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小學語文教案范文集錦八篇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時常需要用到教案,通過教案準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那么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語文教案8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小學語文教案 篇1
一、導入新課
1.談話導入:在祖國的西北,有一碧千里的草原,有昔日輝煌的絲綢古道,還有那茫茫的大戈壁。今天我們就來看看生長在茫茫戈壁灘上的白楊。
2.看課題激疑:課題是《白楊》,全文僅僅就是寫白楊嗎?
二、三讀課文,整體感知
一讀:自由朗讀課文,把課文讀通、讀順、讀準,把生字新詞標出,不理解的詞用“?”劃出,聯系上下文想一想,自己解決不了的可提出來請教老師或同學。
二讀:快速瀏覽課文,找一找文中所出現的三個問句并用“~~”標出。
(1)學生找出三個問句后全班交流。
(2)課件出示三個問句。
①從哪兒看得出列車在前進呢?
②為什么它這么直,長得這么大?
③爸爸只是在向孩子們介紹白楊樹嗎?
三讀:默讀課文,把找出的三個問句當成思考題,想一想,你能在文中找到答案嗎?請邊讀書邊思考邊在文中做適當的批注,把解決不了的問題做個記號。
(1)學生按要求默讀課文,老師巡視、點撥。
(2)以四人小組為單位交流自己的學習收獲。
三、初步感知,交流體會
(1)對這三個問題的理解,能從課文的字面上大體知道意思就可以了。
(2)指導學生初步有感情地誦讀課文。
四、指導寫字,示范書寫
(1)教師示范“疆”字,提醒學生注意相應筆畫。“陷”的右下部不好寫,注意與“滔、焰”區別。
(2)學生在寫字本上抄寫生字,教師巡視、指導。
第二課時
一、抓住“沉思”導入新課
今天,我們接著來學習《白楊》這篇課文。請同學們想想“沉思”是什么意思?快速瀏覽課文,請找一找“沉思”這個詞在課文中出現了幾次?用“Δ”號標出,想想“沉思”是什么意思?
二、抓“沉思”一詞學習課文
(一)學習爸爸第一次沉思的內容。
1.默讀1~4小節,想一想爸爸第一次是看到什么而陷入沉思。
2.課件展示,帶學生入境。
出示課件:畫面上展示茫茫的`大戈壁荒無人煙、飛沙走石的情景,老師畫外音:看!這就是車窗外茫茫的大戈壁,沒有山,沒有水,也沒有人煙。天和地的界限并不那么清晰,都是渾黃一體。從哪兒看得出列車在前進呢!這就是鐵路沿線的一行白楊樹!(畫面上出現一排挺直的白楊樹)每隔幾秒鐘,窗外就飛快地閃過一個高大挺秀的身影。一位旅客正望著這些戈壁灘上的衛士出神。就在這時,兄妹倆的一番對話打斷了他的沉思。
小學語文教案 篇2
一、教材剖析
本文是一首充滿和平意味的兒童詩。
全詩分為四節。在前兩節中,作者薛衛民用擬人的手法描繪了太陽在一天之內為地球所做的好事,讓孩子們真切地感受到太陽帶給大家的溫暖。但全詩的重點并不在于此,而是借前兩節極盡渲染美麗、可愛的太陽,從而在后兩節中,讓孩子們體會到,這樣可愛的太陽不僅僅是我們的,別的國家小朋友的,而是大家共享的'。學完全詩后,進一步引導學生體會:不僅太陽是大家的,月亮是大家的,整個世界都是大家的。希望全世界的小朋友都在同一片藍天下共享著和平與安寧。
詩句語言優美,瑯瑯上口,要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并進行背誦,這是教學的重點;引領學生理解詩歌的含義、體會作者的擬人寫法是教學的難點。
(一)學習目標:
1、會認“彤、陪”兩個生字,會寫“彤、陪”等四個字;正確讀寫“紅彤彤、晚霞”等五個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全詩,并進行背誦。
3、繼續培養摘抄優美詞句的習慣。
4、理解詩歌內容,體會各國兒童的團結友愛,以及只有全世界人民和睦相處,加強信任和理解,人類才有更美好的明天,感受詩歌的快樂氛圍。
(二)教學重難點:
1、引導學生朗讀、背誦詩歌。
2、理解詩歌的含義,體會作者的擬人寫法,感受詩歌特有的語言魅力。
二、學情分析:
這首詩歌想象豐富、形象感強,文字優美、意境深遠,富于音樂性和節奏感,學生非常喜歡。而且因為文辭比較簡單,所以他們能夠比較容易地理解字面意思,但詩歌的深層含義及詩歌的語言魅力則不容易領悟,需要教師的引導。
三、教學方法
讓學生多讀,讀中感悟,讀中理解,讀中引導。另外增加一些輔助課件幫助學生加深理解。在理解動作詞時讓學生通過表演加以理解。
四、課前準備:
1、學生搜集與太陽有關的資料。
2、教師制作多媒體課件。
3、每個小組自制一套字詞卡片。
五、教學流程:
(一)激趣渲染,喚起生活的積淀。
師:“有位長壽公公,天亮從東邊出來,它把光明給世界,還把溫暖灑人間。”猜猜它是誰?猜對了,看,它來了。播放歌曲《七色光》。你們喜歡太陽嗎?你們對太陽了解多少呢?
師:是啊,沒有太陽就沒有我們這個美麗、可愛的世界。今天,我們就要來學習一首詩歌。指板書。生齊讀:太陽是大家的。師:真棒,聲音真響亮!
師:看了課題你有什么問題要問嗎?(預設:為什么太陽是大家的?大家指的是誰?)好,我們就帶著這些問題來學習這首詩歌吧。
(二)品味吟誦,享受詩意的醇美。
師:默讀詩歌,告訴老師你讀懂了什么?(每一節講了什么內容?)這首詩歌一共有四小節,你喜歡讀哪一節就讀哪一節,自由讀讀詩歌吧。
師:老師讀題目,喜歡讀的同學自己站起來接下去讀。
師:聽了同學們的朗讀,老師也想來讀一讀了,我讀詩歌的第一小節。同學們聽聽,看老師哪兒讀得美?
(師聲情并茂地范讀,配以動畫及音樂。話音一落,學生報以熱烈的掌聲。)
師:(情緒激動)謝謝你們的掌聲,看樣子,你們對老師的朗讀很滿意,那你覺得老師哪兒讀得美?
生1:老師讀得太有感情了。
師:呵,我是在努力表現,努力地以情感人。
生2:老師把“朵朵白云”這個詞突出來讀,讀得特別美!
小學語文教案 篇3
學習目標
1、會寫8個生字,正確讀寫“圣潔、回蕩、滋潤、眷戀、閃閃發光”等“詞語盤點”中列出的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感受最深的部分。
3、揣摩優美的語句,體會課文表達上的特點。
4、體會人類與大自然休戚相關、不可分離的密切關系,懂得應該保護環境、愛護家園。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聯系生活,導入“神圣”
1、說說在周圍生活中,神圣一般多用來形容什么?
在印第安人的眼里,他們生活的那方看起來似乎不起眼的土地也是神圣的。他們會自豪地告訴每一個光臨那片土地的人──
2、齊讀課題。
初讀課文,感受“神圣”
1、土地可以用肥沃、貧瘠來形容,還可以用寬廣來形容,卻很少有人用神圣來贊美。那么印第安人為什么這樣稱呼它呢?讓我們走進這片神圣的土地。
2、介紹文章背景知識。(印第安人首領西雅圖寫給白人領袖的一封信)
3、自由讀課文,遇到難讀的詞語、句子多讀幾次,把課文讀通順。把自己印象最深刻的段落讀給全班同學聽。教師隨機糾正字音
1、再讀課文,說說文章主要介紹了什么內容。
2、文章哪些自然段體現了這片土地是神圣的?
研讀語句,理解“神圣”
1、自由讀文章第2自然段,邊讀邊想象:這片神圣的土地上呈現怎樣的畫面?
(1)理解內容。(我們尊重這片土地上任何東西,不會破壞、傷害它們)
(2)感情朗讀,讀出自己的想象。
2、如此神圣的一片土地,對于我們來說,對于我們這個民族來說,為什么就顯得如此珍貴,如此重要?
重點理解以下句子:
(1)我們是大地的'一部分,大地也是我們的一部分。
用一兩個詞語來形容大地和我們的關系。(息息相關、不可分離等)
(2)我們和大地上的山巒河流、動物植物共同屬于一個家園。
共同屬于哪一個家園?
小結
這片神圣的土地對于我們是如此重要,我們不應該以旁觀者的姿態去面對,而應該用主人的身份去保護這片家園的家園。
小學語文教案 篇4
教材簡析:
《影子橋》是一篇散文,作者從兒童的視角,描寫的家鄉的橋。影子橋是我給起的名字,課文對影子橋的描寫非常生動形象,觀察與聯想交融,虛虛實實,有動有靜,活潑清新,適合朗讀教學。
教材安排了認字6個:拱、待、躥、逐、釣、吆。寫字10個:橋、修、顏、模、追、逐、藏、貓、釣、牌。
課后有個思考題:你見過橋在水中的倒影嗎?你還見過什么有趣的倒影?意在引導學生多留心生活。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6個生字,會寫10個生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讀懂課文,感受到影子橋的美,激發學生熱愛生活、保護環境的感情。
教學建議:
這篇散文從兒童的視角,描寫了家鄉的橋。
第一段交代影子橋的位置和歷史。第二、三段寫站在橋上俯視,看見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也可以說是寫影子橋的得名。第四、五段寫坐在橋下看影子橋,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后面寫我愛影子橋。
影子橋是我給起的名字。因為這座橋最吸引我的就是它的影子。課文第二段、第四段對影子橋的描寫非常生動形象,尤其是第四段,水里的魚兒在影子橋上互相追逐,躥上跳下,觀察與聯想交融,虛虛實實,有動有靜,活潑清新。
文中把水面比做奶奶的臉,認定石拱橋待在這里是為了照自己的影子,諸如此類,這樣一些地方,語言非常兒童化,充滿情趣。
全文沒有人們的歡聲笑語,甚至沒有直接寫第二個人,不適合高聲朗讀。教學時,可以讓學生用低低的聲音、慢慢地讀,仔細品味。
第四段可能有些學生看不懂,教師可以在這里點撥一下:魚兒怎么會在橋上追來追去呢?或者看看上一段寫了什么。
本課要寫的字筆畫較多,可以分散在不同的教學環節,比如出示課題時寫橋。
建議本課教學2課時。
拓展習題:
一、在括號里填上合適的字,組成不同的詞語。
()模()樣()模()樣
()模()樣()模()樣
二、讀課文,填空。
站在橋上,河水水底有,還有。風兒吹來,水面像,起了好多好多的皺紋。水下在晃動,跟石拱橋。
三、把下面的.句子排成一段通順的話,序號寫在()里。
()河上有一座石拱橋。
()聽爺爺說,這橋很老了。
()我家門前有一條小河。
()橋上有四個石獅子。
精品教案:
(一)教學準備:
課件、字詞卡片。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同學們都是見多識廣、知識豐富的孩子,老師想問你們一個問題:你們都見過哪些橋呢?(學生談自己見過的橋)
2、老師再給同學們介紹一座特殊的橋,在丁丁家門前,丁3丁叫它影子橋。
教師板書課題:影子橋,注意橋的寫法,學生齊讀課題。
二、初讀感知。
1、請同學們自己讀讀課文,邊讀邊畫出生字。
2、教師檢查詞語。
(1)學生自讀詞語。
(2)教師指名讀詞語。
(3)學生齊讀。
3、小組合作學習生字。
4、教師檢查生字。
課件出示:釣、鉤,讓學生認讀,組詞。
5、利用生字卡片,認讀要寫的字。
一、細讀感悟。
1、指名分段朗讀課文。
2、默讀課文,邊讀邊想,你明白了什么?可用鉛筆畫出有關的字詞。
3、全班交流讀書收獲(你知道了什么?)
學生邊說邊把自己知道的畫在黑板上。如:學生說有石拱橋、小魚、木牌、起了好多波紋、河邊有小草和大樹等,在老師的幫助下畫在黑板上。
水里除了魚還有什么?(石拱橋的影子)
4、站在石拱橋上往下看,會看到怎樣的畫面呢?
課件出示第二自然段:站在橋上往下看,河水清清水下一座橋在晃動,跟石拱橋一模一樣。
(1)指名朗讀這一段。
(2)聽了他的讀你感受到了什么?
(3)老師范讀。
學生評價老師讀的怎么樣。
同學們知道老師為什么讀得這么好嗎?因為老師邊讀邊想象,自己試
試著讀讀好嗎?
(4)學生自己練讀。
(5)再指名讀。
老師評價:同學們讀得真好,聽了你們的朗讀老師仿佛看到了小魚在
水里游來游去。
5、橋下這么美,影子橋上又是怎樣的景色呢?
課件出示:影子橋上的魚兒你追我逐,多快樂。它們一怱兒躥上橋面,一怱兒又跳進水里。它們是在藏貓貓吧?配上活動畫面。
(1)指名朗讀這一段。
(2)你聽到了什么?魚兒是怎么躥怎么跳的?
(3)老師朗讀,學生做動作。
(4)指名表演讀。
(5)集體表演讀。
(6)魚兒除了在藏貓貓,還可能在干什么?
(7)你喜歡這兒嗎?能再美美地讀讀嗎?
6、學生齊讀最后一段。
如果是你的話,你會寫什么話?
四、配樂美讀課文。
指名配樂朗讀,其他同學用心聽用心去感受。
五、作業。
觀察你家附近的影子橋,把它倒影畫下來或說給同伴聽。
小學語文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想象兵馬俑的神態與氣勢,激發民族自豪感。
2、學習課文中的過渡句的作用。
3、幫助學生體會“想象”在文章中的作用,并發揮學生的想象,體會并學習文章中說明事物的方法。
4、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激起學生搜集圖片資料的興趣。
【研究目標】
充分發揮信息技術促進學生聽說能力的提高的。
【設計意圖】
本著這節課的教學目標及課改要求,在整體設計上,特別注意了把圖片、文字、錄象等表象材料相結合貫穿于整個語文課堂中。尤其是小練習這一環節,設計了選擇題和看圖填空題,讓孩子們感到驚喜,也給課堂教學提供了正確的反饋,給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覺。
【方法運用】
在教學過程中,主要采用了多媒體課件輔助法的,充分發揮了教師的主導和學生的主體作用。課堂上適當安排了小練習、課外拓展、資料庫等內容,鼓勵全體學生大膽學習語,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做到快快樂樂學語文的。
【教學重點】
選編這篇課文,目的在于讓學生了解秦兵馬俑,感受其宏偉氣勢,激發民族自豪感,培養探究中國的“世界遺產”的興趣。通過閱讀課文,想象秦兵馬俑宏偉的氣勢和鮮明而豐富多樣的神態,激發民族自豪感,是本課教學的重難點。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題
秦始皇是第一個統一中國的皇帝,他的陵墓在西安城東30公里處。1974年2月,當地農民在秦始皇陵東側1.5公里處打井時偶然發現了與真人真馬一樣大小的兵馬俑。從此,一個埋藏了兩千多年的地下軍陣被挖掘出來,并建成博物館。被稱為“世界第八大奇跡”的秦兵馬俑展示了古長安往日的輝煌,也是長安會成為絲路起點的一個寫照。
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第十九課秦兵馬俑。
1、板書課題:
秦兵馬俑
2、打開“秦兵馬俑”的首頁。
3、點擊“秦兵馬俑概況”選擇自己喜歡的內容,快速的瀏覽一下,并說說自己知道了些什么?
二、初讀課文
1、點擊“原文”:
⑴ 點擊“自學生字詞”了解不懂的字、詞。
⑵ 點擊“自學問題”帶著問題快速地讀課文,讀完后回答自己的問題。
問題為:
這篇課文從哪兩個方面介紹了兵馬俑,是用哪句話連接起來的?
課文主要寫了哪些類型的.兵馬俑?
2、回答問題。
相應的板書:
規模宏大 類型眾多 個性鮮明
將軍傭 武士傭 騎兵傭 馬傭
兵馬俑不僅規模宏大,而且類型眾多。
三、精讀課文
1、點擊課文“規模宏大”:
⑴ 自讀課文:
找找整個小節是圍繞哪句話來寫的?
齊讀。
⑵ 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兵馬俑的規模宏大,同學們可以找找句子?
① 面積:
已發掘的三個傭坑,總面積達19120平方米,足有50多個籃球場那么大。
② 兵馬俑個數:
坑內的兵馬俑也最多,共有6000個左右。
說明方法?
(列數據)
③ 氣勢恢弘:
站在高處鳥瞰,坑里的兵傭、馬傭相間,一行行,一列列,十分整齊,排成了一個巨大的長方形軍陣,看上去真像是秦始皇當年統率的一支南征北戰、所向披靡的大軍。
理解詞語“折服”、“所向披靡” 指名讀,齊讀。讀出兵馬俑的恢弘氣勢。
2、過渡:
兵馬俑不僅規模宏大,而且類型眾多,個性鮮明。
運用的關聯詞是不僅……而且……
⑴ 誰能用不僅……而且來造個句子。
⑵ 該句子在這幾段文字中起到了一個什么作用呢?
⑶ 齊讀。
3、點擊課文“類型眾多個性鮮明”:
⑴ 自由讀課文:
邊對照圖觀察,同桌的相互討論,找出不同的傭類的個性的特點。
⑵ 分小節指名朗讀課文:
分將軍傭、武士傭……等。
⑶ 在秦始皇陵中除了這些傭之外還有其他很多文物以及兵馬俑的種類,接下來,請大家一起點擊“課外拓展”去看看,瀏覽一番,并說說從中你知道了些什么?
⑷ 不錯,同學們從書本上以及我們的課外拓展中獲得了不少的知識,接下來我們一起來做一個小練習,看看同學們的眼力。
⑸ 點擊進入“小練習1”先可以根據觀察來判斷,做完之后就可以看看自己到底做對了多少,可以看看答案。交流你是怎么樣來區別的?根據是什么?
⑹ 是啊,每一件兵馬俑都是極為精美的藝術珍品的。我們點擊“神態”這段文字,師引讀。
① 自由的讀一讀:
品味兵馬俑的神態各異。
指名讀。
② 在這個自然段中,同樣運用了修辭手法是什么的呢?請同學們找一找。
A、他們神態各異:
……好象思念家鄉的親人。(排比)
B、走近它們的身旁,似乎還能聽到輕細的呼吸聲的。(夸張)
③ 齊讀。
⑺ 出示文章最后一個自然段:
請同學們自由讀讀,說說知道了些什么?抓住詞語“惟妙惟肖”、“絕無僅有”。齊讀。
(首尾呼應)
⑻ 完成小練習2:
通過自己對課文的了解,做做選擇題,看看自己對課文的了解掌握情況的。
⑼ 秦兵馬俑是我國歷史上豐富的瑰寶,老師還給大家準備了很多資料,我們可以點擊“資料庫”,在這里面有很多的知識,希望大家利用課余時間自己閱讀,此外我們同學還可以自己主動上網搜集關于秦兵馬俑的圖片及資料,推薦給班內的其它同學閱讀。
四、布置作業
學習作者寫秦兵馬俑的說明方法,選擇列數據,打比方,作比較等說明方法來寫一段話。
小學語文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根據圖意展開想象,學會用幾句完整的話說清圖畫的內容。
2、讓學生掌握“有……有……還有……”“什么時候,誰在哪里干什么。”的句型,有能力,基礎好的學生要求能掌握“先……接著……然后……最后……”的句型。
3、使學生明確各種親戚的稱謂關系,培養學生尊老愛幼的`思想。
課前準備:
制作幻燈片或圖畫。(丁丁一家人圍坐在餐桌前看電視過大年;課后練習中的兔子圖畫)
復習生字她棵拾扔玩村
教學過程
1、談話揭題
這節課是說話訓練課,請小朋友看看第五課書上的圖,說一說圖中有哪些東西,哪些人。想一想他們在做什么。大家先看懂這幅畫,嘗試用幾句完整的話,說清這幅圖畫。
2、看圖說話
出示幻燈片
(1)圖上有幾個人?還有一些其它什么東西?(8個人。有桌子、有電視機、有燈籠、還有一個福字。)(先讓學生互相討論,讓他們仔細觀察,有助于他們對畫面內容的掌握。)
(2)他們是誰?(丁丁、爸爸、媽媽、……)(注意對稱謂進行解釋說明)
(3)他們在干什么?(看電視、吃年夜飯……)
(4)請同學用一句話說明畫中人物的活動。(如:大年夜丁丁在家里吃團圓飯。)(學生在座位上練習,教師巡回指導)
(5)請一位勇敢的同學用剛才的幾句話,連接起來說說圖畫的意思。(教師應對發言者及時進行正強化,并對其中的錯誤進行糾正。)
(6)教師進行小結。(大年夜丁丁家里很熱鬧。爸爸把家里布置一新,掛上了燈籠,寫上了福字。媽媽燒了一桌好菜,請來了很多客人,有爺爺、奶奶,有叔叔、嬸嬸,還有小表妹。一家人圍坐在餐桌旁邊吃團圓飯邊看電視。)
3、用幾句話說說你是怎么過大年的。(先讓學生自己準備,再分小組討論,最后讓學生舉手回答。教師要對其進行評價,教師的評價是對學生最好的鼓勵。)
課后練習
1、看課本把圖中的聲母、韻母按順序用線連起來,看看小白兔在干什么?(可讓學生互相比較,最后教師出示幻燈片,讓學生說一說小白兔在做什么)
2、讓學生在課堂上完成課后練習2—4并及時校對。
總結(根據實際情況對這堂課進行評價)
布置作業
小學語文教案 篇7
教材分析:
本次練習安排了四項內容:“處處留心”“讀讀背背”“寫好鋼筆字”“口語交際”“學寫毛筆字”。
教學目標:
1。掌握讀書時作記號的方法,便于自己的學習
2。積累詞語和名人名言,體會名言的含義
3。認識歇后語,訓練口頭表達的能力
4。繼續練習鋼筆和毛筆字的書寫
教學重點、難點:
學會讀書做記號。
理解成語的意思。
學會在生活中使用贊美語。
教學準備:
卡片、小黑板
教學時間:
三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掌握讀書時作記號的方法,便于自己的學習
2。積累名人名言,體會名言的含義
教學過程:
一。 處處留心
1。 讀題目要求
2。 自己看表格中的內容,明確對應的記號
3。 你怎樣將這些記號記下來,(學生講自己的方法)
預習15課,嘗試用記號做批注
學生讀名人名言,指生讀,記下來
思考:兩則名人名言是什么意思?作者運用打比方想告訴讀者的是什么?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熟記成語,理解意思
2。認識歇后語,訓練口頭表達的能力
3。寫好鋼筆字
教學過程:
一。讀讀背背
1。(1)學生自由地讀,要求讀準每一個字的字音。
(2)學生分組討論成語的意思。
(3)交流。
(4)同座的同學互相練背,交流記憶方法。
2。(1)讓學生自讀5條歇后語,不認識的字查字典。要求讀準讀通。
(2)指名是試讀,正音。
(3) 小組交流歇后語的意思
(4) 討論,總結:歇后語分兩部分,前部分像謎面,后部分像謎底。
“竹籃打水——一場空”白白地做了,沒有一點收獲。
“十五個吊桶打水——七上八下”比喻心神不定。
“小蔥拌豆腐——一清二白”形容非常清楚、明白。
“搟面杖吹火——一竅不通”比喻什么都不懂。
“黃鼠狼給雞拜年——沒按好心”講心懷惡意,但假裝關心。
(5)集體齊讀。
3。練習。
(1)給學生充分時間自由練讀。
(2)在熟讀的基礎上練習背誦,同桌互背。
二、寫好鋼筆字
出示“官”“竄”“霞”
生說說發現(上面的“帽子”會變化,有時大,有時小)
指導書寫,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讓學生學會真誠地用恰到好處的語句贊美別人,從而培養學生人際交往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師故事引入贊美
一個關于美國“鋼鐵大王”卡耐基的故事:1921年卡耐基付出一百萬美元的超高年薪聘請了一位執行長,人們感到非常困惑。當記者采訪時,卡耐基意味深長地說:“因為他最會贊美別人,這是他最值錢的本事。”確實,贊美就如同是拂面而來的春風,是一種心靈的交流、碰撞,是需要精心呵護的鮮花。德國詩人歌德就曾有這樣一句名言:“最真誠的慷慨就是贊美。”
二、材料交流
課前,老師讓大家搜集了一些關于贊美的格言。現在,大家就來交流一下,感受贊美的魅力。
生拿出材料進行交流。
三、情境互動,學習贊美
1。 師:贊美別人,仿佛用一支火把照亮別人的心田,也照亮了自己的心田。那么,如何對別人進行真誠的、恰如其分地贊美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贊美。(在“贊美”前板書“學會”兩字)
2。創設情境
如果你回到家,看到勞累的媽媽已經燒好了幾盤可口的菜,你會怎么對媽媽說?(教師表演將燒好的菜端上桌,并不停地用袖子拭汗,用手捶背)
先后請三位學生上臺表演,演后進行評價。在評價中教師適時引導:贊美別人時要注意分寸,恰到好處,言語要真誠,不說奉承話。同時,也要伴有真誠的神態舉止,這樣別人才能接受。除此以外,也應針對不同的對象、不同的年齡、不同的場合等正確使用贊美語。
3。情境練習一
師:在我們的學習生活中,有很多同學也是值得大家贊美的。課前,老師給每一小組發了我們班上同學的作文本。大家看看,有哪些地方值得贊美的?請你用你喜歡的方式來贊美他們。(學生討論、交流)
師:老師現在是一名記者,我想采訪一下被贊美的.同學。聽了同學對你的贊美,有什么感受嗎?
四、聯系生活,運用贊美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還有許許多多的人和事值得我們去贊美。比如,園丁、警察;再比如,陌生人給小孩讓座、同學撿起地上的垃圾等等。現在就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把當時的情景再現,在情景中去贊美別人。
生討論練習后,每一個小組進行交流。
五、全課總結,升華贊美
師:孩子們,今天我們差不多每一位同學都學著去贊美了別人。現在,我們就來反思一下,在贊美別人的時候,你的心里感覺怎樣?(生自由說后師總結)是啊,能為別人開花的心是純真的心,能為別人繽紛贊美的情是真誠的情。
教后小記:
小學語文教案 篇8
教學目的:
1.獨立閱讀課文,能講這個故事。
2.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對牛郎織女寄予的深切同情和對封建家族統治的揭露和鞭撻。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每當夜幕低垂,群星閃爍時,我們仰望天空,隱約中不難發現一條銀色的天河,瞪大眼睛仔細看看,發現天河兩邊有兩顆最亮的星星,這兩顆星星就是“牛郎星”和“織女星”。民間早就有關于牛郎和織女的傳說。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牛郎和織女的故事。
二、了解作者資料。
1.這個故事的作者是誰呢?
葉圣陶,又名葉紹鈞,江蘇省蘇州人,著名作家,教育家,葉圣陶的童話集《稻草人》和《古代英雄的石像》在我國現代兒童發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義。
2.咱們學過他的作品嗎?(《陶罐和鐵罐》《爬山虎的腳》)
三、理清文章脈絡,理解文意。
1.請選擇自己最喜歡的方式讀全文,試著給課文分段。
2.學生匯報。
課文按時間順序可分為四部分:
第一部分(開頭到“那該多好呢”):牛郎的身世,他精心養牛,和牛建立了親密關系。
第二部分(“一年一年過去”到“這就算安了個家”):講哥嫂只給了牛郎老牛破車便把他趕出家門。
第三部分(“一天晚上”到“牛郎高興地回答”):老牛說了話,告訴牛郎將有仙女成為他的妻子。
第四部分(“第二天黃昏時候”到結束):牛郎巧遇仙女,二人結為夫妻。
3.再讀課文,提出想想解決的問題。
學生甲:牛郎是怎樣的孩子?
學生乙:牛郎的童年是怎樣度過的?
學生丙:長大后他又是怎樣生活的?
學生丁:他是怎樣和織女走到一起生活的?
四、請同學們圍繞著自己不理解或感興趣的問題進行自學。
(一)小組內交流。
(二)全班匯報。
1、牛郎是個怎樣的孩子?他的'童年生活是怎樣度過的?
(1)學生甲:牛郎從小無父無母,與哥嫂一起生活,哥嫂對他不好,吃的是剩飯,穿的是破衣,住的是牛棚……他生活條件差,孤苦伶仃,無依無靠。
(2)學生乙:他的童年沒有樂趣,哥哥嫂子變本加厲地讓小牛郎天天干活,放牛。這個年齡應該無憂無慮地上學,而他卻天天放牛,他的哥哥嫂子太狠心了。
(3)學生丙:我認為牛郎的生活還是有樂趣的,他的樂趣就是和牛在一起。但通過“兩個一比較”,他也樂得跟牛一塊兒出去,一塊兒睡。說明哥嫂待他不好。
【小學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語文》教案01-26
語文小學教案01-12
小學語文經典教案01-08
小學語文的教案01-10
小學語文老師教案小學語文教案10-11
小學語文《語文園地七》教案02-04
小學語文《語文園地三》教案02-03
小學語文《語文天地一》教案01-13
小學語文《語文園地六》教案01-11
小學語文《語文天地八》教案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