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詞語教學中的生本位思考
《語文課程標準》中對于詞語的教學方式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從強調“四會”調整為“會讀、會寫”,要求了解字詞在語言環境中的意思,逐步做到能在口頭和書面表達中運用,教學中再也不要花費大量的時間,讓學生抄、背詞語注釋。乍一看,似乎給廣大語文教師松了綁、減了負。然而深層思索,就新課標對于詞語教學的要求,在教學觀念上,在教學方法上,又何嘗不是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呢?它要求教師徹徹底底地擯棄師本觀,站在生本位上思索,想學生所想,根據學生的實際設計詞語教學方案。筆者近段時間有機會聆聽了幾位名師高超的詞語教學設計,對于生本位的詞語教學深有感觸。
一、學生即教育資源 生本位強調全面依靠學生,不僅認識到學生是教育對象,更認識到學生是最可貴的教育資源。這一點,在字詞教學中也應如此。詞語教學,特別是字音、字形教學,是許多老師在公開課教學中,極力回避的,原因就在于難于出彩。而虞大明老師對《小鎮的早晨》一課的詞語教學設計,值得我們深思。
片斷(一) (讀課題后)
師:預習過嗎?老師想檢測一下大家的預習成果,誰能當小老師,把你認為最難讀的生字找出來,給大家提個醒。
生:熱騰騰、香噴噴。
師:(提醒)可以從生字當中去找。
生:粽子的“粽”要念平舌音,請大家跟我讀。
師:提醒得好,你想不想檢測你的教學成果?
生:(點頭)指名學生讀,并評議。(讀對了、很好、好的等等)
師:對學生的評價語進行指導。
(學生分別就“剖魚、誘人”等詞作了提醒)
師:在剛才小老師的提醒下,你覺得哪些難讀,趕快讀一遍。
課堂中,我們可以強烈地感受到老師的生本位意識,整個環節的設計都是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師沒有顧著展示自己的風采,雖然教師的語音純正,教師的評價遠比學生精彩得多,但教師卻走在了一邊,成為學生學習的點撥者,讓學生領讀,指名評價,此時,學生正確的以及錯誤的學習信息,都成了一種有效的教育資源,教師沒有辛苦地塑造、更正學生,而是充滿藝術地調動全體學生的學習潛能,幫助學生自我發展。
二、關心學生所思所想 生本位的價值觀是“一切為了學生”,課內要使每一位學生都能得到主動發展,這就要求課前教師充分掌握學情,換位思考,同時要對學生進行充分的調查,關心學生的所思所想,教給學生的知識要盡可能精簡,騰出時間和精力來讓學生大量活動,在語言實踐中領悟詞匯,把握詞感。我們再看虞老師的教學。
片斷(二)
師:通過預習,還有哪些詞語不明白?
生:招攬是什么意思?
師:(沒直接回答)比方說,你們是粽子攤主,我是來吃早飯的,你們會怎么招攬我?(教師一挺胸,扮作顧客狀)
(全班學生個個成了粽子攤的主人,邊打手勢招呼,邊夸耀自己的粽子好吃,教室里的聲音此起彼伏)
師:不用說了,大家都已經懂了。詞的掌握可以是通過感覺登記儲存在長時記憶中的,詞所具有的感性基礎,不僅可以感知,而且可以表征出來。
片斷(三)
生:什么是搖櫓聲?
師:(轉向全班學生)你們來說說看?
生:爭相模仿。(咕嚕嚕,吱嘎吱嘎、吱呀—吱呀……) (教師沒作肯定,也沒否定)
師:老師也猜想到了,同學們生活在大城市里,從沒聽過搖櫓聲。因此,我特意起個大早,驅車趕到小鎮,錄下了搖櫓聲,你們聽。 (在一條清幽的小河中,一葉小舟緩緩駛來,“吱—嘎吱—嘎”的搖櫓聲充盈著整個課堂,船頭上虞老師戴著烏氈帽在向同
[1] [2] [3]
【詞語教學中的生本位思考】相關文章:
淺談高職英語教學中的能力本位教育04-29
能力本位教育在高職英語教學中的應用04-26
能力本位教育在高校英語教學中的運用04-27
本位的意思, 本位的解釋04-30
字本位、詞本位與對外漢語詞匯教學基礎04-27
字本位理論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作用與認識05-02
本位04-30
本位主義(本位主義)04-29
淺談數學教學中讀書的思考04-30
語文教學中的幾點思考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