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合)小學一年級數學的教案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時常要開展教案準備工作,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一年級數學的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一年級數學的教案1
教學目標:
1.通過對問題情境的探索,使學生在已有的經驗的基礎上,自主探索計算8、7、6加幾的各種方法。
2.使學生進一步理解“湊十法”,并能正確熟練地口算8、7、6加幾。
3.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比較、抽象及概括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對知識的遷移、類推能力。
4.培養學生合作、探索的意識及環保意識,對學生進行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教育。
5.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教學重點:
理解“湊十法”的思維過程。
教學難點:
自主探索計算8、7、6加幾的各種方法。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新知鋪墊
1.口算。
2.括號里能填幾。
3.分解數的組成。
(通過“數的組成”這部分復習,為下面的學習進行必要的鋪墊)
二、新課
(一)創設情境,激發求知的欲望
課件出示風景片及情境圖。
教師創設情境:這里山清水秀,綠樹成蔭,小橋流水,到處是盛開的鮮花,無論走到哪里都生機盎然,充滿著綠色的氣息,在這里還生活著一群可愛的小動物,你喜歡這兒嗎?現在就讓我們出發,去公園好嗎?可是你們要注意在公園游覽時,要愛護那里的.一草一木,保護優美的環境,不要破壞它,要和那里的小動物做朋友,不要傷害他們好嗎?
同學們,前面就是公園了,我們要知道一共有多少小朋友才能買門票進公園,你知道一共來了多少個小朋友嗎?
(二)自主探索
1.探索一共有多少小朋友。
指名說,你是怎么知道的?
2.小組合作討論
師巡視,注意發現不同的方法。
3.小組匯報交流
生可能出現的三種算法:
(1)數數法:1、2、3……12、13,一共有13個人。
(2)接數法:左邊有5個人,然后接著數6、7、8……13,一共有13個人。
(3)湊十法:左邊有8個人,把右面的2個人與這8個人合起來,湊成10人,再加上剩下的3個人,一共是13個人。
4.教師小結:這幾種方法都不錯,那你最喜歡用哪一種方法?
(三)動手操作,自我感悟,探求新知
1.探索用計算方法怎樣求一共有多少個小朋友,應該怎樣列算式呢?(生說,師板書8+5)
2.小組合作交流,動手用小棒擺。
要求在擺好后,把你的擺法說給同桌聽,在聽人講話時,要學會傾聽,這是一種尊重他人的表現。
3.指名演示過程(師板演過程)
由于學生有了9加幾的基礎,所以很容易用“湊十法”來解決這個問題,請用湊十法的小組,到前面演示。
4.小結
你們說的幾種方法都很好,這幾種方法中你喜歡哪一種就用哪一種,但是湊十法是一種比較簡便的方法。
5.比較8加幾和9加幾的異同。
(四)嘗試獨立學習
1.生獨立完成P103頁例2。
現在請同學把書翻到103頁,用你喜歡的方法,完成例2,把得數寫到書上。
2.匯報計算方法。
3.小結。
鼓勵用多種方法來計算。
(五)總結算法,發散思維
1.出示情境圖(課件演示有八只蜜蜂,又飛來九只蜜蜂)
在公園的花叢中,盛開著五顏六色的鮮花,它們把蜜蜂都引來了,你們看,又來一群,你能根據這幅圖列一個算式嗎?
2.列式
誰能列式解答?(生說,師板書)
3.自學
這道題中的同學,想出了3種方法解答,可是他們沒有完成,你能幫助他們完成嗎?
4.交流
把你喜歡的算法,說給你同桌聽。
5.指名匯報(師課件演示)
6.小結。
我們在計算8加幾時,可以把另一個加數分成2和幾,和8湊成10再計算,也可以把8拆分與另一個加數組成10再計算,也可以用以前學過的知識,比如9+8=17,8+9=17等多種方法來計算,在以后的學習中,你認為哪種好,就用哪一種做題。
三、應用新知,解決問題
(一)創設數學迷宮情境
師:我們下一個觀光地點是天賜湖,想到天賜湖要走過一座數學迷宮,想走出迷宮就必須解答這里的數學問題,同學們有信心走出迷宮嗎?師講解走迷宮的方法。(課件出示題目)
1.P104做一做第2題
2.P104做一做第1題
3.P104做一做第3題
(二)創設游天賜湖情境
師:同學們,經過我們共同的努力,順利走出了迷宮,來到了美麗的天賜湖,你看見了什么?這些小動物在歡迎我們呢,他們看見同學們來了,非常高興,這一高興不要緊,他們忘記了回家的路,你們愿意幫助他們找到回家的路嗎?
連線題(課件演示)
四、課堂總結,畫龍點睛
愉快的一節課很快過去了,你學會了什么?那么8、7、6加幾是怎么樣計算的呢?我們可以把其中一個加數拆開和8、7、6湊成10,然后再計算,可以用數數的方法,無論用哪一種方法都可以,看來這節課同學們收獲可真不少啊!
小學一年級數學的教案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已有經驗的基礎上,自主探索得出計算8、7、6加幾的各種方法;使學生進一步理解“湊十法”,并能正確熟練地口算8、7、6加幾。
2、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比較、抽象及概括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對知識的遷移類推能力。
3、培養學生合作學習和數學應用的意識。
教學重點
能正確熟練地口算8、7、6加幾。
教學難點
使學生在已有經驗的基礎上,自主探索得出計算8、7、6加幾的各種方法。
教具準備
主題圖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求知的`欲望
1、教師創設情境:體育課可好玩了,瞧,同學們都在跑步呢。觀察主題圖,從圖中獲得了哪些數學信息?
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呢?
這時一共有多少個小朋友?請同學們幫忙算一下。
先在小組里討論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好嗎?
2、小組合作討論。
3、小組匯報交流。
4、教師小結:同學們想出的這幾種辦法都不錯,這些方法中你最喜歡哪一種方法?
二、動手操作,自我感悟,探求新知
1、如果用計算的方法,應該怎樣列算式呢?
學生回答,教師板書8+5。
師:8+5應該怎樣計算呢?請同學們在小組里用小棒擺一擺。
2、小組匯報交流。(由于學生有了9加幾的基礎,所以很容易想到用“湊十法”來解決這個問題。)
3、師邊板書邊小結:同學們真聰明,都想到了從5根小棒中拿出2根,跟8根小棒湊成10根,10根小棒再加上剩下的3根,就等于13根小棒,這種方法真不錯。
問:其他小組還有不同的計算方法嗎?
4、師:剛才我們通過擺小棒,計算出了8+5=13,現在我們不擺小棒,只看算式,你能計算出8+4、7+6、6+5的結果嗎?
學生匯報。(教師多讓幾個學生說想法。)
5、師:同學們剛才都是把8、7、6分別湊成10,然后用10再加上剩下的數,這也就是我們今天共同研究的主要內容8、7、6加幾的計算方法。
(教師板書課題)
6、師:同學們真不簡單,自己想出了做8、
7、6加幾的題的方法,這種方法跟我們學過的9加幾的方法一樣,都是利用“湊十”。那老師這里有一道題目8+9,看哪個同學想到的方法最多?
學生匯報:
三、鞏固練習
完成教科書“做一做”。
1、第1題。“圈一圈”,完成湊十的過程,再算出得數。
2、第2題。先讓學生說出湊十過程,再填在書上。
3、第3題。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四、課堂練習。
1、練習二十一第1題。先讓學生看圖,描述畫面。再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分類方法確定兩個加數,獲得不同的解決問題的方法。
2、92頁做一做。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小學一年級數學的教案3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已有經驗的基礎上,自主探究得出計算8、7、6加幾的各種方法;使學生進一步理解“湊十法”,并能正確熟練的口算8、7、6加幾。
2.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比較、抽象及概括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對知識的遷移類推能力。
3.培養學生合作學習和數學應用意識。
教學重點:
進一步理解“湊十法”,自主探究得出計算8、7、6加幾的各種方法。
教學難點:
把另一個加數分成幾和幾,才能和8、7、6“湊十”,同時體現算法多樣化。
教學方法
1、注重操作,為學生把已掌握的計算方法遷移到新情況中去打好基礎。教學例1時,利用學習9加幾的基礎,讓學生獨立用小棒擺出把8湊成10的過程,以加深對“湊十法”的感性認識。在操作的基礎上,讓學生說明用“湊十法”計算8+5的口算過程,強化“把8湊成10,就把另一個數分成2和幾”的認識,為學生掌握8加幾的計算方法打好基礎。
2、運用遷移規律,解決新問題。
教學例2時,先利用學生計算8+5的基礎,讓學生思考怎樣把8湊成10,算出8+4的得數。之后,讓學生回顧比較9加幾、8加幾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為學生用“湊十法”
計算7加幾、6加幾作準備。然后,讓學生思考,推出用“湊十法”計算7+6、6+5的計算方法。讓學生口述計算過程,以加深學生對7加幾、6加幾計算方法的認識。
3、突出重點,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教學例3時,放手讓學生獨立計算8+9。學生完成計算后,請學生交流自己的計算方法。注意請用交換加數的方法的學生,說一說怎樣想的。如果沒有出現交換加數的`方法,要啟發學生想一想:“怎樣能很快想出得數?”“怎樣算簡便?”如果學生有困難,可以進一步啟發:“我們學過的哪道題的加數和這道題的相同?”引導學生應用學過的9+8=17,算出
8+9=17。用交換加數的方法,是運用“交換加數的位置,得數不變”規律推想出得數,蘊含有簡單的推想過程。如計算8+9:因為9+8=17,所以8+9=17。讓學生在計算中初步學習簡單的推理方法。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師:咱們比比誰的反應快,看誰算得快。(復習數的組成)
2.剛才大家表現很好,現在咱們去個有趣的地方,看看吧!(兒童樂園)
3.想去嗎?咱們乘車去,說對了就先出發!
學生回答后選擇一題說說你是怎樣想的?
二、自主研究,學會算理
1.創設情境,引發探究
(1)大家看,已經有許多人在等著買票,你能根據圖中的信息提一個數學問題嗎?(出示主題圖)
(2)你知道共有幾個小朋友嗎?應該買多少張門票該怎樣列式呢?生匯報并交流。教師板書8+5
[設計意圖:從現實生活出發,以學生熟悉的到公園玩來創設情境,提出問題,讓學生體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進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動手操作,自主探究
(1)8加幾(教學例1)
①師:9加幾的方法咱們己經學過了,那8+5該怎么算呢?把你的想法用學具擺擺,并和同桌說說,比比哪個小朋友最會動腦筋,想的方法最多。
②學生交流后匯報:指名生上臺演示。并說算法。(出示學生的幾種擺法,并比較,選擇自己喜歡的算法記下來。你們看哪種方法能一眼看出8+5是多少?)
③同學們想出的這幾種辦法都不錯,以后同學們在口算時,可選一種你最喜歡的方法來算。看著你喜歡的方法把它裝到腦子里吧!
④現在用你喜歡的方法來算算8+4行嗎?
[設計意圖:“由于學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樣化的,教師應尊重學生的想法,鼓勵學生獨立思考提供算法多樣化。”根據《課標》這一理念,在教學時我通過學生“獨立思考---同桌交流---全班交流”這種學習方式,讓學生自己找到不同的計算方法。而這些方法不是教師教給學生的,而是學生在動手擺一擺,動腦思考,交流的過程中體驗、歸納得出來的各種方法,同時教師強調最基本的計算方法,尊重學生自己的方法,允許學生靈活運用方法解決問題]
⑤小結:這些題都是幾加幾?(8加幾)8加幾,怎么算?(生小結)那么如果是7加幾、6加幾同學們會算嗎?
(2)自主探究7、6加幾
①同學們剛才都學得很不錯,下面咱們看看游樂場有哪些好玩的!(課件出示:一些游樂項目及其票價,由師簡單介紹。)
②你最想玩哪兩個項目,你知道一共要用多少錢嗎?怎么列式?(學生自主列式,師將板書設計按9加幾、8加幾、7加幾、6加幾分類)
③學生自由算一算自己要花多少錢?(由學生說算法,班內交流)
④學生看板書小結8加幾、7加幾、6加幾的算法。
⑤出示“湊十歌”,學生自讀、互讀、齊讀、背誦
[設計意圖:意在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體會數學的作用,初步培養數學的應用意識,同時使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
小結:看來解同一道題,會出現很多種不同的方法,同學們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自己選擇其中的一種!
三、趣味游戲,鞏固新知
1.做一做:看車來接我們回家了!誰能根據這幅圖說出幾句話?請大家翻開書104頁,自己在做一做第一題的第一幅圖里圈出10個來,再計算!
2.對號上車(連線)
3.轉盤:再來玩個快樂轉盤的游戲。(轉盤正中心寫有8、7、6數字)
[設計意圖:根據低年級孩子好動、活潑、積極、好勝的個性特點,把游戲貫穿在課堂中,調動了孩子的學習熱情。游戲的目的就是讓學生運用自己的算法把8、7加幾這些算式能算得又對又快。由于題目沒有什么難度,課堂上學生都很興奮,把課堂氣氛推向高潮。]
四、課堂小結,激勵評價
【小學一年級數學的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一年級教案11-07
小學一年級的數學下冊教案01-27
小學一年級的數學教案07-02
小學一年級教案《數學樂園》04-30
小學一年級的數學教案05-06
小學數學的一年級教案模板11-27
小學數學一年級教案11-18
小學一年級數學的教案11-07
小學一年級的數學下冊教案08-27
小學數學一年級數學教案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