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韓國的成人教育情況
韓國自然資源貧乏,人多地少,直到60年代初還很貧窮。今天,韓國能躋身于世界新興工業化國家和地區的行列,主要受益于企業人力資源的有效開發,其中企業教育是促進經濟騰飛的重要動力。韓國的企業教育由政府、企業、團體和私人共同舉辦。從60年代開始,隨著韓國國民經濟的發展,社會對各類技術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長,因此韓國政府高度重視企業教育,把它作為培養見效快、適用性強的技術人才的一項戰略任務。
1963年韓國政府成立了生產力發展局,隸屬工貿部,下設生產力培訓學院。這一學院是韓國最早、層次最高的培訓人才的法定機構,主要培訓高級企業管理和技術開發人才。70年代初,韓國就制定了“教育立國、科技興邦”的發展戰略。為普及和推廣企業教育,1970年韓國成立了工業職業培訓局,隸屬教育部,下設數十所培訓學校和中心,并領導各行業及社團的培訓活動。該局主要負責組織就業前的企業員工的職業培訓和文化技術訓練,以及政府定標的一、二、三、四級企業技術員工的考核與發證工作。同時,政府還積極倡導企業、團體和私人開展企業教育和培訓活動。這樣就形成了各具重點的全國性的企業教育和培訓網絡。
為了增加教育經費,1970年國會通過《教育稅法》,自1971年起每年向納稅者征收其稅額10%的教育特別稅。1990年,韓國的公共教育支出占政府總支出的比例,在世界銀行統計的126個國家和地區中居第9位。政府還多次大規模地引進外資,鼓勵民間和私人投資解決教育經費問題。
1976年,韓國出臺了《企業員工培訓法案》,該法案規定:任何一個超過150名員工的公司企業,每年必須對其20%的員工進行不少于3個月的脫產技術培訓。
1986年韓國建立了“企業教育發展基金”,政府規定企業主必須為每月工薪低于1000韓元的員工,向政府交納相當于其工薪5%的金額作為該項基金。基金主要用于資助工薪低、只具有初中文化或初級技術水平的員工參加政府組織的企業教育和培訓活動。私營企業舉辦的培訓院校,生產力發展局也為其提供培訓設備和20%的資金補助。
為了迎接21世紀的挑戰和機遇,政府決定從1991年到2000年,每年按國民生產總值1.5%的比例逐年遞增企業教育經費,加大對企業教育的投入,以確保企業教育更好地滿足經濟發展的需求。
90年代,政府著力引進世界先進科學技術,培養自己的科技人才。工貿部先后與日本、德國和美國等合作,建立了日韓、德韓和美韓等企業科技學院,吸收具有高中文化水平的在職員工,學習發達國家的先進科學技術,如計算機軟件開發、激光、機器人、核能、宇宙空間技術、海洋生物等等學科,畢業后發給大專或本科的結業證書。
韓國設有兩個職稱序列:一是大學或技術院校畢業后從事科研或技術工作的科技人員的職稱序列;另一個是通過在職技術培訓和繼續教育后從事實際工作的技術工人的職稱序列。這兩個職稱序列又各自分為高中低三個層次,但兩個序列中的最高職稱的薪金和福利待遇相同,這激勵了廣大在職職工,從而培訓出大批
[1] [2]
【韓國的成人教育情況】相關文章:
留學韓國各項費用情況04-30
韓國研究生留學基本情況05-01
韓國留學生比字句的使用情況考查05-02
留學韓國提前了解韓國飲食04-27
韓國的日記12-05
韓國的啟示05-02
韓國留學 如何選擇韓國留學院校?04-27
留學韓國韓國人的中秋節04-27
韓國宗教的多元共存與韓國的宗教政策05-02
留學韓國看韓國人品格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