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對2004年蘇門答臘-安達曼島地震的測地學機制討論
采用GPS測地學觀測資料,基于NUVEL-1A板塊運動模型,分別估計和討論了INDI板塊與Burma微板塊之間、AUST板塊與Burma/SE EURA板塊之間的聚斂率,以及INDI與AUST板塊間的相對速率.結果顯示,沿蘇門答臘-尼科巴群島和沿安達曼群島兩個階段的地殼破裂分別與AUST板塊和Burma板塊間、INDI板塊和Burma板塊間的聚斂率密切相關,從板塊運動學角度提供了解釋整個蘇門答臘-安達曼群島地殼破裂帶上板塊間耦合由南向北遞減觀測結論的佐證;在NUVEL-1A板塊運動模型的背景下,2004年蘇門答臘-安達曼島主震應當為AUST板塊相對于Burma/SE EURA板塊以近60 mm/a、方向NE 30°~35°的運動所致,而非INDI板塊或印-澳(INDI-AUST)板塊運動所致;根據2004年蘇門答臘-安達曼島地殼破裂特征并結合其余震的分布,進一步肯定了AUST板塊西北邊界帶的地質位置分布.
【對蘇門答臘-安達曼島地震的測地學機制討論】相關文章:
衛生職業教育資源共享機制探討論文04-07
圖根支導線測角中誤差計算公式之討論04-26
關于多波多分量地震資料極性問題的討論04-26
測測你的熱情指數_700字05-02
測測你是否屬于理財高手03-13
各地學校高考對聯賞析09-08
貴州旅游地學資源初探04-26
汶川地震與地震災害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