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泛濫

時間:2023-05-01 10:45:54 電子通信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信息泛濫

----1950年,經濟學家杰弗瑞·莫爾深入研究了美國60年的經濟數據。他在尋找一種信號,這種信號能夠在經濟繁榮和低落的苗頭一出現時就發出預報。莫爾在他稱為“前導指數”的8張關鍵統計數據中發現了這些信號。他的發現給經濟預測技術帶來了革命,也無意中帶來了一批后來的效仿者:目前在典型的一周里,投資者和管理者都會聽到耐用消費品訂單、消費者信心指數、房屋轉讓指數、第三個版本的當前季度國內生產總值。他們還不得不出入于一批一批不間斷的企業收入報告、商業媒體不停頓的評論、白宮的即席聲明等。

----信息通常被認為是好東西,但是如果說過去年代的市場騷亂暗示了什么的話,那就是某種類型的新聞使得事情更加糟糕。在市場機制里有兩種信息:公共信息和私人信息。健康的經濟體中,這兩種信息應該達到平衡。問題是,公共信息是一把雙刃劍。它一方面確實給經濟決策者送來富有價值的新聞,另一方面,公共信息經常會造成偏離真正價值的沖擊——有時它甚至湮沒了私人信息。因為人們通常覺得公共信息是天然具有權威的,但實際上,公共信息擁有的強大影響力其實僅僅因為人們假定自己以外的所有人都正在關注這條信息。投資者買股票不是因為相信公司基本面良好,而是他們被告知,所有人都將去買這支股票。

----過去十年,假信息通過財經新聞而被放大。在20世紀80年代,心理學家保羅·安德爾森在麻省理工學院對商業專業的學生做過系列實驗,顯示的結果是,消息數量更多,并不一定使信息變得更好。他把學生分為兩組,第一組只允許了解股價的變動情況。他們可以按照自己意愿買賣股票,但是所能了解的信息僅限于股價的漲跌。第二組不僅可以了解股價,還可以源源不斷獲知似乎跟股票息息相關的財經新聞。結果很出人意料,信息少的第一組買賣股票的效果比第二組好得多。安德爾森解釋說,其原因是新聞報道總是傾向于過多強化消息的重要性,某只股票的下跌被認為是未來市場低迷的信號,而上漲往往被理解為未來將是湛湛晴天。從實驗結果上說,學生對消息反映過敏,因為他們過多在意每則消息的意義,股票買入與拋售比只了解股價變動的學生更加頻繁。

信息泛濫

【信息泛濫】相關文章:

泛濫04-30

泛濫的理想作文04-27

感情泛濫的傷感簽名11-02

泛濫成災的近義詞04-30

在洪水泛濫的日子里作文04-28

形貌修辭泛濫之弊04-28

通俗音樂泛濫的深層原因及其對策05-01

那些蜘蛛網泛濫的年代_800字11-07

矛盾的數據彰顯流動性繼續泛濫04-30

關于溺愛的作文:泛濫的愛會成災(精選28篇)09-25

国产v亚洲v天堂无码网站,综合亚洲欧美日韩一区二区,精品一级毛片A久久久久,欧美一级待黄大片视频
亚洲国产中文在线二区三区 | 日本日本乱码伦视频免费 | 亚洲人成综合小说社区在线 | 天天夜夜综合色鬼久久 | 最新精品国偷自产手机在线 | 视频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