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低效外語教學的成因分析
[作者] 王萍
[內容]
外語教學的高耗低效是幾十年來存在的事實,改革外語教學,提高外語教學
的效率是外語教學研究的一大 課題。本文擬就當前外語教學中高耗低效的成因
作如下初步分析。
一、對語言和語言學習的規律不重視, 在教學法上本末倒置,是外語教學
低效率的原因之一。
語言是人類交際的工具,語言最廣泛、最高效率的使用途徑是聽和說,會聽
能說是一般人掌握一種語言的 主要標志和初級階段,也是一般人向掌握一種語
言的高級階段——聽、說、讀、寫都會發展的基礎。有統計資 料表明:在人類
的交際活動中,語言的聽、說、讀、寫各功能的分配比重為:聽占45%,說占
30%,讀占16% ,寫占9%。因此, 客觀要求我們的外語教學首先是要使學生
會聽能說。但在外語教學的實踐中,我們還沒有 把對學生聽、說的訓練變成教
學的中心環節,還沒有把教會學生會聽能說作為外語教學的最基本和最主要的目
標。
由于現階段考試設備和技術的限制,我們用來測量教學效果的外語考試還沒
有與客觀要求的語言教學目標 較好地統一。通常的外語考試偏重于筆試,聽力
部分的比重在20%以下,甚至有的考試只有筆試而沒有聽力部 分,這樣的考試
測量了學生的讀、寫能力,基本上測量不了學生的聽、說能力,測量的結果與客
觀要求的語言 學習成效之間存在較大的偏差。在越來越數字化的社會中,考試
的分數對教師和學生都是很重要的。這樣的社 會環境,這個偏差的存在,使教
師和學生們自覺和不自覺地運用不科學的教法和學法,不注意語感的養成,不 注
意聽、說能力的培養,死記硬背單詞、例句和語法,甚至是有形無聲地死記硬背。
我們不得不注意一個客觀 存在的現實:在起始年級,外語教學的內容不多且知
識不難的情況下,使用死記硬背的教法和學法同樣能在筆 試中獲得滿意的分數。
[1] [2] [3] [4] [5]
【低效外語教學的成因分析】相關文章:
錯誤分析與外語教學04-29
中學生考場作文低效成因與對策論文04-27
低效語文課常見類型分析及思考05-01
有效需求不足的成因分析04-29
社會信用缺失的成因分析05-02
通貨緊縮的成因分析05-01
錯誤分析與中介語分析對外語教學的價值05-03
旱災發生的地理特點與成因分析04-27
玉龍雪山冰川崩塌成因分析04-28
誠信缺失的成因分析及其治理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