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觀的轉型與課堂教學改革

時間:2023-04-30 17:17:48 教育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知識觀的轉型與課堂教學改革

北京師范大學教育(www.xfhttp.com-雪風網絡xfhttp教育網)系張?zhí)鞂?/p>

知識觀的轉型與課堂教學改革

華中師范大學教科院王攀峰

    摘要:現(xiàn)代教學作為一種以培養(yǎng)、發(fā)展學生的主體性為旨歸的教學思想和教學方式,隨著傳統(tǒng)知識觀向后現(xiàn)代知識觀的轉型,課堂教學將會出現(xiàn)一系列的重要變革,具體表現(xiàn)在:在教學目標上,從知識授受走向培養(yǎng)學生的主體性,從事先預設走向動態(tài)生成;在教學內容上,從分科走向綜合,從體系化走向結構化;在教學過程上,從認知活動走向交往活動,從對象性的主客體關系走向主體間性的意義關系。

    關鍵詞:傳統(tǒng)知識觀;后現(xiàn)代知識觀;課堂教學改革

    現(xiàn)代教學是一種以培養(yǎng)、發(fā)展學生的主體性為旨歸的教學思想和教學方式。如何轉變教師的傳統(tǒng)教學觀念,樹立主體性教學觀,核心問題是具有什么樣的知識觀。從教學理論的歷史發(fā)展來看,各種教學思想流派之間的紛爭往往是以知識是什么、什么知識最有價值、通過什么方式獲取知識等一系列問題展開的。例如,理性主義認為,知識是對客觀世界的反映,知識的價值在于其本身,知識是以認知的方式獲取的;功利主義認為,知識是滿足個體生活幸福或社會需要的工具,具有功利性價值;科學主義認為,知識是對客觀世界的反映,不帶有主觀色彩或意愿,對知識的獲取應采用實證的方法;人文主義則認為,知識是以人的發(fā)展為出發(fā)點與歸宿,知識是一種對人的終極關懷,具有滿足個體情感需要的功用,應以體驗經歷的方式獲取。不同的教學理論流派以各自不同的知識觀為基礎,構建其理論,并應用于教學實踐,推動了教學改革的發(fā)展。因此,課堂教學改革在某種意義上講就是知識觀的變革。

    一、傳統(tǒng)知識觀的基本特征

    (一)知識的客觀性"知識是一種具有客觀基礎的、得到充分證據(jù)支持的真實信念,它與僅僅是個人的意見或證據(jù)支持的主觀信念相區(qū)別,與沒有根據(jù)的幻想、猜測或無根由的假設等相區(qū)別。"(1)這一定義揭示出知識來源于客觀世界,它與人的主觀世界是不同的;知識可以由理性論證來獲得,并且人類由此可以預測事物。笛卡爾是這種知識觀的最早倡導者,他提出"我思故我在",將理性思維置于重要地位。隨著近代社會工業(yè)生產的發(fā)展,"科學理性"以其至高無上的權威統(tǒng)治了整個世界,而且改變了人類的生活方式、行為模式和思維方式。科學管理觀、效率觀隨之被引入課堂教學領域,認為教學目標是預設的、可量化的,是外在于教學過程的,"教師成為駕駛員(通常駕駛的是別人的車),學生最多是旅客,更糟的是成為被驅動的物體"(2);教學內容被劃分為孤立的學科,教材編制注重知識的邏輯性,認知成為教學的全部任務,學生的學習結果以獲得知識的數(shù)量的多少來衡量,而知識是以什么方式獲得的、知識對學生個體的發(fā)展具有什么價值卻受到了忽視。

    (二)知識價值的絕對主義

    知識的客觀性賦予了知識絕對的、永恒的、普遍的價值特性,人們相信知識是推動生產力發(fā)展、科技進步的決定力量,是變革社會的基礎,認為知識的傳播與承繼是一項高尚的事業(yè),無知則是最大的不幸。例如,笛卡兒致力于發(fā)現(xiàn)一

[1] [2] [3] [4] 

【知識觀的轉型與課堂教學改革】相關文章:

課堂教學改革總結04-26

課堂教學改革方案05-02

對課堂教學改革的觀察與思考04-26

消防知識課堂心得04-28

談對我校課堂教學改革的感受04-30

課堂教學改革中教案的變化04-28

對高中課堂教學改革的體會的論文04-27

課堂教學改革實施方案03-03

社會轉型與價值觀的重塑05-02

課堂教學改革心得優(yōu)秀11-03

国产v亚洲v天堂无码网站,综合亚洲欧美日韩一区二区,精品一级毛片A久久久久,欧美一级待黄大片视频
最新先锋资源网站在线观看 | 午夜麻豆国产精品 | 亚洲业余性爱视频偷窥 | 亚洲第一区欧美国产综合86 | 亚洲Aⅴ欧洲国产AⅤ | 中文字幕一本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