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水墨畫的筆墨及素描論文
水墨人物畫借鑒素描,豐富了水墨人物畫深入生活,再現客觀的表現形式。同時就水墨人物畫表現方法中筆墨與素描的關系也引發了爭議和探討的話題。水墨畫以軟毫,易滲化的紙,素色的墨,流動的水為材質,其媒介有東方的形式與精神。其語言擺脫物質的境界,傾向于印象描寫,表現寫意精神。素描是反映客觀表象的一種便捷方式。工具自由語言單純。其材質易于深入刻畫,是再現客觀較有效的表現方法。素描介入水墨人物畫,使研究客觀對象有了物質的把握,但素描中的“黑白”是深淺關系,來源于自然。水墨畫中的“黑白”是筆墨關系,傾于主觀。深淺易于物質的再現。筆墨便于精神的傳達。以筆墨描摹素描的樣式。畫法顯生硬和簡單。失去了水墨畫寫意的精神,也抑制筆墨氣韻的表現。如何發揮素描深研物理再現本質的優點,又不傷害筆墨語言尚意的精神。為我們對素描和筆墨的深入研習和掌握,提出長期研究實踐的課題。其中有技術及觀念的學習與確定,也有文化價值認同的問題。素描繪于硬紙上,筆跡便于控制,易于深入刻畫;水墨畫繪于滲透性強的生宣紙上,水與墨在紙上易于流動,筆跡在可控與不可控之間,不易于刻畫。有一定的抽象性,需要筆墨的修煉與領悟。以素描和筆墨在不同的材質上畫同一物體,完全是兩種語言,不同的結果。因此,在水墨畫的實踐中,素描理念與筆墨語言的融合,其中分寸與度的把握是學習難點,因此學習素描先要明了素描的造型理念,再研習筆墨的精神和方法。兩端深入,融會貫通。以水墨的文化特質為根,拓展審美語境。
一、明確造型理念及方法是發揮筆墨表現力的前提
水墨人物畫的語言表現形式是借用素描,不是用筆墨復制素描。其意象性的造型特點,不拘于物象的細節描寫,而是取其“骨法”概括表現。形體的簡約概括才能使筆不妄下,墨不浮擱。筆墨和形體才能互為依存互為張顯。因此素描的學習進程中,造型理念的確立和造型方法的明確是研究的方向。
1、素描的理念
西方繪畫中,素描的理念伴隨藝術觀念的變化而發展,它經歷由摹仿自然到概括表現自然的發展過程。造型理念由繁變簡,由再現到表現,由客觀漸趨主觀,由表象進入本質。呈現豐富多樣的語境,因此學習素描不是簡單的描摹物象,或模仿既定的風格,而是發現造型的規律,認識造型的本質,明確造型理念,規律不變方法可多樣表達,有變也有常。如塞尚后的許多畫家沿用他的造型理念。理念不變但風格相異。立體派畫風,同一題材的作品,用體量、線、線面,不同手法表現。卻都是基本幾何形體和方圓的造型理念。蒙德里安以《樹》為題的組畫,作品由深入描寫到概括歸納。由感性進入理性,由方圓相濟,到棄圓求方進入抽象的理性表達。因此對物象本質的揭示是素描研究的核心,是明確造型理念的根本。在此基礎上確立造型的表現方法。
2、素描的方法與“骨法”
理念的確定始于對物象的觀察方法和表現方法。其中能使水墨語言發揮作用的應是簡潔、概括的造型,因此觀察形體時就要有取舍,塑型多以線提煉。中國傳統水墨畫就是以線造型,但與對著模特寫生的方法不同,它是觀察寫生、記憶作畫。人物形象的刻畫不是生理結構的再現,而是生活形象特征總體印象的表達,所以造型不寫實而是意象的。也是感性的,是以虛托實。而素描理念是對物象寫生基礎上發現物象內部結構的本質特征,加工提煉概括而成。馬蒂斯說:“畫素描要清楚體現某種觀念,是反映思想的精確形式,寫生不是去復制自然,而是用簡化和純化了的線去分割空間,那來源于對象而又合主觀審美感受的型的表達才是有造型的意義,畫者在感覺物象的組合方式,并概括它。”因此素描是客觀的理性的。將感性融于理性,是借用素描理念的方便法門,素描運用于水墨人物畫中的連接方式是“骨法”,素描的概括表現也是對形體骨法的揭示“,骨法”暗示物象內部的組織結構,是對物象精神和形式結構的明確認識。在此基礎上,使筆墨能落實于物象的結構中,并在形神上把握物象的精神風貌和特征。
3、素描的風格、格調與筆墨精神
由于時代、觀念、客觀、主觀等因素的影響,使素描呈現風格風貌的多樣性。因作者的修養、追求等因素造就作品不同的品格。如安格爾的典雅;倫勃朗、魯奧的雄渾;德加的大方;馬蒂斯的單純;莫迪里阿尼的簡潔等。其風骨都脫離低俗,自然、天真不雕飾。作品體現作者高尚的精神追求。中國自古就講畫品,把畫分為能品、神品、逸品等,把“筆墨”語言也作為審美評判的一部分。筆墨在某種角度來說已成為精神表達的語言媒介。水墨畫對素描的借鑒不等于是筆墨加素描,更重要的是兩種語言精神的融通。因此,素描造型風格及格調的追求對水墨語言品格的形成及筆墨效果的發揮也很重要。如蔣兆和的人物借鑒古典素描的元素,語言樸素、雄渾理念在寫實表意之間,吸納素描的精神又不失筆墨語言高品格的追求。他的畫表現光影,初看素描痕跡多,細品味,光影中有濃濃的筆墨氤氳,是意象光影的味道。再如:葉淺予、關良的作品,以民間的特點結合西方近現代的造型理念,葉淺予將意象含于理性中,陰柔隱于陽剛之內;關良的畫單純、簡潔、理性融于感性中,筆墨平實、剛柔相濟,形式體現了精神。黃胄以速寫傳神,筆墨大刀闊斧,元氣渾樸,開一代新風。
二、水墨畫是以物寄情,是精神的寫意
1、寫意是寫精神
造型觀念是形質。水墨畫是以客觀反映主觀通過物質畫精神。寫精神是藝術,寫物質是技術。寫物質越似越非,寫精神似非卻是。攝取事物精神之法在于概括抽象。京劇的布景、道具、化裝、表演就是生活的抽象,完全是大寫意。齊白石畫牛耕田。看起來牛不像牛,但盡管形象不像,牛的意趣卻在,并使人感覺到它還在慢騰騰的往前走。意趣是物象化的神采,是精神的真實。水墨人物畫也是“傳其神氣”。水墨人物畫謂之寫真。寫真就是寫精神,寫氣韻。
2、精神以筆墨為載體
氣韻與形體是有連帶關系。氣韻以具體的形式來體現。水墨人物畫既要出諸實對而又要脫略行跡。落實到具體就要筆法位置一任自然,形成一種完美無缺的畫面。水墨人物畫是概括線條組織成功的。古人謂之“筆”。又以“墨”,豐其韻致。墨在水墨畫中是當作一種非常復雜和珍貴的東西。筆墨是水墨畫中形質表現的基本語言載體,它是精神化的語言,語言化的精神,其兩者無法分開。因材料及中國人的思想所決定,筆墨的抽象性具有精神性,既獨立的審美價值。因此筆墨需要修煉。有了一定的筆墨修養及運用能力,結合對型的理解。使物象表現升華為審美的語境。所以水墨人物的境像,是造型理念,及筆墨功夫兩端深化的結果,好的造型是筆墨、形體、精神的完美統一。實踐可分為兩類,其一以筆墨為主,則畫易靈動,但不易持重。其二以形為主畫易持重,又容易拘于細節,失了氣韻。如何使形體和筆墨語言達到精神的平衡尤為珍貴,也是實踐中的難點。既此,形質的精神因素與筆墨精神性的融合,在水墨人物的實踐中,也應是一個追求的方向。齊白石《蝦》的表現理念和方法是不是很好的啟示呢。
三、水墨畫的文化特質
1、水墨畫是發展的
水墨畫的傳統是發展的傳統,是隨時代、社會的發展而發展的,它總會繼承某些優秀的成分,而加入某些時代所需和其它進步的內容。繼承中會放棄一些不合用的東西,加入補充一些新的內容。筆墨及寫神、重品、重自然是傳統繪畫特質的精華,應發揚和繼承。素描中科學的態度,理性思變的嚴謹學風也應為我所接納。二者融合得法,使水墨人物畫有更多的發展空間,使傳統文化得以延續和發展。
2、水墨畫的民族性
水墨畫是中國人的繪畫,是反映中國文化精神及智慧的結晶。素描的學習借鑒,首先是對技術的學習、重視,更重要的是否能將其融入中國文化精神的血脈中。水墨人物畫的改革借鑒更應注意民族審美特性的保留,珍視和弘揚。朗士寧的畫用水墨畫的材質而作,但其作品沒有中國畫的風韻和味道。沒有中國的文化的精氣神,也不能體現中國畫在世界繪畫領域中的獨特性和文化價值。以上是在水墨畫的實踐過程中,就筆墨與素描一些粗淺的認識和看法。西方文化介入本土文化已是不爭的事實,也無法回避,只有面對并采取積極的態度接納和消化。
【水墨畫的筆墨及素描論文】相關文章:
筆墨的意思, 筆墨的解釋04-30
筆墨04-30
屠毒筆墨04-29
中職設計素描教學探討的論文04-27
中職素描教學中的情理教育論文04-27
筆墨情深作文12-07
高中美術教學中素描教學論文04-27
探索設計與基礎素描的最優化教學的論文04-27
美術教學中的結構素描淺談論文05-01
愛在筆墨中飛揚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