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身份阻礙留學生在美創業
不久前我在紐約舉行的“中國留學生創業之夜”活動上遇到了哈佛大學建筑系的崔錚,他即將畢業告別校園,正躊躇滿志準備大展宏圖。他告訴我他想留在美國做自己的公司,不是簡單的建筑設計,而是利用互聯網優勢把建筑設計的相關資源集中在一起,搭建出一個能讓更多同行受益的平臺。崔錚講話語氣平和不溫不火,但提到創業他眼里閃著一種靈動的光,讓人一下子就可以明白無誤的感受到他心里的激情。
那天到場的很多留學生都有類似的想法。美國是個鼓勵創業的國家,成熟的資本市場加上開放包容不拘一格的大環境,給創業者提供了養分十足的的土壤。而移民群體本身又蘊含著創業的無限潛能——但凡背井離鄉長途跋涉來到這塊機會之地的人,誰不是想卷起袖子做出一番事業呢?根據由前紐約市長彭博和媒體大亨默多克創辦的“新美國經濟聯合會”在2012年發布的一份報告,1996年到2011年間在美國的移民創業率增長了50%,而本土出生的美國人創業率卻下降了10%。2011年中每10萬移民每月創辦新企業達550家,而本土出生的美國人只有270家。2006年,移民創建企業在全美新創企業中僅占15%,到2011年這一比例已經達到了28%,而這一年移民人口占美國總人口的比例只有12.9%。
年輕的大學生更是創業先鋒,美國大學生的創業率高達20%-30%,遠遠高于中國同齡人。中國留學生中創業已經成了潮流,這次“中國留學生創業之夜”的組織者創業時光聯盟其實原本是一些立志創業的中國留學生私下交流經驗的小圈子,因為需求強烈,才在最近發展成了正式為留學生創業提供咨詢的非謀利組織。
但移民很多是有綠卡的,大學生很多是美國公民,處于這兩個圈子交集里的中國留學生要想在美國創業并不容易。就算他們既有熱情又有資金,也只是萬事具備還欠東風,如果沒法得到美國的有效身份,就如等不來東風一樣,一切都是白搭。
按照目前的相關政策,崔錚現在可以從學生身份轉換成為期一年的OPT實習身份,一年之后,他必須和成千上萬想在美國留下來的中國留學生以及來自其他國家的外國留學生一起爭搶數額有限的H1B工作簽證。H1B原本只能由美國雇主替自己招來的外國員工申請,2011年起,美國政府為了鼓勵移民創業,允許移民自己開設公司后為自己申請H1B,這項改變給留學生創業帶來了些許春風。可是H1B簽證每年只有總共85000個名額,4月1日開放申請。在過去十年里,有五年名額都是在一周之內爆滿,誰走誰留只能通過抽簽決定。
今年超過23萬人在名額開放第一周提交了申請,比去年幾乎翻倍,抽簽四月中剛剛結束,現在正是申請者們幾家歡樂幾家愁的時候。不過這場被稱為有史以來最慘烈的H1B之爭,可能還是慘不過明年,據估計屆時申請人將有超過35萬。這就是為什么談到理想該如何去實現時,崔錚眼里的光就暗淡下來了。事實上那天參加活動的大多數人都有同樣的擔心,創業時光的創辦人李琛說,在美國影響中國留學生創業的最大因素就是身份問題。
不過那天的活動上還有一位嘉賓,中國駐紐約總領館教育組領事傅博。她向留學生介紹了正在進行的“春暉杯”海外留學人員創業大賽的報名情況。這個由中國教育部和科技部在2006年開始創辦的活動,至今已經舉行了九屆,1600多個海外留學人員的創業計劃從中脫穎而出,其中300多個已經在中國國內落地。獲勝項目將從中國人民政府得到的從財力到人力的慷慨支持讓很多在場的留學生動了心,不少人說他們愿意考慮回國創業,很多人說如果抽不到H1B就一定會回國創業。
其實這種情況“新美國經濟聯合會”早就預料到了,該組織2012年發布的另一份報告中指出:“美國曾經是懷有創業夢想的年輕人第一也是唯一的選擇,現在他們開始把目光投向中國、印度、巴西和新加坡,這些國家不僅有廣闊的市場、機會和良好的創業氣氛,更有不遺余力招攬這些創業者的政府。”
這份報告建議美國開設的移民投資者專用簽證現在已隨著這個國家的全方位移民改革計劃一起止步不前,而增加H1B簽證的名額也必須經國會通過,并非易事。像彭博和默多克這樣的聰明人正為美國流失移民創業者而急得團團轉的時候,中國在中美這場人力資源競爭中已經后發制人占到上風了。
【身份阻礙留學生在美創業】相關文章:
中國留學生在美創業有作為05-05
年輕的留學生在美創業更熱衷虛擬產業05-05
互惠生在德國的留學優勢05-02
北京留學生辭去獎金50萬的工作在美創業05-05
在美留學轉學的技巧05-02
中國女留學生在歐創業5年賺了上千萬04-28
阻礙04-29
一位中國留學生在東京的創業史04-28
留學生在韓國打工的生活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