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大班教案

時間:2023-12-15 07:53:11 幼兒教案 我要投稿

幼兒園大班教案(匯編8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常常需要準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那要怎么寫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8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幼兒園大班教案(匯編8篇)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

  設計思路:

  在參觀小學后。孩子們對課程表上寫著什么、書包內該放些什么、每天怎樣整理書包等問題產生了興趣。為了幫助孩子了解上述內容,養成自我服務的意識,并進一步激發他們當一名小學生的愿望,我設計了“整理小書包”活動。預設活動有三個環節:第一部分是激發幼兒的興趣,說說書包里該放些什么;第二部分是學看課程表:第三部分是學習整理書包。

  活動目標:

  1、通過整理書包萌發做小學生的愿望。

  2、學看課程表。嘗試按課程表整理書包,養成自我服務的意識。

  3、發展幼兒的觀察、分析能力、動手能力。

  4、教育幼兒養成做事認真,不馬虎的好習慣。

  活動準備:

  1、活動前期準備

  (1)展示幼兒帶來的書包,讓幼兒在互相欣賞中了解書包的功用。

  (2)在區域中提供文具盒、鉛筆、橡皮、尺等文具,讓幼兒自己動手整理。

  (3)在區域中提供小學生的課本,讓幼兒熟悉各類課本以及課本名稱。

  2、教具、學具準備

  (1)小學生課本若干,課程表多媒體課件。

  (2)水壺、玩具、蠟筆、繩子、毽子、飯盒、毛巾等。

  活動過程:

  一、產生興趣

  1、小學生的書包里有什么?(在問答中幫助幼兒歸類,如學習用品、生活用品等。)

  2、小結:書包里要放的東西很多。但最重要的是放書本。

  3、小學生每天要帶什么書?怎么才能知道?

  二、學看課程表

  1.播放課程表多媒體課件。

  2.討論。

  (1)這是小學一年級的課程表,你能看懂嗎?課程表上有什么?

  (2)小學生一天有幾節課?上午幾節,下午幾節?都有什么課?

  (3)能看懂課程表嗎?有什么問題?

  (4)小結:小小課程表可以告訴我們每天有幾節課,上什么課。有了課程表,我們就能按課程表來整理書包。

  三、學習按課程表整理書包

  1、幼兒第一次整理書包。

  (1)這里都有些什么課本?

  (2)假如現在是星期一的晚上,請你按課程表來整理一下書包。(教師關注幼兒整理的過程。)

  (3)書包整理好了,你們是按星期幾的課程表來整理的?

  (4)小結:晚上整理書包要按第二天的課程表來進行。

  2、幼兒第二次整理書包。

  (1)假如現在是星期日的晚上,請你們按課程表整理書包。想想該按星期幾的課程表來整理呢?(教師再次關注幼兒整理的過程。)

  (2)書包里一共放了幾本書?哪一天也需要帶這幾本書?有沒有不同意見?

  四、學習整理其他用品

  (出示水壺、玩具、蠟筆、繩子、毽子、飯盒、毛巾等用品)你覺得這些物品該如何整理?為什么?

  延伸活動:

  在區域中提供相應物品.讓幼兒練習整理書包。

  活動反思:

  《整理書包》主要是讓學生經歷分類的過程,學會按一定標準或自定標準進行分類。養成有條理地整理事物的習慣。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為了達到這一目標,我做到以下兩點。

  1.讓學生經歷分類的活動。

  在教學中,結合學生實際,提出整理自己書包的要求,請同這們把自己書包里的東西掏出來整理一下,小組內說說是怎樣整理的。這一環節的設計,目的在于聯系學生生活實際進行教學,有利于學生在動手操作中確定分類標準。同時讓學生在解決自己身邊的總是中感受到將物品分類必須按一定的標準進行。

  2.滲透分類的數學思想

  生活中的分類是將具有同一特征的物品重新進行整理,是一個直觀的過程,而數學中的分類則是將概念根據一定的'特征進行重新歸類,是一個抽象和過程。為了讓學生體會到數學分類的思想,從學生熟悉的生活環境著手,提出整理書包的要求,由于整理書包的物品都是具體,直觀的,學生可將書包的學習用品按三類進行擺放,或者按四類進行擺放,并且說說這樣分的理由。為什么會出現這么多種整理的方法。使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體驗分類,讓學生在玩的過程中了解分類的方法。將學習與生活緊密結合起來,進一步感受物體分類的方法。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2

  設計意圖

  種植這個話題是生活化的,同時與春天的季節特征相符合。現在幼兒對植物的認識在不斷的提升,但在一次種植活動中,有幼兒發現菜的底部出現的黃色、干干的葉子,幼兒非常的好奇,活動結束后幼兒也在不停地討論,問老師。因此本次活動以幼兒的興趣的主,及時性讓幼兒了解植物的生長過程,激發幼兒對植物的種植興趣。

  活動目標

  1、了解植物在生長過程中葉子老化的現象。

  2、幼兒感受種植的辛苦,體驗動手的快樂。

  重點難點

  重點:了解植物在生長過程中葉子老化的現象。

  難點:幼兒積極主動的參與種植活動。

  活動準備

  1、 材料準備:袋子、剪刀、鏟子;萵筍圖片

  2、場地準備:教室、種植地

  活動過程

  一、 出示圖片,幼兒觀察討論,激發幼兒的`興趣。

  T:你在圖片上發現了什么?

  T:小朋友觀察的很仔細,那想一想為什么萵筍的底部上的葉子是黃色的?

  二、結合生活經驗,談談自己對于蔬菜的認識。

  T:請小朋友想一想,蔬菜上的葉子變黃的原因可能是什么?談談自己認識的蔬菜。

  T:小朋友們說了這么多,我們一起去種植地看看吧!

  三、 幼兒進入種植地,觀察自己種植的蔬菜。

  T:棒菜底部有沒有黃色的葉子?為什么有黃色的葉子?

  T:韭菜上有黃色的葉子嗎?為什么?

  T:動手清理一下這些黃色葉子,它們有什么不同。

  小結:蔬菜上有黃色的葉子,原因一是天氣變冷了;二是水分不足;三是營養不良,葉子老化。在種植地里,蔬菜先長出的葉子,在菜的生長過程中會漸漸的營養不良,出現老化現象,所以葉子變黃。

  活動延伸:

  請小朋友回到家,通過詢問、收集資料、查閱書籍等方式了解大自然中哪些植物有老化現象,入園后對小朋友講一講。

  活動反思

  本節種植課幼兒看到蔬菜上的葉子變黃就感到很難過,我出示了真實的變黃的蔬菜,首先問道,孩子們你們看到蔬菜上的葉子變黃了有著什么樣的感受,這時候有幼兒說到:我感到很不開心,因為我覺得世界上的綠色又減少了,因此也抓住了機會教會幼兒學會環保,不浪費糧食。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在理解歌詞大意的基礎上,能用身體動作表現內容。

  2、進一步了解中國武術,能夠表現出中國功夫雄壯有力的氣概。

  3、感受旋律的氣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參加集體音樂活動的樂趣。

  4、欣賞歌曲,感受歌曲活潑有趣的特點。

  5、讓幼兒知道歌曲的名稱,熟悉歌曲的旋律及歌詞內容。

  活動準備:

  1、中國武術的錄像帶,音樂磁帶。

  2、前觀看中國武術的表演或錄像,模仿學習武術動作。

  活動過程:

  1、欣賞中國功夫。

  ——組織觀看錄像,欣賞中國武術。

  ——討論:你看到的`中國武術是什么樣的?為什么大家都喜歡中國武術?

  ——請幼兒模仿各自學到的武術動作。

  2、欣賞歌曲《中國功夫》。

  ——理解歌曲中所表現出的雄壯有力的氣概。

  ——幼兒嘗試學唱歌曲中的基本句子。

  ——討論用什么樣的聲音才能夠唱出練武的剛勁有力。

  3、設計武術動作,創編舞蹈。

  ——請幼兒自由創編舞蹈動作。

  ——將幼兒創編的舞蹈動作進行組合,組織幼兒學習。

  ——聽錄音學做舞蹈動作,鼓勵幼兒動作準確有力,學習表現中國武術的特點。

  活動反思:

  通過活動讓們了解我們中國的偉大和為自己是一個中國人而感到自豪。在星期一有一個活動是學習歌曲《中國功夫》,這是一首成人歌曲。通過學習讓了解我們中國功夫以其形體、動作、力量的絕妙組合表現出中華民族剛毅挺拔的民族精神。

  小百科:功夫(gōng fu),漢語詞語,一般指代身懷武術技能。同時也可指本領、做事花費的時間精力等。《三國志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4

  設計意圖:

  跳皮筋是我國傳統的民間體育游戲,把皮筋游戲和民間童謠巧妙的結合在一起,正好符合了幼兒活潑好動的特點。結合我園每星期五講杭州話這個特色,活動中幼兒要用杭州話念民間童謠《馬連開花》,提高幼兒對講家鄉話的興趣。結合我園的民間特色,所設計了這節健康教育活動。

  活動重點:

  定位于幼兒自由探索并能初步掌握跳皮筋的方法,以達到鍛煉的目的,從中也培養了孩子們的探索精神。我以幼兒為主體,創造條件讓幼兒參加探究活動,自由探索,本次活動采用了:嘗試法、游戲法,讓孩子在游戲中學到知識,身體素質得到發展。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初步掌握跳皮筋的方法。

  2.激發幼兒對民間體育游戲的興趣, 體驗合作游戲的快樂。

  3.鍛煉幼兒的腿部力量, 提高幼兒身體動作的協調性與靈敏性。

  4.培養幼兒健康活潑的性格。

  5.鍛煉平衡能力及快速反應能力。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學會用杭州話念民間童謠《馬蘭開花》。

  2.材料準備:7根皮筋,一段跳皮筋的視頻,小鼓一個。

  活動過程:

  (一)教師帶領幼兒聽音樂做熱身運動。

  小朋友我們聽著音樂一起來做做運動吧

  (二)通過游戲, 初步掌握跳皮筋的方法。

  1. 引導幼兒嘗試探索跳皮筋的基本方法。

  今天余老師帶來了一些皮筋,請你找個空地方和好朋友一起玩一玩。

  2.結合民間童謠《馬蓮開花》, 練習單腳內外跳皮筋。( 幼兒圍成圓圈, 單腳撐皮筋, 另一只腳練習跳)

  3.結合民間童謠《馬蓮開花》,嘗試雙腳交替繞圈跳。

  (1)幼兒看視頻,分組練習。

  (2)請一組幼兒示范。

  (3)跳皮筋比賽。

  現在我們要進行跳皮筋比賽了,看哪組小朋友跟著老師的節奏,跳的.又快又整齊。

  活動反思:

  跳皮筋是一項民間傳統的游戲活動,較為普及。經常參加跳皮筋游戲活動,不但能夠提高跳躍能力,同時也能發展協調性和靈敏性,跳皮筋的方法很多,有單人跳、雙人跳、多人跳,以及單腳跳、雙腳跳.花式跳等。還可以自己創編一些跳躍方法來跳皮筋。

  本課教學主要是學生自編的跳躍方法的跳皮筋,學會基本的雙起雙落動作,加強同伴間的合作。在練習前的準備活動中,引導學生模仿動物的跳,充分活動學生的各關節部位,避免因活動不充分,導致跳躍時扭傷踝關節等意外事故的發生。本課主要以小組形式進行,分組時特別注意了學困生,盡量將不同素質的學生分布到各個小組,達到互幫互學的教學效果。

  但在練習中,還是有部分學生不能很好地與同伴交流合作,表現出排斥同伴、強占練習次數、不架皮筋等不良行為,針對這種現象,教師要細心做工作,多教育鼓勵學生,更要正確的引導學生,同學之間要和睦相處,友好合作,共同進步,體驗關心幫助他人的快樂。

  小百科:皮筋是一種塑料制的的有彈性的物品,一般小孩子愛玩,可同時供多人玩耍,但需要倆個人同時架著,也有的人架在倆顆距離較近的樹之間玩。適合戶外活動。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5

  【教材分析】

  《吉祥三寶》是一首一家三口對答式的蒙古歌曲。曲調簡單,歌曲中一家三口溫馨幸福的對唱傳達出來的家庭和諧與美好,很打動人。歌曲中的太陽,月亮、星星、花兒、果實、爸爸、媽媽和孩子,雖然是造化使然,但其中的親情與至愛卻唯獨人類所獨有。樂曲別致的編曲和 RAP 的蒙語開場,讓人耳目一新,溫馨和諧的美好氛圍,讓幼兒感知親情,用打擊樂的形式表達親情對孩子來說更富有吸引力。

  【活動目標】

  1.感受一家三口唱歌的快樂,能隨音樂用不同的肢體動作表現節奏。

  2.引導幼兒根據節奏圖譜進行演奏,并能看指揮用樂器進行打擊樂演奏。

  3.享受用樂器為歌曲伴奏的樂趣,體驗與同伴合奏的快樂和成功。

  【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每人一套樂器(碰鈴、串鈴、哨子)、課件(圖譜)。

  2.經驗準備:已熟悉碰鈴、串鈴和哨子三種樂器的使用方法。

  【活動建議】

  1.完整欣賞音樂,初步感受歌曲歡快的旋律,了解樂曲結構。

  (1)完整欣賞音樂,初步感受歌曲歡快的`旋律。

  導入語:今天老師為你們帶來了一首非常好聽的歌曲,聽完后你要告訴我你的感覺是怎么樣的?這首歌曲有什么特別的地方?

  (2)再次完整欣賞音樂,了解樂曲結構。提問:歌曲里共有幾段?每一段是誰問誰答的?三段中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呢?

  小結:這是一首蒙古族的問答歌,音樂節奏歡快,體現一家三口在一起的幸福場景。

  2.分段欣賞歌曲,根據圖譜用身體動作表現歌曲不同的演唱。

  (1)欣賞第一段,用不同的動作為歌曲伴奏。提問:女兒來了用什么動作表示?爸爸來了用什么動作表現?那么女兒爸爸一起來的時候用什么動作表現?

  (2)欣賞第二段,創編不同角色的動作。提問:第二段是誰問誰答呢?媽媽的聲音可以用什么動作來伴奏呢?

  (3)同樣方法欣賞第三段。

  (4)出示圖譜,引導幼兒完整地拍打身體的節拍演奏這首歌曲。

  3.自由選擇樂器進行演奏,體驗與同伴合作演奏的快樂和成功。

  (1)幼兒自由選擇樂器,嘗試樂器的正確演奏方法。

  (2)幼兒能根據圖譜并會看老師指揮進行演奏。

  (3)交換樂器,請幼兒指揮進行演奏,體驗合作演奏的成功與快樂。活動延伸:區角中交換樂器繼續演奏《吉祥三寶》。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讓幼兒理解并學習使用“跳來跳去”“飛來飛去”等疊詞。

  2、在課件和教師語言的暗示下,探索并創編詩歌的主要內容。

  3、在探索詩歌與節奏相匹配的過程中,體驗再創造的快樂。

  4、積極的參與活動,大膽的說出自己的想法。

  5、培養幼兒勇敢、活潑的個性。

  教學準備:

  1、與詩歌內容相符的動畫課件。

  2、小動物圖片若干,樂器若干,音樂磁帶《健康歌》等。

  3、已學過各種節奏型的打法。

  教學過程:

  一、開始部分

  幼兒隨音樂《健康歌》走進活動室,師生相互問好。

  二、基本部分

  1、組織幼兒觀看動畫課件,并提問:

  (1) 動畫片里有什么?

  (2) 它們在干什么?

  2、教師邊操作課件邊逐一演示動物圖片,引導幼兒學會創編詩歌。

  (師)這四個朋友也想和大家一起來運動,我們來看看它們是怎么運動的?(出示露珠圖片)

  (師)小露珠的身體圓溜溜的,怎么運動呢?

  (師)對呀,我們用一個好聽的詞怎么說呢?(滾來滾去)誰能來學一學小露珠是怎么運動的?(幼兒非常興奮,各自在座位上表現,有的在地上打滾,有的用胳膊繞來繞去,還有的干脆蜷著身體在地上滾……)現在呀,請小朋友要用一句話來說一說小露珠是怎么運動的`:“小露珠起得早,滾來滾去在運動”。

  3、以此類推,請教師和幼兒用同樣的方法說出青蛙、鴨子、大象是如何運動的。

  小青蛙起得早,跳來跳去在運動;

  小鴨子起得早,游來游去在運動;

  大象伯伯起得早,甩來甩去在運動。

  4、請幼兒給詩歌取名字。

  (師)這四句話連起來就變成一首好聽的詩歌了,它是我們小朋友自己編的,可它還沒有名字呢,誰來為這首詩歌取個好聽的名字。(幼兒取了好多的名字,如《鍛煉身體》、《運動》、《做操》等,最后大家商量決定用幼兒最喜歡的一個做詩歌的名字)。

  (師)這首詩歌的名字就叫《運動》,我們把詩歌加上好聽的名字來念一下,如果加上動作,詩歌會更好聽的。

  5、幼兒在座位上邊做動作邊有表情地念詩歌。

  教師讓幼兒按詩歌的內容做成圖譜,在各圖下面出示相應的詩歌句子,讓幼兒完整欣賞和學習。

  6、剛才小朋友自己選了你最喜歡的小動物,請你也用一句話來說說

  它是怎么運動的。(幼兒自由創編,教師根據幼兒創編的情況編成詩歌)

  7、請幼兒用各種節奏由易到難學習朗誦詩歌(其中小露珠,起得早,固定節奏XX X,XX X不變)。

  (師)四個朋友夸我們大(1)班的小朋友真能干,現在請你們把這

  些節奏復習一遍。

  第一種節奏:X X X —

  第二種節奏:X X X X X X X

  第三種節奏:X·X X·X X·X X

  第四種節奏:綜合運用以上三種節奏。

  教師逐一要求幼兒用樂器打出節奏,并以相應的節奏朗誦詩歌。

  三、結束部分:

  1、組織幼兒觀看教師大書,引起幼兒創作的興趣。

  2、組織幼兒以“我喜歡.......”為題說一說,并請客人老師幫助把詩歌內容寫出來。然后,把它裝訂成圖書畫冊。

  3、教師裝訂圖書畫冊,放在閱讀區或送給其他中班、小班的小弟弟、小妹妹看,讓他們也和我們一起分享成功和喜悅。好嗎?

  活動反思:

  在和孩子們開展“我喜歡”這一主題活動時,我發現孩子們用“跳來跳去”“飛來飛去”這樣的疊詞來形容運動著的動物或事物特征時特別感興趣,紛紛用肢體語言來表示,情緒很高漲,而且大班的孩子對動物已經有了相當的感性經驗,語言表達能力也很強。在活動中,我讓孩子們用疊詞來形容他們最喜歡的事物或動物,以創編詩歌的方式表現出來,再用不同的節奏學習朗誦詩歌。最后,讓孩子們以“我喜歡......”為題,把他們喜歡的事物或動物說一說,然后裝訂成小書,放在閱讀區,讓孩子們看一看、講一講自己的作品。

  小百科:運動,一種涉及體力和技巧且由一套規則或習慣所約束的行為活動,通常具有競爭性。沒有不運動的物件,也沒有能離開物件的運動。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悉詩歌《云彩和風兒》,體驗詩歌優美的意境。

  2、意觀察云彩的變化,對風、雨、雷、云等自然現象有興趣,注意它們的不同變化。

  教學準備:

  認知準備:散步時觀察天空的云

  材料準備:童易軟件(P65——會變的云),幼兒用書《云彩和風》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出主題

  1、你們有沒有注意看過天上的'云?它是什么樣的?像什么?

  (像棉花、像棉花糖……)

  2、天上的云會有變化嗎?為什么會變?

  (風吹動云彩,云彩就會飄動、就會發生變化。)

  小結:雖然我們看不見也摸不著風,但是我們可以用眼睛、用耳朵、用我們的身體感受到風的存在。

  3、你看見云彩是怎么變的?它會變成什么?(觀看幼兒用書)

  二、欣賞散文詩《云彩和風兒》(P206)

  1、我們一起來聽一篇散文《云彩和風兒》,聽聽散文詩里的云彩是怎么變的?

  2、提問:

  ——你聽到散文里的云彩變成了什么?

  ——它們在干什么?

  3、再次欣賞散文詩,加深印象。

  ——你看到云彩還會怎么變?像什么?

  4、跟著老師學說散文詩。

  三、觀看童易軟件

  播放童易軟件(P65)會變的云——考考你——云像什么?云在哪里?什么時候有彩云?

  云的顏色

  各種云——積云、層云等

  兒歌——看圖討論

  整體欣賞

  云像什么?

  延伸活動:

  散步時再次留意觀察天上云彩的變化,像什么?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感知音的強弱變化,并創編米粒在鼓上的跳舞動作,體驗參與游戲的快樂。

  2.通過游戲初步熟悉歌曲旋律及歌詞,學習有節奏地米粒跳舞。

  3.感知多媒體畫面的動感,體驗活動的快樂。

  4.感受旋律的氣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參加集體音樂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小鼓 米粒 圖譜 記錄紙(畫成鼓面的形狀)大大的鼓面

  活動過程:

  一、節奏練習。

  1.老師出示小鼓:“小鼓唱歌時聲音是怎么樣的?”

  2.節奏游戲練習:師交代鼓和小朋友玩歌唱接力游戲的玩法。

  3. 師再次敲鼓:小鼓唱歌什么特別的地方?

  二、創編米粒在鼓上的跳舞動作。

  1.出示米粒,猜測米粒在鼓上會發生什么變化,并進行驗證。

  2.啟發幼兒創編米粒跳動的動作,教師進行記錄。

  3.出示圖譜,聽音樂和鼓聲學學圖上米粒跳舞的動作。

  4.聽音樂,讓孩子做自己創編的動作。

  三、看圖演唱歌曲。

  1.讓孩子說說圖上的.內容。你看懂了什么?

  2.聽老師點圖演唱一遍。

  3.幼兒看圖學唱一遍。

  四、玩游戲《鼓上的小米粒》

  1.交代游戲規則,重點強調音樂停地時候,誰站在鼓后面就由誰敲鼓。

  2.聽音樂玩游戲,聽鼓點用有趣的動作表現出來。

  教學反思:

  在幼兒操作感受鼓點的震動方面沒有顧及全體幼兒,只有部分幼兒上來操作了,其他的幼兒都是旁觀者,并沒有親身體驗。《綱要》指出:為幼兒提供豐富的可操作的材料,讓每個幼兒都能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進行探索提供活動的條件,讓每個幼兒都有機會嘗試。”本來,我也想多準備些鼓,讓每個幼兒都有機會嘗試,但我擔心孩子們會亂,米粒撒在地上會轉移他們的注意力而取消了這個念頭。現在想想,只為了讓教學保持有序而扼殺了孩子們的探究欲望,真是得不償失。在最后的游戲環節,原本可以請幼兒三五成群結伴游戲,其中一幼兒當敲鼓人,其他幼兒當小米粒,然后互換角色,使幼兒充分體驗到游戲的快樂。當時只考慮到教學的不要把時間拖得太長,而略了生生互動,這也是在以后的活動中應該引起重視的。

【幼兒園大班教案】相關文章:

幼兒園大班教案02-19

大班幼兒園教案03-10

幼兒園大班教案[精選]08-30

[經典]幼兒園大班教案08-23

【經典】幼兒園大班教案07-22

(精選)幼兒園大班教案07-26

幼兒園大班教案(精選)07-21

幼兒園大班教案(經典)07-21

幼兒園大班教案【經典】07-24

【精選】幼兒園大班教案07-27

国产v亚洲v天堂无码网站,综合亚洲欧美日韩一区二区,精品一级毛片A久久久久,欧美一级待黄大片视频
中文字幕亚洲欧美专区 |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老师 午夜视频网址在线 | 亚洲Ⅴa制服丝袜一区二区三区 | 综合色一区二区三区 | 伊香蕉大综综综合久久 | 中文字幕乱码无遮挡精品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