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珠心算教學中貫徹新課程標準的思考
《數學課程標準》認為:數學課程“其最終目的是為學生的終身可持續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學習評價“既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變化和發展;既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水平,更要關注他們在數學實踐活動中表現出來的情感和態度”。數學課程目標體系分為發展性領域和知識技能領域,發展性領域的實現以數學知識技能的學習為基礎,但對于知識技能領域來說,發展性領域又具有導向功能。在新課程標準理念下,珠心算教學對學生的發展的影響如何,對學生的終身可持續發展奠定的基礎如何 , 應該是評價珠心算教學的一個最重要的指標。那么,珠心算教學怎樣貫徹新課程標準呢?筆者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實踐探索。
一、立足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
創造活動是在靈活的思維方式下產生的,過于單一的訓練必定導致思維的僵化和墨守成規。心理學的研究證實了這一點:知識的操作和自動化將損傷知識運用的靈活性,常表現為受長期知識經驗的影響,人對某類問題的認識形成錯誤的思維定勢,不能靈活的應用知識解決問題。 “珠心算”的訓練過程也是如此,訓練時間長、形式單一,不能靈活訓練,把學生禁錮在枯燥乏味的套子里,就談不上創新能力的培養。因此,在新課程標準下的珠心算教學要克服思維定勢,解除發展發散思維的一切自我束縛的框框,敢于想象,勇于創新,靈活訓練。在教學中,要遵循兒童的認知規律,按照由易到難的原則,合理靈活地安排內容。形式不拘一格,并且讓學生自己尋找各種新的訓練形式,尋找更有效的訓練方法,引誘他們獨立思維。對于學生提出的一些新方法和問題,教師力爭做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鼓勵他們獨立思考,有創見,允許他們“標新立異”。對于他們提出的獨創性見解,有其合理性的,就加以鼓勵,提高學生訓練的積極性。讓學生在喜聞樂見的訓練形式中感到學習的興趣。 此外,教師還應經常組織一些競賽,如對外人示范,給師生、家長匯報表演,請家長集體觀摩,實際操作服務等形式,讓學生體會到成功的同時使其樂于創新。
其次,撥珠活動使兒童手指肌肉的運動增加,手指是“智慧的前哨”,適度的增加其運動量,也可以促進大腦的思維活動,真可謂手巧促心靈,心靈手更巧。并且“珠心算”教學通過聽數、看數、記數的訓練,數譯珠、珠譯數的訓練,在此特殊的環境中,在培養了學生的觀察力、記憶力、注意力的同時,也發展了學生的創新能力。
二、注重合作和交流能力的培養
當前課程改革的目標之一是改革教學過程中過分注重接受、記憶、模仿學習的傾向,倡導學生主動參與,交流、合作、探究等多種學習活動,改進學習方式,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數學課程標準》認為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的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的重要方式”。即在數學學習活
[1] [2] [3] [4]
【珠心算教學中貫徹新課程標準的思考】相關文章:
新課程標準下韓語教學方式的思考05-02
新課程實施中關于音樂教學的思考05-01
如何在數學教學中貫徹新課程新理念04-29
在哲學教學中貫徹理論聯系實際原則的思考04-27
案例教學法在物理新課程教學中的應用與思考04-30
新課程實踐中的新思考04-29
新課程背景下數學教學中問題情境創設的思考05-01
新課程理念下情境教學的思考04-28
新課程中的教學“預設”與“生成”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