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韓國留學申請條件
最近遇到很多大三大四的在校生,在咨詢關于赴韓讀研的問題。那今天就來給大家總結一下韓國留學,讀研的必備條件。韓國留學讀研和國內不同,是申請制的,看得是你歷年的本科成績和語言成績。而國內的研究生與高考類似,有一個很高的門檻擋在前面,使很多學生望而卻步。
第一條肯定是語言能力,這個既是不變硬性要求,但也是軟性的可變要素。為何這么講,因為在讀研究生的時候,韓國很多大學均開設了英文授課專業、GSIS課程等。(今天只說韓語授課的)因此在語言選擇上,不限于韓語一條路子。這是其一,其二的話則是不同學校對于研究生的韓語等級不同,比如慶熙、中央大學的新聞放送專業,想來這兩所學校讀研,你得韓語得有6級,申請的幾率才會比較大。而像理科或設計類專業,大部分學校有4級甚至3級即可。
第二條則是本科在校成績,首先不要有掛科,想申請好學校的話,專業課成績不能太低,保證自己的績點在3.0以上。如果是想跨專業申請,不要跨度太大,相近專業還有希望。因為研究生和本科不同,屬于深造學歷,沒有前面四年的學習鋪墊,就算你能申請成功,恐怕你也會讀不下去。因此考慮轉專業的學生要謹慎。
第三條則是材料方面,全面詳細的學習計劃書和個人介紹是你的門面,這是你在學校教授面前的第一印象。因此,學習計劃書和個人介紹不容小覷。其他的申請材料也一定要盡量全面、完整,按照要求去準備。材料上如果自己做起來比較吃力,可以找學長學姐幫忙,亦或是找專業人士操作,確保萬無一失。
第四方面則是面試,研究生和本科生不同,面試不再單純的只限于你的韓語能力,還要考察你的專業知識。對答如流,自信嚴謹卻又不是風趣,這會增加各位教授對你的好感,從而成功入選。
做到以上4點,則會加大你的研究生申請幾率,每一步都要認真對待。
7月1日上午,遼寧師范大學召開了黨建工作會議,總結了黨的十八大以來學校黨的建設工作取得的重要進展,剖析了學校黨的建設工作存在的突出問題,并對下一階段黨的建設工作作出了具體部署。
遼寧師范大學是遼寧省僅有的4所擁有思想政治教育專業博士授予權的院校之一,記者從會上獲悉,今年暑假,該校馬克思主義學院將正式揭牌,大力推進思想政治課教學方法的改革創新,根據學生的實際需求和不同特征,實施不同的教學計劃方案。創造性地將傳統的一學期一門課一名教師授課的方式改革為幾名教師開設專題講座共同完成的模式,注重整合教學力量,發揮合力效應,針對學生成長中的所思所想解疑釋惑。
今后,遼寧師范大學將堅持“一好雙強”的選拔標準,大力提拔想干事、會干事的基層黨員,同時調動支部書記的工作積極性。把支部書記的工作經歷作為黨政干部選拔任用的工作經歷。自2016年開始,該校將加大黨建經費投入力度,把黨建經費列入學校財務專項預算,每年計劃投入30萬元。
作為師范類院校,該校將嚴守“厚德博學,為人師表”校訓,嚴格實施教師資格準入制度及思想道德考察鑒定工作,對思想道德考核不合格者,不頒發教師資格證書。同時,量化師德評價結果,對有違反師德的教師,實行不良師德“一票否決制”,取消職稱評審、崗位聘用、評優及其他教師活動的資格,情節嚴重者,堅決調離教師崗位。
今天,留學還“劃算”嗎?海歸回來在哪里就業?海歸創業尚安好?……對于想留學的中國學生而言,這些問題一定需要答案。8月16日,以“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為主題的第十屆中國留學人員創新創業論壇在北京召開。本屆論壇由歐美同學會·中國留學人員聯誼會主辦,旨在探索和總結留學人員回國創業創新、拓展發展機遇的新趨勢、新經驗和新成果。論壇上,中國與全球化智庫(CCG)與智聯卓聘聯合發布了《2015年中國海歸就業與創業報告》。本版對報告進行解讀,以為中國準留學生們提供參考!幷
截至2014年,中國留學回國累計總人數已達180.96萬,占出國留學累計總人數的51.4%。海歸人數的增加與我國綜合國力的增強及政府加大吸引人才的力度有關。隨著大批海歸回國發展,他們的就業和創業情況也備受社會各界關注。
為了更好地了解海歸在就業、創業、社會融入等方面的狀況,2015年2月至2015年7月,中國與全球化智庫(CCG)和智聯卓聘合作,共同開展了“2015中國海歸就業創業調查”研究,并發布《2015年中國海歸就業與創業報告》。課題組針對海歸群體開展了網絡調查,此次調查共收到913份問卷。調查對象以80后和90后海歸為主。海歸留學的國家以美國、英國、澳大利亞、法國、加拿大、日本、新加坡、韓國等國家為主。
問:出國“劃算”還是“不劃算”?
答案:超過65%的海歸認為可在5年內收回留學經濟成本
隨著近年來留學人員的快速增長,海歸也日益增多,加上國內高校畢業生數量巨大,全球經濟放緩,海歸群體面臨的就業壓力不斷增大。相比較高的留學成本,留學效益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圍繞留學“劃算”還是“不劃算”的討論成為社會話題。報告顯示,海歸群體中,認為留學“劃算”的占50%,“不劃算”的占20.2%,“說不清”和“不方便回答”的分別占22.1%和7.7%。
超過65%的海歸認為可在5年內收回留學經濟成本。認為3至5年收回經濟成本的人數最多,占比為35.9%,5至10年和1至3年的分別占24.1%、22.5%,10年以上的占比10.3%,一年以內的僅占7.2%。出國成本的收回時間與海歸人員的個人能力、就業單位性質、個人所在的崗位、工作經驗等因素密切相關。
中國與全球化智庫副秘書長苗綠表示,出國留學獲得的提升主要體現在國際化視野、外語能力、獨立思考能力、生活適應能力等方面,認可度分別為78.7%、78.3%、71.3%和68.9%。專業知識與技能、人際溝通能力的占比也均超過50%,相對而言,創新能力和擴大人脈網絡的比例較低,分別為39.4%和34.2%。
“超過八成的海歸回國后都能實現再融入!眻蟾嬷赋,漸漸地融入是主要類型,占54.4%,較快地融入占32.7%。一直很難融入的占12.9%,與2013年的調查結果“半數以上的海歸一直難以融入國內環境”相比,海歸的社會融入得到了極大的改善。
問:海歸就業扎堆哪里?
答案:一線城市和省會是最愛,民營和外資企業最集中
“海歸就業地區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一線城市和省會。中部和西部城市,尤其是成都、西安、武漢等地對海歸的吸引力有所增加!眻蟾骘@示,海歸就業的單位類型呈現多樣化,但主要集中在民營企業和外資企業。
數據表明,36.1%的海歸在本土民營企業,26.7%的海歸在外資企業,13.5%的海歸在國有企業,8.9%的海歸在事業單位,在政府部門和海歸創業民營企業的各占2.7%。海歸就職的企業以500人以上的中型到大型企業為主,有31.2%的海歸就職于1000人以上規模的企業,45.3%的海歸就職于500人以上規模的企業。
在海歸就業的前十大產業中,金融業最多,為14.3%,貿易類、房地產類、互聯網分別占7.2%、6.9%和5.5%。新一代信息技術、文化創意產業等產業占比較小。
具體到工作崗位上,選擇銷售、市場的海歸最多,占29.6%,選擇生產類、研發、行政工作、人力資源和財務管理的海歸分別占11.8%、12.9%、10.9%、8.3%和10.1%。
智聯集團首席執行官、智聯卓聘創始人郭盛指出,從調研報告來看,海歸的就業形勢整體比較樂觀,有經驗的海歸最值錢,但仍有80%的海歸認為現有薪資水平低于預期。
問:海歸的就業優勢尚存否?
答案:語言和溝通能力是主要優勢,國內關系網絡斷裂是劣勢
報告發現,海歸認為其留學的優勢主要體現在語言、溝通能力等方面,分別有64.3%和51.7%的海歸認為自己在這兩方面具有優勢。分別有50.1%和48.8%的海歸認為自己在專業技能和創新能力方面具有優勢。另外,38.6%認為在自我推介能力方面占優勢。僅15%的海歸認為自己在人脈網絡方面占優勢。
在社會關系網絡、求職時間、專業技能等方面,海歸存在短板。海歸的就業劣勢主要體現在“國內的關系網絡因在國外上學而斷裂”,有47%的學生認為自身存在這一劣勢。29.7%認為海歸“專業技能與國內名校學生相比優勢不明顯”。27.7%的海歸認為,自身喪失“掛職鍛煉機會,難以到政府部門工作”。認為“回國時間晚,趕不上國內招聘會”、“所學專業國內沒有需求,國外實習經歷不被認可”的海歸,占比分別為26.7%和24.8%。還有12.4%的海歸認為自己“語言能力與國內名校學生相比優勢不明顯”。
值得注意的是,海歸的工作滿意度偏低,雖然有36.4%的海歸選擇滿意,但有46.4%的海歸對目前的工作不滿意,選擇非常滿意的僅有1.2%。
問:海歸創業可安好?
答案:半數創業企業在5年內開始盈利
“海歸選擇創業城市的考慮因素多元化,創業領域集中在高新技術和現代服務業!眻蟾嬷赋,海歸創業的城市呈現出分散化趨勢,不再高度集中于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逐步擴大到東部沿海二三線城市以及中西部地區。
具體到創業領域,海歸創業主要集中在新生物工程類、新一代信息技術、貿易類、高端裝備制造、文化創意產業、其他服務業、節能環保等幾個領域,占比分別為18.6%、13.6%、13.6%、10.2%、8.5%和8.5%。
海歸回國創業主要是看重國內創業環境好和國內發展潛力大,這與我國倡導創新創業,實行創新創業扶持政策密不可分。此外,方便與家人團聚也成為影響海歸回國創業的重要因素。然而,持有專利技術,相關領域國內市場前景好,其他如居住地等因素對該行為的影響不大。
在接受調查的樣本中,3年內開始盈利的企業達37%,3至5年開始盈利的占14%,5至10年開始盈利的企業為5%,比例相對較小。此外,44%的創業企業尚未開始盈利。
很多創業者創業資金的來源是個人存款,比例高達66.7%,其次是向朋友親戚借款,為25%,而來自銀行貸款、國內風險投資、國內企業入股等金融渠道所得資金的比例較低。值得注意的是,在海歸創業的資金來源中,基本沒有國外風險投資和國外企業入股。
在創業階段,海歸創業者最需要獲得關于市場開拓、金融服務、創業場所提供等方面的幫助。海歸創業政策需求方面,海歸創業者更希望政府能夠解決科研資金申請過程限制較多、加大科研資金支持力度、政策落實等問題。也有創業者表示,政府應該在購買時優先選擇海歸創業企業的高新技術及產品。約41.7%的人則表示,國家的政策很好,但在執行過程中需要貫徹落實。
“中國綜合國力的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競爭,海歸群體是中國最好的人才庫,中國的海歸政策還可以進一步改善和提升,中國需要完善相關政策,讓更多的海歸安心回國創業,加強創新的力度!敝袊c全球化智庫主任王輝耀總結表示。
海歸創業大家說
易珉(香港鐵路中國事務首席執行官):
關于創業,我的人生經驗有三個:第一,用最少的語言傳遞最多的信息。第二,有人群的地方說話聲音不要大,因為最有影響力的聲音是最小的。第三,讓自己發出有影響的聲音,一定要短,而且一定要遵守規則。今年,創新創業一直特別火。領導并不是讓每個人都形式主義地去創業。真正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在于改變和激勵。這一次改革意味著重新出發,一定要有一批人像上一次改革那樣具有創業和創新精神。這種精神不在于你在崗位上工作還是在自己公司工作,因為形式主義的創業害人。真正的創業和創新恐怕是民族精神的改變。
李曙光(中國政法大學研究生院常務副院長):
中國的整個法制環境在不斷進步,雖然存在問題,但很多基本法規都有,例如創業創新的公司法、證券法、合同法、物權法,應該說這些法律對海歸創業創新打下了很好的制度基礎。絕大多數海歸創業遇到最大的法律問題,一是產權糾紛,二是知識產權保護。目前,國內整個市場競爭環境中,山寨產品特別多,整個社會誠信系統需要建立。
周成剛(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高級副總裁):
我有幾點看法:第一,我特別鼓勵和希望海歸創業,但我不鼓勵所有人都去創業,因為并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創業。為了創業而創業,為了當首席執行官(CEO)而當首席執行官,這其實是一種誤導。第二,創新不一定要在互聯網領域。第三,海歸回來創業一定要將世界和中國結合。只有將中國的文化和世界的理念結合,將中國的政策和世界的先進潮流結合,海歸才能成為真正的復合型人才,創業成功概率才會更高。
(黃金魯克 輯自第十屆中國留學人員創新創業論壇)
【研究生韓國留學申請條件】相關文章:
研究生留學韓國的申請條件05-02
關于韓國研究生留學的申請條件05-01
韓國留學的申請條件05-02
韓國留學具體的申請條件05-02
韓國留學的申請條件及優勢05-01
赴韓國留學的申請條件05-02
關于韓國留學的申請條件05-02
韓國留學研究生的申請基本條件05-02
韓國留學條件大專怎么申請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