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淺談網絡暴力議論文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寫過論文,肯定對各類論文都很熟悉吧,論文是對某些學術問題進行研究的手段。怎么寫論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淺談網絡暴力議論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淺談網絡暴力議論文1
現代信息網絡技術的發展,尤其是互聯網在中國的迅速發展,使中國人的社會存在方式大大地擴展與延伸,使中國開始步入互聯網時代。互聯網是一種新型媒體,它具有的互動多媒體的效果對未成年人產生了極大的吸引力,必然也對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產生了巨大的影響。這種影響有積極的一面,也有消極的一面。未成年人是指未滿18歲的特殊群體。一般而言,他們的知識和閱歷還不足以明辨是非,他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和道德觀還沒有成熟,還不足以抵制不良社會風氣、習慣、觀念和事物的影響。網絡是一個信息的寶庫,同時也是一個信息的垃圾場,學習信息、娛樂信息、經濟信息以及各種各樣的黃色、暴力信息混雜在一起,使網絡成為信息的花筒。
互聯網可以為我們提供各種學習的機會。互聯網最大的用處就是它能給我們提供豐富的信息資料,傳遞信息。
互聯網上有很多不良信息、毒害我們的心靈,存在大量淫穢文章、圖片、電影和動畫。即便一些正規網站,為了提高訪問率也發布一些裸露的`寫真集,用挑逗的字眼和圖片吸引網民訪問。這些低級趣味的信息一旦被未成年人訪問,就會很快侵入原本美好的心靈。許多孩子的墮落就是從偶爾看一次帶顏色的錄像,偶爾瀏覽一下帶顏色的網站開始的。一旦陷入,父母的打罵甚至哀求、老師的教育勸導都很難讓他們回頭。互聯網上的網絡游戲、虛擲光陰。網上有各種各樣的游戲,其中不乏黃色、暴力的游戲。未成年人對游戲的癡迷超乎想象。網絡游戲不再只是游戲,它還可能吃人!一個少年的沉溺,意味著一個幸福家庭的毀滅。記的電視上曾經報道了個節目,一個15歲的少年整天彌戀在電腦游戲中,原本他的學習成績很好,自從愛上了電腦游戲后成績一落千丈。再后來他每天上課注意力不集中,經常缺課。有1次居然在網吧里連續打了10天沒喝一口水,吃的是方便面,他簡直是達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后來他覺得無臉見老師同學,對不起他的爸爸媽媽就吃老鼠藥自殺了。死前還寫了一封信,名叫“天堂的來信”。1位15歲了少年就這樣的去了,這篇報道告訴了我們小學生現在最重要的是學習,不要每天沉浸在電腦當中,否則將會一事無成!
互聯網網絡一半像是天使,一半像是魔鬼。一方面為我們開拓了知識的新領域,豐富了文化生活;同時,含有色情、暴力、賭博、愚昧的迷信和落后文化與有害信息傳播,嚴重威脅著未成年人脆弱的心靈。
最后我還要告訴人們:電腦是可以玩的、互聯網是可以上的、只要我們不去瀏覽一些帶顏色的網站、不陷入游戲中、我們就不會家毀人亡。
淺談網絡暴力議論文2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網絡的世界越來越豐富,越來越多的人走進這個世界。隨著人數的增加,矛盾爭端也會越多。在這個世界里,誰都不認識誰,網友們在這里暢所欲言。
但言論自由并不代表可以肆無忌憚地說話,也不代表可以隨意侵犯他人的隱私,可以隨意攻擊他人。這幾年來關于網絡暴力的事件數不勝數,給受害者帶來的傷害是我們無法想象的。
前段時間火遍網絡的宮廷劇《延禧攻略》,里面的正派角色受到網友們的喜愛和同情,而其中的反派角色也自然被網友們所厭惡,不幸的是網友們將這種本不應該存在的情緒帶到了現實當中。《延禧攻略》中的大反派袁春望的扮演者王茂蕾在微博上被眾多網友用惡言惡語攻擊,這迫使這位演員不得不關閉了微博評論。正所謂“無獨有偶”,同樣是最近的熱播劇《香蜜沉沉燼如霜》中的大反派“天后”的扮演者周海媚同樣受到了來自于網友的惡毒攻擊,使這位優秀的女演員從此退出微博。或許有人會說:“他們不是明星嗎?明星不就應該具備這種抗壓能力嗎?”難道明星就應該承受這些莫須有的攻擊嗎?我并不是很想評論能說出那種話的人。
網絡暴力也不僅僅發生在明星的身上,當它發生在普通人身上時,它的威力更大。前段時間,有位網友因不能理解某男星將頭發染成黑色當做給粉絲的福利,發表了一句表示不認同的微博。沒想到,這件事卻被某男星的粉絲發現并對其進行惡毒的言語攻擊,且對該網友進行攻擊,侵犯該網友的隱私權,并發短信打電話恐嚇辱罵。這極大的侵擾了該網友的'正常生活。即使這位網友已經對此事不斷道歉,但這并沒有阻止這些粉絲的瘋狂行為。此事曝光后,雖然這群粉絲發表微博進行道歉,但對那位網友造成的傷害卻無法挽回。
鍵盤和文字不應該是我們用來攻擊他人的工具,即使當我們無數次使用著它們時,也一定要記得善良。如果你也討厭鍵盤俠,那么請你不要讓自己變成那樣不堪的人,不要用語言去重傷他人。
“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希望大家都能有抵制網絡暴力的想法,讓自己不變成“鍵盤俠”的一員的同時,也要盡量呼吁人們抵制網絡暴力。這樣,網絡才可以帶給我們更有用的東西。
淺談網絡暴力議論文3
網絡暴力是一種不同于傳統意義上直接侵害他人生命權、身體權的新型的暴力行為。就形態而言,它多局限于輿論范圍,主要以言語攻擊、形象惡搞、隱私披露等形式呈現,并具有以下特征:
(1)主體的不確定性。基于網絡的開放性、匿名性,網絡空間往往聚集著非組織化、陌生化的群體,因此,在多主體參與的網絡暴力事件中,一般很難確定具體行為主體。
(2)過程的易操作性。隨著“復制”、“粘貼”等網絡信息編輯技術的快速發展,任何掌握網絡技術的行為主體都可以通過文字、圖像、聲音、視頻等數字化形式實施網絡暴力。
(3)后果的實在性和難控性。網絡暴力以當事人的名譽權、隱私權等人格權益為行為客體,其后果都具有一定的人身依附性,并往往導致非虛擬性的后果。同時,由于網絡的交互性和即時性等特點,網絡信息傳播極具流動性、擴散性,其影響范圍一般難以被人們所掌控。
網絡暴力的產生,根源于多種風險的交疊和共振。一方面,在互聯網上,既有基于職業、籍貫等聯系紐帶而形成的地緣、業緣群體,更有基于生活娛樂、資源共享等個體偏好而形成的趣緣群體。他們借助網絡交互空間(QQ、Blog等),可以隨性發出自己的聲音,猶如置身于一個個眾聲喧囂的“網絡廣場”。同時,互聯網本身繁雜難辨的海量信息強化了網絡受眾的風險感知度,加之信息內容的易編輯性以及信息散播的可操控性,網絡信息質量往往參差不齊、真偽難辨。
另一方面,當下中國網絡暴力的'頻發,其背后大都潛藏著“仇富”、“仇官”的社會心態。經濟社會“重效率而輕公平”的脫序式發展,貧富差距不斷擴大的趨勢,加劇了社會認同的分化。致使社會情緒不斷郁積并涌向網絡空間。再加上商業化運作模式的普遍嵌入,催生了數量龐大的“網絡推手”,他們以廣告收入為經濟來源,以“點擊為王”作營銷規則,通過制造噱頭、吸引眼球、積聚聲勢等進行輿論操控。對他們而言,“網絡暴力”往往就是“網絡暴利”。
另外,網民群體突出表現出年輕化的特點。青少年由于心理品性尚未成熟,社會辨認和自我控制能力較低,而且,傳統中國是個倫理本位的社會,對弱者的同情往往占據社會輿論的制高點;而在青年網民身上,則體現為懲惡揚善、除暴安良的俠義情結,他們以“道德審判”為武器,以伸張正義為目標,渴望獲得充滿認同的“網絡回音”,又常常游走在暴力與正義之間。一旦嫉妒、怨恨與公憤等在網絡上無序宣泄,網絡空間就處于“多數人的暴政”之下。
淺談網絡暴力議論文4
“網絡暴力”是一種危害嚴重、影響惡劣的暴力形式,它是一種在網上發表具有誹謗、污蔑、侵犯名譽的語言。使用文字、圖片、視頻等形式在網絡上針對他人進行人身攻擊,人們稱之為“網絡暴力”。網絡暴力能對當事人造成名譽損害,而且它已經打破了道德底線,往往也伴隨著侵權行為和違法犯罪行為,網絡暴力是網民在網絡上的暴力行為,是社會暴力在網絡上的延伸。
為什么我要說它的嚴重性呢?因為現在是信息時代,有網絡,能在網上和人交流談論,也就導致有很多思想不正的人,會對別人造成語言攻擊,不了解的`人心里不會有太多觸動,也理會不到它的嚴重性。如果嚴重的話會讓人有抑郁癥和不想活在世上的想法,這是多么恐怖啊!我認為它和人身攻擊是一樣的,都是不可饒恕的罪行。
現在有非常多的明星,他們有一點不對或是網民不喜歡,就會慘遭網民的“網絡暴力”。對于一個你素未謀面、素不相識的人對你進行“網絡暴力”,你又會怎么做?前段時間,就有一個受到網絡暴力而自殺的韓國女星,她年僅25歲啊,僅因為“網絡暴力”而失去了生命,這難道不能令人感到心痛嗎?難道我們還要把“網絡暴力”繼續進行下去嗎?不,不能了,這是我們的同胞啊!我們又怎么狠得下心一次一次傷害他呢?
從現在起我要制止“網絡暴力”!不能讓他在我們的生活中飄來飄去了!它不聲不響地就可以帶走一個人的生命,人的生命是脆弱的,我要讓它消失在我們的生活里。各位網友們讓我們一起來制止吧:
1、學會文明用語,不對他人進行“語言攻擊”或“網絡暴力”。喜歡就表達,不喜歡就不要進行傷害。
2、我們應該多在網絡上發些正能量能溫暖人心的話語,而不是發寫毫無營養對人造成精神傷害、心理傷害的話。
3、每個人都有喜歡的偶像,他是光芒萬丈的,是優秀的,是世界上最好的。可也不能因為和偶像產生矛盾、鬧不和的其他人進行“網絡暴力”,因為他也有愛自己的粉絲啊!我們應該理智啊!要時刻保持頭腦的清醒,不能因為自己的幾句話,而讓人受到不該有的傷害。
【淺談網絡暴力議論文】相關文章:
網絡噴子,網絡暴力是怎么形成的?10-13
網絡暴力的危害及對策05-02
淺談議論文04-30
反對網絡暴力的唯美句子10-31
淺談壓力議論文05-06
淺談“寬容”議論文09-09
淺談人生議論文07-29
淺談讀書議論文08-06
人生淺談議論文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