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校園文化建設與少先隊思想品德教育
“校園文化”是包括了“校園物質文化”、“課堂文化”、“課外文化”、“制度文化”以及“校園輿論”等在內的附屬于學校載體并通過這一載體反映和傳播的各種文化現象的總和。它囊括了學校系統的各結構因素,因此,“校園文化”亦即一個學校的象征。二十一世紀即將來臨,在這世紀之交,學校將面臨新時期社會對教育(www.xfhttp.com-雪風網絡xfhttp教育網)的挑戰,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強化學校自身凝聚力,戰斗力,是當前刻不容緩的。
因此,搞好校園文化建設定會產生較好的教育(www.xfhttp.com-雪風網絡xfhttp教育網)效應。
1、環境教育(www.xfhttp.com-雪風網絡xfhttp教育網)。在“校園物質文化”建設中,美麗優雅、清潔舒適、寬敞明亮的校園能使人心境愉悅;高大美觀、新穎別致的教學樓能使人充滿自豪;各種體育、文娛設施能讓人身心活躍,積極向上。這樣的環境給隊員帶來了良好的內部條件,隊員耳濡目染,會自覺去珍愛它,并樂于在這大好時光中努力進取,茁壯成長。這是形象的魅力,是美的引力。正像車爾尼雪夫斯基所說:“形象在美的領域中占著統治地位”。因此,在美的校園形象給隊員以感性的“美的愉悅”,而最終達到理性的“美的行為”的實現。
2、同化教育(www.xfhttp.com-雪風網絡xfhttp教育網)。在“課堂文化”建設上,教師端莊的儀表、文明大方的舉止、健康風趣的言談、嚴謹的治學態度、嶄新的課堂教學藝術等,無不攝入學生的眼睛,注入他們的耳鼓,匯入他們純真的心田。其得到的是不斷上漲的求知熱情,是智能增強、潛能的發揮,靈魂的升華。蘇霍姆林斯基在談到教師課堂教學的語言藝術時說:“教師的語言修養在極大的程度上決定著隊員在課堂上的腦力勞動的效率。”此足以說明,教師語言貧乏,則養成庸懶、不求進取的品格,所以,作為課堂教學主導者的教師,促成良好的課堂文化氣氛,對隊員意識的形成,行為的取向有著重大的同化作用。
3、創造教育(www.xfhttp.com-雪風網絡xfhttp教育網)。在“課堂文化”建設中,課外教育(www.xfhttp.com-雪風網絡xfhttp教育網)應是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時空變化,符合隊員興趣濃厚的特點,這樣才能創造性發揮其個性品質,完善其人格,培養其才干。如:開展合唱、舞蹈、腰鼓、繪畫、攝影、手工制作、航模、演講以及體育活動等;還可以建立校園經濟實體。如:紅領巾“回收站”、紅領巾“小銀行”等一條龍創造性活動。這樣把“爛漫的童年”還給隊員,把“永恒的童真”還給隊員。在這一系列活動中,他們不但不會荒廢學業,而且大大增長了見識,培養了能力,體現了自身的價值。同時,使隊員與不健康的環境隔絕—這種“隔絕”不是源與命令,而是學生的自覺抉擇,有利于促成其個性品質發展和良好道德的形成。從古往今來的政治家、科學家、藝術家的教育(www.xfhttp.com-雪風網絡xfhttp教育網)是他們完善自我,取得成功的必備條件。
4、自我教育(www.xfhttp.com-雪風網絡xfhttp教育網)。在“制度文化”建設上,健全的管理體系給隊員以巨大的約束力,隊員的思想品質在這一約束中便自覺或不自覺的朝著一定的“規范”發展。如:嚴格的“升降國旗”制度,那莊嚴的國旗,莊重的國歌,無不激起學生的愛國熱情和民族責任感;還有鄭重的“入隊”儀式,那嚴謹而富有朝氣的隊歌,無不泛起隊員的自豪和對未來的憧憬;再有“紅領巾值勤隊”,那威嚴的氣勢,那巨大的牽制力,無不使隊員在集體的力量中自覺改正自己的錯誤言行。對此,用馬克思有關的理論說,這是人在滿足了基本的吃、穿、住等需
[1] [2]
【校園文化建設與少先隊思想品德教育】相關文章:
思想品德教育教學感悟05-01
淺談思想品德教育載體的使用04-29
小學作文教學與思想品德教育04-30
小學音樂課思想品德教育05-02
試論體育教學中的思想品德教育04-29
思想品德教育工作計劃04-27
學生觀看體育比賽與思想品德教育04-30
幼兒園小班思想品德教育總結05-02
小二班思想品德教育總結05-02
校園文化建設與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