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高考不同 分步驟漸進的美國大學申報方式
中美高中畢業生經受的不同壓力
進入六月,中國的高中生們,尤其是高三畢業班學生,多數已經無心過什么“六一兒童節”。除了逐漸長大的少年族不太在乎小孩子的把戲之外,主要是因為期末將近,考試負擔重大。特別是面臨那將決定人生命運的“高考”,怎能不令考生們緊張萬分?連家長、親友、老師、學校、整個社會…….在這 · 日本留學招生計劃 100%保證簽證 · 出國留學第一論壇 · 專家在線留學咨詢 六月初的日子里,都生活在高考的壓力下,全國似乎都總動員,為了高考而瘋狂。
與此同時,在太平洋的彼岸,美國的高中生們,尤其是十二年級畢業班學生,也有著另外一番瘋狂。期末將臨,學生們已經期盼著暑假的放松,但還得完成學業課程和期末考試。與中國的高三期末的繁忙緊張相反,美國的高中畢業生此時已經悠哉悠哉。該申請大學的,早就收到錄取通知;該完成的高中課程,都已經結束,甚至期末考試都比其他年級早進行完畢或免除了。再也沒有什么考試、升學的壓力,但此時他們也很忙碌很瘋狂,那是為了參加畢業舞會、畢業典禮,興高采烈地縱情享受中學青春年華的最后時光。
中國的高中畢業生和家長們沒準都羨慕美國孩子們的快樂時光,但實際上,各國的教學體制雖有差異,但青少年要學到知識獲得好成績都得付出努力勤奮學習,只不過緊張時期的早晚不同,壓力的形式不同而已。
我的很多同齡朋友同學同事們的子女們歲數也差不多大,都在最近幾年間先后高中畢業進入大學。無論住在中國還是移居海外不同國家,家長們也都得跟著孩子們經歷申請大學的全過程,有焦慮、有壓力、有挑戰,也有精彩、有快樂、有喜悅。與大家分享這些經歷,可以看出各國教育理念的差別對高校升學制度的影響。
幾年前,我的女兒在美國申報大學并被她最向往的常春藤大學錄取,她歡天喜地從高中畢業后,暑假跟著我回中國探親度假。那時國內的同齡考生們剛經歷高考脫了一層皮,正如熱鍋上的螞蟻般等待錄取消息。一些有孩子參加高考的朋友們,羨慕地對我和女兒說:“還是在美國好,輕輕松松就上大學了。”可我女兒在了解了中國高考過程后,卻說:“不就是集中考上幾天試嗎?我倒寧可用這種一下子能完成的方式,比在美國為了申請大學要折騰一兩年強。”女兒是深有體會,現在她回想當時申報大學過程,雖然有興奮新鮮,但也有重壓下噩夢般的感覺,說明在美國想上大學也不輕松。
在中國考大學,雖然因為競爭激烈壓力大,但過程很簡單,時間也集中。在六月參加全國統一高考,這一錘子買賣砸下去之后,就聽天由命了。考卷判分、根據考分報志愿、各高校錄取等,都緊鑼密鼓地在暑假這一兩個月內完成。秋季一開學,接到錄取通知的大學新生們就入學了。
在美國卻不叫“考”大學,因為不是靠一次性考試就能決定金榜題名與否,而是要一步一步地完成很多道手續。別以為這很輕松,當我把美國高中生申請大學的全部過程向中國的親友們解說后,他們都說“確實是夠繁瑣的,孩子們能經過這些也真夠不容易的”!我在此把美國申請大學的錄取標準和例行程序簡敘如下。
多方面考量的美國大學錄取標準
先說錄取標準。美國雖然大學入學率比較高,但要想上好大學也競爭激烈。我曾經給一些華人社團和中文學校的家長做過講座,在分析美國大學如何錄取學生時,列出過一張表格。頂尖大學尤其要綜合考量學生的學業成績、才藝特長、以及社區服務等表現,相當于中國所說的“德智體全面發展”。美國學校從小學到高中的年級是連續排列的,通常小學一至五年級,初中六至八年級,高中九至十二年級。學生在高中四年的學習成績和各方面的表現都要作為大學錄取的參考指標。
學生的學業成績包括:1,高中四年中的平時在校平均成績(GPA),通常最高分是4分,當然平均分越高越好。2,具有挑戰性的高級課程成績,如AP“大學先修課程”,即在高中提前修的大學課程,也有全國統一考試測試此類課程的成績。3,標準考試成績,美國沒有那種畢業時一次性的高考,但也有供高校錄取參照的全國統一標準評估考試——SAT。又分為SAT1和SAT2。SAT1目前是在一天三四個小時內考三部分:數學、閱讀(詞匯)、寫作,也就是主科的語文和數學,每部分滿分是800分,總分供2400分。美國大學錄取時通常都要求報名者的SAT1成績。而SAT2是分科進行的副科考試,科目繁多,如物理、化學、生物、數學(SAT1的更專)、歷史、地理、各類外語等,每一門單獨報考,滿分為800。各大學根據學生申報的專業要求提供三門左右SAT2成績,比如學理工的側重數理化,學文的則參考文史類成績。SAT考試如同“托福”,每年度從10月到6月有很多次考試機會,通常都在星期六利用一些考點學校舉行,考生可以報名選在任何合適的時間前去應考。考試中心可以將成績直接報告給考生想申請的幾所大學。
美國越是頂尖名校越號稱是培養“領袖人才”,而不是造就“書呆子”的,因此他們在錄取考生時,并不是光看其學業成績。哈佛大學等一流大學,每年都會將若干SAT考滿分的報名者拒之門外,卻接受不少考分低一二百分的學生,因為這些學生在其他方面展露了能力才華。
在評估學生的才藝特長時,最受青睞的是體育特長。眾所周知,美國是個體育大國,美國人普遍熱愛運動,學校也一貫鼓勵學生在體育方面發展。名牌大學如果沒有在體育競賽中能獲勝的校運動隊,可是丟臉的事。因此對體育人才,會降低對其學業成績的要求,甚至頒發優厚的體育獎學金吸引他們前來。所謂“體育人才”不是說玩過一些體育項目就能算數的,通常必須是拿過一定的比賽名次,或者是校隊的主力,而這校隊水平還不能太差。我女兒同級的一個美國女生報名哈佛大學早申請,被順利錄取,除了她的成績不錯之外,還因為她是校女排主力,而該校女排則是全州冠軍。此外,藝術、表演等方面的特長也獲得認可。但這也不是指你學過幾年繪畫或彈過一陣鋼琴就行的,而需要遞交高水準作品和獲獎信息。
學生的“社區服務業績”也是一項重要衡量條件,包括當志愿者為社會貢獻、參與校內外社團組織、或領導組織過某些活動等,因為這些體現了學生是否具有領袖能力、奉獻精神、助人為樂的品德等,相當于中國的“思想覺悟”、“做好事”之類。一些到美國不久的中國家長和學生往往忽視這一點,還是按中國慣例把精力全放在學習上,導致很多高分華人學生未能進入理想的頂尖大學。
分步驟漸進的美國大學申報方式
了解了美國大學的多方面錄取標準,就知道想進好大學不能光作單一準備。通常,學生進入高中(九年級)就要合理安排,除了保持成績優良外,同時要參與社會活動以積累社區服務信用。不少學生到申報大學時已經累計了數百小時的義務服務紀錄,這可不是臨時抱佛腳能突擊出來的。具備體育才藝特長更非一日之功。這些德智體的全面素質,全靠多年的積累培養。
學生們一升入十一年級(相當于中國的高二),就要真正進入申請大學程序了。通常,這一學年中最重要的是要完成SAT的多門考試。(有些家長在孩子剛進高中時就催他們去考SAT,其實這是沒有必要的浪費。雖然每名考生可以考任意多次,從中選最高成績,但過早考試因為課沒修夠,可能分數不太高,這類記錄對將來的錄取反而不利,何必提早浪費精力與報名費呢?)與此同時,學生和家長們還要對各類大學情況做些調研,如查詢各校網站、參加大學舉辦的介紹會、利用周末和假期參觀校園等,以便對想要申報的學校有些感性認識,不至于盲目報名。
美國申報大學的切實程序從學生一進入高中的最后一年(相當于中國的高三)就開始了。很多大學都接受“提早申請”,有的叫作“早決定”(Early Decision),有的叫作“早行動”(Early Action)。每名學生只能選擇一所大學提前申請,在11月5日之前要把所有申請表格、升學作文、成績單、推薦信等都郵寄或電傳給該校。一般在12月中旬就會接到早申請的學校錄取與否的通知。值得注意的是,“早決定”的學校一旦錄取你,你就必須上該校。而被“早行動”學校錄取后,學生還有權選擇去或不去。因此這類早申請的學校,必須是學生真正向往的,不然反而會限制了選擇性。大部分學生并不進行早申請,有的是尚未有心儀的大學,有的不想在一棵樹上吊死,也有的覺得自己成績一般參加普通報名即可。普通報名時可以申報多所大學,各校的截止期不大相同,通常在12月底前后。報名者和早報名未取或選擇不去者,都要按時遞交申請表和一應資料。
這高中最后一年從9月到12月底對是相當繁忙的,學生們一面要完成日常學業,還要繼續考幾門SAT;一面要著手申請程序。因為每人都會申請若干所大學,而不同學校各有申請表格并要求不同的命題作文,這填表和寫升學作文的工作量相當大,還要找老師或其他人士寫推薦信、準備簡歷與作品等等。有人以為要進好大學得多報幾所碰運氣,但報得太多不僅多交報名費,還得多花很多精力去填表寫作文,因此要有個限度,一般建議報七所左右,太多了則勞民傷財。
這些申報過程都要靠孩子自己完成,家長幫不上什么忙。在這幾個月里,高中生們很辛苦,常常廢寢忘食。申請表交出后,還要準備應付一些大學的面試。來年4月間,就會陸續收到錄取與否的通知書。當有同時申請的多所大學都錄取時,學生要決定到底去哪一所,并及時給學校回信,要是忘記按時回信被取消資格可就慘了。
國情不同各取所需
知道了美國申請大學的過程,就明白為何不應叫“考”大學,因為考試在這過程中所占的比例和時間很有限。美國的學校教學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這種教育理念也體現在申請大學的過程中。
通過自己的孩子申請大學的過程,我發現這其實也是對高中生的一次極好鍛煉,逼著他們學會合理安排時間、按期完成計劃、制定申報方針、做出選擇決定等,這些都是在將來的人生中用得著的技能。十七八歲的年齡,正是青春期的尾聲,少年們在這自己的人生重大關頭作一番努力,有利于他們的成熟。這也是對孩子個性與家長育兒方式的考驗。那些平時就善于制定計劃安排時間的學生,此時駕輕就熟,井井有條,事半功倍。而那些缺乏此類能力者,就可能抓瞎,但硬著頭皮經過這一遭也會長進不少。有些孩子如果此時還得依靠家長做決定選志愿,或者過分順從家長的意志,那可不見得是好事。不過,在美國長大的孩子獨立性比較強,我遇到的大多數孩子都是很有主見地自己完成申報大學程序的。
相比之下,中國采取的是應試教育,考試成績幾乎是唯一標準,憑考分一刀切來進行高效錄取。這或許是中國傳統科舉制的延續,不僅大陸,臺灣、香港等地也都采取這種考試擇優制度。也是“學而優則仕”教育理念的體現吧。因此考生的壓力全在“高考”上,萬一考砸了,以前學習成績再好也沒用,至于其他能力,只能在高分基礎上稍微錦上添花而已。
我當年上高中時的班主任老師,后來擔任北京一家著名重點高中的校長,曾經出訪過歐美,對東西方教育制度頗有見解。我與他談到中美兩國不同的高校報考方式時,他認為美國的全方位評估方法比較科學,如此選拔出的是真人才,很值得借鑒。然而,在目前中國的國情下,卻很難全面效仿。不然的話,難免靠關系走后門。因此,如今中國不得不依然采用考分衡量的“硬指標”。
中國目前的學校教育比較單純,還是以課堂學習為主,學生們從小善于應付考試,卻不大具備其他能力,要是讓他們經歷美國這樣繁復的申報程序,興許比上考場還難以招架。因此想改變高考制度,也不是一時半會兒能搞定的。
美國過分強調自由自愿,其申請方式也會造成很大的人力物力浪費。比如不規定申請學校的數量限制,尤其目前很多學校采取網上填表免收報名費,學生們恨不得報無限多所,這增加了各學校重復審核的工作量。有的學生同時被十多所大學錄取,還是只能選擇一所去上,讓其他學校白耽誤工夫,還占了他人可能被錄取的名額。這種重復勞動要是移植到人口眾多的中國,那引起的混亂也難以想象。
總之,任何體制都沒有絕對的優或劣,只能因地制宜與時俱進來調整,以適應時代的發展。那么,在六月里進入高考戰場受煎熬的中國考生們,也不必羨慕美國高中畢業生此時的輕松愉快。別忘了,人家之前已經為了上大學忙乎了快兩年呢!
【高考不同 分步驟漸進的美國大學申報方式】相關文章:
不同的方式作文07-18
不同的教育方式04-27
高考語文不同題型拿分方案04-30
高考后美國本科留學 可以選擇哪些方式?04-29
不同季節選擇不同喂養方式05-01
不同方式的愛作文06-02
股權方式融資方案步驟04-30
高考遇到留學 美國哪些大學會參考高考成績04-28
漸進04-30
不同的方式,相同的愛_600字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