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白堊紀:中國及鄰區板塊構造演化的一個重要變換期
中國及鄰區是一系列不同起源的微大陸(克拉通)和地塊經多期增生和碰撞而形成的復合大陸,海西-印支旋回和新特提斯旋回在其形成中起了決定性的作用.侏羅紀末白堊紀初部分新特提斯洋(有人稱中特提斯)閉合,亞洲大陸的雛形出現,白堊紀末新特提斯洋全面消減,亞洲大陸形成,因而白堊紀是中國及鄰區板塊構造演化的一個重要變換期.筆者從地球動力學系統的變換、構造格局的變換、北東向新生構造的出現和造山作用類型的多樣化等方面論述了這一變換.這一變換集中表現在中國及鄰區的構造演化由原來的南、北分異在白堊紀轉變為東、西兩部發生分異,西部以構造的繼承性為特色,東部則新生構造起了主要作用.反映在地形-地貌上,早白堊世該區東高西低,白堊紀末開始出現今日的西高東低面貌.盆地發育和"盆""山"系統也在白堊紀開始發生重要變換,說明東亞大陸邊緣因向太平洋的蠕散而不斷解體,大陸內部構造則日趨復雜.中國及鄰區的這一實例再次說明必須堅持活動論構造觀,以動態演化的思路來重塑區域大地構造演化.
作 者: 吳根耀 WU Gen-yao 作者單位: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29 刊 名: 中國地質 ISTIC PKU 英文刊名: GEOLOGY IN CHINA 年,卷(期): 2006 33(1) 分類號: P541 關鍵詞: 白堊紀 板塊演化 構造變換 中國及鄰區 東、西兩部分異【白堊紀:中國及鄰區板塊構造演化的一個重要變換期】相關文章:
渤海盆地熱歷史及構造-熱演化特征04-26
黃驊坳陷南部灘海區中生界構造與演化04-27
四川省地質構造演化簡述04-27
甘肅陽山金礦帶構造巖漿演化與金礦成礦04-27
實用主義在中國的演化04-27
白堊紀作文11-23
膠東礦集區形成的構造體制研究進展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