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學生語文興趣培養四法
筆者認為:要培養學生學語文的興趣,關鍵是抓住學生的心理特點,精心設計教學中的每一個環節。我覺 得大致可從以下四方面入手。
一、導入誘趣
良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在課堂教學中要培養學生興趣,首先應抓住導入課文的環節,如能迅速地吸引 學生的注意力,就能誘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提高整堂課的效果。
長期以來,許多老師孜孜探求,創設了好多導入方法:如插圖導入、對聯導入、謎語導入、故事導入、影 視導入、賞物導入、音樂歌曲導入、對比導入、創設情境導入、設制懸念導入等等,舉不勝舉。不管使用哪種 方法,只要能刺激學生對所學內容產生強烈的求知欲就行。筆者教《口技》時為學生表演了鳥叫,有的同學自 告奮勇仿火車聲,仿馬蹄聲,又有人說這些都沒洛桑表演得好,他大鼓、小鼓、大號、小號能一起發出。這時 筆者說洛桑不過三五種聲音同時模擬而已,明朝林嗣環寫的《口技》更妙,能幾十種、幾百種聲音一起發出, 老師話還沒講完,學生就迫不及待地翻書了。
二、設疑激趣
課堂設疑是開啟學生心智,激發學習動機,推動學生到達知識彼岸的一種有效方法。
“疑”設得好、設得精、設得巧、設到點子上就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活學生的思維。一些平時不善 發言的學生不是不會發言,而是老師未能撥動他們的心弦。只要“疑”設到學生的“動情點”“興奮點”上, 他們便不由不發,不能不發,發而后快;在這一思維流程中,求異、創新的思維火花,也會隨之迸發。
如教《變色龍》,特級教師寧鴻彬要求學生在通讀完課文后為小說另取一個“名”并說說理由,另起一個 什么名好呢?為什么要取這個名呢?于是,學生一下子興奮起來,思緒聯翩,激情如潮,課堂氣氛便活了。
三、活動調趣
活動的形式很多,說、議、誦、辯、唱、演均可。
說:指導學生將小說中的人物形象,說明文、議論文中的某些抽象概念編成快板,課堂上打起竹板說上幾 段,既調動了興趣,又增強了理解記憶。
辯:課堂上有爭議的問題,采用辯論的形式進行教學。
如教《七根火柴》,在盧進勇與無名戰士誰是主人公的問題上發生了爭議,教師便組織學生辯論,學生興 致很高,拼命看書,鉆研教材,尋找論據,教師適時點撥,最后,問題辯清了,教學目標也達到了。
誦:一些膾炙人口的名篇如通過以情帶聲、以聲傳情的藝術手法處理變為有聲語言,那更會收到感染人、 震撼人的藝術效果。因此,詩歌、散文教學時不防在課堂上舉行一些小型的朗誦會,學生的感情能融進詩里行 間,怎會不受感染而產生興趣?
唱:許多課文都可以和歌唱結合,如學《中國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唱《七律·人民解放軍占領 南京》,學《誰是最可愛的人》唱《中國人民志愿軍戰歌》,學《魯提轄拳打鎮關西》唱《好漢歌》,學《白 毛女》唱《北風吹》、《扎紅頭繩》,學《送杜少甫之任蜀州》唱李叔同的《送別》等等。音樂與文學相通, 瑯瑯書聲與陣陣歌聲都應是語文課上的一道風景,它不但能活躍氣氛,而且能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課文。
演:《陳涉世家》篇幅較大,故事情節較強,筆者將課文分成兩大塊:起義前、起義后,每大組學生負責 演其中一塊,老師指定一名能力較強的同學做導演,再由“導演”給每個人分配角色,以組為單位鉆研課文, 編好劇情,配上臺詞。“導演”威風凜凜,“演員”興奮不已,每個人的積極性都空前高漲。學生在登臺表演 時,筆者還組織
[1] [2]
【學生語文興趣培養四法】相關文章:
語文教學心得:培養學生的識字興趣09-20
談學生寫字興趣的培養04-30
談培養學生作文興趣04-28
努力培養學生的英語閱讀興趣04-29
如何培養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04-29
如何培養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04-29
培養學生美術學習的興趣探究04-29
如何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04-29
如何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04-26
如何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