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分層次研究論文
摘要:德育是教育工作的靈魂,班主任是德育工作的實施者。作者通過加強與學生溝通,將德育滲透到日常生活中;注重營造班級文化,合力打造優良班風;開展班級特色活動,寓德育教育于其中;積極進行家校互動,與家長聯合營造德育環境等方面,就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如何分層次推進開展實踐研究與探索。
關鍵詞:初中生;班級管理;德育工作
青少年德育教育是全社會共同關注的問題。面對新的形勢和任務,初中生德育工作還存在一些亟待加強的薄弱環節,在體制機制、思想觀念、內容形式、方法手段、隊伍建設、政策措施等方面還有許多與時代要求不相適應的地方,不能適應學生身心發展變化要求。當代初中生生長在改革開放后比較寬松的環境氛圍中,思想較為活躍,敢于標新立異。同時,由于受社會大環境的影響,他們的思想觀念普遍比較凌亂,特別在人生價值、道德取向上失去明確導向,出現多樣化、多層次的新特點。教育部《關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一步加強中小學德育工作的意見》(教基一[2014]4號)指出:“加強中小學德育是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必然要求,是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的現實選擇。”初中生正處于價值觀形成期,此階段班主任對學生的教育與影響格外重要。因此,有效的德育成為班主任工作的重點。針對當前初中生的差異化狀況,德育工作如何有效開展及有層次推進,是每位初中班主任面臨思考的首要問題。
一、多與學生交流溝通,將德育滲透到日常生活中
傳統初中德育教育工作內容較為抽象而空洞,層次模糊且缺乏針對性,已難以適應當代學生身心發展的需要。因此,如何做好初中德育工作是班主任面臨的重大挑戰。在班級管理中,合理有效的溝通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作為管理者,班主任承擔著一定的課務,繁忙的教學任務有時讓我們無暇顧及班級里的一些細微變化。而當學生出現問題需要教育時,不少班主任習慣對學生進行說教或者批評,不但起不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反而容易激起學生的逆反心理,德育教育工作不能充分展開,更別提取得良好的效果了。這不禁引起我的思考,為什么當學生犯了錯誤時,我們才想到教育他?是否應該將德育不斷滲透到平時日常生活中去呢?答案是肯定的。德育滲透到日常生活需要老師們利用課余時間,融入學生的生活,多和他們溝通。溝通能讓人學會換位思考,溝通能增進老師們和同學們之間的相互了解,可以在無形中避免學生有可能產生的一些小毛病、小問題。同時,讓學生覺得老師并不是遙不可及,而是愿意與學生親近的。如平時課間經常坐到小組中間,和學生聊聊天,拉近和學生之間的距離,久而久之,學生會更信任老師,愿意和老師成為朋友。當他們遇到困難、煩惱時,第一個想到的是和老師探討,和老師交流。這樣,老師不僅掌握了學生的日常動態,還能了解學生的所思所想。“善于換位思考”是教育理論中出現比較頻繁的詞語,如果我們有耐心經常站在學生立場考慮,那么很多事情就會順利解決,不然欲速則不達。如進行集體事務管理的時候,班主任利用課間溝通,征求同學們的意見,凡事經過民主決議,使教師思考更全面,避免武斷,在學生中樹立公平公正的形象。
二、注重營造班級文化,合力打造優良班風
班級文化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凝聚班級力量的精神支柱,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因此,營造良好的班級文化,使它成為每一位學生成長的精神家園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一個優秀的班級應具有積極向上的核心文化,將德育融入班級管理不斷促進班級文化健康發展。這種文化包括和諧、干凈、整潔的班級環境,還包括優良的班風、學風。這些都從不同角度反映班級的精神面貌,也在不同程度上影響學生。班級文化重在加強校風班風學風建設,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生動活潑的文藝活動、體育活動、科技活動,支持學生社團活動,充分利用板報、櫥窗、走廊、校史陳列室、廣播電視網絡等設施,營造體現主流意識、時代特征、學校特色的文化氛圍。班級文化需要關注培育學生的集體主義精神。班級小組文化建設,小組章程的制定與實施,小組內部的合作探究,幫助很多孩子克服了“個人主義”。班級整體精神文明建設避免他們的“小集團化”。班級作為一個所有學生共同學習和生活的載體,對于每一位同學來說都富有深刻意義。班級文化是一個班級在長期存在和發展中形成的,影響和展現一個班級風氣的好壞、群體素質的高低,它可以使每位學生深受其益。班級文化需要每一位學生都參與,如班級名稱的創建、班旗班徽的設計、班歌班訓的制定。班主任可以努力培養學生具有“主人公”意識,積極參與到班級文化管理中。如將班級名稱設計為“啟夢”,意蘊是夢想開啟的地方;班訓為“釋放青春,斗志昂揚,我班最強,共創輝煌”。每一句話語都由學生自主設計完成。班級墻壁四周分別有多個小組的小組文化展示。同學們合力將班級打造成為一個環境典雅、優美的家。這些文化氣息不斷熏陶著他們,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的道德情感。
三、開展班級特色活動,寓德育教育于其中
加快初中生德育工作改進和建設,還需要充分利用和整合各種德育資源,深入研究初中生思想品德形成規律和特點,把愛國主義教育、革命傳統教育、中華傳統美德教育和民主法制教育等,以班級特色活動形式有機融入日常管理中。初中生本質上還是孩子,有時候我們僅限于口頭上的“說教”,是難以達到想要的結果的,學生往往“左耳進,右耳出”,至多也是“熱度三天,自動退化”。想要達到集體德育教育的良好效果,與班級特色活動分不開。堅持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班集體活動,有利于讓集體充滿生機和活力。因此,班主任應定期開展集體活動,大膽將活動的策劃放手交由學生,讓學生去組織、去實踐,從組織活動的過程中去感悟,從實踐中去總結學習。通過集體活動,班級可以鍛造一支強大的班級干部隊伍,培養大批有理想、有能力的學生。這里列舉一些德育案例:《文明中學生———從我做起》主題班會的召開,讓學生明確想要成為一個講文明、懂禮貌的好學生。學生書寫倡議書,簽上自己的名字張貼在班級,時刻提醒自己,不亂扔垃圾,不說臟話……做一名文明的中學生;在春游踏青活動中,我們進行長途拉練,參觀了淮揚菜文化館和西游記博物館,同學們在春游活動中紛紛“爭做環境小衛士”,不丟垃圾,確保每到一處把笑聲留下,把垃圾帶走。同時,在老師的指引下進行勵志教育,鼓勵同學們只帶一瓶水;在青春讀書活動中,我們班所有學生同讀一本書,一段時間后,開展了“讀書交流大會”、“詩詞朗誦大會”等青春讀書活動,增強了同學間的友誼,形成了班級良好的學風,并且激發了閱讀的興趣。
四、積極進行家校互動,共建良好德育環境
家庭是學生成長環境中最重要的地方,學校教育替代不了家庭教育。班主任要想更好地開展德育工作,就必須與家庭和學校形成合力,這是取得良好教育效果的關鍵所在。初中階段學生受家長影響較多,因此,在開展學校德育教育的同時,不能忽略家庭的影響。初中生有一定的自我發展需求,但是在家庭中,初中生往往是“劣勢”一方,行為受到家長的制約和監督。然而并非所有家長都非常關注學生個性和人格發展,相反,很多學生家長對學生的監管行為被“考試成績”左右,他們過多地關注成績,忽視學生的心理發展。更有甚者,學生在學校接受的道德、品德教育回到家庭,被父母一盆冷水潑下而消失。因此,班主任應該利用家訪、電話、微信等形式加強和學生家庭成員的交流和溝通,指導他們在日常生活中以正確方式實行家庭教育,在家庭生活中不斷培養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和道德品質。一個班級形形色色的人都可能有,加上各自生長的家庭、社會環境不同,更顯出各自差異。在《感恩———母親》母親節主題班會中,班級很多同學在課堂上都感動落淚,想到母親的辛勞,母親的不易,想要回家為母親分擔一些家務。然而節后,班里有位同學在家校聯系本上跟我說道:“回家幫媽媽做家務被罵了,她只要我好好學習。”這件事情引發了我的思考,家長的一些言行可能對學生的心理發展和道德發展形成致命打擊,剝奪學生的主體性地位,再好的德育教育效果都將難以保持。因此,班主任在做好學校德育的同時,必須將德育教育思想傳輸給家長,可以通過“家校聯系本”、“家長網上學校”、“家長會”、“找部分家長交流”等方式,使家校合力,讓學生的心理發展需要和道德情感表現得到老師和家長的一致認同和支持,將德育效果達到最佳。
總之,德育教育無處不在,正所謂“學校無小事,事事都育人”。班主任只有持續不斷地加強德育教育工作,幫助學生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樹立良好的班風,才能最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關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一步加強中小學德育工作的意見[N].2014.4.
[2]張金平.漫談初中班主任德育的有效性[J].教育界,2015(4).
[3]嚴金洪.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實效性的對策漫談[J].新課程(中學),2013(03):8-10.
[4]魯潔.人對人的理解:道德教育的基礎———道德教育當代轉型的思考[J].教育研究,2000(07).
【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分層次研究論文】相關文章:
大學體育分層次教學研究論文04-27
論山地研究的層次性04-26
基于分形理論的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層次研究04-27
“分層次教學”的理論與實驗研究04-30
也論文白異讀與語音層次04-28
層次分析法期末論文05-01
大學英語分層次教學的探索論文05-02
初中物理教學的三個層次懂會悟學科論文04-27
閱讀理解的三個層次 論文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