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激發興趣,語文教學的雙贏策略
激發興趣,語文教學的雙贏策略吳忠進
現代心理學研究表明,興趣是人們力求認識某種事物或愛好某種活動的心理傾向。它能激發和引導人員的思想和意志上去努力探索某種事物的底蘊,直接促進其智力的發揮和學習效率的提高。正如科學大師愛因斯坦所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如果我們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能激發起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就能激活學習的主體,使他們的感官處于最活躍狀態,最佳地接收教學信息,有效地誘發良好的學習動機。這樣教和學得到了和諧的發展,教學效率和學習效率就會隨之大幅度提高。所以說激發興趣對語文教學而言、對學生的學習而言都是一個很好的策略,即語文教、學的雙贏策略。
首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進行語文教學的切入口,它充分體現了“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發展為主線”的現代教育(www.35d1.com-上網第一站35d1教育網)思想。
傳統的語文教學大多奉行“傳道、授業、解惑”的教學方式,一切以教師為中心,以傳授知識為目的,教師多致力于如何去教懂學生,如何去教會學生。學生則常常成為課堂上的聽眾和書記員。老師無意中把他們的大腦當成了一個巨大的存儲知識的容器,忽略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和他們本身存在巨大的潛能,同時也忽略了學生的個性體驗和感受,使學生覺得語文令人厭煩,他們對語文沒有好感,甚至反感,常常因此導致消極的學習態度和被動的學習策略。這正如先賢朱熹所說:“教人未見意趣,必不樂學”。然而即使學生愿學,我們在課堂上,通過有限的幾本書能傳授給學生的知識又有多少呢?這些知識能使他們可以面對未來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我們有限的幾節課傳授給學生的知識是有限的,而他們要學的東西卻是無限的,這一點在如今這知識爆炸的時代表現尤為明顯。
那么如果我們要使學生愿學、樂學、勤學語文,改變他們被動學習的局面,最好的辦法就是激發其學習語文的興趣。俄國偉大作家列夫·托爾斯泰曾十分肯定地說:“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興趣”,這給我們語文教學活動提供良好的啟示。毫無疑問,我們一旦激發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學生就會對語文產生一種熱愛之情,就會不由自主地去學習、去鉆研、去體驗、去創造,而這些活動又必然會反過來促進語文教學的進一步發展和教學質量的提高。這種相互促進將會形成一種教學相長的良性循環。語文特級教師錢夢龍曾深有感觸地總結說:“優秀的教師無不都是優秀的心理學家,他們不約而同地都十分精通如何從激發興趣人手來提高學生的學習欲望和熱情。”事實上,古往今來許多優秀的語文教師都是這樣做的。圣人孔子曾根據自己的多年實踐經驗總結出“寓教于樂”的教法。當代有名的語文特級教師魏書生,在學生入校伊始就要求學生寫日記,并規定題目為《學習是一種樂趣》,這種日記學生要從之一寫到之九十九。其目的無疑是讓學生自己去體會、發現學習的樂趣,從而自然而然地激發起他們學習語文的興趣并使之能夠保持下去。多年的事實證明魏書生取得了成功,其輝煌的教學成果全國矚目。上海特級語文教師于漪則與此稍有不同,她上課總是滿面春風充滿激情,使學生如沐春風,既學到知識又樂趣無窮,這也極大地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她的教學效果也是舉國公認的。這些事實再次證明,只有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才能發揮他們的巨大的潛能、才能提高我們的教學效率,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才能得到充分體現。我曾在教授龔自珍《病梅館記》時,引用了他的《乙亥雜詩》中的第五首和第一 百二十五首來幫助學生理解課文的主題思想,沒想到詩中的兩句名句:“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引起學生極大的興趣。這兩句詩,特別是詩中的“人才”二字激活了他們的思維。同學們在討論中很快地悟出了課文中“梅”的作用是喻人。課文采用的是以物喻人,托物言志之法。同時他們還舉一反三,發現“文人畫士”“好事者”的喻意,指的是統治階級,……總之一節課,學生完全體會了課文的主題,效果之好大出意外。教授《季氏將伐顓臾》時,我介紹 1998年全世界諾貝爾獎獲得者集會巴黎,發表宣言說:“如果人類要在21世紀繼續生存下去,必須回頭兩千五百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這句話激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同學們興趣陡增。這節課大家非常認真,都努力去體會孔子那寶貴的智慧。事實 再次證明,從激發學
[1] [2]
【激發興趣,語文教學的雙贏策略】相關文章:
語文教學與學生興趣激發05-02
激發興趣體驗語文04-29
淺談激發學生學習美術興趣的策略05-01
激發學生興趣 教學反思04-29
淺談小學數學教學的興趣激發04-29
美術教學如何激發學生的興趣05-01
激發興趣語文教學改革的突破口04-29
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語文教學質量05-02
中職學生語文學習興趣的激發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