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如何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面向21世紀的基礎教育,最緊迫的任務應該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素質教育要求數學教學更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重視數學思想的滲透,重視智力的開發和能力的培養,重視非智力因素的作用。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發展,在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的過程中,首先最主要的問題是搞清傳統的“應試教育”與現代的素質教育的區別:前者是選拔教育,也是“淘汰教育”;后者注重全面發展,強調學生主動學習。那么如何實現這一目的,我認為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應突出加強和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課堂教學中力求使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以充分地體現,打破了傳統教學過程中教師是“主角”,少數學習好的學生是“配角”,更多的學生充其量是陪襯的“演員”,甚至是觀眾或聽眾的弊端,使更多的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能給全體學生上臺“表演”的機會,集中精力,均有收獲。那么,如何在課堂教學中真正實現這一教學原則呢?現結合自己的課改實驗談點淺見。
一、 創造條件 激發興趣
教師在課堂上,盡量創造條件,讓學生上講臺講題不失為一種好的教法。學生在講題過程中,教師認真聽講,及時有效地提出意見。例如:我在教學“正方體的認識”一節課時,在講完“長方體的認識”后,布置的作業是預習“正方體的認識”并為下一節講課做好準備(包括學具)。這節課開始,同學們爭著講題。我先叫了一位中等生,這位學生手里拿著自制的長方體和正方體,走上講臺滔滔不絕地講了起來:“正方體是由6個正方形圍成的立體圖形,它有12條棱,8個頂點,6個面”。接著引導學生向他提出不懂的問題。小學生的好奇心特別強,他們都積極思考,都想問一個問題難住他,后來有幾位學生問了幾個問題,他都一一做了解答,而且講解的很清楚;最后,我讓沒有機會上講臺的學生在他們小組進行講解。這節課大家學習氣氛特別濃,一堂課自始至終學生都注意力集中,積極思考,各有所獲。這樣既鍛煉了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還提高了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
二
[1] [2]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如何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相關文章:
初中數學教學中如何體現學生主體地位04-29
在科學探究活動中如何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04-29
淺議在高職課堂教學中如何增強學生主體地位04-29
在英語教學中如何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04-29
體育教學中學生主體地位的體現04-30
如何確定學生英語學習的主體地位04-28
也談英語教學中學生主體地位的體現策略04-28
學生閱讀主體地位芻議04-26
課堂教學中應該如何以學生為主體的論文04-27
淺談數學教學中如何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