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淺談電子政務外包的模式
從實際狀況上來看,電子政務畢竟是一個非常專業的領域,一個政府部門無論從職能還是體制上,都不可能單獨培養一個隊伍來進行電子政務系統的開發和維護。相反,外包后的政府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到“政務”上,這也是電子政務建設能夠取得預期效果的重要一環。在經歷一段時間頗有炒作意味的喧鬧之后,電子政務工作正逐步走向理性和成熟。全國各地大膽開拓,創造了不少很有參照價值的工作方式和運作模式。其中,政府在電子政務建設中不要大包大攬,而是充分依托社會力量,采取外包的方式強化政企共同參與正越來越多地被電子政務建設者所接受。
合理性的分析
從公共管理的角度來講,電子政務是一項面向社會、造福社會的系統工程,是一種公共責任,理應動員全社會力量來共同完成。具體來說,近幾十年來信息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新技術、新產品、新方案層出不窮,而大部分政府部門又缺乏精通信息技術的專業人員和信息系統建設的實踐經驗,有些時候顯得無所適從。隨著電子政務建設的深入開展,系統建設規模更大、范圍更廣、技術更新,對工作人員的要求也從僅要求技術背景向既懂技術又懂管理的復合型人才過渡,相應的政府部門更顯得難以判斷和選擇,造成了很多問題。
采取外包的設想
電子政務建設應充分發揮市場作用,既實現政府管理水平的跨越式發展,又帶動產業,發揮市場對資源的高效配置作用。大力推行市場化,實現不同角色的精確定位:出資方角色應通過招標確定,賦予特許經營或優惠政策;系統集成方、運行維護方、監理方三個角色應通過公開招投標參與系統建設;政府是制定標準、支付運行維護費或使用費的使用方角色、進行監管的監管方角色。政府部門最好不承擔出資和建設運維等角色,為了有效制衡,出資人和系統承建者最好是不同主體。
新建系統應優先選擇企業出資建設方式,提高效率,保證質量。
應注意的問題
構建“政府搭臺企業唱戲”的局面,首先要求政府理清思路,明白電子政務的發展方向以及一步一步的戰略部署,否則在和企業的合作中只能跟著企業的思維方式去行動,把網絡建設起來,把軟件買走,能不能用得上、用得好則是這以后的事情,企業這么做是符合經濟學原理的,經營行為最終是為了賺取最大的利潤,而政府必須在其中起到掌舵者和導航儀的作用,也只有這樣才能真正贏得企業的尊重。為了做好電子政務,我們需要一個長期的合作伙伴。這就是認真挑選IT承包商的重要意義。
外包的模式
實行總體統籌負責制,對包括電子政務在內的重大信息化應用工程,在招標的基礎上,按市場機制承包給企業來建設、運營,政府負責支付運營維護費用,其他費用在資源、政策外包基礎上支持企業自籌。這一做法有利于政府集中精力做好規劃、提出需求,加強政策貫徹,統一宏觀管理、監控和服務;避免建立龐大的專業隊伍;把技術工作交給專業化公司,把政府從具體的技術工作中解脫出來,使其集中于城市的管理和服務,也有利于資源共享,降低成本。
不久前,北京市首家通過BOO模式建立的街道級政府電子政務工程正式啟動。北京市宣武區廣內街道辦事處與首都信息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就采用該模式合作建設廣內電子政務工程達成一致意見。BOO是建設、擁有、運營(Building、Owning、Operation)的英文縮寫,是一種全新的市場化運作模式。即:由企業投資并承擔工程的設計、建設、運行、維護、培訓等工作;硬件設備及軟件系統的產權歸屬企業;政府部門負責宏觀協調、創建環境、提出需求,每年只需向企業支付系統使用費
[1] [2]
【淺談電子政務外包的模式】相關文章:
淺談文化導入的新模式04-30
淺談歷史教學模式的創新04-29
語文閱讀教學模式淺談04-30
淺談杜郎口教學模式05-01
淺談主動體育教學模式的構建04-29
淺談重建課堂教學模式04-30
大學英語閱讀教學模式淺談04-27
淺談高校鋼琴專業教學模式的構建05-02
淺談營銷外包中EOP的創新與實踐論文04-29
淺談半干旱山區容器育苗造林模式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