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法律為何簡約,何為簡約-我看《簡約法律的力量》
在今天法律世界中,存在一個人們熟視無睹的現象:不斷增加法律規定、細化法律內容。以中國程序法制建設為例。1990年代以來,中國對相關的民事訴訟法和刑事訴訟法傾注了極大的精力和努力,我們在刷新、修訂了這些訴訟法的時候,還不斷推出最高法院的微觀解釋和微觀規定,直到今天都是如此。如果非要預言的話,那么,可以認為在未來的相當一段時期甚至更長的時間里我們還會而且必將看到類似這種程序法制作的中國法律生產。我們當然可以認為這是轉型期中國法制建設只能面對的現實,越是轉型時期越是可以發覺這是自然而然的,因為,在轉型時期出現的問題矛盾肯定使人目不暇接。但是,不僅中國法制建設是這樣的,而且號稱法制頗為發達的并且并未處于轉型時期的美國也是這樣的。雖然美國并不一定面臨著程序制度“細節公式”缺席的困境問題,然而,其在其他領域比如環境保護、社會救濟、社區安全還有其他數不勝數的領域內面臨著同樣困擾,美國在這些領域中的法制建設同樣是“樂此不疲”的。其實,這樣看來,我們完全可以從更加廣域、更加普適的角度看待這里的問題。換言之,不僅是轉型期的中國法制,不僅是定型期的美國法制,而且當今其他任何時期任何時代的各國法制,都存在著不斷更新換代、填加“補丁”的完善法律規定以及法律內容的行動譜系,畢竟不論當今什么時候,任何社會總要面臨新的挑戰和新的問題。
那么,如何理解法律的這種廣泛的“可持續發展”?
這是美國法律學者理查德·A·愛波斯坦的《簡約法律的力量》所提出的一個問題。
一
一般來說,人們總是希望實現至善至美的公正。這是理解法律制度不斷發展的一個角度。《簡約的法律力量》指出:
希望在具體案件中實現公正,是促使法律制度積極運作、不斷發展的最為強勁的動力之一。具體案件,是法官和管制者必須面對的。在具體案件的語境中,人們制定而且適用了大量的法律。在處理具體案件的過程中,法官或管制者,其法定作用和義不容辭的責任就是將一般法律適用于糾紛事實,作出正確的裁判。而公正的流產則是裁判結果中的一個錯誤,這個錯誤,從底部侵蝕著法律的道德權威,削弱了法律在調整人類行為方面的功效。因此,我們也就可以理解,為了避免這些不公正,為什么數量驚人的資源用于了法律程序的發展。這些程序規定著相關證據的提交方式以及相關證據的認定方法。(原文頁37-38,以下僅注頁碼)
此外,特別值得注意的是,《簡約法律的力量》指出,人們時常還有一個信念,也即相信“在小型、自愿結合性質的集團中可以發揮作用的復雜管理形式,在更為大型的、非個體化的社會背景中,依然可以獲得同樣的效果”(頁37)。這是理解法律不斷發展的另外一個角度。換言之,這種“相信可以獲得同樣效果”是促進法律不斷發展的一個心理機制。“大多數個人,在大多數情況下,其生活背景是家庭和小型群體。一些極為細節化的非正式規范調整著家庭和小型群體的活動”(頁 42)。這樣一種生活背景,不僅積養著人們的一般生活規則習性,而且激發著人們對自己熟悉的非正式規范在另外語境下位移依然可以成功的信心確認。用句類似審美心理學的通俗表述來說,在這里人們是容易發生“移情”的。在小型社群中,人們盡管有著種種矛盾,其他各種各樣的不方便,但是總的來說是其樂融融的。當然,至關重要的是,在小型社群中,人們可以發現“復雜”的各種各樣微觀的角色分工和權力配置。這種“復雜”,在小型社群中,幾乎是不會遇到任何障礙的,相反倒是時常體現了令人羨慕的顯著功能。當這樣一種顯著功能日積月累,為人熟知的時候,人們也就容易相信“這種功能”可以放之四海而皆準。
提出這樣兩種角度以期解釋法律的“可持續發展”,其本身并沒有什么特別令人振奮的地方。但是,如果深入對之加以分析,那么的確可以從中獲得另外的認識和理解。
首先,考察一下第一個角度。
我們可以注意一個現象。在一般人的心目中,大致公正或者相對公正,其和真
[1] [2] [3] [4]
【法律為何簡約,何為簡約-我看《簡約法律的力量》】相關文章:
簡約求職簡歷02-28
簡約辭職報告10-02
簡約辭職信04-27
關于中秋心情的簡約句子10-26
簡約而不簡單教學論文04-28
簡約的中秋節寄語11-03
新淑女時代的簡約主義04-29
簡約租賃合同03-20
簡約設計之美--時代的選擇05-02
**公司宣傳文案(簡約型)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