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教案

時間:2023-03-10 08:56:46 小學語文教案 我要投稿

【必備】小學語文教案合集六篇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梁。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語文教案6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必備】小學語文教案合集六篇

小學語文教案 篇1

  教學要求

  1、認識生字,會寫“我會寫’中的生字,認識一個新部首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重難點

  3、認識生字,會寫“我會寫”中的生字,認識一個新部首

  4、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方法:講練法 討論法

  教具:小黑板卡片

  教學課時:二課時

  課型:新授

  第一課時

  課題:諾亞方舟

  教學目標

  1.認識生字,會寫“我會寫”中的生字,認識一個新部首

  2.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識生字,會寫“我會寫”中的.生字,認識一個新部首

  教學難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方法:講練法討論法

  教具:小黑板卡片

  課型:新授

  教學過程

一、由想象及語訓導入

  師在說出像船的基礎上,由“船”導入“方舟”,最后導出課題:諾亞方舟

  二、初讀課文,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1、自由讀課文,畫出生字詞

  2、自由交流后,回答以下幾個問題

  (1) 誰建造了諾亞舟?

  (2) 諾亞為什么要建造成方舟?

  (3) 諾亞方舟的作用?

  三、學習生字,再讀課文

  1、出示要求認讀的生字詞,學生自由讀。

  淹沒 地勢

  2、出示帶有這些生字詞的句子進行朗讀,要求讀得正確流利。

  (1) 大水淹沒了村莊和農田,淹沒了城堡和關塞

  (2) 人們紛紛向聲勢高的地方逃命。

  四、指導書寫

  五、作業

  l、抄寫生字

  2、積累自己喜歡的詞語。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能敘述課文的故事

  教學重點:識生字,會寫“我會寫”中的生字,認識一個新部首

  教學難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方法:講練法 討論法.

  教具:小黑板卡片

  課型:新授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學生匯報自己積累的詞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二、鞏固理解課文內容

  三、故事比賽

  評選最佳小故事能手

  四、教師小結,布置作業

  板書設計

  諾亞方舟

  水淹沒了村莊和農田 諾亞 造方舟 鴿子帶來水退的消息

  放動物、植物種子 (象征和平與希望)

  儲備食品

  教學反思:

小學語文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懂得雪被太陽曬了要融化的自然知識,初步培養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情趣。

  2.學會本課7個生字;掌握偏旁“雨”(雨字頭)”!坝帧保ㄓ肿峙裕焕斫狻伴T前、看著家、找”等詞的意思。

  3.學會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學會本課7個生字,能熟讀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用擬人寫法的句子的意思,讀準多音字“看”,理解“看家”的意思。

  課時安排:3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初讀課文,學習課文第1句。

  2.學會生字“雪”,認識新偏旁雨字頭。

  教學過程:

  一、看圖說話,揭示課題

  1、出示投影,看圖說話。

  圖上畫的是什么季節?你是怎么知道的?按“從上到下”的`順序說說圖上的景色。指“雪人”問:這是什么?他的樣子像個小孩子,所以課文里叫他“娃娃”。

  2、出示課題,學習“雪”,認識“雨”(雨字頭),讀準“雪”字的音。讀題,注意“娃娃”的第二個“娃”讀輕聲。

  二、聽錄音讀課文,想一想:課文中的“我”是指誰?課文主要寫了什么?數一數有幾句話?

  三、自學課文,要求邊讀文邊學字。方法:看拼音,讀準音;讀課文,想想字義。

  四、檢查自學,學習字詞

  1、示卡讀生字。注音正音,尤其是“找、看、著”。

  2、讀帶讀字、詞:下雪啦、堆、抱走。

  3、讀準多音字“看”:找一找課文中“看”讀什么?練習根據詞語選讀音:看見(kānkàn)看著家(kānkàn)

  4、分句讀文,注意正音。

  五、學習課文第一句話

  1、指名讀第一句。

  2、想一想,什么時候才有雪娃娃?

  3、下雪了,你們高興嗎?丁丁高興嗎?(從哪里知道?)他為什么高興?

  4、指導朗讀第1句:“下雪啦,下雪啦”要用喜悅的語氣朗讀,近乎叫喊,速度稍炔點。

  5、有感情朗讀這句話。

  6、句式訓練,出示:下雪啦。要求學生按課文內容補充完整。

  六、鞏固生字,指導書寫。

  1、讀生字及新學的偏旁。

  2、啟發學生記字形。

  3、指導書寫:雪。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課文第H句,使學生懂得雪被太陽曬了要融化的道理。

  2.學會6個生字。理解“看著家、找”等詞的意思。

  教學過程:

  一、復習檢查。

  1、認讀生字開小火車讀,練習用“雪”口頭擴詞。

  2、練習課后1:讀一讀,連一連。

  3、朗讀第一句話。

  二、學習課文第2、3兩句話。

  1、自己讀這兩句話。想一想:讀了這兩句話,知道了什么?

  2、交流反饋。

  3、看投影2,想一想,丁丁上學時會對娃娃怎么說?雪娃娃又會怎么說?

  4、讀第2句話,練習用“誰干什么去”的句式說話。

  5、引讀第3句話,看投影片3。

  6、指導朗讀第2、3句話。第2句話要用天真高興的語氣來讀,第3句要讀出驚奇、著急的語氣。

  7、試讀第2、3句話。(自由讀、指讀、齊讀)

  三、學習課文第4句話。

  1、輕聲讀這句話,思考:娃娃到哪兒去啦?

  2、討論:雪娃娃哪兒去啦?雪娃娃真的讓太陽公公抱走了嗎?看投影片2,說說雪在太陽照射下怎么樣了?懂得雪在太陽照射下會融化的道理。

  3、找一找,這句話中哪個詞寫得特別好?用——劃出來,說一說,為什么“抱”用得好?(理解擬人寫法)

  4、指導朗讀第4句。用神秘而喜悅的語氣讀課文第4句話。

  四、模仿錄音讀全文。

  五、復習鞏固,指導書寫。

  1、小結本節課學習的內容。

  2、讀生字、詞。

  3、啟發學生記字形。

  4、找出自己認為最難寫或最容易寫錯的字書空,有困難的學生可請教老師或同學。

  5、書寫指導:找、對、陽、太。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1.初步培養學生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情趣。

  2.學會正確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過程:

  一、復習檢查。

  1、讀生字;用“著、回、對、太、陽”口頭擴詞。

  2、課后習題3,比一比,再組詞:

  我()大()回()

  找()大()同()

  二、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1、聽錄音感受。

  2、自由練讀課文。

  3、同桌對讀課文。

  4、指名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5、指導背誦課文:

  ①指導學生找出每句話中的關鍵詞:第一句抓“堆”字,第二句抓“看”字,第三句抓“找”字,第四句抓“抱”字。

 、诟髯栽嚤场

  ③老師引背。

 、苤该痴b。

 、菁w背誦。

 、蘧毩暭磁d表演:先自由配動作演,再請好的學生上臺演。

  三、指導課堂練習。

  1、理解作業本第二題,看懂三幅圖。

  2、找一找,上圖和下圖的人一一對應。

  3、用“誰到什么地方去干什么”的句式各說一旬話。

小學語文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這篇了讀課文真實地記錄了作者為證實蜜蜂有沒有辨認方向的能力而進行的一次試驗過程,表明了作者嚴謹的科學態度和求實的科學作風,字里行間充滿了對生命段愛和對自然萬物的贊美之情。

  教學目標

  默讀課文。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了解作者做試驗的原因、試驗的過程和結果。學習作者觀察、思考和試驗的方法,感受嚴謹的科學態度和求實的科學作風。

  教學重點難點

  作者試驗過程中的.觀察和思考,理解課文的敘述順序。

  教學構想

  引導學生談談從作者的做法里,自己受到啟示。鼓勵學生表達自己真實的感受。

  教學準備

  課前,學生查閱有關蜜蜂的資料。

  教學時間 一課時

  學生學習過程

  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1 板書課題。看了這個題目,你們想提出哪些問題?(學生各自發表各自的想法。)

  2 讀讀課文前的閱讀提示,作者提出了一個關于蜜蜂的什么問題,讓我們讀讀閱讀提示。

  二、自讀課文,合作探究。

  1 自讀課文,一邊讀一邊思考閱讀提示出的問題,把有關的閱讀語句畫出來。

  2 自由組合或小組合作探究,了解作者試驗的經過。

 。1)把捉來的蜜蜂放在一個袋子里。

  (2)在捉來的蜜蜂的背上做白色的記號。

 。3)在兩里遠的地方放飛。

 。4)檢查蜂巢。

  三、學生交流,教師點撥。

  1 學生就學習小組中討論的結果進行交流,并提出各自不同的觀點及依據。

  2 從作者的做法里,你有什么發現或感受呢?

  (1)勇于探索的精神)文中哪些地方給了你這么深的感觸呢?

 。2)對問題考慮得很周密)具體表現在文中的哪些地方?

 。3)對蜜蜂的喜愛之情)找一找,讀一讀,想一想。先讀給同位聽,讀時教師適機調撥,體會作者對蜜蜂的喜愛之情。

  3 課文中哪些語句是寫試驗結果的?指名朗讀。對“本能”一詞是怎么理解的,能舉些例子說說嗎?

  四、歸納小結。

  1 再讀課文,整體感悟。

  2 談談你談了這篇課文后受到什么啟發?

  作業設計

  你熟悉哪一種小動物,它有什么習性?做個小試驗來證實。驗證過程要做到多觀察、多思考。

小學語文教案 篇4

  教案示例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8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學習作者觀察、寫景的方法,領略鏡泊湖的奇妙景色,獲得美的享受。

  4.了解鏡泊湖奇觀“奇”在哪里,了解吊水樓瀑布和地下森林形成的原因,增長自然常識。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導語:我國地域廣闊,有無數的名勝美景,在我國東北的黑龍江省寧安縣境內有一處令人向往的湖泊——鏡泊湖,被譽為“北方的西湖”。

  2.教師板書課題,學生齊讀課題,注意讀準泊(pō)字的讀音。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為什么要把這個美麗的湖泊命名為“鏡泊湖”呢?讓我們來讀讀課文,在課文中找找原因。讀課文時要注意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

  2.學生自由讀課文,教師巡回指導,提醒學生注意讀書的姿勢。

  3.圍繞問題,組織課堂交流。學生可能會有這樣幾種說法:

  (1)傳說鏡泊湖是寶鏡從天上掉下來變成的。

  ——引導學生朗讀相關的課文,指導讀準“消災弭(mǐ)禍(hu)”“天庭(tíng)”;理解詞語“消災弭禍”。

 。2)鏡泊湖湖面水平如鏡。

  ——引導學生朗讀相關的課文,讀準字音“倒(dào)”理解詞語“聳峙”。

  三、再讀課文,聚焦形象

  1.導語:“鏡泊湖”一個名字就那樣神奇,鏡泊湖的景色就更加神奇美妙了,課文上說鏡泊湖的景色是——奇觀。

  齊讀:奇觀。理解“奇觀”的意思。

  2.鏡泊湖奇觀到底奇在何處呢?讓我們再來認真地讀讀課文,邊讀邊想邊在課文中做好標記。

  3.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做標記。

  4.組織課堂交流,一般學生會有這樣幾種觀點:

  (1)奇在鏡泊湖邊和湖中的峰巒。

  (2)奇在吊水樓瀑布。

  (3)奇在地下森林。

  四、精讀課文,想象品味

  1.分組研讀,協作討論。

  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和喜好,自愿組織學習小組,研究鏡泊湖景色的神奇之處。要求學生找到有關的句子,讀讀想想從什么地方可以發現神奇,為什么?教師巡回指導,隨機參與學生的討論。

  2.課堂交流,匯報成果。

  學生按小組匯報研讀討論成果,教師隨機進行提高性指導,發揮主導作用。估計學生的匯報會這樣進行:

 。1)認為“奇在鏡泊湖邊和湖中的峰巒”的學生會認為峰巒綺麗多變,“峰巒疊起”“石島聳峙”“倒影奇幻”很神奇。同時會選擇朗讀課文的第3自然段。

  ——教師可引導學生理解“峰巒疊起”“石島聳峙”“倒影奇幻”的意思,想象課文描寫的奇觀,畫一畫鏡泊湖的風光圖,同時指導學生感情朗讀。

 。2)認為“奇在吊水樓瀑布”的學生會認為吊水樓瀑布“濺起千朵銀花”“勢如千軍萬馬”很神奇。同時會選擇朗讀課文第4自然段的第四句話:“本來清澈的湖水……形成鮮明的對照!

  ——教師可引導學生理解“萬斛”的意思;播放瀑布的響聲,讓學生閉上眼睛想象瀑布的樣子和氣勢;配上瀑布錄像,音畫合成,指導感情朗讀。

  (3)認為“奇在地下森林”的學生會認為“火山口似乎要吞沒一切”和“林木卻欣欣向榮”很神奇。同時會選擇第5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話朗讀。

  ——教師可引導學生聯系上文“深約100米”想象火山口的“黝黑”,想象林木的欣欣向榮;指導感情朗讀。

  3.誦讀積累,比較發現。

  (l)學生自主選擇誦讀表現鏡泊湖奇觀的有關句子,積累語言和表象。

  (2)比較這三處奇觀有什么不同之處。(湖邊峰巒和地下森林的靜態與吊水樓瀑布的動態)

  五、細讀課文,質疑探究

  1.導語:學到這里,鏡泊湖奇觀已經在我們的腦海里留下了鮮明的`印象。關于鏡泊湖奇觀你還有什么疑問嗎?

  2.學生質疑,可能會出現這樣一些問題:

 。╨)在火山口,怎么會有地下森林?

 。2)吊水樓瀑布為什么不會結冰?

 。3)鏡泊湖和吊水樓瀑布是怎樣形成的?

  (4)關于鏡泊湖,怎么會有這樣一個美麗的傳說?

  3.教師引導:有些問題是可以通過仔細地讀書,在課文中找到答案的;有些問題是可以通過推想解決的。讓學生給所提的問題分類:可以通過讀書解決的,學生自己仔細讀書;需要通過推想才能解決的,先自己推想,后進行討論。

  六、總結全文

  l.指名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總結:這篇課文先寫了鏡泊湖的傳說和形成原因,然后重點描寫了“自然樸實而又綺麗多變”的鏡泊湖景色、吊水樓瀑布、地下森林,表現了祖國河山的壯美和大自然的神奇。

  七、拓展延伸

  交流、展示你所搜集到的有關鏡泊湖的資料。

  附:板書設計

  教案點評:

  學生搜集、查閱有關鏡泊湖的材料,可閱讀書刊,也可網上瀏覽。通過自讀自悟,小組合作學習,課堂交流等形式學習課文。教師從課題引入新課,圍繞鏡泊湖奇觀“奇”在何處,引導學生進行深入的理解和體會,從而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祖國山河的壯麗。

小學語文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學會“廬、瀑、爐”三個生字,有韻律地、有感受地吟誦古詩。

  2、過程與方法:能結合課文注釋或、體會詩句含義。在反復誦讀中,想像詩句所描繪的景象。在個體探究后,小組合作交流中,質疑解難加深體會。

  3、情感態度價值觀:在廬山瀑布壯麗的景色中,體會大自然的神奇與美妙。感受詩人李白奇麗、大膽的想像,感受中國文化的豐富、美好,熱愛祖國語言文字。

  教學重點:

  想像古詩描繪的畫面,品讀重要詞語,體會詩人的情感。

  教具準備:

  音樂、板畫

  教學流程:

  一、創境導入,初讀感知。

  1、配樂范讀

  2、談話揭題,揭題。學習“瀑”字。

  3、版畫,引趣:李白看到了怎樣的瀑布。

  4、組織初讀: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讀通古詩。要求讀正確,有節奏。

  二、學生選擇學法,批注學習古詩。

  1、可以用什么方法學習古詩。

  2、自己先學學,拿著筆,圈圈、寫寫、畫畫,把讀懂的和讀不懂的做上記號。

  三、小組交流,市參與討論。

  四、互動對話談瀑布。

  1、交流體會詩意及想像畫面。

  2、根據學情,結合板畫、配樂,通過想像,誦讀互動對話,相機引導讀悟,體會情感。

 。1)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a、學生說感受,生再補充(香爐指香爐山)。

  b、引導其他學生想像,想像大河。

  c、教師相機板畫,引導再想像:瀑布還像什么?

  d、體會“生、掛”字用得生動,形象。

  e、引導學生再讀。

 。2)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a、生說體會。體會“飛流、直下、落”用詞準確,感受瀑布高,水流快急的特點。

  b、生補充“銀河,九天”傳說的資料,感受祖國民間動人傳說,豐富學生。

  c、啟發想像。

  d、旁征博引:“白發三千丈”,“危樓高百尺”,“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等等詩句與“三千尺”的用法相同。

  e、朗讀。

  f、引導感受詩人李白神話般的想像風格。

  (3)放樂閉眼,在腦海中勾畫,廬山瀑布圖。

  五、吟誦升華,談感受。

  1、創設情境:此時此刻,你們就站在廬山腳下,眼前就是這一簾瀑布,你想說什么?

  2、當小詩人,吟詩。

  六、拓展積累。

  1、贈送葉圣陶的《瀑布》,讓學生誦讀。

  2、吟誦積累。

  七、作業:想給自己留什么作業?

  八、結課。

  九、板書:

小學語文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 知識與能力:.認識8個生字及“螞蚱、櫻桃、蚌殼”等詞語,摘錄描寫優美的句子。

  2.情感態度價值觀: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3.過程與方法:熟讀課文,想象課文描寫的“我”在祖父的園子里的生活情景。

  教學重點

  略讀課文,粗知大意,抓住只要內容和重點句子,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抓住只要內容和重點句子,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方法

  引導、激勵、點撥相結合;自讀自悟體驗。

  教學準備

  按要求預習課文,自學生字詞,搜集有關資料。

  教學設計:

  一、讀詩導入,揭示課題

  童年是最純真、最令人難忘的歲月。上一篇課文,冬陽下的一隊隊駱駝,給作者留下了難忘的記憶。今天,我們要走進《祖父的園子》,與作者一同感受童年在園子里的心情。

  二、初讀課文掃清文字障礙,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三、按閱讀提示再讀課文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再讀文。

  2.找出自己最喜歡的段落先自己練讀,再讀給同伴聽。

  3.想一想,你什么喜歡自己讀的段落?有什么感受和體會?

  四、匯報交流

  1.文章開頭的'描寫:“我家有一個大花園……停在上面一動不動了。”“花園里邊明晃晃的,紅的紅,綠的綠,新鮮漂亮!

 。1)從這幾句話中,你體會到什么?(預設的答案可能有:祖父的園子里昆蟲豐富多彩;昆蟲非常可愛;“我”對它們非常喜愛;作者描寫這么細致,說明祖父的園子給了“我”一個美好的童年,讓“我”對那里的一切都難以忘懷。等等。學生回答后,追問從哪些句中體會到的。)

 。2)有感情地讀這幾句話,要求通過適當的語氣把自己的體會讀出來。

  2.你覺得“我”在祖父園子里做的事情哪一件最有趣?說說為什么?

  (1)預設學生喜歡的事情可能有:①祖父戴一頂大草帽,我戴一頂小草帽;……有的不但沒有蓋上菜種,反而把踢飛了。理由是多元的,可以是:“我”愛祖父的模仿行為;“我”的舉止很天真、幼稚;“我”的舉止很可愛;等等。②其實哪里是鏟;……把狗尾巴當做谷穗留著。

  理由可以是:“伏在”“亂勾”,說明“我”的舉止很天真可愛;把“谷穗”割掉,把“狗尾巴”留著,這樣的舉止讓我想起自己小時候干的傻事;等等。③一抬頭,看見一個黃瓜長大了,……于是丟下黃瓜追蜻蜓了。理由可以是:“我”“見異思遷”,是“我”對園子里的一切都充滿了好奇心,都非常喜愛的緣故,這樣的事情,在孩子中間是經常發生,讀了這樣的句子,能引起我們的共鳴;“我”在園子里的生活無拘無束,自由自在,快快樂樂,等等。

 、茏娓笣膊耍乙策^來澆,……大喊著:“下雨啰!下雨啰!”

  理由可以是:“我”很天真、頑皮;祖父對我十分寬容、喜愛和呵護;“我”在園子里十分自由快樂;等等。

 。2)作者為什么能寫得這樣有趣?

  在學生充分發表見解的過程中相機歸納:作者把“我”──一個小孩做的、想的、說的,如實地寫下來;哪些事,只有小孩會這樣做,這樣說,把孩子的天真、頑皮寫出來,具有真情實感。作者寫得很具體,用了一系列的動作、語言,描寫的具體生動,使我們好像就看到“我”一樣。等等。

  3.文章后面的幾段話:“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粼敢忾L上天去,也沒有人管。……”

 。1)你從中體會到什么?

  預設的答案可能有:寫園子里植物和動物的自由自在,表達“我”無拘無束、自由自在、快快樂樂的心情;“我”內心充滿了快樂和自由,所以,在“我”的眼里,園子里一切都是自由、快樂,都是那樣美好,充滿活力。

  (2)有感情地讀課文的后面三段話,要求通過適當的語氣把“我”的快樂心情讀出來。

  五、朗讀全文,布置作業

  1.從課文的字里行間,我們深切地感受到童年的純真和美好。童年是一幅畫,絢麗多彩;童年是一首詩,耐人尋味。讓我們齊聲有感情地朗讀這篇文章,再次感受童年的美好。

  2.摘抄課文能體現童真童趣的句段。

  3.課后小結。

【小學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語文經典教案01-08

語文小學教案01-12

《小學語文》教案01-26

小學語文的教案01-10

小學語文老師教案小學語文教案10-11

小學語文《語文園地六》教案01-11

小學語文《語文天地一》教案01-13

小學語文《語文園地七》教案02-04

小學語文《語文園地三》教案02-03

小學語文《語文園地三》教案10-10

国产v亚洲v天堂无码网站,综合亚洲欧美日韩一区二区,精品一级毛片A久久久久,欧美一级待黄大片视频
中文字幕中字在线视频 | 亚洲一区二区中文字幕无 | 亚洲v欧美v日韩ⅴ国产v | 一本久久A久久精品综合 | 亚洲人成人一区在线观看 | 亚洲中文字幕乱码免费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