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教案7篇(實用)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么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數學教案7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學數學教案 篇1
復習目的:
1.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分數、小數四則混合運算順序和運算方法、技巧,提高計算能力。
2.進一步發展學生思維的敏捷性和靈活性。
復習過程:
一、復習分數四則混合運算。
1.口算。
。1)讓學生口算出結果。
。2)指名說說是怎樣算的。
2.課本第101頁整理和復習的`第1題。
先想一想分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順序與整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順序是否相同?再計算下面各題。
。1)指名說出分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順序。
(2)讓學生獨立計算。
(3)教師巡視、輔導
二、復習分數、小數四則混合運算
1.課本第101頁整理和復習的第2題。
說一說下面哪道題用分數計算比較簡便,哪道題用小數計算比較簡便,再計算:
(1)學生獨立思考。指名說說哪道題怎么計算簡便。
(2)學生自己計算。
。3)小結:當分數和小數混合乘除時,一般是把小數化成分數再計算比較簡便。
2.課本第101頁整理和復習的第3題。
計算下面各題,怎樣簡便就怎樣算。
。1)讓學生自己完成。
。2)指名說說是怎樣進行簡便運算的。
(3)小結:應根據題目的具體情況考慮怎樣計算才簡便。
三、課堂練習。
完成練習二十四的第3題。
(1)揭示學生應注意檢驗答案是不是方程的解。
。2)axbx=c的方程,可利用乘法分配律來計算axbx。
(3)讓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巡視、輔導。
四、作業。
小學數學教案 篇2
教學內容:北京市義務教育課程改革實驗教材一年級上冊98101頁 學看整時。
教學目標:1、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學會看鐘表;會認讀整時。
2、結合學生生活中的作息時間,培養學生珍惜時間和遵守時間的良好習慣。
3、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應用意識。
教學重難點:學會認讀整時,感受時間在人們生活中的應用。
學 具:自制鐘表模型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師:同學們,老師要求你們在爸爸、媽媽的幫助下制作一個鐘表的模型,經過老師的檢查,發現你們每個人都做得很漂亮!那老師還想問問,你們的家里有沒有真的鐘表?它有什么用?
2、生自由回答。(可能會說:看時間用)
3、師:在你的生活中,都什么時候需要看看時間?
4、生自由回答。(可能會說:上學時、看動畫片時等等)
5、師:除了在家里,你還在哪里見到過鐘表?
6、生自由回答。(電信局的樓頂上、火車站的大廳里等等)
7、師:看來鐘表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很有用!今天我們就來《學看鐘表》。(揭示課題)
。ㄔO計意圖: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發散、聯想到哪些場所、什么場合用到時間,充分交流對時間的了解和認識,目的是使學生熟悉、感受人們的日常生活離不開時間,調動學生學習、探究的興趣。)
二、學看整時
1、認時鐘表面。
、佟煟航裉炖蠋熯請來了許多鐘表朋友來和我們一起上課。(課件演示各種鐘表圖片) 它們雖然穿的衣服都不一樣,但在它們身上有著許多共同的特點。(課件演示:鐘表面)
②、師:鐘面上都有什么?(生自由發言,可能會說:有12個數字、時針和分針,師隨著學生發言引導小結)
③、師:每個鐘面上都有12個數字,我們按著從小到大的順序數一數,好嗎?(生數)你們知道它們表示什么嗎?(生自由發言)
師:鐘面上的12個數字,每個數字都表示一個時刻。1代表1時,就是我們平時說的1點,1時是數學語言,在數學課上我們要用數學語言來表達。2呢、3、4、(師指鐘面說幾個數字)
、、師:鐘面上有兩個表針,短的是時針,長的是分針。(課件輔助演示)跟著老師再認一遍,短的是?長的是?
注:③④的引導順序要隨學生的發言調整。
2、學看整時。
①、師:那你能告訴老師現在鐘面上表示的時間嗎?(學生很可能會說出3時,師課件輔助演示)
師:為什么是3時?你是怎么想的?(生自由發言)
師:你的想法是對的。ɑ蚰阏嬗邢敕ǎ。⿻r針指著3,分針指著12就表示3時。(要訓練孩子說完整話:時針指著幾,分針指著幾就是幾時)
、凇熣n件依次出示三個鐘面:7時、10時、8時
師:你能把話說完整嗎?
生1:時針指著7,分針指著12就是7時。
生2:時針指著10,分針指著12就是10時。
生3:時針指著8,分針指著12就是8時。
③、師課件同時出示三個鐘面:我們把3時、7時、8時、10時這樣的時刻叫做整時。(板書:3時 7時 8時 整時)
⑤、師:同學們,請你們認真觀察,這三個鐘面上的整時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自己想好了,可以和小組的同學說一說)
(設計意圖:整時的判定對于學生而言不是很難,通過對四個鐘面整時的判斷,加上日常生活中的積累,這里設置自主探究,小組合作交流,可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合作的`意識。)
、蕖⑿〗Y:整時的時候分針總是指著12,時針指著幾就是幾時。
3、試一試:(學生利用手中學具撥出整時)
、、活動要求:一組撥1時,二組撥2時,三組撥3時
、、生活動
③、反饋。(讓其他組的學生作判斷)
4、數字符號表示法:
、、(課件演示電子表、手機、電視屏幕上的時刻):你見過這樣的時間顯示嗎?(師指課件:這是幾時?)這也是一種時刻的表示方法。
、、(課件出示7時、10時、8時)7時還可以寫成7:00,也讀作七時
、邸⑼瑯拥姆椒▽懗10時、8時。
三、鞏固練習
1、快樂的一天:
、、師引:有一個小朋友也上一年級了,我們一起走進他的一天,看看他是怎么度過的,好嗎?
②、學生邊回答邊課件反饋。
2、過1小時是幾時?
3、為什么都是10時而小朋友做的事卻不一樣?
四、數學文化
古代計時工具
小學數學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知道幾個相同的數相加除了可以用加法,還可以用乘法計算,而且列乘法算式比較簡單,初步理解乘法的意義。
2.能正確寫、讀乘法算式,知道算式各部分的名稱,會通過加法算出乘法的積。
3.逐步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觀察、比較、分析、概括的能力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良好習慣。
教學過程
一、認識幾個幾相加
1.初步認識幾個幾相加。
(出示主題圖)
談話:在春光明媚的一天,小白兔和它的鄰居小雞一起來到綠油油的草地上,一邊玩著,一邊尋找食物。請仔細看圖,小白兔是幾只在一起的?小雞呢?(重點引導學生觀察:小白兔是2只2只在一起的,小雞是3只3只在一起的)
誰能用算式表示小白兔一共有多少只?
[板書:2+2+2=6(只)]
追問:這里有幾個2相加,得多少?(板書:3個2相加得6)
誰能用算式表示小雞一共有多少只?[板書:3+3+3+3=12(只),4個3相加得12]
提問:請小朋友仔細觀察這兩個算式的加數,它們有什么特點?(同組小朋友可以互相討論)
2.補充生活中幾個幾相加的例子。
談話:第一個算式的加數都是2,第二個算式的加數都是3,它們都是相同的`數相加。像這種相同的數相加的例子在我們生活中還有很多。
比如,一雙筷子有2根,那么4雙筷子有多少根?誰會列式?
。ò鍟2+2+2+2=8)
這個算式是表示( )個( )相加得8。
再比如,每組都是4個小朋友,像這樣的3組小朋友一共有多少人?誰會列式?(板書:4+4+4=12)
這個算式是表示( )個( )相加得12。
3.不同角度感知幾個幾相加。
。ǔ鍪疽53形式排列的玩具娃娃)
談話:今天老師帶來了這么多的聰明娃娃,喜歡嗎?表現好的小朋友都有機會獲得這兒的聰明娃娃。有信心得到嗎?
誰知道這兒一共有多少個聰明娃娃?
讓學生獨立觀察得到:橫看看是3個5相加,豎著看是5個3相加。
。ò鍟5+5+5=5,3+3+3+3+3=15 3個5相加,5個3相加)
請小朋友仔細觀察這兩個算式的得數,你發現了什么?
小結:不管是3個5相加,還是5個3相加,算出來的都是這兒一共有的聰明娃娃的個數,所以得數相同,都是15。
[設計意圖:通過安排一定量的同數相加的具體生動的數學問題,為學生構建乘法的含義打好基礎。]
二、初步認識乘法
1.創設情境,引入乘法。
談話:一張電腦桌上有2臺電腦,4張電腦桌上一共有多少臺電腦?你是怎么知道的?(板書:2+2+2+2=8)6張桌上呢?9張桌上呢?(請學生把算式寫在練習紙上)
小朋友,你們在列式時感覺怎么樣?(學生可能會說算式太長了,很麻煩)
有一種方法能解決這個問題,想學嗎?(板書課題:認識乘法)
2.寫、讀乘法算式,了解算式各部分的名稱。
談話:像4個2相加,還可以用乘法算。寫作42=8或24=8。介紹乘號、乘數、積等名稱。(板書:42=8或24=8,并在算式下邊標注乘號、乘數、積)
指名口答想想做做第3題。
3.反思乘法的意義。
談話:4個2相加,是怎樣用乘法算的?在這里,42和24這兩個乘法算式都表示什么?
[設計意圖:創設學生對用加法計算感到太麻煩的情境,激發學習新算法的欲望,幫助學生感受乘法算式比較簡便。]
三、加深對乘法的認識
1.做想想做做第1題。
談話:聰明娃娃帶了幾道題目來考考大家,有沒有信心接受挑戰?(出示題目)
從圖中你能知道些什么?你能看圖在括號里填上數,寫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嗎?
學生填好后集體校對。
2.做想想做做第2題。
談話:我們一起來玩一個擺圓片的游戲。先看老師是怎樣擺的。(出示兩堆圓片,每堆3個)
老師是怎么擺的?也就是擺了幾個幾?怎樣列加法算式?怎樣列乘法算式?你是怎樣想的?
下面讓小朋友自己來擺,聽清要求:
(1)每堆擺2個,擺4堆。
。2)每堆擺4個,擺2堆。
你先擺的是幾個幾?又擺的是幾個幾?怎樣列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把算式填在書上。
在小組內校對后提問:比較這兩種擺法,你發現了什么?
3.把黑板上的加法算式都改寫成乘法算式。
談話:剛才我們求9張桌上一共有多少臺電腦,寫加法算式麻煩,現在你們會怎樣列式?
4.(出示第69頁試一試的跳繩圖)
談話:從圖中你能知道什么?能提出相應的數學問題嗎?
根據學生的提問分別出示:
。1) 一共有多少個小朋友?
(2) 正在跳的小朋友有多少個?
(3) 甩繩子的小朋友有多少個?
誰能解決這些問題?
[設計意圖:通過多樣化、開放性的練習,加深了學生對乘法意義的理解,同時也培養了學生多角度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知道了什么?你認為自己這節課上表現怎么樣?
小學數學教案 篇4
復習目標
使學生進一步弄清分數加、減法的意義,能夠比較熟練地進行分數加、減法的計算,使學生在分數,小數加減混合運算時,靈活選擇簡便算法。
教學步驟
一、基本練習
做教材139頁第6題
讓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二、復習指導
1、復習同分母分數加、減法
2、復習異分母分數加、減法
3、復習分數加減混合運算
三、鞏固練習
1、完成142頁第6題
引導學生完成,教師訂正
2、完成第142頁第8題
引導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討論
四、全課總結(略)
五、作業
教材第142頁第7題
第四課時
復習內容
復習空間與圖形
教材第139、140頁7、8、9、10題,第142、143頁9、10、11、12題
復習目標
使學生進一步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能夠根據表面積和體積的含義正確地計算長方體、正方體的表面積和體積。
教學步驟
一、基本練習
1、做教材139頁第7題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共同歸納概括。
2、做教材139頁第8題
引導學生完成,教師訂正
3、做教材140頁第9題
學生根據題目要求寫出答案,并集體交流
4、做教材140頁第10題
讓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二、復習指導
1、復習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
2、復習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
3、復習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
三、鞏固練習
完成143頁第11題
引導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討論
四、全課總結(略)
五、作業
教材第142、143頁第9、10、12題
第五課時
復習內容
復習簡單的統計
教材第140頁第11題,第143、144頁第13、14題
復習目標
使學生進一步理解眾數的含義,認識復式折線統計圖,并能對數據進行簡單的分析和預測。
教學步驟
一、基本練習
做教材140頁第11題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共同歸納概括
二、鞏固練習
完成143頁第11題
引導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討論
三、全課總結(略)
四、作業:教材第144頁第14題的問題。
( 1 )兩個分店銷售額最高的是( )
( 2 )一分店從( )月到( )月銷售額增長得最快。
( 3 )二分店從( )月到( )月銷售額增長得最快。
小學數學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攀雇瑢W認識圓環,掌握圓環的特征,掌握計算圓環的面積的方法。
、仆ㄟ^操作、探索、發現、交流等活動,初步培養同學合作意識和創新意識,進一步發展同學的空間觀念和交流能力。
⑶通過學習,提高同學對數學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學會從數學角度認識世界、解釋生活,感受數學的魅力。
教學流程:
一、說圓環。
、偶魣A環活動。
出示一個同心圓環;
讓同學用一張白紙剪出同樣的一個圓環。
、普f剪圓環的過程。
讓同學介紹剪出圓環的過程,體驗大圓中剪掉一個小圓的過程,感受圓環的大小就是大圓面積減小圓面積。
二、算圓環。
1、教學例10
出示例10和圖。
師問:從題中你獲得哪些信息?要計算它的面積,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在小組中說說你的'想法。
同學匯報和交流方法。
同學自主嘗試練習。
交流解答過程。
同學交流(同學作品放在視頻投影儀上向全班介紹):圓環面積的計算方法,大圓面積-小圓面積;圓環面積的計算步驟,可先算大圓面積,再算小圓面積,最后用減法算圓環面積;全班介紹,教師板書解答的全過程。
2、教學“試一試”
出示題目和圖形,理解題意。
同學獨立計算。
交流解題方法,注意提醒同學半圓的面積必需把整圓的面積除以2。
3、教學“練一練”
考慮:
(1)求涂色局部的面積,需要計算哪些基本圖形的面積?
(2)計算這些基本圖形的面積分別需要哪些條件?
(3)第一個圖形,兩個基本圖形有什么練習?第二個圖形呢?
(4)同學獨立完成,并全班交流。 反饋時,注意加法求組合圖形面積和減法求組合圖形的不同。
三、鞏固練習。
1、完成練習十九第6題。
先說說每個組合需要丈量途中哪些線段的長度?再讓同學獨立完成。
完成后展示同學作業 ,并交流方法。
2、完成練習十九第7題。
同學根據圖形作出直觀的判斷,并說說直觀判斷的方法。
師追問:你是怎樣想到的?
同學通過計算檢驗所作出的判讀。
3、完成練習十九第8題。
(1)觀察圖,理解題意。
(2)指導分析。
4、完成練習十九第9題。
師問:你能估計出每種花卉分別所占圖形面積的幾分之幾嗎?指導用畫出輔導線的方法,來估計每種花卉所占圓形面積的幾分之幾。
同學獨立計算每種花卉的種植面積。
完成后交方法。
四、閱讀“你知道嗎?,并算一算。
五、課堂總結
師: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說說緩刑的面積可以怎樣求?在計算組合圖形的面積時需要注意什么?
六、作業
練習十九第6題、第8題.
小學數學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一)了解并掌握體積單位間的進率。
(二)理解并掌握體積高級單位與低級單位間的化和聚。
(三)培養學生認真審題的習慣,使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時,能準確地運用單位間的化聚法進行計算。
教學重點和難點
(一)體積單位進率和單位之間的互化。
(二)復名數和單名數之間的轉化。
教學用具
投影片,電腦動畫軟件(或活動投影片)。
教學過程設計
(一)復習準備
教師:常用的長度單位有哪些?相鄰的兩個單元之間的進率是多少?
學生口答后老師板書:長度單位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厘米
教師: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哪些?相鄰的兩個單位間的進率是多少?
學生口答后教師板書:面積單位
1米2=100分米2
1分米2=100厘米2
厘米2
口答填空,并說明算法和算理:
4米=( )分米=( )厘米。(算法:進率×高級單位的數。)
500厘米=( )分米=( )=米。(算法:低級單位的數÷進率。)
教師:我們復習了長度單位和面積單位的進率,和高級單位和低級單位之間轉換的方法,今天我們學習常用的體積單位間的進率和單位之間的轉化。板書課題:體積單位間的進率。
(二)學習新課
1.認識體積單位間的`進率。
(1)出示電腦動畫圖(或抽拉投影片)。
出示棱長1分米的正方體,提問:體積是多少?(1分米3。)
給一條棱涂色,提問:棱長多少厘米?(10厘米。)
1厘米3為單位,一個一個涂,涂滿一排,提問:體積是多少?一排一排涂,涂滿十排(一層),提問:體積是多少?一層一層涂,涂滿十層(即全部涂上)。提問:體積是多少?
(10×10×10=1000(厘米3)。)
教師:由此可知1分米3等于多少厘米3?學生口答后老師板書:
1分米3=1000厘米3
教師:如果把剛才的圖理解為棱長1米,即體積為1米3,它的體積是多少分米3?
再請學生看一遍電腦動畫圖后,學生口答老師板書:1米3=1000分米3。
教師:能說一說相鄰的兩個體積單位間的進率是多少嗎?(1000。)
(2)教師:(指黑板板書)這些是常用的長度單位,面積單位和體積單位及進率,比較它們有什么不同處?(名稱、進率兩方面。)
2.體積單位的互化。
(1)教師: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學習中,經常需要把體積單位進行轉化,現在來學習這個問題。
出示例3:(投影) 3.8米3, 0.54米3各是多少分米3?
把問題改寫成如下形式:(板書)
8米3=( )分米3
0.54米3=( )分米3
教師:看一看問題是從高級單位向低級單位轉換,還是低級單位向高級單位轉換?如何計算?并說出這樣計算的理由。
學生邊討論邊試算。然后歸納,老師板書:
因為1米3=1000分米3,8米3有8個1000分米3,列式:1000×8=8000,填8000。
(第2題同上理)1000×0.54=540,填 540。
(2)出示例4:(投影片) 3 400厘米3, 96厘米3各是多少分米3?
改寫成算式:3400厘米3=( )分米3
96厘米3=( )分米3
教師:審題時首先要注意什么?試說出這兩道小題的解答過程和算理。
學生試算,討論后,歸納并板書:
因為1000分米3為 1米3,3400分米3中包含有多少個1000分米3,就有幾個米3,列式:3 400÷1000=3.4,填 3.4。
(第2題同上理) 96÷1000=0.096填 0.096。
教師:請對比例3,例4,說一說這兩道題有什么不同?
學生討論后歸納,老師再小結并板書:
(例3下面)高級單位→低級單位,用進率×高級單位的數。
(例4下面)低級單位→高級單位,用低級單位的數÷進率。
教師:想一想,體積單位間的轉化與我們學過的長度單位,面積單位的轉化有什么相同處與不同處?(換算的方法相同,但進率不同。)
(3)*試解下面幾題:
、2米380分米3=( )米3;
教師根據學生討論情況可作提示:哪部分需要轉化?沒轉化的部分如何辦?學生口答后
再板書:2+80÷1000=2+0.08=2.08,填2.08。
、5.34分米3=( )分米3( )厘米3;
教師:哪部分可以直接填?哪部分需要轉化?(板書)1000×0.34=340,填5和340。
、3.09米3=( )米3( )分米3。
請學生直接說出列式和結果。
老師:從上面三道題的解答中,你們有什么體會?(復名數與單名數的互化,除了要注意是由高級單位向低級單位轉化還是低級單位向高級單位轉化外,還要注意審清題中哪一部分需要轉化。)
書面練習:(請4位同學寫投影片,集體訂正)課本P38做一做和補充題。
出示例5:(投影) 一塊長方體鋼板長2.2米、寬1.5米、厚0.01米。它的體積是多少分米3?
請同學們自己解答。老師巡視中可抽選一名先算出立方米,再化為立方分米,和一名直接算出立方分米的同學去板書。集體訂正時由同學自己確定哪種算法較好。
(三)鞏固反饋
口答填空,說出計算過程。(投影片)
0.5米3=500厘米3( ) 2.6分米3=2米3 60厘米3( )
(四)課堂總結
1.體積單位的進率。
2.體積單位的轉化方法。在學生總結基礎上,將例3,例4后歸納的方法匯集成一個,并板書出來:
板書設計
小學數學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量角器,會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數.認識直角、平角、鈍角、銳角和周角.
2.提高學生動手操作能力.
教學重點:建立各種角的概念.
教學難點:正確地用量角器度量角的大小.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演示課件角的度量導入
提問:這些角你能按照從大到小的順序給他們排一下隊嗎?
教師指出左端兩個大小比較接近的角
提問:你知道他們相差多少嗎?
2.教師談話:如果我們能夠度量出每個角的大小,以上問題就可以解決了.你們想不想知道他們究竟相差多少呢?(揭示課題角的度量和角的分類)
二、探索新知
。ㄒ唬┙堑.度量
1.出示圖片認識量角器
講解:量角的大小,要用量角器,因為它的形狀是一個半圓,所以又叫關圓儀.角的計量單位是度,用符號表示,結合圖片,認識半圓儀中心,0刻度線和內外圓刻度.
2.(1)播放視頻1角的概念
。2)出示幾個不同的角,并估算角的度數.
。ń處煟阂胫浪浪愕氖欠駵蚀_,還要通過測量.)
3.量角的方法
。1)自學教材第123頁第一、二自然段.
。2)由學生匯報度量角的方法.結合黑板上的角,邊度量邊介紹.
。3)播放視頻量角方法
(4)嘗試測量角的度數(盡量使角的開口方向不同)巡視中注意了解學生掌握情況.
。5)教師舉出幾種學生常見的錯誤:
錯誤類型一:學生量角時,量角器中心點和角的頂點沒重合.
錯誤類型二:量角器0刻度線與邊沒對齊.
錯誤類型三:看錯了刻度,應看里圈,卻看外圈刻度了,或者應看外圈卻看里圈刻度了.
。6)討論:怎樣避免前面的錯誤,正確迅速地量出角的度數呢?
(0在哪個圈上,就在哪個圈上找角的另一邊所對的刻度)
。7)播放視頻角的大小比較
。úシ徘跋日埻瑢W用估算的方法判斷,播放后教師進行總結)
。ǘ┙堑姆诸
1.自學教材第124頁《角的分類》.(可按書中內容邊學習邊操作)
2.小組討論:
(1)角可以分哪幾類?每類角的特征是什么?
。2)直角、平角、周角之間有什么關系?
。3)平角和直線一樣嗎?
3.利用活動角,按老師要求擺角.
。ㄖ苯、鈍角、平角、銳角......)
三、鞏固練習
1.量一量一副三角板中各個角的度數.
2.完成教材第126頁第7題.
說出每個鐘面上的時間,量出時針和分針所成的角度.
提問:不用度量你能知道每個時刻分針與時針的夾角嗎?
3.利用活動角的量角器擺出下面各角.
。1)直角(2)平角(3)120(4)30(5)77
四、質疑總結
1.這節課都學會了什么?
(角的度量和分類.量角時要對劉頂點和0刻度線,確定如看哪一圈刻度)
2.教師整理成順口溜助記
量角器量角很簡單,角可分為五大類.
中心重合角的頂點,直、平、周角最特殊,
一條邊對齊0刻度,銳角小于九十度,
角的度數看另一邊.鈍角介于直、平間.
3.鼓勵學生對所學知識提出問題,引導學生解題
五布置作業
完成第127頁第9題.
把下面的角的度數分別填在適當的圈里.
五、板書設計
角的度量和角的分類
【小學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教案(經典)08-10
(經典)小學數學教案08-09
【精選】小學數學教案07-06
小學數學教案(精選)07-06
小學數學教案07-06
小學數學教案07-06
小學數學教案07-06
小學數學教案07-07
(精選)小學數學教案07-06
小學數學教案07-06