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分析哲學與敘事哲學
哲學已經在很大程度上游離出許多知識分子所能觸及的范圍。當今哲學家們在爭論的問題,與柏拉圖-尼采的對立聯系在一起。這種爭論的結果將決定哲學作為一門學科的發展前景。其中之一就是,對哲學的研究在將來否會獨立于思想史去進行。這一爭論通常發生在“分析”與“非分析”哲學分裂的討論過程之中。1,當今哲學爭論的兩個主要議題:
第一、分析哲學與非分析哲學之爭(有時被稱作“大陸哲學”);第二、發生于存在于分析哲學(心靈與語言哲學)內部的爭論,即原子論與整體論之爭。原子論者認為,哲學與認知科學的結盟對自身會大有好處;整體論者則不這樣認為。
當代哲學系里對哲學的劃分1)倫理、社會政治哲學;2)心靈和語言哲學。從事前者的哲學家很少讀后者寫的書,他們更多地閱讀政治學教授和法理學教授所寫的書,而不是讀那些在研究身心關系、語言與實在關系的同事們所寫的書。人們可以這樣說,這兩類人同處一個系,不是由于有什么共同的興趣,而是由于機構劃分的原因。
“分析”哲學與“非分析哲學”的分野與道德和政治學作品關系不是很大。它們也與羅爾斯、哈貝馬斯、Noberto Bobbio, 詹托爾。默菲(Chantal Mouffe) 、伊賽亞。柏林以及加斯托等沒有多大的牽連。所有這些思想家與非哲學家(如米契爾。沃爾澤、波斯納、伊格納提夫(Michael Ignatieff)、貝克等討論著同樣的問題――我們何以能改變我們的社會政治制度,以便更好地將秩序與正義結合在一起。
人們一旦將道德政治哲學框起來存而不論,便發現分析哲學與大陸哲學的分裂就凸現出來了。這種分裂就如同人們對羅素哲學的評價一樣。有的哲學家將羅素的幕狀詞理論視為哲學的一種范式;而另外一些哲學家則認為,羅素所做的工作沒有哪一點能與黑格爾的《精神現象學》或海德格爾的《人道主義書信》相比。 自認為是心靈和語言分析哲學的人們,肯定對羅素的幕狀詞理論極其熟悉。但她有可能從來就沒有讀過黑格爾和海德格爾的東西。如果一個人在非英語國家教哲學,她肯定讀過《精神現象學》和《書信》,或要裝出讀過的樣子來;但她完全可以理直氣壯地跳過幕狀詞理論。巴西、土耳其、波蘭的哲學家們不太理解,英語國家的同行們為什么將羅素看成一個重要人物。
崇拜羅素的人可精確地講清楚他們在回答一些什么樣的問題。黑格爾和海德格爾則對不大關注常識或日常語言。他們告訴你有關精神本質或存在意義的內容,而且通常是在非常特殊或不為人所熟悉的意義上使用“精神”與“存在”(being)。弗萊格和羅素希望使事物變得清晰明白;而黑格爾和海德格則希望事情出現差異。
讀黑格爾和海德格爾書,讀時有收益,有思考;但在放下書以后,你會感覺什么事都沒有發生。你可能會得出結論,認為他們二人的思想有毛病。實際上,分析哲學家就是這么看他們二人的。
哲學家之間的相互攻伐:分析哲學家有時認為黑格爾和海德格爾描述“不是在真正意義上搞哲學”。非分析哲學則認為,這些分析哲學的同行們是知識懦夫(intellectual cowards ),因為后者對他們自己所熟悉的職業以外的環境沒有安全感。這種相互攻伐已經持續了近50年。
在我看來,弗萊格、羅素、黑格爾、海德格爾,他們四人可以被有效地歸于一類。原因在于,他們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回答著最先由柏拉圖明確提出的問題: 何以使得人類獨特?其它動物為何缺少人類之特性?我們所獨有的為什么如此重要?人以什么樣的姿態(self-image-自我形象)出現時相對于這一獨特性來說不失為正義?
柏拉圖的回答是,我們不象動物,我們可以認識事物(包括我們自己)是什么樣的。在他看來,實在-現象的區分對智慧的獲得極為重要,人之為人在于把握事實(truth)。 弗雷格與羅素認為柏拉圖的回答在總體沒有什么錯。他們的工作就是幫助人們回答柏拉圖的問題:我們的信念(beliefs)之間有一種什么樣的關系?
弗羅二人認為,以前對這些問題的回答不充分,原因在于從柏拉圖到康德的哲學家們沒有關注作為中介的語言;在這些中介中,人類將實在展現給自己。從這個意義上講,以
[1] [2] [3]
【分析哲學與敘事哲學】相關文章:
分析哲學中的分析概念04-29
論古希臘哲學的天性與分析哲學的人性04-29
先秦哲學中名的分析04-29
詩性哲學與哲學的詩性04-26
哲學的創新與創新的哲學04-27
哲學對話與對話哲學04-30
神的哲學與人的哲學05-03
宇宙的哲學與哲學的宇宙04-29
哲學的解放與解放的哲學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