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岳陽樓記讀后感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岳陽樓記
岳陽樓記 一、教學目的1. 理解本文借景抒情,發表議論的寫法。2. 理解作者憂國憂民的思想和“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抱負。3. 背誦課文。二、教學設想1. 先疏通文意,然后再做進一步的深入研討。2. 反復誦讀,領會文章的妙處。3. 授課時間:兩課時。第一課時一、教學要點1. 了解“記”的體裁特點。2. 認識“則”“然則”“乃”的運用。3. 疏通文意,使學生理解文詞的豐富內涵,培養學生的領悟能力和想象力。二、教學過程 1. 導入 今天,我們學習范仲淹的一篇著名的散文作品《岳陽樓記》。這篇文章是他應老朋友騰子京的請托,為重修岳陽樓而寫的。那么什么是“記”呢?下面我們就給大家介紹一下。2. 簡介“記”的體裁特點古代的“記”是一種不定體,敘事、寫景、狀物的成分居多,而目的在于抒發作者的情操和抱負,或闡述作者對某些問題的觀點。在寫法上大體可分兩大類:(1) 寓情理于事、景、物之中。(2) 由事、景、物之中自然生發出情理,而常以“卒章顯志”的方式表現出來。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岳陽樓記》就屬后一類。3. 簡介范仲淹及本文寫作背景 (1)《岳陽樓記》選自《范文正公集》。作者范仲淹,北宋文學家、政治家,字希文,蘇州吳縣人,文正是他的溢號。 (2)寫作背景:宋仁宗慶歷五年,范仲淹因主張政治改革,觸動了朝廷中的守舊勢力的根本利益,于是他被罷免了參知政事的職務,被貶放鄧州。第二年六月,騰子京重修的岳陽樓將落成,函請范仲淹作記,因此寫了《岳陽樓記》這篇著名的散文作品。4. 教師范讀課文5. 疏通文意,理解文句的豐富內涵 下面,我們就來看看這篇散文作品,通過疏通文意來理解作者寫此文的目的。(1)對照注解發揮想象,理解文句的豐富內涵,邊讀邊講出來。 注意“則”“然則”“乃”的運用 歸納:A. 乃重修岳陽樓 (就,于是)B. 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 (就是)C. 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 (既然這樣)D. 則有去國懷鄉,憂饞畏譏,滿目…… (那么……就)E. 則有心曠神怡,…… (就)F. 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就)G. 然則何時而樂耶? (既然這樣,那么)(2)論作者寫此文的目的明:作者寫此文的目的不是為寫景而寫景,而是由景自然生發出作者的情操和政治抱負。那就是作者抒發了那種憂國憂民,以天下為己任的政治抱負和他積極向上,奮發有為的思想,以及吃苦在前、享樂在后的品德。下節課我們就來分析作者是怎樣由事、景而自然生發情理的。6. 作業 (1) 完成練習二、四。(2) 背誦課文。第二課時一、教學要點1. 體會借景抒情、發表議論的寫法。2. 理解作者憂國憂民的思想和“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思想抱負。二、教學過程 1. 導入 由“記”的體裁特點導入 。2. 課文分析(1) 朗讀課文第一節。 思考:這一部分寫了什么?著重寫了什么內容? 明:這一部分寫了作記的緣由,著重寫了騰子京謫守后的政績:“政通人和,百廢俱興”。(2) 齊讀第二節 思考:這一節寫了什么景?提出了什么問題? 明:這一節寫了洞庭湖的全景,詩人寫道:“銜遠山,吞長江,浩浩蕩蕩,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這就是岳陽樓的雄偉景象,詩人接著用“然則”一轉寫了遷客騷人,并提出了“覽物之情,得無異乎”的問題,推開一層,由景入情,;領出下面兩段文字。(3) 聽錄音 思考:4、5兩節各描繪了兩幅怎樣的畫圖? 明:第四節作者描繪了一幅陰冷的畫圖;第五節作者描繪了一幅晴明的畫圖。(4) 貼出同學根據這兩段內容所畫的兩幅畫,讓學生張開想象的翅膀,用自己的語言生動地描繪一下這兩幅畫面。 明: 陰冷的畫面:在
【岳陽樓記】相關文章:
岳陽樓記作文03-02
《岳陽樓記》教案04-25
《岳陽樓記》教案02-04
岳陽樓記教案11-09
觀岳陽樓記04-02
岳陽樓記 教案04-25
27岳陽樓記05-02
岳陽樓記305-02
岳陽樓記405-02
岳陽樓記2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