氣溫回升快,3~4月上旬氣候多變,冷熱無常,春播常遇低溫陰雨,春末多陰雨,時有冰雹和洪澇災害出現,個別年頭遇春旱。夏季,初夏處于梅雨高峰期,多發生洪澇災害,梅雨結束后天氣晴熱,午后時有大風、雷陣雨和冰雹。臺風在沿海登陸時多帶來暴雨,少臺風年份多出現干旱。秋季,一般天氣晴好少雨,氣候干燥,秋溫高于春溫,常發生干旱。高山地區10月末,平原11月中旬后出現初霜。冬季,天氣寒冷,多刮西北風,晴天夜間常有霜凍出現,山區冬末春初時有降雪,千米以上山峰則有積雪。

物候

根據縣氣象和農業部門60至80年代觀察記載的縣內某些生物受氣候和其他環境因素影響而出現的不同現象的資料整理。植物分糧食作物、經濟作物、果樹和花卉。糧食作物中的早、晚稻,主要觀察坂東、白中平原地區;中稻觀察下祝、桔林山區。大豆主要觀察東橋、金沙、省璜鄉;花生、芋和西紅柿觀察白樟、云龍鄉。果樹和花卉主要觀察梅城、梅溪一帶。動物主要觀察燕、布谷鳥、青蛙和蟬。燕,3月中、下旬從南方飛來,營巢屋內檁上或檐下,秋末霜降后飛回南方。布谷鳥,又名大杜鵑,4月中旬初開始鳴叫,說明農事到了播種季節,6月下旬終鳴。青蛙,4月中旬始鳴,10月下旬終鳴。蟬,5月初旬始鳴,10月下旬終鳴。

資源

礦產資源:縣境位于閩東南沿海火山巖帶中部,巖質為中酸性碎屑熔巖,屬火山碎屑巖和火山碎屑沉積巖系,已查明的礦藏有14種。 高嶺土(瓷土) 為縣內蘊藏量最大的礦產資源,主要分布在池園、白中、白樟、上蓮、佳頭,還有東橋、省璜、雄江等地。經省地質五隊、省冶金廳地質隊、省區劃測量隊和縣地質部門1961、1981和1982年勘察,為風化熱液型,預測儲藏量達1680.75萬噸,加上未探明的十多個礦點,總儲量在2000萬噸以上,其中儲藏量在百萬噸以上的有珠中、后寨、福斗、白汀、上寶山等礦點,不僅數量多,且質量好。葉臘石 產地在白中鄉保林和坂東鎮水井后,經省冶金廳地質隊1960年普查,為熱液型,可生產各種耐火材料,儲藏量153.5萬噸。 石英:產地在金沙的浪湯洋、古洋,東橋義窯,云龍鄉的前坪和梅城鎮的白石坑。經縣地質勘察,為熱液型,儲量22.15萬噸。 錳鐵:產地在下祝鄉的后洋村。1960年省冶金廳地質隊普查,為風化型,儲量達23.8萬噸。 磁鐵:產地在下祝的前洋和白樟的下爐,為中高溫熱脈型。經縣地質部門1961年踏勘,儲量為36萬噸。 鐵砂 主要產地在金沙鄉的鶴林、鶴垱、光輝、廣峰一帶和東橋鄉的溪沙等村,為殘坡積砂礦及沖積砂礦。經省區劃測量隊1961年踏勘,儲量為300萬噸。 鎢礦:分布在下祝鄉杉村黃土崗一帶。1979年縣地質部門踏勘,為熱液型黑鎢礦——石英脈,估計儲量為500噸。 鈷土:分布在上蓮鄉尾山溪坪和白中鄉的前坂村。經縣地質部門1958年初勘,為風化型,儲量490噸。 石灰華:產地在塔莊斜洋。1979年經縣地質部門踏勘,為淋積型,儲量1.6萬噸。 黃金礦:分布在下祝鄉后嶺。1981年經省地質隊普查,為中溫熱液及中低溫熱液型,但含量少,達不到工業品位。 銅礦:分布在池園鎮井后村。1978年經省地質五隊現場鉆探,為熱液型,面積大,但含量少,達不到工業品位。 黃鐵礦:分布在桔林鄉的馬坑村。1961年經省區劃測量隊踏勘,為熱液脈型,儲量尚無數據。 泥煤:分布在金沙鄉的云際村。1976年經省地質五隊普查,為沉積型,儲量16.35萬噸。 花崗巖:為建筑用材,主要產地在安仁溪一帶。1961年省區劃測量隊踏勘,蘊藏數量大,石質好。

【閩清縣】相關文章:

IHS融合改進方法在閩清縣土地更新調查中的應用04-27

傳統福州山區村落婚喪習俗述論--以閩清縣村落調查為例04-27

国产v亚洲v天堂无码网站,综合亚洲欧美日韩一区二区,精品一级毛片A久久久久,欧美一级待黄大片视频
亚洲а∨天堂久久精品高清 | 亚洲精品第一在线观看视频 | 亚洲片中文字幕在线 | 午夜久久两性视频 | 亚洲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午夜亚洲国产理论片一二三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