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玄武巖漿起源和演化的一些基本概念以及對中國東部中-新生代基性火山巖成因的新思路
以全球大地構造為背景討論了玄武巖漿起源和演化的一些基本概念.這些概念的正確理解有助于合理解釋各種環境中火成巖的形成機制,也有助于依據野外巖石組合來判別古構造環境.在此基礎上結合已有資料和觀察,對中國東部中生代巖石圈減薄及中-新生代基性火山巖成因提出了一些新解釋.這些解釋與地質觀察相吻合,且符合基本的物理學原理.雖然中國東部基性火山活動可稱為"板內"火山活動,但它實際上是板塊構造的特殊產物.中國東部中生代巖石圈減薄是其下部被改造為軟流層的緣故.這種改造是加水"軟化"所致.水則源于中國東部地幔過渡帶(410~660 km)內古太平洋(或其前身)俯沖板塊脫水作用.其將巖石圈底部改造為軟流層的過程,實際上就是巖石圈減薄的過程.因為軟流層是地幔對流的重要部分,而大陸巖石圈則不直接參與地幔對流.中生代玄武巖具有εNd<0的特征,說明其源于新近改造而成的軟流層,亦即原古老巖石圈之底部.中國大陸北北東-南南西向的海拔梯度突變界線與東-西部重力異常,陸殼厚度變化,以及地幔地震波速變化梯度吻合.因此可將北北東-南南西向梯度線稱為"東-西梯度界".該界東-西海拔高差(西部高原與東部丘陵平原),陸殼厚度差異(西部厚而東部薄)和100~150 km的深度范圍地幔地震波速差異(西部快而東部慢),均受控于上地幔重力均衡原理.這表明西部高原巖石圈厚度>150~200 km,而東部丘陵平原巖石圈厚度<80km."遙遠"的西太平洋俯沖帶具有自然的地幔楔吸引作用.此吸引作用可引起中國東部"新生"軟流層東流.軟流層東流必將引起西部高原底部軟流層的東向補給(流動).這一過程必然導致東移軟流層的減壓,即從西部的深源(巖石圈深度>150~200 km處)到東部的淺源(巖石圈深度~80km處).東移軟流層的減壓分熔可合理解釋具有軟流圈地球化學特征(εNd>0)的新生代中國東部基性火山活動及玄武巖的成因.這些對中國東部中-新生代地質過程的解釋,將為更加細致的,以巖石學和地球化學為主的討論所驗證.
作 者: 牛耀齡 Yaoling Niu 作者單位: Department of Earth Sciences,University of Durham,Durham DH1 3LE,UK(英國杜倫大學地球科學系;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Beijing(中國地質大學,北京),Beijing 100083,China 刊 名: 高校地質學報 ISTIC PKU 英文刊名: GEOLOGICAL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IES 年,卷(期): 2005 11(1) 分類號: P618.11 關鍵詞: 地幔桿欄巖 地幔分熔 玄武巖漿的成因與演化 中國東部 巖石圈減薄 中-新生代基性火山作用 板塊構造的特例【玄武巖漿起源和演化的一些基本概念以及對中國東部中-新生代基性火山巖成因的】相關文章:
合肥盆地東部中-新生代的演化及其對郯廬斷裂帶活動的響應04-27
宇宙的起源演化論10-08
甘肅陽山金礦帶構造巖漿演化與金礦成礦04-27
實用主義在中國的演化04-27
魯東青山組中性火山巖的地球化學特征:巖石成因和地質意義04-27
婚姻中嫉妒的本質與成因04-27
地球和生物演化的爆炸波理論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